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8)
- 2023(4124)
- 2022(3566)
- 2021(3302)
- 2020(2888)
- 2019(6553)
- 2018(6497)
- 2017(12447)
- 2016(7179)
- 2015(7902)
- 2014(7668)
- 2013(7710)
- 2012(7162)
- 2011(6524)
- 2010(6418)
- 2009(5624)
- 2008(5587)
- 2007(4866)
- 2006(4228)
- 2005(3776)
- 学科
- 济(29626)
- 经济(29595)
- 业(17627)
- 管理(16548)
- 方法(15917)
- 数学(14683)
- 数学方法(14475)
- 企(12159)
- 企业(12159)
- 农(9098)
- 学(7999)
- 中国(6916)
- 财(6472)
- 农业(6315)
- 业经(5627)
- 贸(5284)
- 贸易(5282)
- 易(5023)
- 环境(4770)
- 地方(4739)
- 制(4300)
- 理论(3817)
- 技术(3767)
- 务(3705)
- 财务(3699)
- 财务管理(3687)
- 发(3654)
- 划(3580)
- 企业财务(3511)
- 银(3406)
- 机构
- 大学(101805)
- 学院(100197)
- 济(41735)
- 经济(40991)
- 研究(39110)
- 管理(36355)
- 理学(31774)
- 理学院(31319)
- 管理学(30560)
- 管理学院(30361)
- 中国(28607)
- 科学(26984)
- 农(25682)
- 京(22484)
- 所(21831)
- 业大(20688)
- 农业(20401)
- 研究所(20308)
- 财(17167)
- 中心(16980)
- 江(15537)
- 院(14195)
- 北京(13917)
- 财经(13867)
- 农业大学(13691)
- 经济学(13255)
- 省(13084)
- 范(12775)
- 经(12735)
- 科学院(12591)
- 基金
- 项目(73780)
- 科学(57219)
- 基金(54494)
- 家(50920)
- 国家(50568)
- 研究(47821)
- 科学基金(41594)
- 社会(30434)
- 自然(28959)
- 社会科(28937)
- 社会科学(28928)
- 基金项目(28745)
- 自然科(28305)
- 自然科学(28296)
- 省(28258)
- 自然科学基金(27831)
- 划(24664)
- 资助(23106)
- 教育(21777)
- 编号(17651)
- 重点(17292)
- 部(16327)
- 发(15719)
- 计划(15623)
- 科研(14882)
- 创(14774)
- 科技(14017)
- 创新(13986)
- 国家社会(13424)
- 成果(13369)
共检索到147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葛虹 冯英浚
本文根据规模报酬可变还是规模报酬不变,分别定义了一般等效益面生产函数和典型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由一般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的离散型分解式可以测算一个生产单元的纯技术进步,以及纯技术效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由典型等效益面生产函数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分解为典型技术进步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率之和。进而由具有明确几何意义的离散型分解式分别测算典型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效益面生产函数与分解式的几何意义还说明,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变最终是由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共同推动的。
关键词:
等效益面生产函数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葛虹 冯英浚
一个评价单元的等效益面生产函数是这个单元的技术效率与前沿面生产函数之积。在这一定义之下,本文证明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变就是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的相对垂直移动。由此,在假设规模效益不变的情况下,可将一个评价单元的经济增长量分解为三个要素的代数和。这三个要素分别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改善和投入量增加的贡献。在此时间离散型分解式的基础上,根据这些要素的不同变化情况,进一步给出了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这种测算方法既可以评价各生产单元的单期技术进步贡献率,也可以测算它们在一个周期上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基于等效益面生产函数上的关于经济增长的代数分解式与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定义均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关键词:
生产函数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章上峰 许冰
由于缺乏资本价格等国民核算资料,收入份额法在我国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传统Cobb-Douglas生产函数估计的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反映的只是整个研究时期的一个平均水平,适用于估计整个研究时期的平均贡献率,但用于估计逐期贡献率很可能是有偏的甚至是有误的。本文给出了一个改进生产率增长测算的新思路,系统地提出利用非参数模型、变系数模型、可变参数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替代收入份额法,估计不同时期资本和劳动力的时变产出弹性。实证结果表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具有更好的统计性质。
关键词:
生产函数 全要素生产率 产出弹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义青 耿艳楼 姚连宵
科学测度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引导企业健康成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主动性决策理论,运用势分析方法,将势效系数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导出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模型及分析框架,即全要素生产率等于单要素生产率的加权几何平均数;在此框架下,对河北省2018—2022年连续在册的51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从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体概况还是基于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全要素生产率普遍呈现增长趋势,而资本产出率增速较低是限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原因。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关键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编制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建立京津冀数字技术协同创新共同体,依法规范资本行为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国初
本文叙述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将利用前沿生产函数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进行分离,其中包括一项技术效率的变化率;第二部分将结合数学推导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建兴 陈富桥
文章利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1996-2007年我国茶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研究期间我国茶产业TFP平均增长0.70%,平均技术进步率为1.42%,平均技术效率为72.05%,但都呈逐步下降趋势;TFP增长的主要来自技术进步,但技术效率的变化和规模报酬率出现一定的退步,阻碍TFP的增长;各省份TFP增长有差异,其中四川省的TFP增长速度最快,而湖南省和陕西省的TFP成负增长;我国茶叶的劳动产出弹性逐年增大,而资本产出弹性逐渐变小,且我国茶叶生产一直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
关键词:
茶业生产 技术效率 茶农增收 资本产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辉 支大林 李宏瑾
通过可靠的统计数据来源和方法,我们利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各省资本产出弹性是偏高的,而且资本产出弹性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说明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以投资型外延增长方式为主,长期来看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而且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各省全要素生产率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应加强公共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引导东部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技术,从而促进各地协调发展。
关键词:
生产函数法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冉鹏
对建筑业经济增长的来源研究一直是核心问题,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最为恰当的衡量指标。基于改进的C-D生产函数法,摒弃传统的规模报酬不变假设及统计回归的参数拟合方法,再结合几何微分法测算建筑业逐年的资本及劳动力产出系数,得出建筑业增长的因素分解情况。最后通过对2003-2020年我国建筑业的实证分析,检验了模型的实用性,为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提供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林 朱沛华
研究目标:探索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对成本函数模型估计的影响。研究方法:简要归纳出各类成本函数族和基于半参数法的生产函数改良思路,将以往用于生产函数估计的Olley-Pakes(OP法)运用到成本函数估计中,构建了一个基于半参数估计的成本函数计量模型。研究发现:通过与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随机前沿的回归结果对比发现,OP法用于估计成本函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同步性问题以及样本选择偏差问题,并能测算与分解企业间异质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创新:通过改良成本函数估计方法以控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和同步性问题。研究价值:对该方法论的探讨有助于成本函数在经济统计、计量经济模型估计、政策效应评估等领域的推广与改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林 朱沛华
研究目标:探索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对成本函数模型估计的影响。研究方法:简要归纳出各类成本函数族和基于半参数法的生产函数改良思路,将以往用于生产函数估计的Olley-Pakes(OP法)运用到成本函数估计中,构建了一个基于半参数估计的成本函数计量模型。研究发现:通过与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随机前沿的回归结果对比发现,OP法用于估计成本函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同步性问题以及样本选择偏差问题,并能测算与分解企业间异质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创新:通过改良成本函数估计方法以控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和同步性问题。研究价值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林 汤秀梅 刘小玄
不同于传统的成本函数实证研究,本文关注企业间异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成本函数估计的影响。为此,本文首次从CES生产函数推导出一个包含全要素生产率的完整的成本函数模型,并以我国大型重化工企业2003—2007年的样本进行回归,同时使用传统模型与SFA模型回归,以进行方法论的比较。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确实对成本函数估计产生了重要影响,改良前的传统模型可能出现"遗漏变量"问题,使似不相关回归产生内生性问题。三种方法的回归结果表明:非国有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是显著的;但国有企业的规模经济检验结果却不稳健,不同方法的测度结果不一致。因此,对规模经济的测度应该尽量考虑到企业异质性,并使用多种检验方法,以保证政策干预的有效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月玲 叶阿忠 陈泓
文章基于我国要素禀赋非均衡分布的客观现实,从前沿技术结构与技术进步方向演进相融合的视角,采用1996-2011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异质性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用以分析人力资本结构与技术选择的动态适配性及其对区域TFP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1)东部地区偏向资本密集型的、由前沿技术结构决定的技术水平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东部地区虽然选择了适宜的技术进步方向,但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结构的动态适配性却逐渐走低,从而TFP增长率提高缓慢;(2)中部地区偏向技能劳动密集型的、由前沿技术结构决定的技术水平高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尽管中部地区选择了适宜的前沿技术,但较低的要素禀赋结构水平致使赶超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晗 王钊 姜松
新常态背景下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而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199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递增趋势;不同区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明显,但差别在逐步缩小;要素配置效率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有鉴于此,本文提出要促进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进的步伐,提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重视区域间的差异,以期继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减小区域间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晨沛 李辉尚 曲春红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观察农业经济发展特征趋势和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中国农业要素禀赋差异的国情特征,构建包含时间和空间因素的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其变迁特征、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包含时间和空间因素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能够对要素产出弹性的时变和异质性进行估计,优于传统生产函数方法,能够得到省际差异的时变要素产出弹性,具有较好的统计学显著性和经济学意义;对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发现,1978—2017年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速为1.7%,高于中部的0.9%和西部的1.2%;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整体态势,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间增速变化趋势趋同,但存在阶段性差异;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Dagum基尼系数均值为0.247且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东部和西部区域内发展不均衡性高于中部地区,东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是全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时空异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区域内协同均衡发展格局亟待完善和转变。本文建议从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充分发挥地区禀赋优势、健全完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软环境"等方面,加快推进新时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虎
根据索洛余值法和C-D生产函数,建立了江西省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并利用江西省1952-2007年相关指标数据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江西省总量生产函数是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生产函数,江西省经济增长模式为投资驱动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代表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在20%左右。因此,要提高江西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必须把技术进步放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战略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度与分解——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
基于改进生产函数的中国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计量分析
中国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经验分析
一种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模式
我国高技术产业地区效率差异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基于三投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配置效率变化的引入——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的实证分析
中国不同经济类型建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应用——基于C-D生产函数并以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
中国省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实证分析
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局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及SYS-GMM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