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8)
- 2023(10326)
- 2022(8629)
- 2021(7758)
- 2020(6178)
- 2019(13832)
- 2018(13277)
- 2017(24336)
- 2016(13622)
- 2015(14754)
- 2014(14393)
- 2013(14416)
- 2012(13784)
- 2011(12670)
- 2010(12830)
- 2009(11652)
- 2008(11378)
- 2007(10078)
- 2006(8997)
- 2005(8419)
- 学科
- 济(58200)
- 经济(58144)
- 业(34179)
- 管理(33159)
- 企(24346)
- 企业(24346)
- 中国(19581)
- 地方(18908)
- 方法(18675)
- 农(18488)
- 数学(16261)
- 数学方法(16088)
- 业经(14152)
- 学(14123)
- 农业(12960)
- 贸(12052)
- 贸易(12042)
- 易(11541)
- 财(11513)
- 制(11321)
- 地方经济(10670)
- 发(10478)
- 环境(10387)
- 融(10320)
- 金融(10318)
- 银(10246)
- 银行(10194)
- 行(9855)
- 技术(9767)
- 教育(8526)
- 机构
- 大学(197128)
- 学院(197080)
- 研究(80629)
- 济(78482)
- 经济(76699)
- 管理(68254)
- 理学(58418)
- 理学院(57552)
- 中国(56926)
- 管理学(56354)
- 管理学院(56005)
- 科学(53507)
- 农(50597)
- 所(44005)
- 京(43687)
- 研究所(40399)
- 农业(40202)
- 业大(38499)
- 中心(34508)
- 财(33320)
- 江(31764)
- 院(29528)
- 省(28920)
- 北京(27737)
- 范(26828)
- 师范(26343)
- 财经(26045)
- 农业大学(25898)
- 科学院(25186)
- 州(25025)
- 基金
- 项目(136114)
- 科学(104365)
- 基金(96018)
- 研究(91232)
- 家(88688)
- 国家(87889)
- 科学基金(72115)
- 社会(57059)
- 省(56140)
- 社会科(54064)
- 社会科学(54052)
- 基金项目(50890)
- 自然(48719)
- 自然科(47590)
- 自然科学(47564)
- 划(47452)
- 自然科学基金(46718)
- 教育(41134)
- 资助(38619)
- 发(35653)
- 编号(34576)
- 重点(31715)
- 创(28905)
- 计划(28839)
- 部(28119)
- 发展(27161)
- 创新(27148)
- 成果(27095)
- 科技(26956)
- 展(26717)
共检索到306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伟珍 丁婷婷 段廷玉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以兰箭3号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anjian No.3)为试验材料,探究接种AM真菌扭形球囊霉(Glomus tortuosum)与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对箭筈豌豆生长及炭疽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扭形球囊霉后,箭筈豌豆炭疽病的发生受到明显抑制,发病率较不接种对照降低70.15%,病情指数较对照降低51.36%;两种AM真菌显著促进了箭筈豌豆生长及N、P吸收,接种扭形球囊霉和根内根孢囊霉后地上生物量相比对照增加18.44%~54.92%,地下生物量增加25.68%~84.68%,N、P含量增幅最高在1倍以上;两种AM真菌也显著增加了箭筈豌豆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P <0.05)。综上可知,扭形球囊霉和根内根孢囊霉不仅能够有效抑制箭筈豌豆炭疽病的发生,而且可显著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和植株生长,影响植物抗逆生化指标,有作为箭筈豌豆炭疽病潜在的生防菌株的潜力。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箭筈豌豆 生长 炭疽病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丁婷婷 王晓瑜 聂斌 张伟珍 段廷玉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重要的牧草和绿肥,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价值。小扁豆刺盘孢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entis)是影响箭筈豌豆生长的新病害。本研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从植物生长、根瘤形成、病程相关酶以及其他抗病相关物质方面,探究了炭疽病对兰箭3号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anjian No.3’)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病菌侵染植物后,单独接种病原菌处理与对照相比,两种水解酶活性分别提高33.09%、10.74%,木质素和茉莉酸浓度分别提高26.77%、70.34%。接种根瘤菌的条件下接种病原菌使过氧化物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提高36.69%。此外,与对照处理相比病害可导致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降低26.90%~40.00%(P <0.05)。因此,炭疽病造成箭筈豌豆抗病相关系统严重受损,从而直接影响到箭筈豌豆的产量及品质,应高度关注该病害的发生,加快防控技术研发。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琼 马莉霞 段廷玉 南志标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我国草地农业系统中重要的豆科牧草及绿肥作物。本文归纳了国内外箭筈豌豆非真菌病害的分布与危害、病原物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截止2017年底,国内外共报道箭筈豌豆非真菌病害38种,其中细菌病害4种,病毒病害5种,线虫病害24种,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致病害5种。发生于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摩洛哥等15个国家。我国特有病害2种,分别为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病和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病。对箭筈豌豆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性赤斑病、卷叶病毒病、花叶病毒病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病、北方根结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病和穿刺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penetrans)病等危害、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但对其他病害的研究较少。今后应加强其他病害研究,加大箭筈豌豆与其他作物病害一体化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春霞 李加智 何明霞 蔡志英
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和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均能引起橡胶炭疽病的发生,胶孢炭疽菌是主要病原。通过对2种橡胶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孢炭疽和尖孢炭疽的最适温度均为28℃。胶孢炭疽在全光照的条件下,菌落直径最大;而尖孢炭疽在光暗交替的环境下,菌丝生长最好。2种炭疽菌生长的适宜pH值均为6~8。它们对碳源的利用有较大差异,胶孢炭疽在麦芽糖上生长最好,而尖孢炭疽在甘露醇和乳糖上生长较好。2种炭疽菌对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差异显著,尖孢炭疽有较强的耐药性。
关键词:
橡胶 胶孢炭疽 尖孢炭疽 生物学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海霞 黄雯澜 王谢 李谨宵 王锐 杨育林 向成华 张建华
【目的】掌握油橄榄果实感染炭疽病后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变化,为油橄榄炭疽病病原学研究和生物防治研究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健康油橄榄果实、患炭疽病初期和后期油橄榄果实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果皮和果肉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结果】①在97%的相似度水平上平,从所有样品中获得1596个真菌非重复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分属于2门9纲17目21科25属,其中,果皮上有真菌939个OTU,果肉中有真菌921个OTU;②Chao指数和ACE指数对发病程度均无显著响应;③无论是果皮还是果肉,患病果实的真菌多样性皆显著少于健康果实;④在门、纲、目、科、属、种水平上,排名前5的真菌类群均对发病程度均有显著响应;⑤染病后,炭疽病病原菌取代原优势菌群(黑孢霉属和短梗霉属),成为优势菌群,发病初期和后期,病原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在果皮上的相对丰度分别为86.97%和70.02%,而果肉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72.31%和91.38%;⑥果皮中的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和核盘菌属(Sclerotinia),果肉中的黑孢霉属(Nigrospora)和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为炭疽病病原菌敏感菌,在染病后数量下降明显,也是健康油橄榄果的标志物种;⑦油橄榄果感染炭疽病后期,果皮中其它病原菌菌属,如Bisifusarium属、汉纳酵母属(Hannaella)、镰刀菌属(Fusarium)明显增加;⑧共生营养型真菌数量在发病后期显著回升,且显著高于健康果实(P<0.05)。【结论】炭疽病感染显著改变了油橄榄果真菌群落结构,炭疽病病原菌个体数量急剧增长,改变了菌群间相对丰富度,显著降低了群落多样性;同时,染病后期多种病原菌数量的增长,为炭疽病防治提出了综合防治的要求和方向;另外,炭疽病感染后期数量出现明显回升的共生营养型真菌,可作为炭疽病生防菌筛选的潜在对象。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正 廖梅杰 李彬 王印庚 王岚 荣小军 陈贵平
为研究疾病发生情况下鱼类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别对感染腹水病和皮肤溃疡病的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病鱼及同一养殖系统中健康鱼的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养殖半滑舌鳎肠道中的细菌种类要明显少于环境中的细菌种类,仅为养殖池进水和颗粒饲料中细菌种类总数的14.3%~44.7%。在疾病发生后,病鱼肠道中的细菌种类数量仅是同一养殖系统中健康鱼肠道细菌种类数量的45.8%和64.5%,病鱼肠道中细菌多样性下降非常明显。进一步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的组成发现,虽然发病鱼和健康鱼肠道中超过60%的细菌种类不相同,但优势菌群的结构组成差异不明显,丰度最高的前10种细菌种类基本相同,其比例超过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奔 陆忠杰 唐丽 王昭懿 杨丰 王松 董瑞
为了探究不同耐冷性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对冷驯化的生理及分子响应机制,以‘兰箭1号’(冷敏感型)和‘兰箭3号’(冷耐受型)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的方法,对1周龄箭筈豌豆幼苗依次进行不同时间的4℃冷胁迫及10℃冷驯化,探讨了冷驯化对箭筈豌豆幼苗叶绿素荧光、抗氧化特性及冷响应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处理后,箭筈豌豆幼苗的叶片叶绿素荧光值有所降低;‘兰箭1号’的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LCHA5基因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SS含量、AHP1、LCHA5、IAA14和FNR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冷处理组(P <0.05)高于‘兰箭1号’;IAA14和FNR基因表达量也高于‘兰箭1号’。‘兰箭3号’在冷驯化环节表现出较好的渗透调节能力,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冷响应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揭示了冷驯化对箭筈豌豆的生理机制特性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军 景河铭 黄定芳
杉木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王军,景河铭,黄定芳关键词杉木炭疽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杉木炭疽病(GlomeyellacinguIata(Stonem)S.etS.]是杉木针叶和嫩梢上的主要病害。受害林分生长停滞,枝枯叶黄,状似火烧,严重时全株枯死,...
关键词:
杉木炭疽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贾克锋 陈雁 王利忠
近年来在浙江衢县林场日本甜柿苗木和大树上发生了严重的炭疽病。该病使苗木和柿树枝条大量枯死,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了苗木和柿果的产量和质量。该病于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发生,一直到果实采收期。病害的发生与气温、湿度、降水量和雨日有关。降水量大,雨日长,发病严重,高温干旱天气不利于病害发生。在病害发生期使用等量式波尔多液1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及50%代森锰锌600倍液,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达89.3%,83.4%和85.7%。
关键词:
柿 炭疽病 发病率 病情指数 药剂防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慎华 原现军 董志浩 李君风 王奇 赵杰 邵涛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添加乳酸菌和糖蜜对箭筈豌豆和苇状羊茅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方法]将处于抽穗初期的苇状羊茅和处于结荚期的箭筈豌豆以7∶3(鲜质量比)混合青贮,并单独或组合添加乳酸菌制剂(10~6CFU·g~(-1))和糖蜜(4%),分别在青贮后的第7、24、45和60天开窖取样,分析混合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乳酸菌制剂对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而糖蜜或糖蜜+乳酸菌制剂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0.05),并在整个青贮过程中保持最高水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苟蓉 游明鸿 刘金平 雷雄 季晓菲
根据川西高原栽培草地建设的生产技术需求,设播种量相同的5个播种方式(撒播、行距20或30 cm的同行或间行条播),建植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通过测定单株性状及生物量结构、鲜草和干草产量、干草营养成分和能量产量,研究播种方式对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对燕麦和箭筈豌豆的株高和分蘖数均有显著影响(P 消化能(DE)>可消化养分总量(TDN)>总能(GE),对草地能量产量影响表现为DE> ME> TDN> GE。20 cm同行条播草地干草产量和能量产量最大,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杰 巩林 连露 崔国文 尹航 张亚玲 付佳琦
在青海省低海拔地区的民和县和高海拔地区的湟中县,每隔50~100m分别设置1 740、1 854、1 960、2 080、2 190和2 614、2 668、2 715、2 784、2 918m共10个样地,研究海拔高度和混播比例(9∶1、8∶2、7∶3、6∶4、5∶5)对燕麦(Ar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产草量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燕麦、箭筈豌豆单播干草产量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高于高海拔地区;除海拔1 854、1 960、2 080、2 190m外,在同一海拔高度下均表现为混播牧草干草产量最大,燕麦单播次之,箭筈豌豆单播最小;在所有处理中,海拔1 960m处的5∶5混播组合牧草干草产量最高,为12.87t·hm-2,较同一海拔燕麦单播干草产量显著提高了60.88%(P<0.05)。在牧草品质方面,牧草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随海拔升高呈无规律性变化,但在同一海拔高度下,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大,牧草粗蛋白含量呈增加趋势;燕麦、箭筈豌豆单播及混播牧草的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高于高海拔地区,而牧草的NDF、ADF含量表现为低海拔地区平均值低于高海拔地区。经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各个海拔高度的最佳种植方式均为混播,最佳混播组合为8∶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德珂 韩云华 李东华 王彦荣 刘志鹏
易裂荚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的荚果开裂主要是由离层和细胞失水产生的机械拉力导致的,但是在抗裂荚的箭筈豌豆中的组织结构尚不明确。该研究以抗裂荚的135号箭筈豌豆(V.sativasubsp.sativa No.135)为对象,对其荚果在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水分含量、发芽率及腹缝线横截面解剖结构等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以探讨抗裂荚箭筈豌豆荚果的抗裂机理,以及为生产中确定其种子收获的适宜时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135号箭筈豌豆约在盛花后26d荚果变为棕黑色,荚果的大小、干重已经达到最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AM菌对桉树幼苗接种可提高对青枯病的抗性。在有AM菌存在的情况下,桉树幼苗不发病或发病较轻。对两种桉树幼苗进行青枯病菌的人工接种结果表明:菌根苗比无菌根苗的发病率降低10%~40%,而幼树的高生长可增加12%~39%;AM菌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外生菌根(即ECM)的效果,其中以AM6008和AM9004菌株的效果最好,而AM3006的效果较差;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经AM菌根化的幼苗对青枯病的抗病作用较强,发病率可下降10 0%~17 5%。
关键词:
丛枝菌根 桉树青枯病 抗病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佩良 汪兴 高贵
为探明菌根化烟苗在烤烟生长中的应用效果,笔者研究了兴烟一号的常规生产烟苗与菌根化烟苗不同生长期的农艺性状、抗病性、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移栽40 d和打顶后5 d的菌根化烟苗株高、茎围、叶片数均大于常规育苗组,菌根化烟苗最大叶长在栽后40 d内小于常规生产烟苗,而打顶5 d后,菌根化烟苗叶长大于常规烟苗;最大叶宽则是菌根化的烟苗均大于常规生产的烟苗;接种Gm01和Gm02菌根化烟株的抗病(花叶病、黑胫病)性均大于常规育苗组;菌根化烟苗均能提高烤烟产量、上等烟比例、均价、产值以及对病虫害的抗性,但是不同的菌剂作用效果不同,接种Gm01的烟苗要优于Gm02的烟苗。
关键词:
烤烟 菌根化苗 农艺性状 产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