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13)
2023(2632)
2022(2228)
2021(2058)
2020(1877)
2019(3977)
2018(3935)
2017(7020)
2016(4145)
2015(4567)
2014(4498)
2013(4542)
2012(4356)
2011(4015)
2010(4074)
2009(3732)
2008(3875)
2007(3385)
2006(2952)
2005(2795)
作者
(14440)
(12066)
(12027)
(11563)
(7792)
(6016)
(5392)
(4883)
(4661)
(4193)
(4187)
(4145)
(4077)
(4021)
(3972)
(3790)
(3703)
(3598)
(3594)
(3548)
(3387)
(3134)
(3014)
(2823)
(2778)
(2690)
(2670)
(2594)
(2581)
(2525)
学科
(14741)
经济(14725)
(11034)
(6939)
管理(6617)
方法(5281)
(5265)
企业(5265)
数学(4191)
数学方法(4102)
(3571)
中国(3525)
经济学(3248)
(3200)
(3199)
理论(3183)
税收(2965)
(2931)
教育(2766)
(2620)
地方(2570)
(2520)
贸易(2518)
业经(2403)
(2358)
(2292)
农业(2284)
(2254)
金融(2254)
(2030)
机构
大学(64029)
学院(60706)
研究(27088)
(20843)
经济(20324)
科学(20043)
中国(18461)
管理(17958)
(16810)
(15746)
理学(15117)
理学院(14781)
研究所(14716)
管理学(14343)
(14229)
管理学院(14219)
农业(13846)
业大(12562)
中心(11792)
(9896)
(9817)
师范(9685)
(9611)
(9535)
北京(9166)
(9062)
(9058)
农业大学(8816)
科学院(8719)
实验(8414)
基金
项目(42373)
科学(31731)
基金(30015)
(29198)
国家(29003)
研究(26709)
科学基金(22258)
(16195)
自然(16066)
自然科(15647)
自然科学(15642)
基金项目(15575)
自然科学基金(15349)
社会(15209)
(15170)
社会科(14189)
社会科学(14184)
资助(12422)
教育(12257)
重点(10948)
计划(10202)
编号(10017)
科技(9625)
(9512)
成果(9186)
(9052)
科研(8755)
(8462)
专项(8205)
创新(8050)
期刊
(22681)
经济(22681)
研究(17716)
学报(17179)
(14665)
科学(12925)
中国(11991)
大学(11257)
学学(10570)
农业(10099)
教育(7416)
(7070)
(6083)
管理(5530)
业大(4804)
图书(4050)
(3884)
农业大学(3867)
林业(3777)
财经(3747)
经济研究(3660)
(3553)
金融(3553)
资源(3365)
技术(3331)
科技(3298)
(3223)
中国农业(3091)
问题(2968)
书馆(2895)
共检索到92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辉  戴伟湘  张岩  高天翔  吉田英雄  
对采自日本北海道宗谷近海的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和北方玉筋鱼(A.hexaperus)进行了部分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的分析比较。2种玉筋鱼在体长体质量关系式、性腺成熟系数等生物学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2种玉筋鱼的脊椎骨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有较高的重叠率(70%)。采用耳石角度对2种玉筋鱼进行研究,发现玉筋鱼耳石角度的平均值[(86.8±0.4)°]显著小于北方玉筋鱼[(93.0±0.5)°](P<0.05)。利用耳石角度对2种玉筋鱼的判别准确率较高,平均为84.3%,可以作为鉴别2种玉筋鱼的1个形态学参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加德   王梅   冯丹   冯志伟   文亦芾   陈鹏  
[目的 ]为比较同域混合发生的两种竹蝗属昆虫,即黄脊竹蝗与青脊竹蝗形态学与生物学之间的异同点。[方法 ]采自同一地理区域的两种竹蝗的成虫,在大棚内饲养,对其形态特征:体长、触角、后足股节、头幅、外生殖器等,及生活习性:活动规律、交尾习性、寄主植物取食习性等进行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黄脊竹蝗雌成虫体长36.55±1.42 mm,触角23.46±1.29 mm,后足股节21.68±0.28mm,头幅5.33±0.2 mm;雄成虫体长31.35±0.75 mm,触角23.22±0.9 mm,后足股节17.86±0.23mm,头幅4.08±0.19 mm。青脊竹蝗雌成虫体长34.63±0.44 mm,触角18.34±0.56 mm,后足股节18.67±1.62 mm,头幅4.61±0.18 mm;雄成虫体长26.82±2.77 mm,触角17.75±1.58 mm,后足股节16.09±0.47 mm,头幅3.5±0.29 mm。同种竹蝗间雌雄成虫体长差异显著,两种竹蝗比较时雌雄体长、触角、后足股节以及头幅差异显著,雌性成虫的体长变化趋势相似,雌雄外生殖器结构相似。黄脊竹蝗交尾高峰期为14:00—17:00时,青脊竹蝗交尾高峰期为9:00—12:00时。两种竹蝗成虫在面对3种不同的寄主植物时表现出相同的取食偏好,均是最喜食毛竹,其次是芭蕉,最后是无芒雀麦,但青脊竹蝗的取食量大于黄脊竹蝗。[结论 ]两种竹蝗形态和生物学习性表现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两种竹蝗能够同域发生的基础,研究结果为监测和防控两种竹蝗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信息支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历燕  陈庆昌  张小波  
红脂大小蠹又名强大小蠹 (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 ,为国内新纪录种 ,是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的毁灭性害虫 ,可导致几十年生的油松在较短期内死亡。越冬虫态以成虫和老熟幼虫为主 ,占 77 5 % ,2~ 3龄幼虫为辅 ,占 2 1 7% ,少数以蛹越冬 ,占 0 8%。其生活史以成虫越冬的 1a 1代 ,以老熟幼虫越冬的需跨年度才能完成 1个世代发育 ,以小幼虫越冬的需 3a完成 2代或 2a完成 1代。在种群密度较低时 ,危害生长衰弱的过火木、新伐倒木及新的伐桩 ,种群密度大时 ,能迅速入侵胸径≥ 10cm、树龄在 2 0a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进  唐彦  吴雨恒  梁瑶  商红红  王星  
于2017年5月中下旬,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湘乡县的天然原始次生枫香树林暴发枫毒蛾林区采集枫毒蛾(LymantrianebulosaWileman)幼虫,于室内饲养,观察记录枫毒蛾幼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枫毒蛾幼虫虫体可视毒毛随着龄期增加而逐渐增多,翻缩腺颜色逐渐加深;随龄期增加,枫毒蛾头宽、体宽及体长均显著加大,其中头宽可作为枫毒蛾幼虫最佳的分龄指标,体长和体宽可作为辅助指标;在27℃的饲养条件下,枫毒蛾幼虫龄期为7龄,完成1个世代约需66.7d,成虫雌、雄比为0.9655,单雌产卵量为(330.43±27.801)粒。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柳淑芳   刘巧红   王焕   李昂   安长廷   万瑞景   庄志猛  
叶灯鱼与异灯鱼两属鱼类全球有道氏叶灯鱼、日本叶灯鱼和异灯鱼三个物种,隶属于灯笼鱼目、灯笼鱼科。目前我国仅在台湾东部海域有日本叶灯鱼成鱼和稚鱼分布以及东海外海黑潮流域有被鉴定为隶属于叶灯鱼属的盖氏翼胸灯笼鱼后期仔鱼和翼胸灯笼鱼稚鱼分布的记录。为了厘清叶灯鱼和异灯鱼两属鱼类的分类地位与隶属关系,明确其发育形态,本文在归纳两属分类要点、构建分类检索表的基础上,对1984年6-7月(夏季)和1984年12月-1985年1月(冬季)于东海外海黑潮流域两个航次调查采集的仔稚鱼样品再次整理,将原被鉴定为盖氏翼胸灯笼鱼和翼胸灯笼鱼的仔稚鱼分别订正为日本叶灯鱼与异灯鱼。描述了体长5.10 mm日本叶灯鱼后期仔鱼和6.80 mm异灯鱼稚鱼的形态特征,同时引述了日本叶灯鱼和道氏叶灯鱼仔稚鱼以及异灯鱼稚鱼的发育形态。通过比较三种仔稚鱼的发育形态特征,明确了翼状胸鳍是它们区别于其他硬骨鱼类仔稚鱼的独特形态特征;发现仔稚鱼体表黑色素的形状和数量与不同地理群体的发育生物学和生境有关,而黑色素的分布趋势具有物种特异性,可作为物种鉴别的形态学依据之一;还明确了稚鱼发育过程中鳃盖条区发光器的发育顺序与分布位置。同时,综合分析各大洋的仔稚鱼分布资料,提出道氏叶灯鱼仔稚鱼在西北太平洋分布的可能性很小的见解;根据黑潮流域的冬、春、夏季均有日本叶灯鱼生殖群体进行产卵繁殖,提出日本叶灯鱼的繁殖生物学及其种群动力学需要深入调查与研究的科学问题。研究结果提高了我国对叶灯鱼和异灯鱼两属鱼类的认知及对这三种仔稚鱼的鉴别能力,丰富了灯笼鱼科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的内涵,为今后开展相关海洋生态调查的仔稚鱼种类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灯笼鱼等小型鱼类的资源养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齐明   刘伟   周钦   陈则   王扬   马文君   杨珍   施文瑞   孟庆辉   郑天伦  
清溪乌鳖(Qingxi black strain of Pelodiscus sinensis)是基于太湖花鳖(Taihu strain of P.sinensis)体色黑化个体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为研究体色黑化对中华鳖群体分化的影响,通过测定太湖花鳖、清溪乌鳖的23项形态学指标、3项生物学指标及营养组成,对太湖花鳖和清溪乌鳖种质性状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显示:(1)形态学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一致且两者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背甲、腹甲、四肢和头部的形态差异;差异系数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2)太湖花鳖的可食净重占比显著高于清溪乌鳖;而背甲重占比,太湖花鳖显著低于清溪乌鳖。(3)太湖花鳖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18.15%,♀:18.08%)显著低于清溪乌鳖(♂:18.85%,♀:18.89%);而粗脂肪含量,太湖花鳖(♂:0.56%,♀:0.56%)显著高于清溪乌鳖(♂:0.43%,♀:0.45%)。(4)清溪乌鳖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的含量比值(♂:84.44%,♀:85.54%)和呈味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含量比值(♂:38.65%,♀:38.35%)显著高于太湖花鳖(♂:80.59%,♀:81.82%)、(♂:37.88%,♀:37.36%);而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含量比值(太湖花鳖♂:50.46%,♀:50.70%;清溪乌鳖♂:51.01%,♀:51.44%),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太湖花鳖裙边中的羟脯氨酸含量(♂:16.08%,♀:16.12%)显著高于清溪乌鳖(♂:15.77%,♀:15.69%)。(5)太湖花鳖和清溪乌鳖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太湖花鳖♂:31.89%,♀:30.92%;清溪乌鳖♂:31.64%,♀:32.88%)、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太湖花鳖♂:30.50%,♀:30.160%;清溪乌鳖♂:30.55%,♀:30.71%)、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太湖花鳖♂:30.94%,♀:30.58%;清溪乌鳖♂:31.98%,♀:32.72%)和EPA+DHA的含量(太湖花鳖♂:12.63%,♀:12.39%;清溪乌鳖♂:12.98%,♀:12.82%)基本接近,仅在个别脂肪酸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苏杭  方舟  陈新军  
根据我国鱿钓船2013年6~7月在北太平洋海域采集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和2013年5~10月在东太平洋海域采集的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样本,对传统测量法选取的9项形态参数和傅里叶分析法选取的77个傅里叶系数进行判别,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判别效果。结果发现,北太平洋柔鱼耳石翼区开口处上端较长且翼区宽大,赤道茎柔鱼翼区开口处下端较长且侧区有突起;而各项参数值也均有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认为,传统测量法中总长与胴长之比(TSL/ML)和最大宽度与胴长之比(MW/ML)两个主成分的得分较高,散点图有较大重叠;而傅里叶分析的前1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春霞  李加智  何明霞  蔡志英  
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和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均能引起橡胶炭疽病的发生,胶孢炭疽菌是主要病原。通过对2种橡胶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孢炭疽和尖孢炭疽的最适温度均为28℃。胶孢炭疽在全光照的条件下,菌落直径最大;而尖孢炭疽在光暗交替的环境下,菌丝生长最好。2种炭疽菌生长的适宜pH值均为6~8。它们对碳源的利用有较大差异,胶孢炭疽在麦芽糖上生长最好,而尖孢炭疽在甘露醇和乳糖上生长较好。2种炭疽菌对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差异显著,尖孢炭疽有较强的耐药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洪泽洲  张弛  田永军  叶振江  刘琦  
鱼类的生长和死亡参数是实行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的基础。根据2002—2018年在黄海采集的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样品,本研究估测了玉筋鱼在3个渔业利用时期(2000年代初、2000年代末和2010年代末,在此分别称为早期、中期、近期)的生长和死亡参数。结果显示玉筋鱼生物学特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优势体长组由早期的130~150 mm减小到近期的80~110 mm;优势体重组由早、中期较为均匀的分布变为近期的以小个体为主;优势年龄组从早期的2龄个体变为近期的当年生个体。玉筋鱼3个时期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极限体长(L_(inf))分别为194.2 mm、179.6 mm、161.7 mm;生长速率K分别为0.31、0.42、0.47。残差平方和分析显示中期与近期的生长方程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早期和中期相比,近期极限体长下降,生长速率上升。玉筋鱼近期春季、夏季和冬季的肥满度与早期相比均出现了下降。3个时期总死亡率(Z)分别为1.14、2.00和0.74;开发率(E)分别为0.69、0.78和0.32;自然死亡率(M)分别为0.35、0.44和0.50。玉筋鱼自大规模开发至今经历了过度开发并且趋向于低龄化、小型化,这一变化可能是过度捕捞导致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中宝  朱道弘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饲养相结合,研究了丝带凤蝶长沙种群的成虫、卵、幼虫以及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活史.结果表明:丝带凤蝶长沙种群一年发生6代,自10月中旬至翌年3月以滞育蛹于枯枝落叶中越冬,4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随后产卵.在25℃的条件下,卵、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5.3 d、15.8~16.8 d和9.6~10.4 d;30℃的温度条件下,卵、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0 d、12.9~14.6 d和6.5~7.1 d.在短日照条件下部分蛹进入滞育.此外,根据雌雄成虫的翅面特征认为丝带凤蝶长沙种群应属于南方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德富  严静君  李广武  刘后平  
据在四川省大邑县和北京室内饲养观察,暴猎蝽1a发生一代,以5龄若虫越冬。卵期27.08±1.00d。若虫共5龄,历期334.75±4.30d。成虫羽化后16~18d交配,交配后18~19d开始产卵。描述了各虫态形态特征。记述了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虫是舞毒蛾、杨扇舟蛾、春尺蠖、北京杨锉叶蜂、柳毒蛾、刺槐蚜等多种林木害虫的捕食性天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佳仁  周社文  周正光  周生清  成进  邓萍芳  
柚实雷瘿蚊是近年在广东梅县和湖南江永、芷江等地发现的主要柚树害虫 .为阐明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并进而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笔者于 1996~ 2 0 0 0年在湖南对此虫进行了系统调查 ,明确柚实雷瘿蚊在目前主要分布于永州、怀化 ,并对其各虫态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 .柚实雷瘿蚊在湖南一年发生 4代 ,以老熟幼虫于 10月下旬或 11月上旬进入土中或未腐烂的柚果中开始越冬 ,翌年 4月下旬羽化 .幼虫 4龄 ,蛀食柚果 ,造成柚果未熟先黄、落果和烂果 .全年在 5月中下旬、6月下旬至 7月上旬、8月下旬至 9月上旬有 3个为害高峰期 ,尤以 5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 .提出了加强检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白鹏华  刘宝生  冯友仁  尹鸿刚  张素芬  许静杨  刘家褀  
杨黑点叶蜂(PristiPhora conjugata Dahlb.)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是杨树人工林及苗圃猖獗发生的食叶害虫。近年来,延边大学教学试验基地8 9年生"三北一号"人工杨树林遭到该虫严重危害,受害株率达100%,受害叶片仅剩叶柄,被害严重的杨树整株叶片全部被吃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昕悦   李宇   冉亚兰   龙入海   杨永康   张乔会   谭生权   何美军  
为培育优质高产的特色经济作物鸡爪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开展对两种不同表型的大叶、细叶鸡爪黄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活性差异研究.统计分析不同表型的鸡爪黄连形态学差异,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盐酸小檗碱含量;采用滤纸片法对十二种供试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并运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体外清除试验,测定其抗氧化活性.4年生大叶鸡爪黄连的平均株高31.83±2.66 cm、叶柄长度15.77±2.05 mm、叶绿素含量(SPAD)43.41±1.28、鲜重30.47±12.19 g、干重9.07±2.93 g,显著优于小叶鸡爪黄连:株高21.33±1.25 cm、叶柄长度11.81±1.85 mm、叶绿素含量(SPAD)35.76±1.98、鲜重3.87±0.31g、干重1.97±0.24 g;小叶鸡爪黄连的盐酸小檗碱含量(41.2±2.24μg·g~(-1))显著高于大叶鸡爪黄连(13.3±0.9μg·g~(-1));大叶鸡爪黄连对7株供试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值范围为3.91~7.81 mg·mL~(-1),小叶黄连对6种供试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值范围10.94~21.88 mg·mL~(-1);小叶黄连较大叶黄连更好抗氧化活性,IC_(50)分别为0.259、0.387 mg·mL~(-1).大叶鸡爪黄连的产量、抑菌活性显著优于小叶鸡爪黄连,但是抗氧化活性、盐酸小檗碱含量显著低于小叶鸡爪黄连.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颖博  马家海  孙彬  文茜  王丁晶  
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东海浙江枸杞岛蜈蚣藻属的种类进行初步研究,确定该属在东海枸杞岛分布有7种,分别是Grateloupia filicina(蜈蚣藻)、Grateloupia catenata(链状蜈蚣藻)、Grateloupia ramossissima(繁枝蜈蚣藻)、Grateloupia imbricate(复瓦蜈蚣藻)、Grateloupia lanceolata(披针形蜈蚣藻)、Grateloupia turuturu(带形蜈蚣藻)和Grateloupia asiatica(亚洲蜈蚣藻)。通过对采集到的海藻样品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和分枝等形态学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