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48)
- 2023(14375)
- 2022(12629)
- 2021(11768)
- 2020(10074)
- 2019(23685)
- 2018(23162)
- 2017(45390)
- 2016(24028)
- 2015(26967)
- 2014(26509)
- 2013(26159)
- 2012(23700)
- 2011(21088)
- 2010(20751)
- 2009(18889)
- 2008(18173)
- 2007(15453)
- 2006(13259)
- 2005(11404)
- 学科
- 济(98190)
- 经济(98084)
- 管理(72795)
- 业(70483)
- 企(60612)
- 企业(60612)
- 方法(50975)
- 数学(45116)
- 数学方法(44533)
- 财(28089)
- 农(23840)
- 中国(23630)
- 业经(20749)
- 务(19653)
- 财务(19578)
- 财务管理(19542)
- 学(18974)
- 企业财务(18659)
- 地方(18301)
- 贸(16882)
- 贸易(16873)
- 制(16640)
- 易(16257)
- 农业(16080)
- 理论(15955)
- 技术(15095)
- 和(14704)
- 环境(14089)
- 划(13263)
- 融(12985)
- 机构
- 大学(334154)
- 学院(330607)
- 管理(138129)
- 济(133167)
- 经济(130524)
- 理学(121508)
- 理学院(120300)
- 管理学(118138)
- 管理学院(117535)
- 研究(102601)
- 中国(76530)
- 京(69278)
- 科学(62195)
- 财(61504)
- 财经(50550)
- 所(48913)
- 业大(48349)
- 农(47653)
- 中心(47408)
- 经(46329)
- 江(45483)
- 研究所(44525)
- 北京(43098)
- 范(42024)
- 师范(41643)
- 经济学(40319)
- 财经大学(38236)
- 院(37964)
- 州(37233)
- 农业(37147)
- 基金
- 项目(234664)
- 科学(186132)
- 基金(173073)
- 研究(171275)
- 家(149466)
- 国家(148276)
- 科学基金(129844)
- 社会(108972)
- 社会科(103467)
- 社会科学(103440)
- 基金项目(92181)
- 省(90300)
- 自然(85628)
- 自然科(83711)
- 自然科学(83692)
- 自然科学基金(82179)
- 教育(79711)
- 划(75986)
- 资助(72020)
- 编号(69371)
- 成果(54647)
- 部(52593)
- 重点(51727)
- 创(48877)
- 发(48188)
- 课题(46388)
- 教育部(45978)
- 创新(45521)
- 科研(45368)
- 人文(45020)
- 期刊
- 济(134722)
- 经济(134722)
- 研究(94434)
- 中国(56470)
- 学报(50116)
- 管理(49956)
- 财(48330)
- 科学(46147)
- 农(41485)
- 大学(39234)
- 学学(36751)
- 教育(34875)
- 技术(29670)
- 农业(28946)
- 融(25902)
- 金融(25902)
- 财经(24384)
- 经济研究(22124)
- 业经(21957)
- 经(20611)
- 问题(17346)
- 图书(17003)
- 理论(16226)
- 技术经济(15966)
- 统计(15325)
- 科技(15219)
- 业(15147)
- 实践(14904)
- 践(14904)
- 版(14813)
共检索到465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晴云
董事发表异议是一种建言或进谏行为,是董事积极履行职责的表现,而现有研究尚未关注两职合一对董事会异议的影响。以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OLS模型实证探讨了两职合一对董事会异议的作用机制,在进行内生性处理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研究发现两职合一降低了董事们发表异议的可能性。两职合一主要从降低董事参与度、增加董事负面预期、增加董事讨好动机三个方面对董事会异议产生影响。就个体、企业和环境层面而言,女性董事、良好的内部控制和一定数量的分析师关注显著缓解了两职合一对董事会异议的负面作用。研究结论补充了董事异议的前置影响因素,为揭开董事会内部运作过程提供了经验证据,并为提升董事会履职效率提供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淑琨 柏杰 席酉民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的分离与合一———中国上市公司实证分析吴淑琨柏杰席酉民(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710049)一、引言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和股东会是构成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但就如何体现它们在治理结构中的位置及其相互制衡关系上,世界各国的模式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龚辉锋
基于2011年2月末深沪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采用SPSS软件提取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的绩效因子,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两职合一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董事会的独立性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内部董事比率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具有博士学位的董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女性董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最优董事会规模未得到验证。
关键词:
A股 上市公司 董事会 因子分析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宁家耀 王蕾
以2005年中国证券市场公布的指标股为研究样本,用董事会会议频率表示董事会行为,实证分析了董事会行为的决定因素以及董事会行为与前期、当期和后期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独立性越强的董事会将导致较高强度的董事会行为,内部所有权和董事会行为在规范管理方面存在替代性,股权制衡有助于产生积极的董事会行为,而外部董事的声誉激励制度和机构投资者制度对董事会行为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董事会行为与前期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与当期和后期绩效显著正相关,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内生关系,而董事会行为的决定因素在内生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玉敏
董事会效率是指董事会各项职能发挥的效果,包括董事会的制度建设、董事会的结构设置、董事会战略决策能力以及对管理层经营行为的监控效率。本文从影响董事会效率的因素出发,以我国上市公司2000-2003年样本公司为统计数据,对董事会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通过董事会效率的各因素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董事会效率的测评模型,借助该模型可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效率实施测评。利用董事会效率测评结果,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效率与公司绩效的关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董事会效率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公司绩效会随着董事会效率的增强而提高。同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效率普遍偏...
关键词:
董事会效率 公司绩效 董事会效率测评模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孔岳
本文以沪市56家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国有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构成以及公司资产规模为解释变量来分析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国有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在11~12.2亿元人民币时,董事会规模的合理区间是8~11人,董事会构成的合理区间是20%~30%,此时,公司的绩效最优;而且,让副董事长兼任公司总经理似乎更好。
关键词:
董事会 董事会规模 董事会构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缪柏其 杨勇 黄曼丽
本文研究了不同业绩水平下董事会领导结构与CEO更换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业绩很好的公司中,CEO兼任董事长有利于避免不正常的CEO强制更换;在业绩一般的公司中,CEO兼任董事长则为业绩较低的CEO提供了保护;在经营亏损的公司中,这一保护不再发生作用。基于不同业绩水平下CEO更换的实质,本文认为,代理理论和现代管家理论在公司治理实践中是相容的,从而为研究两者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此外,本文的研究还为我国的公司治理改革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维安 张耀伟
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治理评价是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的关键内容。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构筑了董事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状况及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第一,控股股东性质、行业因素会对董事会治理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民营企业具有显著的治理优势;第二,公司治理绩效与董事会治理水平之间呈现一种倒U曲线关系。实证结果验证了Rediker与Seth关于董事会治理机制间替代效应的观点。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在当前董事会治理缺乏外部治理机制、大股东治理弱化、内部董事间的相互监督和经理人持股的激励效应都不强的情况下,董事会...
关键词:
董事会 董事会治理 公司治理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皮莉莉
利用深沪股市325家上市公司1997年~2006年的数据,对董事会结构如何影响强制性和常规性总经理变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董事长兼总经理与强制性总经理变更显著负相关,而与常规性总经理变更显著正相关;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比例越高,总经理越有可能被强制性更换;董事会规模及成员持股比例无论对强制性总经理变更还是常规性总经理变更都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松孝 李朔佳 王振山
本文以深沪两市88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股权分置改革前的2003~2005年公开数据,对股权结构与董事会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与董事会规模呈U型二次非线性关系;国有股比例与董事会规模正相关,法人股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与董事会规模负相关;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对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有负面影响,法人股比例则与其正相关。股权集中度与董事会会议次数负相关;国有股比例与两职合一性正相关,而法人股比例与其负相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并不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进行股权分
关键词:
股权结构 董事会特征 董事会行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明华 谭玥宁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董事会治理对代理成本的作用与效果,以及产权性质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治理水平与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高水平的董事会治理能有效抑制管理层的利益侵占行为,其中,合理的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能够对代理成本起到直接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非国有控股公司董事会治理对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更为有效。而在国有控股公司中,代理成本与董事会治理关系并不明确,完善董事会结构的投入反而增加了代理成本。本文解释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对代理成本抑制作用的原因,并对发挥董事会治理作用、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运行效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董事会治理 产权性质 代理成本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柳学信 孔晓旭 王凯
本文围绕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董事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这一重要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将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告的文本资料作为研究载体,手工收集并整理2005~2017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的历次董事会决议公告,通过董事会成员在历次董事会会议中的投票情况(同意、反对、弃权),考察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对董事会决策过程的影响,以研究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决策过程和决策机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董事会"双向进入"对董事会异议的影响不显著;国有企业党组织与董事会"交叉任职",尤其是党委书记与董事长由同一人担任的情况下,更可能出现董事会异议,表明这种机制安排能够为党组织在董事会决策中发挥作用提供职务保障,而且这种影响受到企业业绩的负向调节和金字塔层级的正向调节;但在讨论前置实施后,党委会在董事会决策之前进行政治把关,通过行使否决权阻止了一部分存在问题的议案进入董事会决策流程,因而在董事会决策过程中异议意见减少。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位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国有企业而言,党组织与董事会的交叉任职对董事会异议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位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区域的国有企业影响不显著;而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对董事会异议的影响在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的差异不显著;同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公司财务特征变量和公司治理特征变量后,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通过影响董事会异议进而发挥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打开了国有企业党组织如何嵌入公司治理结构并通过参与董事会决策发挥作用的"黑箱",丰富了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的微观决策过程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于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治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能够为党组织如何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提供理论指导,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廷求 王营 张蕾
独立董事选择过程的不可观测性使得独立董事的选择机制一直被忽视,独立董事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作用的有效性。以揭开独立董事选择机制的"黑箱"为目的,通过构造董事市场供给指数的方式,我们发现,市场供给对董事会独立性产生重要影响。本地市场供给对非国有和竞争行业的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显著大于国有和垄断行业的公司,中心市场的辐射效应却与此相反,即辐射效应对国有、垄断和大规模的公司董事会独立性影响更大;在剔除强制性需求之后,市场供给对董事会独立性自主性需求的影响与总需求的影响基本一致。本文首次揭开了独立董事的选聘"黑箱",并为解决董事会内生性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市场供给 辐射效应 自主性需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东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丛春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