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10)
2023(13340)
2022(11912)
2021(11274)
2020(9514)
2019(21580)
2018(21683)
2017(40962)
2016(22811)
2015(25371)
2014(25028)
2013(24572)
2012(22221)
2011(20145)
2010(19950)
2009(18586)
2008(17767)
2007(15361)
2006(13265)
2005(11600)
作者
(66591)
(55213)
(55006)
(52162)
(35138)
(26764)
(24781)
(21652)
(21050)
(19609)
(18833)
(18675)
(17615)
(17327)
(17084)
(16913)
(16794)
(16331)
(15774)
(15751)
(13937)
(13707)
(13398)
(12454)
(12432)
(12359)
(12312)
(12129)
(11214)
(11007)
学科
(80999)
经济(80878)
管理(62185)
(56323)
(47162)
企业(47162)
方法(37445)
数学(31993)
数学方法(31528)
(24015)
(22782)
中国(20899)
(20890)
业经(18299)
地方(16788)
环境(16272)
(15900)
农业(14879)
(14832)
理论(14777)
(14747)
贸易(14739)
(14202)
(12953)
财务(12883)
财务管理(12861)
技术(12627)
(12511)
(12220)
银行(12167)
机构
大学(314852)
学院(313523)
管理(120108)
(113515)
经济(110791)
研究(107618)
理学(104454)
理学院(103189)
管理学(101025)
管理学院(100486)
中国(77457)
科学(73049)
(67394)
(57083)
(55965)
(52730)
业大(52555)
研究所(51706)
中心(48205)
(45489)
农业(44911)
(42922)
师范(42451)
北京(42447)
财经(42369)
(39783)
(38357)
(37185)
技术(34910)
师范大学(34410)
基金
项目(223540)
科学(173158)
基金(159808)
研究(158620)
(142281)
国家(141156)
科学基金(118920)
社会(96186)
社会科(90752)
社会科学(90730)
(88412)
基金项目(85482)
自然(80460)
自然科(78459)
自然科学(78438)
自然科学基金(76968)
(75409)
教育(72464)
资助(65807)
编号(64940)
成果(52356)
重点(51160)
(47676)
(47387)
(46105)
课题(44997)
科研(43673)
创新(43056)
计划(42871)
大学(40750)
期刊
(124249)
经济(124249)
研究(87591)
学报(58451)
中国(56999)
科学(51735)
(51616)
大学(42526)
管理(42083)
学学(40296)
(38536)
农业(36012)
教育(35448)
技术(24792)
(22355)
金融(22355)
业经(21524)
财经(19312)
经济研究(19256)
(18566)
科技(16726)
图书(16621)
(16280)
(16137)
问题(15777)
林业(15679)
业大(15547)
资源(15376)
理论(14654)
实践(13650)
共检索到445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国鑫   黄雪蔓   王一   任立宁  
[目的 ]探究毛竹林下不同盖度芒萁对土壤酶活性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方法 ]在亚热带选取低芒萁盖度(PE:7.75%)和高芒萁盖度(DD:63.25%)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团聚体不同粒径碳(C)、氮(N)、磷(P)含量、参与土壤C、N、P循环的酶活性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EC:N:P)和不同类群微生物量。[结果 ](1)PE和DD样方土壤β-葡糖苷酶活性和N-乙酰-葡糖苷酶活性无显著差异,与PE样方相比,DD样方显著增加了亮氨酸氨基肽酶、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但显著降低了过氧化物酶活性,且这种差异主要在大团聚体和中团聚体。(2)与PE样方团聚体粒径间EC:N和EN:P无差异不同,DD样方微团聚体EC:N显著高于大和中团聚体,而EN:P显著低于大和中团聚体;大和中团聚体EC:N:P在PE和DD样方之间无显著变差异,但DD样方微团聚体的EN:P和EC:P显著低于PE样方。(3)除丛枝菌根真菌和放线菌分别调控PE和DD样方土壤酶活性变异外,土壤全磷含量(TP)也是影响DD样方酶活性变异的主要因子;此外,土壤全氮含量(TN)和TP分别是调控大团聚体和中团聚体土壤酶活性变异的重要因子,且大团聚体土壤酶活性变异亦受到真菌生物量影响。[结论 ]毛竹林下不同盖度芒萁群落显著改变了土壤团聚体不同粒径参与C、N、P循环的酶活性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区生态系统同时受到C和P的限制作用,但P限制作用更强,且高盖度的芒萁种群加剧了该作用。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赵睿宇  
为探究不同地表覆盖措施对毛竹林样地土壤总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覆盖1年翻耕、覆盖2年翻耕、覆盖2年未翻耕山地毛竹林地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毗邻自然生长的毛竹林为对照,采用野外样地调查以及室内实验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处理样地的050 cm内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酶及土壤养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不同覆盖年限和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土壤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阐明了覆盖经营改善毛竹林土壤质量的机理,同时为维持竹林可持续经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睿宇  李正才  王斌  葛晓改  戴云喜  赵志霞  张雨洁  
[目的]探讨毛竹林土壤酶和土壤养分元素对地表覆盖翻耕的响应,为毛竹林覆盖经营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山地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稻草覆盖2年翻耕、覆盖2年未翻耕和自然生长(对照)的毛竹林0~50 cm各土层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覆盖翻耕样地和未翻耕样地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样地,且在0~20 cm土层差异显著;覆盖处理后,覆盖2年翻耕样地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样地(0~10 cm土层差异显著),覆盖2年未翻耕样地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10~20 cm土层除外)也均低于对照样地;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则显著增加。(2)覆盖处理后,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得到增加;覆盖翻耕样地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且在10~20 cm土层达到最大;翻耕处理与未翻耕处理相比,土壤全氮含量在0~30 cm土层差异达到显著水平。(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与土壤各养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多酚氧化酶和土壤养分间均呈现负相关关系,土壤过氧化物酶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其它土壤养分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地表覆盖对毛竹林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短期内地表覆盖可以显著提高毛竹林土壤肥力,且覆盖翻耕措施较利于增加土壤肥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波  李琴  朱炜  陈文海  祝虹梁  沈泉  朱安明  赵建诚  
【目的】探讨覆盖经营(稻草+竹叶+砻糠)毛竹林的退化原因,此期为退化毛竹林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不同覆盖年限(1,2和3年)毛竹林,以未覆盖毛竹林作对照,分别测定0~40 cm土层的土壤pH值、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结果】随着毛竹林覆盖年限增加,土壤pH值降低(即土壤酸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升高趋势;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表现为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均显著高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覆盖1年的最高,且显著高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覆盖3年后显著低于未覆盖毛竹林(P0.05)。【结论】与覆盖1年毛竹林相比,长期连续覆盖经营导致土壤酸化明显,养分比例失衡,酶活性逐渐降低,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土壤劣变,竹林退化。生产中建议采用休养式覆盖经营模式,即隔年覆盖(覆盖1年休养1年),同时,在自然出笋时要及时清除覆盖物并减少残留量,还需合理使用化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丽梅   周昀璠   徐胜涛   王永芬   俞春燕   李迅东   郑泗军  
【目的】通过对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进行研究,明确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质量影响的变化特征,以期为用地养地结合的蕉园种植模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以无覆盖物的传统裸露种植方式为对照,以人工种植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 (DC.) Urb]和自然生杂草为覆盖处理,通过连续3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分析植物覆盖下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植物覆盖显著改善了蕉园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P<0.05),与对照相比,大翼豆覆盖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分别提升了51.92%、38.00%、41.86%、20.85%、29.70%;大翼豆覆盖处理的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及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4.19%、50.28%、33.41%、101.54%。植物覆盖措施在1年内有效改善了蕉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及有效磷含量,而对土壤全氮及全磷含量的影响则需要覆盖处理2年以上才能达到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翼豆覆盖处理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自然生杂草处理显著。【结论】与传统裸露种植方式相比,两种覆盖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且豆科植物覆盖效果明显优于自然生杂草,宽窄行种植配合豆科植物覆盖处理,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区域香蕉产业健康发展的技术模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健  郭倩  孙一铭  林丛  蔡丽平  张厚喜  
为探讨海拔对毛竹林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C、N、P元素的生物地理化学循环规律,采用方差分析与冗余分析(RDA)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毛竹林土壤C、N、P元素的垂直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武夷山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的均值分别为(48.97±18.88)、(4.63±1.75)和(0.40±0.18) g·kg~(-1),土壤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的均值分别为10.98±2.93、133.73±53.43和12.55±4.73.(2)随着海拔的上升,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碳磷比、氮磷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土壤全磷含量、碳氮比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3)pH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氮磷比、碳磷比呈负相关关系;容重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砂粒与土壤全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4)海拔和pH是影响毛竹林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导因子,其解释率分别为41.50%和27.6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文杰  庞宏东  胡兴宜  刘清平  徐丽君  李玲  张涛  
【目的】了解覆盖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为毛竹笋用林覆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北省咸宁市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覆盖措施连续覆盖3 a,分析比较不同土壤层次间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覆盖可改善表层(0~10 cm)土壤的物理性质,使该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等显著提高(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钱新标  
In winter time, phyllostachys praecox forest were covered with different organic material,several enzyme activities were tested regularly. It is concluded that enzyme activities of soil covered with bamboo leaves are rising with the day. At the end of experiment (on the Day 100) the activities o...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云飞  江洪  周国模  杨爽  陈健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运用土壤热通量板和常规气象观测仪器对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覆盖经营的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土壤热通量和气象因子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月尺度上5 cm土壤热通量日变化均成"S"形,但月均值差异明显(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顾鸿昊  翁俊  孔佳杰  叶小猛  刘永军  漆良华  宋新章  
关键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长源  焦凤丽  洪圣哲  孙池涛  张明明  张凯  李全起  
为了探索华北平原生物可降解地膜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为寻求更加环保的替代方式,解决地膜覆盖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设置普通PE地膜覆盖(PM)、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BM)、秸秆覆盖(SM)3种不同覆盖处理,以裸地不覆盖(CK)作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春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覆盖处理对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在春玉米生育期内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趋势,而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在生育期内先减小后增大。在春玉米收获期,2种不同覆膜处理均能提高上述3种酶活性,秸秆覆盖只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有提高作用。其中,对于土壤脲酶活性各个覆盖处理的提升效果明显,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分别较CK处理提高了58.73%,33.65%,83.84%和26.19%,50.98%,61.21%。与CK相比,各个覆盖处理都提高了表层0~10 cm土层内的土壤有机碳、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且以秸秆覆盖效果最优,分别显著提高了24.68%,11.10%,23.34%,而2个覆膜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于土壤有效磷含量,各个覆盖处理没有显著的提高作用。综上所述,在华北平原地区覆盖生物可降解地膜对于上述3种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与覆盖普通PE地膜的效果相似。因此,生物可降解地膜代替普通PE地膜覆盖到农田当中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奶寿  张秋芳  陈坦  杨玉盛  谢锦升  
[目的]探究生态恢复过程中严重退化红壤区林下芒萁的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为红壤水土流失区芒萁的恢复及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长汀严重退化红壤区芒萁群落为对象,通过对比不同治理年限的芒萁和土壤的N、P含量及比值的关系,研究了生态系统恢复对芒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治理后芒萁地上新鲜器官的N、P含量显著高于未治理的(羽叶N 8.11 g·kg~(-1)、P 0.297 g·kg~(-1);叶柄N 2.63 g·kg~(-1)、P0.103 g·kg~(-1)),但次生林下的芒萁的N、P含量仍高于各样地(羽叶N 12.41 g·kg~(-1)、P 0.497 g·kg~...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钱新标  张瑞华  杨飞峰  
为了摸索覆盖物对雷竹地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设立了不同覆盖材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①稻草、稻草+砻糠、竹叶3种覆盖处理,到试验的50d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开始明显减少。前2个处理这种减少趋势一直维持到试验结束。试验全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分别减少了728g·kg-1,955g·kg-1和050g·kg-1,057g·kg-1。竹叶处理则到100d有机质、全氮又分别上升。②土壤水解氮3种覆盖处理均在50d达到峰值,此后,稻草和稻草+砻糠处理快速下降,到100d时分别只有50d时的5768%和5571%,但竹叶处理到试验结束仍维持较高水平。③土壤盐基总量和pH值同步,3种处理均在试验的7...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双林  
竹林地覆盖是利用有机材料的增温、保温和保湿作用,促进笋芽分化,提早萌发,显著提高竹林经济产出的技术措施,在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早园竹Ph.propinqua和红哺鸡竹Ph.iridescens林中已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从林地覆盖对毛竹Ph.pubescens林立地生产力和丰产林分结构维护,竹子抗逆能力和地下害虫发生的影响及生态环境保护,林地覆盖毛竹林选择条件,技术熟化度等方面进行了问题剖析,并提出了林地覆盖毛竹林土壤劣变,留笋养竹,节本省力环保栽培和地下害虫防控等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性和生产性问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应龙  谭炳香  
【目的】以热带森林复杂区域为对象,对两种缨帽变换"衍生数据"检测热带森林变化的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方法】对两期数据进行缨帽变换,同时结合黑暗对象掩膜与局部直方图阈值提取等方法,获取亮度、绿度、湿度指数组合(MKT)和干扰指数(DI)。采用MKT差值(MKT-D)、干扰指数差值(MDI-D)进行变化信息识别,然后,根据植被覆盖与亮度、绿度、湿度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决策树分类提取变化信息,最后,对不同检测结果进行验证与比较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都能检测出森林内部的细微变化,但对小图斑变化,MKT-D检测优势明显,且MKT-D的kappa系数为0.763 0,MDI-D的kappa系数为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