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32)
2023(11884)
2022(10228)
2021(9708)
2020(8057)
2019(18699)
2018(18630)
2017(35198)
2016(19025)
2015(21592)
2014(21442)
2013(20606)
2012(18559)
2011(16519)
2010(16478)
2009(14855)
2008(14376)
2007(12518)
2006(10660)
2005(9054)
作者
(51574)
(43037)
(43015)
(40906)
(27589)
(20602)
(19646)
(16788)
(16453)
(15434)
(14655)
(14456)
(13650)
(13389)
(13316)
(13158)
(12733)
(12719)
(12448)
(12409)
(10623)
(10405)
(10364)
(9984)
(9725)
(9653)
(9465)
(9362)
(8750)
(8519)
学科
(77084)
经济(76911)
管理(54562)
(52193)
(44915)
企业(44915)
方法(39993)
数学(33565)
数学方法(32895)
(20184)
(19607)
中国(19424)
业经(18092)
理论(17525)
(15858)
(13737)
农业(13188)
地方(13110)
(12613)
(12505)
财务(12443)
财务管理(12409)
(12314)
贸易(12304)
(11844)
企业财务(11721)
技术(11710)
环境(10452)
(10214)
(9951)
机构
学院(262422)
大学(261199)
(104310)
管理(103262)
经济(102152)
理学(90092)
理学院(89118)
管理学(87148)
管理学院(86656)
研究(80147)
中国(59903)
(53567)
科学(49321)
(48355)
(39589)
财经(39035)
(38925)
(38667)
中心(38191)
业大(38029)
(35561)
研究所(35051)
(34419)
师范(34051)
经济学(32734)
北京(32723)
农业(30907)
(30846)
经济学院(29465)
(29264)
基金
项目(180640)
科学(143630)
研究(133262)
基金(131850)
(114325)
国家(113357)
科学基金(98996)
社会(85382)
社会科(80058)
社会科学(80036)
(71422)
基金项目(68958)
自然(64586)
教育(64257)
自然科(63179)
自然科学(63168)
自然科学基金(62019)
(59625)
编号(55061)
资助(54319)
成果(43482)
重点(40742)
(40108)
(38505)
(37954)
课题(37466)
创新(35796)
教育部(35199)
科研(35054)
大学(35039)
期刊
(110530)
经济(110530)
研究(72825)
中国(49931)
(39667)
管理(39196)
学报(39161)
科学(36340)
(35377)
教育(34153)
大学(30930)
学学(28924)
技术(27185)
农业(23979)
财经(19386)
(18842)
金融(18842)
业经(18209)
经济研究(17683)
(16742)
问题(14209)
统计(13680)
技术经济(13335)
(13177)
(12988)
图书(12612)
(12244)
财会(11866)
科技(11646)
理论(11496)
共检索到375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晓露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中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不太相符,在理论界引起不少争议。尝试将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模型化,通过分析两大部类积累率及增长速度间的变化规律,发现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框架下消费资料生产有可能优先于生产资料生产,并推导出了均衡积累率。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通过扩展在目前情况下仍适用于我国经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海明  祝志勇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体系是现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雏形。本文从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出发,把资本积累引入资本家偏好,使用动态最优方法重新构建了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增长理论体系,讨论了该体系实现稳定增长的基本参数条件,包括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两大部类可变资本之比与时间贴现率之间满足严格的参数限制条件,最为关键的是较高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本文的数值分析表明,这些参数条件的满足是严苛的,容易产生对稳定增长路径的偏离,这恰恰蕴含了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贺娜  
扩大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以科学抽象的叙事逻辑,将"整体观"和"结构观"两个视角的扩大再生产研究严密地统一起来。扩大再生产是产业演化的内在力量和实现形式,产业演进是扩大再生产的系统外在表现及结果。从"整体观"视角看,扩大再生产助推了"升级式"产业演进;从"结构观"视角看,扩大再生产引致了"失衡式"产业演进。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基础上对我国产业演进进行分析并揭示规律性特质,有利于深化对产业演进的理论认知,把握经济运行中的产业结构失衡形态,并提供可行性治理策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陶为群  陶川  
本文针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型的具体结构,以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举例作为背景素材,建立马克思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的优化问题的多参数线性规划。通过运用两阶段单纯形法,获得了两部类间的比例取值在不同区间情形下,完整的、以参数表达的线性规划模型最优解。这些最优解能够替代任何一个数值型的马克思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线性规划的解。本文还获得了线性规划模型有最优解的充分必要条件,进而给出最优解唯一性的必要条件。最后引用和借鉴《资本论》中的两个举例,对获得的最优解做了算例验证。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徐志向  丁任重  
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放宽了马克思关于所有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率因素的数据假定,从一般意义上分别对"两部类"划分和"四部类"划分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定进行了模型推演。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与第Ⅰ部类单位预付资本上所包含的追加资本以及第Ⅰ部类总产品价值占全社会总产品价值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与第Ⅰ部类资本家消费的绝对量和工人消费的绝对量的比值呈负相关关系。此外,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经济周期阶段所对应的决定经济增速的三个方面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并且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速存在"先升后降"的一般规律。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事实与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中得出的结论基本吻合。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阶段,随着第Ⅰ部类投资份额逐渐趋于下降,消费将成为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敏  
文章以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为分析视角重新审视宏观经济均衡,发现影响宏观经济均衡的因素除了两大部类的劳动力增长率、投资比、消费比等宏观因素外,还包括两大部类的知识生产函数、家庭效用贴现率、家庭相对风险厌恶系数等微观因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文健  
通过一个基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两部门增长模型证明,资本品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会导致资本品相对价格下降,提高稳态增长的人均指标和向稳态过渡过程的经济增长率。我国分省的相对价格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991-2006年期间中部和西部地区设备相对价格下降速度远低于东部各省,建筑相对价格下降速度远低于设备且与投资率变化没有相关关系。这说明,应重视提高中西部地区资本品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水平,改善建筑投资的效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义刚  
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社会再生产两部类保持均衡,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这种均衡是不稳定和脆弱的,会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被打破。两部类一旦失衡会引起社会生产能力向第一部类转移,并在第一部类累积和自循环,使生产与消费相互背离,在资本平均利润率持续下降的条件下,成为诱发经济危机的引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化解经济运行现实矛盾的当务之急,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调整和完善,是马克思主义均衡增长逻辑下的长期发展策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振中  
一、引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两大物质生产部类的理论,即生产资料生产,称之为Ⅰ部类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称之为Ⅱ部类生产.设以c,v,m,p分别表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和产品价值,右脚标1和2分别代表Ⅰ和Ⅱ部类的生产,则有 p_1=c_1+v_1+m_1 (1) p_2=c_2+v_2+m_2 (2)并把剩余价值m分为消费和积累两部分,用下标c和a来分别表示,即 m_1=m_(1c)+m_(1a) (3) m_2=m_(2c)+m_(2a) (4)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经济通常是一种自给性生产与商品性生产相结合的经济。其自给性生产主要是种植粮食,以满足全家的口粮需要。其商品性生产大都是多种经营,以满足全家生产和生活的货币需求。由于口粮需要弹性很小,所以农民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商品性生产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郦正宇  
建国以来,经过四十余年的基本建设,我国已形成了相对完整,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民经济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慢,但经济效益却不高。对此问题,经济理论界极其关心。目前,人们认为应提高内涵型扩大再生产在扩大再生产中的相对比例,而投资项目是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基本途径。因此,认识投资项目与扩大再生产本身内部关系与相互之间关系,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极有必要探讨、研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仲崇金  
在治理整顿过程中,由于信贷紧缩,市场疲软,企业生产资金严重短缺,已成为生产经营者和理论工作者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为了寻求解决资金短缺矛盾的途径,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经济理论界,纷纷提出要集中力量解决“相互拖欠”或者叫“三角债”,“债务链”的问题。似乎解决了这个问题,资金矛盾也就解决了。对这个问题,笔者不敢完全苟同。我认为“三角债”的问题必须花大力气解决,也确实能够缓解当前资金供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陶为群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是一个宏观经济模型,其解的一种模式表示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具体安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基于市场经济中两大部类具有平等的主体地位,以及每个部类使预付资本不断地增殖的内在要求,构建扩大再生产中两个部类的合作博弈机制。在这个机制和资本积累均衡条件约束下,两大部类作为"局中人"可以各自为了实现本部类利益进行合作博弈,形成"两人讨价还价"过程,最终产生全社会资本积累均衡的"纳什讨价还价解",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陶为群  
经典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公式里劳动者没有储蓄,与现实经济中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劳动者储蓄形成很大差异。为了贴近现实的社会再生产,文章将经典的马克思再生产公式加以拓展,建立了一个劳动者有储蓄的再生产公式。经典的再生产公式可以看作劳动者有储蓄的再生产公式当储蓄率为零的特殊情形。阐述了如何通过劳动者储蓄向新增资本转化机制,实现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需均衡。通过解析,找到了劳动者有储蓄的社会再生产的一个调节参数,进而给出一种一般求解方法。借鉴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个举例,计算验证了劳动者有储蓄的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闫庆民  唐路元  
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过去 ,许多人对马克思的这一理论的理解较为片面。事实上 ,马克思的三卷《资本论》都涉及对再生产理论的分析 ,分别研究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本质、形式以及总过程 ,它们从抽象到具体、从逻辑到历史 ,构成完整的资本主义再生产研究的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