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86)
- 2023(17944)
- 2022(15363)
- 2021(14271)
- 2020(11981)
- 2019(27161)
- 2018(27162)
- 2017(51941)
- 2016(28445)
- 2015(31947)
- 2014(31504)
- 2013(30935)
- 2012(28034)
- 2011(25349)
- 2010(25410)
- 2009(23597)
- 2008(22726)
- 2007(20041)
- 2006(17555)
- 2005(15075)
- 学科
- 济(112724)
- 经济(112592)
- 业(80082)
- 管理(75108)
- 企(58076)
- 企业(58076)
- 农(51926)
- 方法(51644)
- 数学(45533)
- 数学方法(44757)
- 农业(34439)
- 业经(29040)
- 中国(28292)
- 财(26100)
- 学(25062)
- 地方(22177)
- 贸(20733)
- 贸易(20725)
- 制(20615)
- 易(20091)
- 理论(18538)
- 技术(17429)
- 环境(16650)
- 银(16259)
- 银行(16181)
- 和(16122)
- 发(15638)
- 务(15424)
- 行(15392)
- 财务(15343)
- 机构
- 学院(402712)
- 大学(399303)
- 管理(156745)
- 济(154945)
- 经济(151620)
- 理学(137392)
- 理学院(135894)
- 研究(133019)
- 管理学(132967)
- 管理学院(132283)
- 中国(98635)
- 农(89078)
- 科学(87642)
- 京(83804)
- 业大(71376)
- 农业(69363)
- 所(68224)
- 财(66669)
- 研究所(62805)
- 中心(61479)
- 江(58441)
- 财经(54191)
- 范(52625)
- 师范(51987)
- 北京(51864)
- 经(49417)
- 院(47369)
- 州(47284)
- 经济学(45186)
- 农业大学(44676)
- 基金
- 项目(282805)
- 科学(220140)
- 基金(203181)
- 研究(201307)
- 家(179793)
- 国家(178260)
- 科学基金(151647)
- 社会(125463)
- 社会科(118523)
- 社会科学(118488)
- 省(112800)
- 基金项目(107621)
- 自然(100708)
- 自然科(98386)
- 自然科学(98360)
- 自然科学基金(96561)
- 划(94271)
- 教育(92451)
- 资助(83937)
- 编号(83005)
- 成果(65763)
- 重点(63359)
- 部(60817)
- 发(60311)
- 创(58487)
- 课题(56646)
- 创新(54561)
- 科研(54505)
- 计划(52787)
- 大学(51649)
- 期刊
- 济(168358)
- 经济(168358)
- 研究(109081)
- 农(87808)
- 中国(74907)
- 学报(73177)
- 科学(64082)
- 农业(59765)
- 大学(54825)
- 管理(52446)
- 学学(52229)
- 财(47949)
- 教育(43423)
- 业经(33919)
- 技术(33913)
- 融(33243)
- 金融(33243)
- 业(29015)
- 经济研究(25754)
- 财经(24727)
- 问题(22872)
- 版(22762)
- 业大(21400)
- 经(21105)
- 科技(20818)
- 图书(19760)
- 技术经济(19004)
- 统计(18743)
- 商业(17867)
- 农业大学(17830)
共检索到572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正峰 吴沅箐 杨红
研究目的:比较在宅基地置换和村庄归并两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下农户整治意愿影响因素的异同,为制定差别化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政策提供支持。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农户调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宅基地置换模式下,年龄、人口数、房屋建筑年代、喜好房屋类型、政策认知状况以及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显著影响农户整治意愿的因素;村庄归并模式下,农业收入占比、宅基地面积、生态环境满意度、补偿方式和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显著影响农户整治意愿的因素;两类模式下,除对生活成本的接受程度是共同显著影响因素外,其他影响因素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研究结论: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不同农户的居民点整治意愿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正峰 杨红 吴沅箐 郭碧云
作为上海市郊区出现的两类重要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宅基地置换模式和村庄归并模式在改善农民集中居住的环境、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方面都取得显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宅基地置换模式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是外援驱动主要影响下的"新型城镇开发",需要配套农民市民化后的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政策。多出现于经济较发达、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近郊快速城市化地区。核心是推进城市化,整治要点是将农村居民点纳入到规划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统筹配置,安置区的住房设计以容积率较高的多层楼房为主,同时建设相对配套的各项市政服务设施,从而解决农民非农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匹配问题。村庄归并模式是在村集体主导、政府支持下开展的,是一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佩恩 杨庆媛 范垚 张瑞頠
以重庆市潼南县柏梓镇中渡村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居住特征、农户宅基地特征、农户意识特征等19项指标的影响因素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中渡村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农户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3.51%的农户愿意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47.08%的农户不愿意,9.21%的农户认为无所谓。改善居住条件、获得一定的补偿是农户愿意进行整治的主要原因。2非农务工人数、家庭非农收入、农户产权意识、宅基地利用状况和房屋结构是影响农户是否愿意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管婧婧 谷晓坤 徐保根
研究目的:对比分析农村居民点整治中不同区位农户的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相关整治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案例比较法。研究结果:(1)总体意愿方面,愿意参与农居点整治的近远郊农户人数比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2)由政府提供新的宅基地和一定的补偿金为近远郊农户所期望的安置补偿方式,政策导向对农户的安置补偿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相较远郊农民愿意在本镇范围内居住,近郊农户愿意搬迁至离城市更近的他镇,更偏向于城镇化的集中居住模式;远郊农户的承包地自耕意愿要高于近郊农户。(3)集中居住地的硬件设施,搬迁后生活变化是影响近郊农户和远郊农户的重要因素,近郊农户对其中81%的影响因素的响应高于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新艳 王坤鹏 欧名豪
[目的]家庭生命周期是研究农户行为的重要理论视角。文章借鉴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利用扬州市邗江区289户微观样本,剖析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分析法和有序Logit模型。[结果](1)家庭生命周期特征变量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有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初始家庭>成熟的核心家庭>成长中的核心家庭>扩大家庭>萎缩家庭;(2)政策了解程度、家庭年收入、承包地面积、农民收益增加、子女就学条件改善和居住环境改善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关键因素。但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关键因素存在异质性;(3)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既有共同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性影响因素。[结论]应重视农户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特征和演变规律,并将其作为制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的重要依据;针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户意愿的共同因素,采取普适性措施;对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户意愿的差异性因素进行识别,"对症下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璐 徐保根
研究目的:对农村居民点整治中的农户心理契约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如何充分体现农民意愿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SEM),信效度分析。研究结果:(1)农户现居住条件满足度与农户搬迁条件心理期望呈正相关关系;(2)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治问题较多受到关系型心理契约影响;(3)在各个影响因素中,农民较为重视基础设施、医疗服务、初级教育等因素,而忽略娱乐文化、商业服务等因素。研究结论:在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应关注影响农户行为的心理契约因素,引导农户从关注人际交往模式的关系型心理契约向更加关注长远利益、建立互助友爱协作模式的发展型心理契约发展,应逐步加强娱乐文化、商业服务等高层次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小平 王情 谷晓坤
以山东省和福建省为例,通过农户调查对两地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比较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探索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实施机制,为保障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结果显示,两个样本区农户居民点整治意愿都比较高,普遍对居住环境改善的期望较高,并且补偿方式上倾向于选择一次性货币补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在土地处理方式与安置方式上有不同的诉求:在土地处理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农户较为愿意将其土地全部征收,多数愿意转为镇民,反之,农户只较为愿意进行居民点整治,转为镇民的意愿较低;在安置方式方面,虽然都较为愿意选择就地集中改造建村或新建中心村,但是,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子南 陈江龙 叶欠 苏勤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举措。以抽样调查获取的424份调查问卷为基础,构建了包括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住房状况、其它因素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居民点整理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1)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不强烈,仅41.5%的农户愿意居民点整理,其主要原因是担心生活成本增加、失去生活保障以及恋土情结等;(2)农户住房套数、与邻居血缘关系、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家庭收入、农户职业类型等都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主要因素,其中家庭住房套数越多、收入越高、与邻居血缘关系越远的农户整理意愿越强烈,而年龄越大、家庭人口越多、以农业为主的农户则越不愿意整理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曲衍波 姜广辉 张凤荣
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在提出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概念、组成要素和属性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形成机理的"内核-外缘"系统解释,构建"地域功能差异-村庄问题诊断-农户意愿辨析"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外缘系统多尺度特征识别方法,划分"组织机构-投资方式-整合类型-工程措施"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内核系统多要素组合类型,耦合内外系统要素与类型形成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系统分类方案与命名方式。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活动提供科学支持,为完善国家土地综合整治技术规程和制定相关政策奠定科学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黎孔清 陈银蓉 余雪振
农村居民点整治是土地整治规划的核心问题。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在统筹国家政策、农户意愿和建立自然-经济-社会-生态-规划综合修正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科学测算了随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整治现实潜力,并提出适宜整治策略。研究结果:①随县18个乡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5.15%~9.84%之间,表明理论潜力转变为现实潜力的可能性具有较大地域差异;②2011—2020年随县农村居民点整治现实潜力为2 035.23 hm2,占理论潜力的17.80%,占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10.01%;③可优先在潜力大的乡镇建立整治示范区,创新土地整治模式,有序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该研究测算方法及整治策略具有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杰 韩文静 欧名豪
基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和Probit模型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识别影响农户意愿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探讨政府激励对农户意愿的影响,提出完善政府激励政策的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激励对农户意愿有显著正影响,显著的影响因素为产权补偿激励因子和保障激励因子,前者包括宅基地产权稳定性、安置补偿标准、安置区居住环境、户籍政策、行政执行效率;后者包括再就业政策及社会保障政策。为有效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应从明晰产权、确定合理补偿标准、完善社会保障、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完善政府激励政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邓宣凯 刘艳芳 孔雪松 朱俭凯
为了合理测算省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提出了一种在协同视角下,把农村居民点整治项目和农用地整治项目相结合的测算方法。以湖北省为例,计算其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现实潜力。测算结果明显小于传统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结果,并能充分体现农村居民点斑块规模、地形等重要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影响,说明该方法具有合理性。研究认为运用该方法能充分运用图件等精确资料,测算结果更贴近实际,在省级及以上区域尺度简便易操作,因此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亚锋 吕昌河 周玉 杨瑞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是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土地整治规划的核心环节。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控下,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城镇化型及非城镇化型两大类;针对非城镇化型,构建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其综合影响力,并结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关规定,将其划分为内部改造型、原地优化型及迁村并点型;根据不同整治类型,采用模式法构建相应的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并以宜城市小河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预计到2020年小河镇通过整治可释放潜力117.83hm~2。本研究将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春芳 石培基 焦贝贝 吴娜 李骞国
以典型黄土丘陵区——兰州市七里河区为例,以65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基于农村发展特征综合数据库,采用Delphi与AHP方法,从乡村发展度、乡村转型度、城乡协调度出发评价了乡村转型发展水平和乡村发展比较优势。结果表明:1七里河区乡村发展度、乡村转型度、城乡协调度均具有明显随坪台区—丘陵区—低山区—中山区变化的海拔梯度格局。坪台区区位优势明显,乡村转型发展水平最高;丘陵区农业发展基础好,乡村转型发展水平较好;南部低、中山区乡村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支点和动力,乡村转型度相对较低。2坪台区位于城市边缘且"城乡结合部问题"明显;丘陵区村庄分布零散且农户对居住环境改善需求强烈;低山区原土风貌特征明显且集聚整治空间有限;中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且居民点废弃比例较高。3采取城乡融入型、前山集约型、低山提升型、中山迁移型4种整治模式可实现七里河区农村居民点多元化和差别化的科学整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乐 王瑷玲 孙琦 夏金山 陈欣玉 张冠强
[目的]为探明农村居民点整治后农民入住新社区的满意程度,完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以肥城市湖屯镇的3个农村居民点整治村为研究区,进行农民入住新社区满意度评价,以期为改进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方法]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G1法和模糊物元分析法,构建包括12个生活指标、10个生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民入住新社区的总体满意度、不同社区的农民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结果]农民入住农村新社区的总体满意度达到"满意",其中,陶阳社区、涧北社区为"满意",张店社区为"较满意"。农民对生活环境和基本设施方面最满意,不同社区满意度的限制因素不同,有耕作距离、居住消费等。[结论]农村居民点整治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给农民带来实惠。但应因地制宜,合理选址,在整治同时注重配套产业发展,不断完善新社区的基础设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