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50)
2023(9465)
2022(8063)
2021(7469)
2020(5985)
2019(13534)
2018(13524)
2017(24899)
2016(14055)
2015(15868)
2014(15981)
2013(15770)
2012(15604)
2011(14480)
2010(15107)
2009(13952)
2008(14368)
2007(13438)
2006(12299)
2005(11345)
作者
(44427)
(37122)
(36835)
(34907)
(23960)
(17936)
(16857)
(14413)
(14329)
(13677)
(12921)
(12627)
(12354)
(12092)
(11880)
(11204)
(11000)
(10857)
(10853)
(10836)
(9745)
(9200)
(9179)
(8590)
(8527)
(8521)
(8395)
(8324)
(7800)
(7669)
学科
(63164)
经济(62998)
管理(36580)
(34894)
(28458)
企业(28458)
中国(21789)
方法(20170)
地方(19585)
(19495)
业经(17506)
(16631)
数学(13986)
数学方法(13631)
理论(13396)
农业(12974)
(12360)
(12169)
(11947)
(11169)
(11145)
金融(11141)
(11113)
银行(11075)
地方经济(10799)
(10788)
(10007)
贸易(9993)
(9442)
环境(9339)
机构
大学(209058)
学院(208725)
研究(81974)
(78210)
经济(76249)
管理(71699)
中国(61833)
理学(59586)
理学院(58658)
管理学(57203)
管理学院(56787)
科学(52952)
(48016)
(44577)
(41471)
研究所(40144)
(38344)
中心(36004)
(35851)
(32820)
师范(32450)
农业(32150)
业大(31989)
北京(31318)
(29367)
(28625)
财经(28504)
(27879)
师范大学(26001)
(25511)
基金
项目(129024)
科学(99751)
研究(94145)
基金(89624)
(79652)
国家(78879)
科学基金(65299)
社会(58589)
社会科(54161)
社会科学(54141)
(52065)
基金项目(46351)
(44043)
教育(43509)
自然(41434)
自然科(40479)
自然科学(40464)
自然科学基金(39726)
编号(38592)
资助(37218)
成果(34485)
(33075)
重点(29926)
课题(28946)
(27473)
发展(26158)
(26021)
(25704)
创新(24315)
科研(24126)
期刊
(104502)
经济(104502)
研究(67689)
中国(54997)
(40782)
学报(38808)
科学(35220)
教育(32898)
管理(30001)
(29323)
大学(28971)
农业(27673)
学学(26833)
(21463)
金融(21463)
技术(18792)
业经(17661)
经济研究(15358)
财经(14496)
(14092)
问题(12978)
图书(12832)
(12602)
(11878)
业大(10471)
世界(10287)
(10269)
科技(10177)
(10121)
论坛(10121)
共检索到348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倪明  
传统供应链组织结构曾经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普及,社会要求产生一种新的组织形态,以此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更大发展,这就使得供需网组织结构的诞生。在讨论和谐社会组成要素的基础上,阐述了传统供应链组织及其特征、供需网组织及其特征。然后,讨论两种组织结构理念对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同作用,给出了传统供应链和供需网两种组织结构理念在推进和谐社会的环境友好性、生产力发展、文化发展等领域不同点。由此,表明供需网组织结构将会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又一股力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钟祥财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两种构建理想社会的经济思路:一为基于和谐理念的经济多样性主张;另一为取消私有制的大同社会模式。这两种思路体现了不同的哲学方法,因而提出的政策建议也相异,二者的社会影响和历史作用更不能同日而语。文章的分析表明,在现代市场经济日益显示出和谐价值的当今,传统的乌托邦思想仍然有回潮的可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莹  
发展农业生产 ,需要调整经营体制和革新生产手段 ,即进行农业的“社会改造”和“技术改造”。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来说 ,农业的“两种改造”都是必要的。但是 ,进行“两种改造”必须采取积极稳妥的态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德顺等在《人民论坛》第10期撰文提出,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需要更高度的文化自觉,要注意防止两种"迷信":一是"市场迷信"。单纯迷信市场,容易导致文化功利主义、消费主义和形式主义,会使整个社会的文化思想变得浮躁和浅薄,使"忽悠"成为时尚。这将造成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低俗化、消费化、短期化、快餐化,压抑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进而形成文化沙漠。二是"话语权迷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施维树  
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是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党和政府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社会利益不够协调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解决分配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从而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奇  叶文虎  
在人与环境所组成的世界系统中,人与环境、人与人是两种最基本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在人类社会的生存阶段与发展阶段中,两种关系表现出明显不同的作用性质与作用内容。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发展危机(贫富分化与资源环境问题)均直接表现为两种关系的矛盾冲突。分析表明,只有同时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慧  王茹薪  
"服务学习"是将社会服务和课堂授课结合起来的一种整合教育模式,该模式组织学生参与到精心设计的社会服务行动中,一方面推动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另一方面也培育了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及团队协作精神。此文从概念要素、理论基础、模式分类和实施程序四个方面对"服务学习"理念进行梳理,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其在中国民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应用。作为一种融合社会价值与社会责任、专业理论与方法以及社会服务的应用性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与"服务学习"理念具有高度契合性,而这种契合性集中体现于社会工作实践与研究的范式——行动研究之中。社会工作、服务学习和行动研究整合于"行动"这一共有的核心要素,为民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基础,服务学习与行动研究应当成为民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的反思逻辑与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艳  蓝永超  
由约翰·格林德和理查德·班德勒于1972年发起的神经语言程式学(NLP),经过20多年的发展,应用范围已延伸到各个与人的发展有关的领域,如心理治疗、健康维护、商业及教育等。从国外来看,NLP在管理培训中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得到了许多公司的关注和认可,如德国宝马汽车公司、英国电信、PPP健康护理、丹麦斯巴诺德银行等都已经或正将NLP作为其公司或员工发展的基础课程。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西麟  
本文认为,和谐社会理念是对社会范围内基于资源有限性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现代营销理念则能够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二者是高度统一的。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可以帮助企业确立存在价值,让企业持续获益。文章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利益各方和睦相处、公平公正、相互促进的关系,让客户满意,给雇员以机会,使员工在工作中身心愉悦,并保持对企业的高满意度,给供应商以临界点水平的满意,在建立这种关系的过程中,要体现公平和均衡原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眺眺  尹怀斌  
"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人类社会发展确立的至善理念,共享发展是其重要原则。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共享发展理念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定了价值目标、原则,既坚持了经典作家关于发展的至善理念,也体现了当代中国结合自身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特点,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当代中国的共享发展理念应从其历史维度、理论内核和时代特征三个方面来理解。共享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我们深刻思考和正确认识实践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准确理解"获得感"的社会实践意义,全面提升"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能力水平,积极培育共享文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眺眺  尹怀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冰红  
通过考察中国古代大学的原初理念和中国传统大学教育的体制基础,并与西方大学对比可以看到,西方大学缘起于形而上层面的宗教神学,而中国大学缘起于世俗层面的经世致用;西方古代大学的理念集中表现为对精神信仰的支持和延续,而中国古代大学的理念则集中表现为对社会政治伦理结构的支撑和维护。中国古代大学,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对中国以政治伦理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结构的维护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促进社会文明的同时,其所形成的积弊和劣根性也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成为主要的障碍和阻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永超  
将可持续营销理念从传统商业领域移植到电商领域,面临着层层挑战。可持续营销理念在电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观念、制度、营销行为、社会监督、互联网O2O营销模式和网络直销模式等方面。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生态环境是未来可持续营销理念在电商发展中的价值所在。企业、商家、消费者和政府四方应从绿色营销、人性化营销、个性营销、适度营销和关系营销五个方面进行改进,以可持续型的电商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共同进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宝梅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赋予了高等教育以和谐使命。履行这一使命,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是高等教育支持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公益导向的教育设计观、义利结合的教育价值观、适当超前的教育发展观、“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观构成了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一般说来,和谐发展的教育通过培育和谐的心态、世态、生态和意识,以营造心和、人和、天和、思想和的和谐环境,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持。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持系统,而且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国瑞  王舒  王少媛  
大学的三大职能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具有高度的内在关联性。大学的和谐发展体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实现大学自身的和谐发展要处理好尊重自身规律与适应社会变革、营造和谐氛围与深化改革、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以及系统内部整合与外部环境优化等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