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42)
2023(11619)
2022(9428)
2021(8833)
2020(7377)
2019(16679)
2018(16566)
2017(31840)
2016(16949)
2015(19046)
2014(18785)
2013(19082)
2012(17554)
2011(15863)
2010(16053)
2009(15592)
2008(15719)
2007(14239)
2006(12740)
2005(11735)
作者
(46688)
(39425)
(39275)
(37080)
(24985)
(18777)
(17538)
(15415)
(14948)
(13985)
(13573)
(13120)
(12630)
(12302)
(12146)
(11843)
(11518)
(11305)
(11232)
(10997)
(9899)
(9583)
(9424)
(9184)
(8856)
(8740)
(8694)
(8535)
(7936)
(7848)
学科
(84471)
(82503)
经济(82389)
(67305)
企业(67305)
管理(59019)
(45867)
方法(33704)
农业(30478)
业经(29508)
数学(25458)
数学方法(25321)
(25230)
中国(23983)
(18183)
(17468)
财务(17458)
财务管理(17444)
(16697)
贸易(16688)
企业财务(16498)
技术(16355)
(16227)
(16087)
(14492)
(14033)
(14005)
理论(13546)
(11979)
银行(11967)
机构
学院(255700)
大学(250910)
(123533)
经济(121736)
管理(104834)
理学(90311)
理学院(89510)
管理学(88683)
管理学院(88193)
研究(84623)
中国(70894)
(54625)
(51916)
(51034)
科学(45040)
财经(43513)
(41552)
(39709)
经济学(38708)
农业(38616)
中心(38338)
(37948)
研究所(37155)
业大(36647)
经济学院(34906)
北京(32809)
财经大学(31726)
经济管理(31105)
(29673)
师范(29505)
基金
项目(161041)
科学(130756)
研究(124144)
基金(121595)
(103438)
国家(102383)
科学基金(90005)
社会(85554)
社会科(80840)
社会科学(80822)
基金项目(63790)
(60600)
教育(54251)
自然(53623)
自然科(52458)
自然科学(52446)
自然科学基金(51630)
编号(49842)
(49390)
资助(48445)
成果(39795)
(38322)
(36962)
国家社会(36779)
(36283)
(35749)
重点(34946)
(33874)
教育部(33589)
人文(33185)
期刊
(145724)
经济(145724)
研究(78151)
(54767)
中国(51929)
(43455)
管理(40604)
农业(37104)
科学(34487)
学报(31256)
业经(28529)
(27333)
金融(27333)
大学(26114)
学学(24982)
财经(22516)
经济研究(22131)
技术(21739)
问题(19692)
(19618)
(19577)
教育(19133)
世界(17429)
(15662)
技术经济(15566)
农村(14367)
(14367)
农业经济(13910)
国际(13577)
经济问题(13369)
共检索到392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立新  
本文认为,托达罗的两部门理论主要用来说明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和间接性,尽管发展城市传统部门会对城市环境和市容造成某些不利影响,但其促进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对我国存在许多有益的启示。文章指出,我国应坚持走多元化、浅层次、渐进性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道路;发展城市非正规就业,增大农业劳动力转移空间;发展小城镇,发挥小城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功能,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发展城镇弹性就业,尽可能地增加农业劳动力及其家属的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杰,赵韩强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世纪之初 ,面对 2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 ,如何成功地实现转移成为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日本在战后初期 ,也曾遇到过农业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但日本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中 ,成功地实现了农业劳动力转移 ,从一个传统型的人口产业结构发展到了高度现代化的人口产业结构 ,日本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有许多经验是值得中国借鉴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桂文  王青  张荣  
文章基于逻辑推演与数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非农就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收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增强农民的收入挣得能力,以及降低农业人口占比提高农民的政策影响力4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显著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对农村减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转移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国家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减轻农村贫困也有重要影响。文章建议,为更好地发挥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差别化的扶贫政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潘纪一,郭申阳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是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必然出现的趋势。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结构、技术结构、生产力布局以及人口地理分布等一系列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经济相对落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9%、农业劳动力占74%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慧京,吴敏一,朱家良,吴国兰  
农业劳动力的适度转移,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已有所提及,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来讨论。就大部分观点来看,仍主张加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中国农业劳动力要不要从速度型转向适度型,这需要放到中国特殊的背景中去考察,离开了这一点,一切就无从谈起。 一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严峻现实 1979年的农村经济改革,使长年积沉的农业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尧晓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由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又很广泛,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并不都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因而,至今还未完全形成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洪潜  刘宇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思考唐洪潜,刘宇农业劳动力从种植业领域向林、牧、副、渔业领域尤其是从农业领域向非农产业领域转移和流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性趋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劳动力将作为一般商品进入市场的条件下,其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城...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臣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又较低,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需要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中国存在许多相似和可借鉴的地方。本文通过探究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解决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一些合适途枉和有效办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晓峰  杨汭华  朱俊峰  曹靖  
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墨西哥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农外流动,这给墨西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问题和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墨西哥农业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原因,给出了对中国的启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舫  
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与启示张舫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地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和地区,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共同存在的现象。二战前,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长期奴役下,经济发展一分缓慢,农业劳动力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立新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加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托达罗人口流迁模型,剖析了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相关问题,认为经济因素仍然是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浅层次、多渠道、多样化、渐进性是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突出特点;农民工进城对城市工人就业并不产生多大消极影响,相反还会增加城市就业机会;为了促进农业劳动力的持续、健康转移,必须重视农业发展,有效改善农民教育模式,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炜  
中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港澳投资商的机会与风险史炜近几年来,港澳投资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已开始将投资热点由大城市转向中小城镇,这在广东、福建、山东和江浙地区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一投资取向的变化,基本上出于以下动机:其一,小城镇的劳动力成本大大低于大中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俞剑  方福前  程冬  郑文平  
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本文主要研究消费结构升级、要素价格扭曲等因素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基于稳态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农业劳动力转移都有不同程度的正面影响。当所有因素同时改变0.1个单位时,消费结构升级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最大,为4.63%,紧随其后的是部门间资本租金扭曲与部门技术进步,部门间工资扭曲的影响程度最弱,仅为0.84%。不仅如此,前三种因素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这表明促成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导原因是复合型的,这与美国经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情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董辅礽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地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转向城镇,这是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正产生着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其重要,在我国已有不少著作对它进行了研究。曹阳同志的这本著作独辟路径,专门研究农业劳动力的这种转移对宏观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