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3)
2023(5253)
2022(4775)
2021(4491)
2020(4146)
2019(9907)
2018(9943)
2017(19905)
2016(11348)
2015(13032)
2014(13511)
2013(13669)
2012(13040)
2011(11875)
2010(12096)
2009(11396)
2008(11667)
2007(10710)
2006(9070)
2005(8207)
作者
(34088)
(28669)
(28522)
(27278)
(18250)
(13791)
(13385)
(11225)
(10630)
(10163)
(9636)
(9611)
(9168)
(9032)
(8994)
(8990)
(8935)
(8434)
(8296)
(8238)
(7217)
(7127)
(7036)
(6521)
(6505)
(6501)
(6450)
(6357)
(5916)
(5882)
学科
(48200)
经济(48142)
(29121)
管理(27701)
方法(24515)
数学(21857)
数学方法(21645)
(21356)
企业(21356)
(14868)
(12149)
中国(12095)
(10971)
农业(10126)
(9760)
贸易(9760)
地方(9598)
(9377)
(8778)
业经(8687)
(7680)
(7667)
金融(7665)
(7426)
银行(7399)
(7063)
财务(7047)
财务管理(7024)
(7021)
理论(6704)
机构
大学(170368)
学院(167467)
(69702)
经济(68187)
管理(62361)
研究(58483)
理学(53490)
理学院(52829)
管理学(51908)
管理学院(51572)
中国(43641)
科学(36506)
(36244)
(32727)
(31778)
(31316)
研究所(28506)
中心(27170)
业大(26866)
农业(26168)
(25674)
财经(25309)
(23222)
北京(23108)
师范(22985)
(22766)
经济学(21906)
(20380)
(20175)
经济学院(19984)
基金
项目(107191)
科学(82557)
研究(78011)
基金(76169)
(66513)
国家(65962)
科学基金(54605)
社会(47778)
社会科(45027)
社会科学(45007)
(41753)
基金项目(40490)
教育(36741)
(35895)
自然(34984)
自然科(34105)
自然科学(34092)
自然科学基金(33486)
编号(32951)
资助(32172)
成果(28137)
(24852)
重点(24435)
(23416)
课题(22513)
(21694)
科研(20936)
教育部(20906)
大学(20326)
创新(20270)
期刊
(74742)
经济(74742)
研究(47596)
中国(30864)
(29885)
学报(27780)
(24911)
科学(24421)
大学(20341)
农业(20167)
管理(19641)
学学(18995)
教育(18177)
(14969)
金融(14969)
技术(13851)
财经(12218)
业经(11829)
经济研究(11643)
(11543)
问题(10730)
(10449)
(8866)
(8670)
技术经济(8659)
统计(8650)
图书(8505)
理论(8406)
世界(8403)
商业(7798)
共检索到245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波平  田艳平  
本文根据相关数据和报道,基于发生的背景,从缺工的地区、行业、企业、工种等角度对比分析两轮"民工荒"的差异。通过比较发现,经济发展和企业订单增加是导致两轮"民工荒"发生的相同的直接原因;而低工资、低成本、外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导致两轮"民工荒"发生的相同的深层次原因;户籍制度、各种保障制度的严重缺陷是两轮"民工荒"的重要原因。两轮"民工荒"折射出农民工主体及价值观念变化很大,惠农政策效果更加显现,区域格局发生更大变化,劳动力分流更加明显;但也揭示了企业的用工模式、管理体制没有改进;说明了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发展步伐缓慢。两轮"民工荒"启示我们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将我国的人口红利从数量向质量转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传忠  宁朝山  
该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领域出现了两轮大规模产能过剩。这两轮大规模产能过剩均发生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时期,与政府过多干预导致的过度投资高度相关,同时受到国外需求冲击的影响等。但两轮大规模产能过剩现象产生的主导因素、行业分布及其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又存在较大差异。第一轮产能过剩治理主要是以行政手段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削减过剩产能。新一轮产能过剩治理应坚持以市场化手段为主导,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完善,优化政府干预经济方式,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同时发力化解过剩产能。
[期刊] 改革  [作者] 杜海燕  
我国从1979年开始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现阶段国有企业实施改革的主导形式承包经营责任制正处于困境之中,改革不仅有停滞的可能,而且出现了体制复归的迹象。所以,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认真总结经验,特别是要认真总结现阶段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经验,分析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以便在此基础上作出必要的新的改革选择,从根本上摆脱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志伟  
2004年我国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是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但其背后有其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而解决这一问题则需从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三个方面同时入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振涛  钟慧澜  
新一轮"民工荒"问题正变得愈加复杂,对其进一步研究也更显紧迫。在梳理已有解释"民工荒"问题五种典型观点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刘易斯拐点"和"托达罗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提出了新的解释"民工荒"问题的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设,并利用数据和相关研究结论予以验证。本文认为,考察中国的劳动力转移问题,应当有一个包含劳动力结构、转移劳动力个体决策和城乡二元体制等制度因素在内的多重视阈。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只是"民工荒"的诱因之一,构成农民工转移决策因素的"畸形"和"变异"才是更重要的因素。据此,提出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冰  石美遐  
"民工荒"已成为普遍现象,亦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对其成因的研究见仁见智。运用供求机制和哈里斯—托达罗模型,通过对"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认为在"加薪潮"背景下,农民工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是造成"民工荒"的原因之一;在考虑户籍因素时,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减弱,是"民工荒"的原因之二。并在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揭示相应的政策含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钻石  
本文根据中国特殊国情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型,选取深圳农民工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沿海地区对外来农民工的"吸力"下降和内地城市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拉力"上升共同引起了沿海地区农民工短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苏京春  
本文梳理了"供给侧"经济学派的发展中已呈现出的两轮"否定之否定"演变轨迹。第一轮"否定之否定"的表象为:萨伊定律—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第二轮"否定之否定"的表象为: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复辟—供给管理。在此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本文论述对"供给侧"学派的评价、相关的学理启示及展望。评价方面主要包括两大内容:第一,对"萨伊定律"及把萨伊归为代表人物之一的"庸俗经济学"的评价。包括从历史视角对其重要意义的认识,西斯蒙第对自由放任价值观的批评,马尔萨斯需求管理思想与其的分歧,凯恩斯对其的条件性否定,以及马克思基于"劳动产品价值量"、"三位一体"公式和唯物史观引出的对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批评。第二,...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梁海艳  
企业招工难引发的"民工荒"问题,仍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之一。实际上,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目前仍有大量的剩余农民工。"民工荒"现象并不是绝对数量上的短缺,而是一种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以及区域性调整等因素所造成的结构性短缺。应加强宏观调控,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工素质,引导劳动力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序流动,以解决农民工的结构性短缺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满平  
21世纪以来,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出现过两轮持续下跌现象。第一轮出现在2008年底至2009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期间;第二轮就是2012年至今。与第一轮相比,本轮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下跌有不同的特点和成因,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影响也不同,值得深入研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章铮  
在对农林牧渔业所需的劳动力与乡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估算的基础上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分别从总量、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角度 ,对民工供给量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 ,到2 0 0 3年年底 ,中国乡村尚有未达到城镇退休年龄的剩余劳动力 770 0万人 ;但 2 5岁以下民工存在着 70 0万人的供需缺口 ,主要是 2 5岁以下女工供不应求。因此 ,虽然目前总量上不存在“民工荒” ,但特定年龄和性别的乡村劳动力确实可能供不应求。今后 ,中国乡村有可能出现青年劳动力短缺与中老年劳动力过剩并存的局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慧敏  马千惠  
我国东莞地区在2004年开春时首次出现了"民工荒"现象,此次"民工荒"持续时间不长,影响范围也较小,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全国各地的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民工荒"的影响,这一现象一直持续至今,它已成为制约企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这一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导致劳动力供求不均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给相关企业带来若干借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祝立宏  
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工荒",对于一个被认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国家来说,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极大的关注。本文从民工这一特殊的劳动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特征及其移动分析入手,对"民工荒"问题的起源进行探讨,并对当前关于"民工荒"解决建议进行了简要的述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涂圣伟  
今年春节过后,我国不少地区再现大规模"民工荒",而且呈现东部与中西部"同荒"、技工与普工同缺、季节性与常年性缺工并存相互交织的局面,成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