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78)
- 2023(5338)
- 2022(4662)
- 2021(4317)
- 2020(3814)
- 2019(8602)
- 2018(8603)
- 2017(15798)
- 2016(9442)
- 2015(10600)
- 2014(10703)
- 2013(10576)
- 2012(9970)
- 2011(9108)
- 2010(9405)
- 2009(8514)
- 2008(8548)
- 2007(7775)
- 2006(6802)
- 2005(5975)
- 学科
- 济(35921)
- 经济(35883)
- 管理(25628)
- 业(23971)
- 企(19797)
- 企业(19797)
- 方法(18218)
- 数学(15930)
- 数学方法(15734)
- 学(10662)
- 农(9846)
- 中国(9097)
- 财(8563)
- 业经(7277)
- 理论(6893)
- 制(6518)
- 地方(6502)
- 农业(6402)
- 贸(6335)
- 贸易(6334)
- 易(6008)
- 银(5882)
- 银行(5829)
- 技术(5638)
- 融(5617)
- 金融(5615)
- 行(5595)
- 环境(5572)
- 划(5498)
- 和(5233)
- 机构
- 大学(139932)
- 学院(138035)
- 研究(52019)
- 济(50308)
- 经济(49160)
- 管理(49017)
- 理学(42598)
- 理学院(41981)
- 管理学(40837)
- 管理学院(40611)
- 中国(37050)
- 科学(36421)
- 农(34531)
- 京(30664)
- 所(29264)
- 农业(28054)
- 业大(27831)
- 研究所(27231)
- 财(23132)
- 中心(22422)
- 江(22264)
- 范(18916)
- 北京(18701)
- 师范(18631)
- 农业大学(18570)
- 财经(18546)
- 院(18447)
- 省(18083)
- 州(17107)
- 经(16848)
- 基金
- 项目(96420)
- 科学(74226)
- 基金(69062)
- 家(64074)
- 研究(63707)
- 国家(63559)
- 科学基金(51838)
- 省(39152)
- 社会(38669)
- 基金项目(36766)
- 社会科(36565)
- 社会科学(36554)
- 自然(36240)
- 自然科(35440)
- 自然科学(35424)
- 自然科学基金(34822)
- 划(33840)
- 教育(30688)
- 资助(28604)
- 编号(24172)
- 重点(22675)
- 部(20952)
- 计划(20854)
- 成果(20429)
- 发(20032)
- 创(19975)
- 科研(19003)
- 科技(18816)
- 创新(18691)
- 课题(18549)
共检索到203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步洪 张洪熙 朱庆森 杨建昌
【目的】阐明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特征及籽粒充实不良的成因与激素机理。【方法】采用结实特性差异明显的两系杂交稻为材料,测定籽粒中蔗糖和淀粉含量、玉米素+玉米素核苷(Z+ZR)、吲哚-3-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含量、乙烯释放速率、蔗糖合成酶(SuSase)和淀粉合成酶(StSase)活性以及籽粒灌浆充实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结实率低,主要归咎于弱势粒的秕粒率高、充实度差。籽粒充实度差的组合,灌浆前、中期弱势粒中蔗糖含量高于强势粒,表明基质浓度不是两系杂交稻弱势粒灌浆速率慢和籽粒充实度差的主要限制因子。灌浆前期强势粒中的Z+ZR、IAA和ABA含量明显高于弱势粒,Z+Z...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籽粒充实 激素调节 生理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光辉 官春云 陈立云
选用 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 8个广亲和品种 ,采用 p× q不完全双列杂交法进行配合力研究 .结果表明 ,32个两系籼粳亚种间杂种 F1 的籽粒充实度间差异显著 ;其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 ;亚种间杂种 F1 籽粒充实度的表现中 ,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作用 ,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 78.2 0 % ,特殊配合力方差占 2 1 .80 % .在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中 ,父本即粳型广亲和品种的作用 (基因型方差为 4.86 )大于母本即籼型光温敏核不育两用系的作用 (基因型方差为 2 .34 )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亚种间 籽粒充实度 配合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步洪 奚岭林 杨建昌 王志琴 朱庆森 张洪熙
选用不同类型的两系杂交稻品种,研究了结实期茎鞘物质运转与籽粒灌浆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在抽穗后的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三系杂交稻;茎鞘物质的输出率与结实率、充实率、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各品种以下部茎鞘物质积累多、转运率高;茎鞘物质转运启动时间早、运转强度大,其转运率高、结实率高、充实度好,表明早期转运对籽粒灌浆充实的重要性;抽穗期提高糖花比,同时在灌浆始期促进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库运转,有利于激发库的活性,启动和促进更多的籽粒灌浆,减少空秕粒的产生,增加籽粒充实率。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茎鞘物质转运 籽粒充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建昌 朱庆森 王志琴 郎有忠 张祖建
以典型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一些生理生化机理。结果表明:灌浆初期籽粒的生理活性(ATP酶活性、精胺、亚精胺和玉米素含量),强势粒高于弱势粒、籽粒充实度好的组合高于籽粒充实度差的组合;促进籽粒的生理活性(抽穗期喷施精胺或6-BA,籽粒充实度提高;降低籽粒的生理活性(破口期施用MGBG或Na2S),结果则相反。说明灌浆期特别是灌浆初期籽粒库的生理活性低是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生理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匡逢春 匡勇 夏石头 萧浪涛
以两系杂交稻组合培两优E32和培两优500为材料,探讨水稻籽粒胚乳内源激素与粒重的关系.结果发现,籽粒胚乳内源IAA,GA3,Z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生育期延长先升后降,ABA则相反.灌浆前期较高的ABA/IAA值有利于籽粒灌浆,增加粒重,灌浆后期高ABA/IAA值则不利于籽粒充实.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内源IAA,ABA,GA3和Z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互作效应,其中IAA和ABA之间的互作效应对粒重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胚乳 内源激素 百粒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萧浪涛 王若仲 丁君辉 严钦泉
为探明内源激素与亚种间杂交稻籽粒灌浆的关系 ,以不同籽粒充实度的亚种间杂交稻为材料 ,研究了其籽粒灌浆特征参数以及发育过程中 IAA,GA3,Z和 ABA4种主要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籽粒充实度低的亚种间杂交稻“两段灌浆”表现明显 ,经相关统计分析表明 ,孕穗期至开花期 IAA和 Z含量与起始灌浆势 (R0 )、平均灌浆速率 (Fmean)和籽粒充实率 (GFP)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开花期至花后 15 d这一期间 IAA ,Z和 ABA含量与 R0 ,Fmean和 GFP呈显著正相关 .在孕穗期至花后 10 d期间 ,IAA与 Z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灌浆期 IAA与GA...
关键词:
内源激素 亚种间杂交稻 灌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光辉 周清明 王建龙 刘玉球
为了弄清两系法杂交水稻籽粒充实度与双亲亲缘差异的关系 ,确定两系杂种优势利用的最适遗传距离 ,选用 10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材料作母本 ,6个籼型材料作父本 ,配制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 2 0个 ,研究两系杂交水稻籽粒充实度与双亲亲缘关系 .结果表明 ,两系品种间 (籼型 )杂种 F1 的籽粒充实指数与其本身的程氏指数呈负相关 ,但相关不显著 ,相关系数仅为 - 0 .10 92 ;两系品种间 (籼型 )籽粒充实指数与双亲的亲缘距离 (程氏指数差值 )呈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 - 0 .4113.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华 屠乃美
为探明两系杂交稻产量形成的特点 ,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分别对 3个早稻 ,3个晚稻共 6个两系杂交组合和 1个晚稻恢复系的灌浆特性及其与茎鞘物质运转和输导组织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1)高的灌浆速率应作为选择高产组合的依据之一 ,并且要将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结合考虑 .2 )两段灌浆时间差越小 ,越有利于提高籽粒结实率和充实度 .3)高糖花比是促进籽粒灌浆的前提 ,抽穗前提高糖花比 ,同时在灌浆始期促进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库运转有利于激发库的活性、启动和促进更多的籽粒灌浆 ,减少空秕粒的产生 ,进而提高千粒重 .4 )输导组织对物质运转的作用 ,不同组合表现不同 .早...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灌浆 物质运转 输导组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明辉 赵步洪 吴翔宙 陈涛 杨建昌
【目的】研究灌浆期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和关键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与籽粒品质形成的关系。【方法】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按照一次枝梗数将稻穗分为上、中、下三个部位,以穗中部一、二次枝梗不同粒位籽粒为研究对象。【结果】灌浆前期开花较早的籽粒中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含量以及淀粉合成酶(SSase)、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明显高于同枝梗上开花较迟的籽粒,灌浆后期则相反;籽粒开花越早,其内源激素含量以及酶活性到达最大值的时间越早,峰值也越高。灌浆前期ABA、Z+ZR、IAA含量、ABA/(Z+ZR+IAA)比值以及SSase...
关键词:
水稻 粒位 激素 酶活性 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匡逢春 萧浪涛 夏石头 李合松 童建华 何长征
以粒重差异明显的两系杂交稻为材料,研究上部籽粒和下部籽粒胚乳内源多胺变化及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显示:灌浆前期,籽粒中Put(腐胺)、Spd(亚精胺)和Spm(精胺)的含量,上部籽粒高于下部籽粒,粒重大的组合高于粒重小的组合,尤以Put和Spd更明显;籽粒胚乳中Spd和Spm的含量,以及Spd/Spm,Put/Spd和Put/Spm的值与实粒平均千粒重呈正相关.表明多胺特别是Spd和Spm对水稻籽粒充实和增加粒重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内源多胺 籽粒充实 粒重 两系杂交水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荣改 孟令启 冯瑞光 宁文书
以 5个粳型不育系和 5个广亲和品种为亲本 ,按 p×q交配模式配制 2 5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 ,进行了子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子粒充实度差具有全穗性 ,充实度以穗的上位、中位和下位依次递减 ;子粒充实度的变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其广义遗传力在 0 82以上 ,以加性效应为主 ;子粒充实度与其他性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 ,饱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受精粒数对子粒充实度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水稻 亚种间杂交稻 子粒充实度 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宗斌 何建国 王小纯 马新明
【目的】探讨氮素形态对强筋小麦豫麦34和弱筋小麦豫麦50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条件下,设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3种氮素形态处理并加入硝化抑制剂双氰铵(DCD),在小麦开花后定期取样,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籽粒中IAA、GA3、ABA和ZR含量。【结果】酰胺态氮处理下,豫麦34籽粒形成初期,ZR含量较高;籽粒灌浆盛期前,IAA,ABA,GA3含量较高,灌浆速率较早达到高峰,与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相比,粒重分别增加9.16%和5.74%。铵态氮处理下,豫麦50籽粒形成初期,ZR含量较高;籽粒灌浆盛期前,IAA,GA3含量高;籽粒灌浆后期,IAA含量仍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且下降较为平缓,...
关键词:
氮素形态 小麦 品种 籽粒 内源激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小荣 钟蕾 左清凡
从单茎水平上探讨了25个水稻两系杂交组合灌浆期、茎鞘干物质运转和籽粒灌浆的动态变化特性,分析了两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叶、茎鞘物质运转、籽粒千粒重、单茎籽粒总灌浆量的动态变化存在因组合不同而异的特点;抽穗后初期阶段叶片干物质进行一定的积累有利于籽粒充实度的提高;整个灌浆期维持较高的叶源量对于两系杂交组合单穗籽粒总产量的提高意义明显;抽穗后初期阶段茎鞘干物质的积累越多以及后期向籽粒调运率越高,对于两系法杂交组合籽粒充实和单穗总产量的提高越有利。本文还从干物质运转上探讨了两系法高产杂交组合选育的问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颜庆夫 刘建丰 张善华 彭耀光
为了探明水稻杂种一代与其亲本千粒重的遗传关系,为大粒型杂交组合选育提供参考依据,选用粒重有明显差异的三系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杂交配组,对15个杂交组合的杂种一代与其亲本千粒重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组合的杂种一代千粒重普遍超过其双亲平均值,均亲优势率2.0%~5.7%,除2个组合的超亲优势率是负值,其余组合都表现一定程度的正向超亲优势;2)父母本的千粒重与杂种一代的千粒重相关达极显著水平;3)父母本与杂种一代千粒重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426和0.624,母本千粒重对杂种一代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 千粒重 线性回归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丰 唐文帮 肖应辉 袁能胜
对 2 1个两系法杂交晚稻组合杂种一代株高和穗长的整齐度与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株高整齐度与穗长整齐度均对单株产量有显著正效应 ,以株高整齐度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 ;在产量构成因素和整齐性性状中 ,对单株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是 :千粒重、单株穗数、株高整齐度、每穗总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穗长、穗长整齐度和株高 .株高整齐度与其他产量因素的相关不显著 ,穗长整齐度与每穗总颖花数和结实率负相关分别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 ,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水稻 整齐度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