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63)
- 2023(11921)
- 2022(9890)
- 2021(8867)
- 2020(7175)
- 2019(15928)
- 2018(15637)
- 2017(28583)
- 2016(16044)
- 2015(17494)
- 2014(17469)
- 2013(16965)
- 2012(16047)
- 2011(14753)
- 2010(14829)
- 2009(13538)
- 2008(13229)
- 2007(11824)
- 2006(10543)
- 2005(9694)
- 学科
- 济(65697)
- 经济(65619)
- 管理(41262)
- 业(39919)
- 企(29218)
- 企业(29218)
- 中国(22462)
- 农(21160)
- 方法(20658)
- 地方(20652)
- 数学(17640)
- 数学方法(17446)
- 学(16107)
- 业经(16043)
- 农业(14508)
- 财(14353)
- 制(13614)
- 贸(12945)
- 贸易(12934)
- 银(12628)
- 银行(12566)
- 融(12447)
- 金融(12440)
- 易(12383)
- 行(12187)
- 环境(11491)
- 发(11406)
- 地方经济(11375)
- 技术(10995)
- 体(10180)
- 机构
- 学院(227706)
- 大学(225166)
- 济(89423)
- 研究(88809)
- 经济(87465)
- 管理(79606)
- 理学(67626)
- 理学院(66706)
- 中国(65646)
- 管理学(65332)
- 管理学院(64924)
- 科学(58677)
- 农(54318)
- 京(49955)
- 所(48150)
- 研究所(44051)
- 农业(42975)
- 业大(41839)
- 财(40042)
- 中心(39225)
- 江(36645)
- 院(32398)
- 北京(31727)
- 省(31243)
- 范(31073)
- 财经(30887)
- 师范(30551)
- 州(29189)
- 经(27945)
- 技术(27775)
- 基金
- 项目(154997)
- 科学(119059)
- 基金(108821)
- 研究(106935)
- 家(99382)
- 国家(98489)
- 科学基金(81159)
- 社会(66625)
- 省(63692)
- 社会科(62984)
- 社会科学(62969)
- 基金项目(57537)
- 划(53645)
- 自然(53596)
- 自然科(52359)
- 自然科学(52336)
- 自然科学基金(51367)
- 教育(48082)
- 资助(43597)
- 编号(41988)
- 发(39232)
- 重点(35836)
- 成果(33776)
- 创(32536)
- 部(32014)
- 计划(31514)
- 课题(31377)
- 创新(30506)
- 发展(30205)
- 科研(30003)
- 期刊
- 济(105763)
- 经济(105763)
- 研究(66920)
- 中国(53844)
- 农(50954)
- 学报(48278)
- 科学(40593)
- 大学(34913)
- 农业(34454)
- 学学(33367)
- 管理(29840)
- 财(29200)
- 教育(27395)
- 融(22815)
- 金融(22815)
- 业经(19798)
- 技术(18768)
- 业(17920)
- 经济研究(17345)
- 财经(14826)
- 业大(14099)
- 问题(13929)
- 版(13141)
- 经(12797)
- 科技(12770)
- 农业大学(11986)
- 商业(11105)
- 贸(10737)
- 林业(10304)
- 世界(10206)
共检索到356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祚 周传社 汤少勋 谭支良
本试验旨在初步探究并比较安琪与乐斯福两种不同来源酵母对奶牛瘤胃发酵特性的作用,预测其对奶牛生产性能可能的影响,从而为研究酵母在反刍家畜生产中营养生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子区组试验设计,两种活性酵母均设置4个添加水平(0、0.025%、0.050%、0.075%),分别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为底物,采集奶牛瘤胃液进行48h的体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酵母对两种底物体外发酵产气量、产气参数、中性洗涤纤维消失率(NDFD)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提高了玉米秸秆(P<0.05)和水稻秸秆(P<0.01)的DMD;添加两种酵母对玉米秸秆体外发酵液pH值及NH3-N浓度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酵母 瘤胃 体外发酵 奶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杜柳 魏曼琳 巨纪 董晨扬 张润泽 晓明 孙芳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槲皮素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体外发酵底物中添加0、0.5%和1%的槲皮素,以不添加槲皮素为对照组,在39℃下进行瘤胃厌氧培养发酵,记录不同时间的产气量(GP),测定48 h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_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和甲烷产量,同时,利用体外两步法测定发酵48 h后的干物质降解率(DMD)。结果显示:1) 48 h后,1%槲皮素组产气量、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0.5%和1%槲皮素组NH_3-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0.5%和1%槲皮素组的乙酸、丁酸和总VFA均无显著差异(P> 0.05),1%槲皮素组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因此,肉牛饲粮中添加槲皮素会降低肉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降低NH3-N的含量、提高丙酸的含量,降低甲烷的产生量,其中以添加1%的槲皮素较为适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桂华 姜奥宇 陈东 郭楠 唐启源 陈坤
选取平菇六月灰(PoL)、大毛木耳(AhI)、茶树菇(Aa)共3种食用真菌接种于稻秸混合基质,进行20d发酵培养,长满菌丝后收集稻秸菌糠(菌菇菌糠一体)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及采集山羊瘤胃食糜液,开展为期72 h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分析,探究不同食用真菌发酵处理对稻秸营养成分和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oL和AhI组粗蛋白质(CP)质量分数显著高于Aa组的,AhI和Aa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质量分数显著低于PoL组的;PoL组瘤胃体外发酵甲烷、氢气及72 h总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的,PoL组瘤胃体外发酵液pH显著低于其他2组的。由此得出,PoL稻秸处理组的CP质量分数较高,相比发酵前栽培料NDF和ADF降解程度较低,但体外发酵特性均优于另外2种真菌处理组,实际生产中可采用PoL发酵稻秸提高其饲用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桂华 姜奥宇 陈东 郭楠 唐启源 陈坤
选取平菇六月灰(PoL)、大毛木耳(AhI)、茶树菇(Aa)共3种食用真菌接种于稻秸混合基质,进行20d发酵培养,长满菌丝后收集稻秸菌糠(菌菇菌糠一体)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及采集山羊瘤胃食糜液,开展为期72 h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分析,探究不同食用真菌发酵处理对稻秸营养成分和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oL和AhI组粗蛋白质(CP)质量分数显著高于Aa组的,AhI和Aa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质量分数显著低于PoL组的;PoL组瘤胃体外发酵甲烷、氢气及72 h总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的,PoL组瘤胃体外发酵液pH显著低于其他2组的。由此得出,PoL稻秸处理组的CP质量分数较高,相比发酵前栽培料NDF和ADF降解程度较低,但体外发酵特性均优于另外2种真菌处理组,实际生产中可采用PoL发酵稻秸提高其饲用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丽芳 斯琴毕力格 敖长金
【目的】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菊科植物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研究其对瘤胃中乙酸、丙酸、丁酸等发酵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CLA合成的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B.fibrisolvens)和蛋白溶解梭菌Clostridium proteoclasticum(C.proteoclasticum)的影响,旨在阐明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奶牛瘤胃发酵的作用,并从瘤胃层次探明其对牛奶中CLA合成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5头体重为(600±29)kg、胎次2-3、泌乳期(158±3)d及泌乳量(22.8±1.8)kg·d-1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试验牛统一管理,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天饲喂2次、挤奶2次(早上4:30、下午16:30)。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组,分别是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每组5头牛。试验1组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的添加量为96 g/(d·头),试验2组黄花蒿乙醇提取物的添加量为160 g/(d·头)。试验期40 d,前9 d为预饲期,10—40 d为正式期。【结果】奶牛日粮中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可以增加瘤胃中pH值,其中两个试验组pH值分别增加了2.63%和8.61%,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均降低了瘤胃中VFA的含量,除异戊酸和戊酸低剂量黄花蒿乙醇提取物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组乙酸、丙酸、丁酸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均增加了瘤胃液相和瘤胃液混合物中B.fibrisolvens的相对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均降低了瘤胃液相和瘤胃固相中C.proteoclasticum的相对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奶牛日粮中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影响瘤胃发酵,对瘤胃不同内容物中B.fibrisolvens和C.proteoclasticum影响不同,总体趋势是增加瘤胃中B.fibrisolvens的相对百分比,降低瘤胃中C.proteoclasticum的相对百分比,有利于调控CLA的生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胜勇 陈洁 姚文 朱伟云
采用体外厌氧共培养技术,研究了山羊瘤胃真菌对瘤胃细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瘤胃真菌与瘤胃细菌共培养24 h内,瘤胃真菌对瘤胃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共培养组24 h时底物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5.8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28.21 mmol/L)及乙酸浓度(20.32 mmol/L)显著低于瘤胃细菌培养组(10.49%、32.66 mmol/L和24.39 mmol/L);而共培养组在48 h和72 h时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24.37%、29.04%)均高于瘤胃细菌培养组(21.69%、26.41%);试验结果同时显示,经灭菌处理的瘤胃真菌发酵液可显著降低瘤胃细菌对稻草片段的降解活...
关键词:
瘤胃真菌 瘤胃细菌 共培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辛杭书 张永根 孟庆翔 Dirk E A 刘庆平
选用普通尿素、包被尿素和大豆分离蛋白为氮源,以蒸汽压片玉米为主要碳源,配制等氮日粮,利用人工瘤胃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研究包被尿素在基于蒸汽压片玉米日粮条件下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组的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消化率最高,普通尿素组最低(P=0.02),包被尿素组居中。普通尿素组的氨态氮NH3-N质量浓度最高(1.99 mg/dL),相比之下,包被尿素组的NH3-N质量浓度降低了30.2%(1.39 mg/dL),但仍然高于大豆分离蛋白组(1.04 mg/dL,P
关键词:
尿素 瘤胃发酵 微生物蛋白 连续培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征敏 凡超杰 李龙文 杨善雄 刘娟 王志敬 吴浩浩 赵志辉 尹福泉
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探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粗饲料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与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不同比例组合对雷州山羊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从而为以象草和皇竹草为饲料资源的饲料配合提供参考数据。将象草与皇竹草以干物质比100∶0、75∶25、50∶50、25∶75和0∶100分为T_1、T_2、T_3、T_4和T_5五组,分别培养4、8、12、24和48 h,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时间点设3个空白对照。培养结束后终止微生物发酵,测定各时间点发酵滤渣的有机物降解率(organic matter degradability, OMD)、粗纤维降解率(crude fiber degradability, CFD)和发酵液中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及乙丙酸比值。计算各发酵指标的单项组合效应值(single factor associative effects index,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值(multiply factors associative effects index, MFAEI)。结果表明:1)随着皇竹草比例的增加,各组OMD逐渐增大, T_3、 T_4和T_5组显著高于T_1组(P 0.05)。2)在体外发酵48 h时,T_3与T_4组、T_1与T_5组CFD差异均不显著(P> 0.05)。在体外发酵12 h至48 h,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OMD和CFD显著增大(P 0.05);丁酸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晓玲 孟庆翔
通过研究高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和发酵参数变化的动态(试验1),以及青贮浸提液对活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2),初步探明导致高油玉米秸秆青贮提高瘤胃发酵程度的因素。试验1结果显示发酵1周内,可溶性糖损失50%以上,pH降到4.0以下;乳酸含量在6周内逐步升高,而后保持不变,其他营养成分保持稳定;试验2结果表明,添加青贮浸提液后与对照组相比,最大产气量显著增加(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红枫 严昌国 孟庆翔
通过活体外发酵试验 (试验 1)和育肥屠宰试验 (试验 2 )评价饲喂酒精发酵玉米饲粮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延边育肥牛血液生理指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未发酵玉米饲粮 (CK1)相比 ,酒精发酵玉米饲粮(AFCD)干物质消化率 (DMD)没有差异 (P >0 5 ) ,但细胞壁消化率 (NDFD)提高了 9 7个百分点 (P 0 12 ) ,但产气速度高于CK1(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恩望 王加启 卜登攀 周凌云 孙鹏 姜雅慧 包万华 史浩亭 李发弟
为探讨植物精油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采用体外产气法分析不同添加水平的茶树油、肉桂油和丁香油对瘤胃发酵模式、发酵产气量及动力学参数和瘤胃氮代谢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结果表明:1)添加各剂量的茶树油和肉桂油对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氨氮(NH3-N)浓度均有降低趋势,其中添加300和1 500mg/L肉桂油显著降低了NH3-N浓度(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水平 王文娟 王加启 谭支良 龚月生
选择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奶牛,按4×4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精粗比约为30∶70的“高低质粗料型”日粮、30∶70的混合型高青贮日粮、50∶50的精粗料比例相当的日粮及65∶35的高精料日粮等4种不同精粗比日粮,研究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发酵及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pH值,氨氮质量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的浓度和乙酸/丙酸、(乙酸+丁酸)/丙酸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5);饲喂不同精粗比日粮,奶牛乳产量、4%标准乳产量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而乳脂、乳蛋白、乳糖...
关键词:
日粮精粗比 瘤胃发酵 泌乳性能 奶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霞 焦婷 马淑敏 陈鑫 王正文 牧仁 赵生国
为探讨不同比例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秆与玉米(Zea mays)秸秆混贮的青贮品质和发酵特性,本研究设计6个处理,即玉米秸秆与甜叶菊秆的混合比例为100:0 (CK)、90:10 (A)、80:20 (B)、70:30 (C)、60:40 (D)及50:50(E),各处理原料充分混合后,装桶密封发酵60 d,开桶取样,进行青贮品质及其发酵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混合比例青贮饲料感官品质均优良;相较于青贮前,青贮后各处理的干物质(DM)、钙(Ca)和粗蛋白(CP)含量增加(除CK组和D组Ca含量外),各组青贮饲料单糖(ESC)、磷(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降低,但随甜叶菊秆添加量的增加,各组NDF和ADF含量增加。青贮后,C组DM、Ca和CP含量较CK组分别提高1.92%、18.46%和42.15%;D组C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 <0.05)。发酵液pH介于6.52~6.84;D组NH_3-N浓度低于其他组;CK组的异丁酸和戊酸含量均高于处理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甜叶菊秆以90:10的比例混合可以更好地改善青贮品质,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齐帅 焦婷 李雄雄 李淑艳 王虎宁 沙玉柱 赵生国
研究绵羊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甜菊糖苷对绵羊体外产气参数及瘤胃发酵的影响,为绵羊生产实践中筛选适宜甜菊糖苷添加水平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8个处理,即绵羊日粮中甜菊糖苷添加水平分别为0.00%(CK组),0.01%,0.04%,0.07%,0.10%,0.15%,0.20%及0.30%(占日粮风干物质重),利用体外产气法评估不同添加水平甜菊糖苷对绵羊瘤胃发酵及48 h养分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产气量(Gas production,GP)、干物质降解率(Dry natter degradation rate,DMD)、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和甲烷(CH_(4))产量均随瘤胃降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在48 h时达到最大,pH随瘤胃降解时间的延长而降低。12 h后,各组产气速率明显降低,0.10%组GP显著高于CK组(P < 0.05)。24 h时,添加较低浓度甜菊糖苷的绵羊日粮DMD与CK组差异不显著(P > 0.05),而较高浓度0.20%和0.30%组的日粮DMD则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9.71%和5.80%(P < 0.05)。降解48 h时,各处理日粮的DMD和粗蛋白降解率(Crude protein degradation rate,CPD)与CK组差异不显著(P > 0.05)。随着发酵时间增加,各处理瘤胃液铵态氮(NH-N_(3))含量均处于正常范围,且添加低浓度甜菊糖苷后NH-N_(3)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添加较高浓度甜菊糖苷的0.15%组、0.20%组和0.30%组NH-N_(3)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甜菊糖苷添加量的增加,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酸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0.07%组和0.10%组能够提高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综上,绵羊日粮中最适宜的甜菊糖苷浓度为0.07%~0.1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梅 施传信 易贤武 刘建新
利用瘤胃模拟体外产气法研究在高精料底物条件下添加富含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和亚麻酸对瘤胃发酵和甲烷生成的影响。在植物油的筛选试验中,菜籽油、豆油和亚麻油分别添加底物干物质的10%,观察其对甲烷生成和发酵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豆油和亚麻油显著降低了产气量和甲烷产量,但甲烷产量的下降幅度更大,菜籽油无效果。同时,豆油和亚麻油显著升高了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丙酸比例。选取筛选出的效果最显著的植物油——亚麻油,和亚麻酸一起比较研究其对瘤胃发酵的剂量效应,亚麻油和亚麻酸分别添加底物干物质的0%、3%、5%、7%和9%。亚麻油和亚麻酸分别在添加量为5%和3%时显著降低了甲烷产量,且抑制效果随添加剂量的提...
关键词:
亚麻酸 植物油 甲烷 瘤胃发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