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4)
2023(13318)
2022(11661)
2021(11006)
2020(9301)
2019(21375)
2018(21064)
2017(41430)
2016(22459)
2015(25231)
2014(25142)
2013(24907)
2012(22992)
2011(20640)
2010(20517)
2009(18746)
2008(18612)
2007(16533)
2006(14167)
2005(12506)
作者
(66404)
(54940)
(54755)
(52024)
(35616)
(26521)
(24837)
(21561)
(20954)
(19742)
(19129)
(18516)
(17651)
(17425)
(17135)
(17017)
(16388)
(16337)
(15944)
(15835)
(13695)
(13682)
(13412)
(12516)
(12365)
(12258)
(12204)
(12075)
(11163)
(10840)
学科
(91177)
经济(91068)
管理(66558)
(64477)
(54940)
企业(54940)
方法(47047)
数学(41432)
数学方法(40920)
(25234)
(22104)
(21336)
中国(21227)
业经(18856)
(17311)
财务(17248)
财务管理(17221)
(16807)
地方(16605)
企业财务(16494)
(16131)
贸易(16122)
(15476)
理论(14924)
农业(14641)
(14006)
金融(14003)
技术(13970)
(13796)
(13520)
机构
大学(325982)
学院(321973)
管理(129831)
(126736)
经济(123937)
理学(112937)
理学院(111730)
管理学(109673)
管理学院(109102)
研究(106235)
中国(79981)
(69309)
科学(66715)
(60308)
(53943)
(52415)
业大(49527)
财经(49168)
研究所(49096)
中心(48395)
(46132)
(44784)
北京(43993)
农业(41278)
(40782)
师范(40350)
(38965)
经济学(38154)
(37632)
财经大学(36966)
基金
项目(222960)
科学(174914)
基金(163226)
研究(159407)
(143055)
国家(141931)
科学基金(122139)
社会(99276)
社会科(94188)
社会科学(94165)
基金项目(86858)
(85749)
自然(82065)
自然科(80192)
自然科学(80176)
自然科学基金(78749)
教育(73063)
(72725)
资助(69008)
编号(63949)
成果(51537)
重点(49596)
(49466)
(45788)
(45777)
科研(43523)
课题(43429)
创新(42721)
教育部(42277)
大学(41885)
期刊
(133519)
经济(133519)
研究(93167)
中国(56529)
学报(54028)
科学(48713)
管理(46916)
(46310)
(45537)
大学(40562)
学学(38406)
教育(32192)
农业(31440)
(29180)
金融(29180)
技术(26751)
财经(24403)
经济研究(21045)
业经(21011)
(20560)
问题(17229)
理论(16814)
图书(16429)
(16368)
技术经济(15716)
实践(15360)
(15360)
科技(15158)
(14591)
统计(14485)
共检索到463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曜  
本文对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两种激励方式从权利义务、估值、会计、税收等多角度进行剖析,并对最近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研究发现,公司偏好选择股票期权,两种激励方式的主要行业选择没有差异,但股票期权的行业分布较为广泛。运用事件研究法比较两种激励信号的证券市场反应后,发现证券市场对限制性股票的股价公告效应并不明显,而股票期权的公告效应十分显著。本文认为应该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选择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方式。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凤云  
股权激励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2006年初,股权激励机制正式引入中国。本文通过对2006年中引入股权激励的40家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在上市公司宣布股权激励方案之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有了明显的上升,即使是引入对照组以控制大盘走势等其他的潜在影响因素之后,这一结果仍然显著存在。上述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高度关注公司的股权激励行为。在现行治理环境下,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对公司治理良好的公司进行投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作林  马立强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经理股票期权和虚拟股票的不同特点与操作程序,对我国应用两种激励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颖  郑学清  
文章以2008年1月份前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67家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股价在股权激励计划方案公布前后21个交易日是否存在超常收益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样本公司的股票在事件窗口内存在显著为正的超常收益率,市场对这一事件作出了正向的回应,而且超常收益率主要是由消息公布产生的,不存在消息的提前泄露和内幕交易。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多文  张雪莹  栗沛沛  
管理层股权激励旨在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但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却鲜有讨论。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探究了债券市场对管理层股权激励公告的反应。研究发现,债券市场对管理层股权激励公告呈现消极反应,债券异常信用利差与股权激励强度显著正相关。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跨市场检验支持了管理层股权激励存在财富转移效应。此外,在股东与债权人冲突水平较高、大股东持股水平较高和公司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公司中,债券市场对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消极反应与财富转移效应更显著。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管理层股权激励经济后果的文献,对维护债券市场平稳有序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华伟  
对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市场反应的研究就是要探讨实施高管股权激励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率的影响。选取2006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结果表明,市场对于股权激励的反应是积极的,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上市公司价值和投资者利益的提升,市场反应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健  卢闯  
本文利用2006-2011年间公告股权激励草案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高管权力对股权激励强度的影响及市场反应。研究发现:高管权力能够保证高管人员的自利性行为,高管权力越大则股权激励强度越大;股权激励草案宣告会产生显著为正的市场反应,并且市场能够意识到高管人员的自利性行为,股权激励强度与市场反应显著负相关。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宗文龙  王玉涛  魏紫  
股权激励被称为留住核心人才的"金手拷"。本文以我国2006至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股权激励对高管更换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经营业绩等因素的情况下,实施股权激励的确减少了公司高管更换的概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股权激励方式采用股票期权或是限制性股票,对高管更换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发现为股权激励与高管更换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浩  向显湖  
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能够提高公司自愿披露业绩预告的概率,并且能够促使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信息质量(形式上的精确性和实质上的准确性)提高。而且随着时间窗口的延长,股权激励计划对业绩预告信息质量的积极作用逐渐减弱;不同股权激励方式(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对业绩预告信息质量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结论丰富了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为管理层激励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于璐   曾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增基   阳小龙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经理股票期权与虚拟股票的不同特点与操作程序 ,对我国应用两种激励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刚  
价值中国网赠送博客股权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以未分配收益转增员工股本方式,对促进股权动态化上具有相同点,而在分配动态化、岗位动态化及股权类属设置上,两者也表现出了差异性。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以人力资本价值量作为参与分配基础,且建立起了对人力资源调配和使用的即时响应机制,有效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益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艳艳  
最优契约理论与管理层权力理论是解释股权激励的两大对立理论。哪种理论能够更好解释我国的情况?本文通过检验两种理论对我国股权激励财富效应的解释力以回答该问题。结果表明,股权激励的短期市场反应为正,出现换手率、异常净买入与买方大额交易比例高涨的现象;然而,这些指标在中期均出现反转现象,超额收益率为负,换手率、异常净买入与买方大额交易比例出现回落。这表明,事件日投资者情绪高涨,短期正面的市场反应只是由于投资者乐观情绪所导致,最优契约理论无法得到支持。进一步,本文检验市场反应的影响因素。管理层权力过大(监督不足)与股权激励方案特征被操纵导致股东财富受到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支持管理层权力理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君彩  张娟  
笔者以2009—2014年创业板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对股权激励计划作为一项缓解代理问题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市场反应,以及股权激励计划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市场反应与创业板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正向相关,市场认为股权激励计划起到预期的治理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原有的公司治理效果,表现为更低程度的盈余管理。提出正式的股权激励计划并且股东大会最终通过该计划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其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股权激励计划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正向盈余管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负向的盈余管理行为则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说明创业板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起到了改善公司治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增学  张欣  
股票期权制度是近些年在发达国家企业中普遍推行的一种激励制度。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 ,股票期权制的发展呈现出两个引人注目的特点 :一是股票期权的授予范围不断扩大。股票期权最初只授予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随后其范围已逐渐扩大到全体员工 ;二是股票期权在员工薪酬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股票期权的激励方式和激励效果明显不同于国内公司曾实行的内部职工股。首先 ,股票期权无论是在赠与还是在授权时都与企业经营业绩和个人表现联系在一起 ;其次 ,股票期权属于一种“风险性”收入 ,员工从中获得利益的大小与个人的工作态度和努力程度密切相关 ;最后 ,股票期权虽然以当年的经营业绩作为赠与标准 ,但由于行权是在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