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2)
2023(11754)
2022(9729)
2021(8754)
2020(6880)
2019(15518)
2018(15018)
2017(27849)
2016(15245)
2015(16579)
2014(16353)
2013(16150)
2012(15190)
2011(14029)
2010(14075)
2009(12706)
2008(12491)
2007(11167)
2006(10098)
2005(8952)
作者
(46807)
(39010)
(38855)
(36364)
(24595)
(18767)
(17329)
(15246)
(14935)
(13730)
(13333)
(12821)
(12554)
(12074)
(12010)
(11977)
(11640)
(11483)
(11295)
(10936)
(9968)
(9549)
(9460)
(8915)
(8882)
(8722)
(8589)
(8544)
(7880)
(7687)
学科
(68489)
经济(68422)
管理(38881)
(36389)
中国(25643)
(25538)
企业(25538)
地方(24317)
(21310)
方法(20496)
数学(17742)
数学方法(17612)
业经(16189)
农业(14875)
(13194)
(12824)
(12739)
环境(12705)
(12681)
贸易(12668)
地方经济(12230)
(12092)
(11161)
金融(11161)
(11106)
银行(11065)
(10997)
(10733)
技术(10459)
(9220)
机构
学院(214300)
大学(211083)
(87476)
经济(85493)
研究(82295)
管理(76991)
理学(65230)
理学院(64313)
管理学(63199)
管理学院(62798)
中国(60975)
科学(52580)
(46985)
(44827)
(42652)
研究所(38802)
(37729)
中心(37000)
业大(35938)
农业(35204)
(33624)
(30650)
(30288)
师范(30222)
北京(29965)
财经(29042)
(27920)
(27726)
(26330)
经济学(26126)
基金
项目(145918)
科学(113956)
研究(103246)
基金(103183)
(92683)
国家(91821)
科学基金(77274)
社会(66247)
社会科(62719)
社会科学(62704)
(59426)
基金项目(55459)
(50088)
自然(50076)
自然科(48888)
自然科学(48876)
自然科学基金(47942)
教育(45665)
编号(40554)
资助(40151)
(38208)
重点(33628)
成果(31501)
(30401)
(30260)
课题(30039)
发展(30034)
(29570)
创新(28509)
计划(28112)
期刊
(104418)
经济(104418)
研究(65327)
中国(50599)
(41873)
学报(38051)
科学(34505)
农业(28581)
管理(28128)
大学(27890)
(26357)
学学(26288)
教育(25149)
(21273)
金融(21273)
业经(19317)
技术(18176)
经济研究(16628)
问题(15109)
(15028)
财经(13695)
(11897)
资源(11830)
科技(11184)
(11110)
商业(10664)
(10629)
图书(10355)
(10158)
现代(9982)
共检索到336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楷  赵彤新  
从城市、区域与交通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出发,扼要论述了宁西、京九铁路的开发与兴建,给河南东南部的区域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并提出迎接这一机遇采取的主要政策性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发曾  
河南城市发展与布局的历史启示王发曾城市的今天是过去的延续,城市的演化深刻反映了一定区域人文、社会、经济、环境演化的历史进程,也为区域城镇体系今后的发展与布局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河南城市发展的历史沿革我国的城市最早诞生于中原地区。本世纪70年代在河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兰  孙学敏  张启  
分析了河南省城市的形成发展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认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开采和利用状况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对城市的分布特征、发展程度、城市功能有着深刻的影响。指出自然资源的匮乏与不合理利用是城市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城市发展的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永文  
河南地处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区腹心地带和陆上交通枢纽位置,其城市化水平高低及布局合理与否,对振兴河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一、发展与布局现状特点据考古和历史文献资料证明,河南是我国城镇发生最早地区,不少城市曾多次是历史朝代的都城。自元代以后,河南城镇逐渐衰落下来。解放前夕,全省共有12个城市和1个矿区(焦作),人口都在25万以下,全是消费性城市。解解后,随着河南经济的发展,城镇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发曾  
在分析了新世纪城市化的必然趋势后,研究了下世纪初期河南城市区域化发展的基础和主要策略中的重点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施卫东  孙霄凌  
发展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新模式,是国家与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省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才优势明显,区域产业布局较为合理,具备发展创意产业带的有利条件。本文结合交通经济带理论分析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对北京、上海两地及沿线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即其对两大创意中心的联系作用以及沿线省市利用创意产业带动本地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硕  吴江  
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必将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以渝怀铁路为例 ,从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分析入手 ,探讨了沿线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依托渝怀铁路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 ;( 2 )注重沿线地区间、城镇间的联合与协作 ,实现优势互补 ,避免无谓竞争 ;( 3)注重体制创新 ,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 4 )强化科技教育 ,推动技术进步 ;( 5 )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 6 )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沿线地区的倾斜支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爽  
关于铁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有文献中存在不同的结论。考虑到清末民初河南的铁路建设外生性较强,本文以此为样本构建县级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作了进一步检验。与已有文献中对铁路的影响或是或否不同,本文发现其中存在重大的组别差异:按铁路通车时期划分组别后,1910年前后通车、主要连接中心城市的铁路促进了沿线地区的人口增长,使其能更好地利用外部市场来应对本地冲击,但并未改进其与省内市场的整合;20世纪30年代通车、主要连接腹地的铁路在改进区域市场整合的同时,也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作用。由此表明,铁路的影响受制于沿线各地的经济关系、各部门的经济属性等,不宜一概而论。这既有助于理解经验研究中...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集宁  张丽霞  张海燕  吕兰颂  
从地质的角度,分析了济南城市环境地质条件和发展中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以及黄河悬河稳定性,认为悬河稳定性不会影响城市发展,黄河以北地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保泉供水和生态城市的建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覃成林  刘万琪  贾善铭  
以1997—2011年中国6次铁路提速和高铁开通为背景,在β趋同模型中加入用可达性度量的铁路交通发展因素,并用频次加权平均旅行时间衡量可达性,从全国、区域和城市3个空间层次分析了中国铁路交通发展对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结果显示:铁路交通发展对全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提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的β趋同均有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β趋同有阻碍作用,而铁路交通发展对非提速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β趋同的影响甚微,对中部地区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β趋同的影响不确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丽丽  张久铭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实施"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带动战略的重要举措"。城市群的发展必然促使交通系统更加完善,人均GDP增长更加迅速,招商引资更加强进,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管理体制更加健全。从改善交通线路、扩大客源、提高旅游资源的互补开发等方面论述了中原城市群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了建立中原城市群综合旅游的初步设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志远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复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和提供生态产品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城市居民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场所,合理有序的生态空间是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各城市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全省城市生态空间呈现面积持续增加、空间结构不断优化的特征。但是,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城市相比,特别是与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河南城市生态空间建设仍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使用负荷较重等问题和不足,亟待在今后的城镇化建设中加以完善提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德友  陈层层  
在阐述网络范式下城市空间格局分析的新思路的基础上,以河南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省内外铁路客运班次对河南城市省内外联系网络的空间格局及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省内外联系网络的均质度不断提升,尤其是随着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河南城市直接联系的省外城市数量和联系强度明显提升。(2)趋中型城市在省内联系网络中的权力地位突出,边界型城市在省际联系网络中的权力地位逐步提升,边界型城市在省际经济联系与合作中的门户职能和区位优势逐步凸显。(3)城市省内外联系呈现出典型的高等级城市指向、高铁沿线城市指向和城市群指向的新特征,高速铁路逐步替代普速铁路成为城市省内外联系的主导轴线。(4)高速铁路建设有利于强化城市间联系的空间近邻效应,但空间距离约束下城市省内外联系的距离衰减效应仍较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覃成林  种照辉  
本文设计了一个综合的经济集聚指数描述经济集聚状态,建立了包含可达性指标的经济集聚模型,分析高速铁路对铁路沿线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速铁路影响下,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明显提升,铁路沿线城市可达性每提升1%,可引起这些城市经济集聚指数出现0.8072的相应增加。但是,高速铁路发展也引起铁路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集聚水平差异扩大,经济集聚格局趋向非均衡。其中,高速铁路沿线城市成为经济集聚的目的地,经济集聚水平显著提升且内部差异缩小;这类城市的可达性每提升1%,可引起城市经济集聚指数发生0.8798的相应增加。相反,非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相对下降,成为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的流出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翠红  
河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和相对差距都在扩大,造成差距扩大的原因中,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是根本原因,要消除城乡差距,最关键的是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以此为突破口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