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8)
2023(8599)
2022(7581)
2021(6954)
2020(6281)
2019(14461)
2018(14103)
2017(27743)
2016(15499)
2015(17318)
2014(17690)
2013(17828)
2012(16920)
2011(15507)
2010(15586)
2009(14639)
2008(14771)
2007(13624)
2006(11697)
2005(10667)
作者
(50442)
(42239)
(42213)
(40218)
(27123)
(20714)
(19191)
(16350)
(15881)
(15237)
(14491)
(14471)
(13986)
(13595)
(13540)
(13321)
(13177)
(12567)
(12506)
(12466)
(10834)
(10520)
(10504)
(9733)
(9627)
(9619)
(9554)
(9476)
(8785)
(8662)
学科
(64099)
经济(64030)
(39403)
管理(39151)
方法(32969)
(30926)
企业(30926)
数学(28351)
数学方法(28011)
(17597)
(17569)
(16415)
中国(15050)
业经(12371)
地方(12141)
农业(11943)
(11786)
(11764)
贸易(11763)
(11326)
理论(10660)
(10280)
财务(10259)
财务管理(10227)
企业财务(9723)
(9601)
(9567)
银行(9546)
(9364)
金融(9360)
机构
大学(234035)
学院(232256)
(89369)
经济(87322)
研究(85543)
管理(82802)
理学(71165)
理学院(70225)
管理学(68593)
管理学院(68169)
中国(62482)
科学(58449)
(51594)
(50587)
(47137)
研究所(43368)
农业(41405)
(41232)
业大(41036)
中心(38308)
(36652)
财经(32989)
北京(31923)
(31819)
师范(31300)
(30698)
(29892)
(28884)
(27948)
经济学(27565)
基金
项目(155996)
科学(119784)
基金(112196)
研究(104588)
(102358)
国家(101557)
科学基金(83448)
社会(63920)
(61848)
社会科(60466)
社会科学(60443)
基金项目(59454)
自然(57728)
自然科(56348)
自然科学(56317)
自然科学基金(55323)
(53030)
资助(48668)
教育(48378)
编号(40374)
重点(36431)
(33999)
(33959)
成果(33056)
计划(32306)
科研(31452)
(31192)
创新(29301)
课题(29229)
科技(28890)
期刊
(96584)
经济(96584)
研究(62749)
学报(48622)
(45522)
中国(43480)
科学(41389)
大学(34721)
学学(33105)
(32273)
农业(30740)
管理(27821)
教育(21433)
(18940)
金融(18940)
技术(17938)
(16731)
财经(16403)
业经(15608)
经济研究(15522)
(14090)
(13498)
问题(13331)
业大(12907)
统计(11344)
技术经济(11048)
科技(10835)
农业大学(10734)
(10678)
(10420)
共检索到339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旭斌  王广军  郁二蒙  龚望宝  余德光  谢骏  
本试验研究了珠海市之山水产养殖基地的3个浅水池塘(1.3±0.1)m和3个深水池塘(2.2±0.1)m中的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群落结构特点以及理化指标的变化,以探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的水质和浮游藻类多样性之间的差异,为传统池塘挖深改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浮游藻类密度、藻类组成及藻类优势种群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深水池塘的藻类密度、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浅水池塘(P<0.05)。总磷(TP)和总氮(TN)浓度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深水池塘中的总磷(TP)和总氮(TN)浓度显著高于浅水池塘(P<0.05)。深水池塘中的藻类密度与TN和T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爱菊  朱俊杰  蒋文枰  王中华  
通过对某一套养有青鱼、鲢和草鱼的2.4 hm2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养殖池塘2011-2012年的水质和浮游植物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同时运用细胞密度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中绿藻44.07%,其次是硅藻(16.95%);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密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月份变化特征。绿藻种类数在秋季最多,硅藻种类数在冬季和春季最多,而蓝藻种类数在夏秋季最多,隐藻种类数在秋季最多;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秋季>春季>夏季>冬季。4月份密度最大,达21.12×106cells/L,其次是11月份,达到13.68×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白小丽  梁旭方  李卫芬  何珊  安皓  
采用一种芽孢杆菌制剂(Bacillus)对鳜(Siniperca chuatsi)及饵料鱼池塘进行水质调控。通过测定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及pH值等水质指标和池塘中浮游生物量,评价芽孢杆菌制剂对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芽孢杆菌制剂能够提高水质透明度,降解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其中,亚硝酸盐的最大降解率为77.5%。投喂芽孢杆菌后,实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浮游生物组成均变化不大,表明该制剂对池塘的浮游生物组成没有影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宏晶   王印庚   葛建龙   廖梅杰   李彬   荣小军   王锦锦   袁春营   崔青曼   常玉松   施国军  
为明确刺参养殖池塘大量出现的一种潜在敌害生物种类以及不同养殖区域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了小头虫的种类,并基于18S rDNA、CO I和ITS基因序列,对山东东营和青岛两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解析,结果显示,虫体外观呈红色,长7.94~25.27 mm,宽0.65~0.94 mm,头部呈圆锥状或钝圆形;胸部九个胸节,前七胸节具毛状刚毛;雄体在第八、九胸节具有钩状生殖棘;雌体在腹部具成对的卵巢;身体背部圆形,腹部较扁平,后腹部无鳃;尾部末端具肛门。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系统发育树和序列比对,发现其与Capitellateleta聚为一支且序列相似性为99.11%。结合形态学特征及COI基因分析结果,确定山东刺参养殖池塘的小头虫为C. teleta。不同地区小头虫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山东C. teleta和韩国C. teleta以及日本C. teleta的亲缘关系最近,进一步说明刺参养殖池塘中的小头虫为C. teleta。东营和青岛小头虫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AMOVA分析结果显示,东营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青岛群体,两个地理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两个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研究结果明确了刺参养殖池塘中小头虫的种类以及不同养殖区域小头虫群体的遗传关系,为构建刺参健康养殖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旭娜  江敏  钟锐  缪一恒  吴涵长  余苗苗  吴丹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变化特征及其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本实验于2016年4月至9月在上海市奉贤区某养殖场开展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水质及浮游植物的监测,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共鉴定出113种浮游植物(包含20个未定种),分别属于7个门、59个属别,从种的数量上来看,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甲藻门,18种(含3个未定种)优势种,第一批次共鉴定出10种(含1个未定种)优势种,第二批次共鉴定出14种(含2未定种)优势种,养殖初期优势种为硅藻门,之后是绿藻门,最终以蓝藻门为优势种。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可知,绿藻门主要受pH、无机氮的影响(包括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蓝藻门主要受磷含量的影响(总磷和活性磷),硅藻门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格外关注温度、pH以及氮磷含量的变化。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查广才  麦雄伟  周昌清  何建国  
在44口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中共鉴定藻类7门62属113种,蓝藻26种,绿藻54种,硅藻14种,裸藻11种,隐藻3种,甲藻4种,金藻1种。绿藻门种类最多,占藻类种类数的47·8%,其次为蓝藻门占23·0%,硅藻占12·4%,裸藻占9·7%。优势种主要为蓝藻,典型优势种有螺旋藻(Spirulina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sp.),弯形尖头藻(Raphidiopsis curvata),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等,其中螺旋藻的优势度平均达到50%,为主要优势种。常见的绿藻有栅藻(Scenedesmusp.),衣藻(Chlamy...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彭聪聪  李卓佳  曹煜成  刘孝竹  胡晓娟  
对4个凡纳滨对虾海水滩涂养殖池塘的浮游微藻进行定期跟踪调查,并对其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出浮游微藻6门91种,其中蓝藻30种,绿藻15种,硅藻37种,甲藻5种,裸藻两种,金藻两种。优势种有顿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显微蹄形藻Kirchneriella microscopica、微小多甲藻Peridinium pusillum、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加德纳鞘丝藻Lyngbya gardneri、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盐泽颤藻Oscillato...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爱民  万成炎  吴晓辉  朱永祥  王建民  陆仁海  崔鸿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婧  顾静  张饮江  彭自然  何培民  
上海白莲泾生态环境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建设项目。2006年3月至9月对白莲泾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浮游藻类与水质理化参数的关系。共检出浮游藻类181种,隶属于7门82属,主要优势种为水华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湖泊鞘丝藻、巨颤藻、小席藻和扭曲小环藻;浮游藻类密度年平均值为21.03×104ind./L,生物量年平均值为4.027 mg/L;浮游藻类的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为0.94~2.47,丰富度指数为0.58~2.75,均匀度指数为0.39~0.78;涨潮时生物密度均值为17.60×104ind./L,生物量均值为0.77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毛梦哲  李晓莉  陶玲  高毛林  李谷  
为探讨短期内Nualgi营养素对池塘水质和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在池塘中的不透水有底帆布围隔内共设计了4个试验组,依次分别添加Nualgi营养素(M1组)、补充硅藻藻种(M2组)、同时添加Nualgi营养素并补充硅藻藻种(M3组)、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C组)。经过近一个月的试验,结果显示:各组的pH值、DO、TN、Tp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Nualgi可以显著降低水体中ip的含量,M1组和M3组的ip显著低于M2组和C组;M1组、M2组和M3组中的NH_4~+-N、NO_2~--N和CODMN含量显著低于C组,表明Nualgi和硅藻藻种都可以显著降低水体中NH_4~+-N、NO_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亚军  刘春花  林文辉  王芳  石存斌  吴淑勤  
为研究淀粉及其与乙酸钠的复合物(淀粉乙酸钠质量比为19∶1)两种碳源对草鱼养殖水体水质、藻类和微生物群落调控作用的差异,在为期60 d的试验中,每周向养殖水体添加一次碳源,添加量为当日水体氨氮含量的20倍,监测分析水体理化指标、藻类和微生物群落参数。结果显示:(1)试验期内,淀粉组(GS)和淀粉乙酸钠组(GSA)养殖水体氨氮保持在0.25 mg/L左右,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均逐步升高,而透明度和碳氮比逐步下降,同次样品两试验组间水体理化指标差异不显著。(2)试验期内,GS组和GSA组藻类数量逐步上升,中后期显著高于前期,同次样品两试验组间藻类数量差异不显著,但GSA组藻类种类数和多样性稍高于G...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金玉  王岩  戴杨鑫  周涛  
通过155 d围隔实验检验了不同施肥条件下鱼蚌综合养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实验设3个处理:施鸭粪、施化肥、兼施鸭粪和化肥。放养种类为三角帆蚌、草鱼、鲫、鲢和鳙,放养量分别为每围隔20、15、5、5和5个。结果发现,围隔内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值为(2.1~6.0)×108个/L。不同施肥方法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叶绿素a(Chl.a)、生物量以及蓝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的比例无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表现出较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影响围隔浮游植物群落的理化因子为TN、NH3-N和DO。研究表明,采用不同施肥方法的围隔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表现出显著差异,难以从浮游植物角度解释兼施鸭粪和化肥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学梅  朱永久  李昊成  姚建伟  李飞  杨德国  
以高密度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鳙(Aristichthys nobilis)分隔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分析养殖期间(2013年4月—10月)池塘浮游生物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池塘水体温度、p H、DO和总氮指标在养殖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Duncan's多重比较显示,温度在6—8月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总氮在7—9月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氨氮和亚硝态氮在8—10月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池塘浮游生物的变化表现为:枝角类和桡足类物种数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其中秀体溞属(Diaphanosoma)占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彬  荣小军  姜卓  廖梅杰  王印庚  薛太山  李华  
应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计数法,对秋、冬季(2008年9月~2009年2月)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浮游细菌数量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吖啶橙染色直接计数法(AODC)测得细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1.0×106~2.1×107个/ml,活菌直接计数法(DVC)测得活菌总数的变化范围是4.0×105~5.7×106个/ml。异养细菌平板计数法(HPC)测得异养细菌数量为0.6×102~1.7×105CFU/ml。TCBS平板培养的弧菌数量在6.6×103CFU/ml以下。从时间分布看,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细菌数量最高值出现在10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秋季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冬季(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文志  吴霆  王家军  王柳富  张莹莹  
浮游动物常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示生物,但多集中于湖泊和水库等大型自然水体中。基于放养密度和搭配水生植物不同,中华鳖有不同的池塘养殖模式,而呈现出不同的水生态环境。通过调查鳖-单养、鳖-莲、鳖-生态和鳖-菱4种主要的池塘养殖模式水质指标和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了解不同养殖池塘中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与富营养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鳖-单养模式DO、NH_4~+-N、NO_2~--N、TN、TP、COD、Chl a、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均显著高于鳖-莲、鳖-生态和鳖-菱模式,SD显著低于鳖-莲、鳖-生态和鳖-菱模式(P0.05),哲水蚤丰度和TLI呈正相关(P>0.05),剑水蚤和浮游甲壳动物丰度与TLI呈显著正相关(P<0.05)。该研究不仅可以为中华鳖池塘养殖模式的开发提供技术指导,而且可以为渔业生产影响淡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