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93)
- 2023(10187)
- 2022(8523)
- 2021(7590)
- 2020(6084)
- 2019(13579)
- 2018(13068)
- 2017(24378)
- 2016(13478)
- 2015(14421)
- 2014(14221)
- 2013(14079)
- 2012(13336)
- 2011(12245)
- 2010(12292)
- 2009(11284)
- 2008(11074)
- 2007(9751)
- 2006(8699)
- 2005(8054)
- 学科
- 济(58380)
- 经济(58320)
- 业(35351)
- 管理(34303)
- 企(25526)
- 企业(25526)
- 中国(19469)
- 地方(18992)
- 方法(18727)
- 农(18363)
- 数学(16165)
- 数学方法(16011)
- 业经(14219)
- 学(13646)
- 农业(12960)
- 财(12585)
- 贸(12134)
- 贸易(12123)
- 易(11616)
- 地方经济(10684)
- 发(10523)
- 环境(10385)
- 银(10317)
- 银行(10268)
- 融(10238)
- 金融(10236)
- 制(9944)
- 行(9906)
- 技术(9701)
- 产业(8033)
- 机构
- 学院(193340)
- 大学(190695)
- 济(77763)
- 研究(76599)
- 经济(76233)
- 管理(67856)
- 理学(58010)
- 理学院(57220)
- 中国(56258)
- 管理学(56073)
- 管理学院(55728)
- 科学(51338)
- 农(48392)
- 所(42378)
- 京(42206)
- 研究所(38740)
- 农业(38357)
- 业大(37020)
- 财(33622)
- 中心(33326)
- 江(30899)
- 院(27891)
- 省(27393)
- 北京(26750)
- 财经(26218)
- 范(25624)
- 师范(25177)
- 州(24646)
- 农业大学(24530)
- 科学院(24461)
- 基金
- 项目(132649)
- 科学(102035)
- 基金(94162)
- 研究(88713)
- 家(86876)
- 国家(86102)
- 科学基金(70871)
- 社会(56382)
- 省(54255)
- 社会科(53450)
- 社会科学(53438)
- 基金项目(49879)
- 自然(47640)
- 自然科(46535)
- 自然科学(46520)
- 划(45742)
- 自然科学基金(45664)
- 教育(38992)
- 资助(37937)
- 发(34750)
- 编号(33397)
- 重点(30585)
- 创(27835)
- 计划(27680)
- 部(27259)
- 发展(26621)
- 展(26191)
- 创新(26122)
- 科研(26119)
- 成果(25998)
共检索到298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清 綦志仁 戴振炎 文祝友
为确定壶状臂尾轮虫休眠卵的最适形成和最适孵化条件,对不同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下壶状臂尾轮虫的休眠卵进行了促产和孵化研究,结果表明,外界环境因子的刺激是诱导轮虫两性生殖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pH为7.5时壶状臂尾轮虫的休眠卵产量最大,混交雌体百分率也最高;30℃时休眠卵孵化率最高;光照对壶状臂尾轮虫休眠卵的形成和孵化并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环境因子 壶状臂尾轮虫 休眠卵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吕林兰 杨家新 匡腾蛟 黄金田 董学兴
采用两天种群增长和生命表,研究了不同浓度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的毒性影响。结果显示:轮虫种群增长率与氟他胺浓度对数负相关。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的半效应浓度(EC50)、最低可见效应浓度(LOEC)和无可见效应浓度(NOEC)分别为4.31、3.17和1.59 mg/L。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内禀增长率和世代时间有显著的影响(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家新 王笑 周宁
本文报道了不同温度下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的种群增长参数和生长周期 ,结果表明 :其内禀增长率rm (h-1)、净生殖力R0 和世代时间T (h)分别为 :0 0 6 ,15 70和 37 70 (2 0 +1℃ ) ;0 0 6 ,17 5 2 ,36 0 0 (2 5 +1℃ )。种群的最大密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加 ,而种群到达高峰所需时间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在三种农药的实验中 ,敌百虫、噻嗪酮、氯氰菊酯在 2 4h中的LC50 分别为 :32 1 6mg/L ,2 6 3 5mg/L ,36 8 5 μg/L。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农药 种群动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博闻 李亚楠 史云雅 刘珊 雷园园 郭永军 刘金兰
为筛选四种鱼用消毒剂对摇蚊幼虫(Chironomid larvae)最适消毒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消毒剂对摇蚊幼虫携带细菌相对灭菌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以消毒后摇蚊幼虫相对存活率、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对摇蚊幼虫平均摄食时间、消毒后未杀灭细菌种类为指标,综合评价消毒虫体质量。结果显示:浓度因子对聚维酮碘、新洁尔灭、高锰酸钾的相对灭菌率有极显著影响;时间因子对聚维酮碘的相对灭菌率影响极显著;温度因子对聚维酮碘的相对灭菌率影响极显著,对新洁尔灭影响显著;浓度、时间和温度因子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大命 孙显 杨家新
选用根据SOX基因蛋白序列设计的1对兼并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萼花壁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非混交雌体基因组DNA。结果显示:实验得到1个约220 bp的片段。经过克隆和测序分析,共获得2个有差异的DNA片段,其中一个DNA片段证明为萼花臂尾轮虫SOX2蛋白编码序列,与人和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DNA序列碱基组成相似性分别为68.98%和75.93%,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秀丽隐杆线虫SOX2蛋白相似性分别为为84.72%和81.94%。另一个DNA片段长209 bp,用BLAST程序在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没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沈海龙 杨玲 张建瑛 冯丹丹 范少辉
Influencing factors to seed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rbus pohuashanensis were studied. These factors included th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mbryos,the mechanical obstruction of the seed coat,the water and air permeability of seed coat,and the biologic inhibition of extracts ...
关键词:
花楸树 种子休眠 离体胚培养 低温催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有业
本文简述了世界上养禽业种蛋、孵化室设备和畜舍空气等消毒现状,着重介绍了俄罗斯研制的2种新一代消毒剂阿特母和杀菌素的使用方法和消毒效果。并建议中国相关部门宜先引进、消化之后研制出自己的产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董丽芬 邵崇斌 张宗勤
对经低温层积处理和无预处理的白皮松种子离体胚以及带全胚乳和部分胚乳的胚进行培养试验 ,离体胚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有或无GA3的琼脂培养基或滤纸上 ;带全胚乳胚和部分胚乳胚培养在滤纸上。结果表明 ,无预处理种子的离体胚培养在滤纸或低浓度的蔗糖琼脂培养基上均不能萌发出胚根 ;当蔗糖浓度为 3 0 %时 ,2 0 %的胚可萌发出胚根 ;在 3 0 %~5 5 %范围内 ,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 ,胚根萌发率及萌发速度呈上升趋势 ,萌发率可达 40 % ,发芽指数可达 6 5 %·d- 1 ;继续增加蔗糖浓度不能使其余 60 %的胚萌发。无预处理在滤纸上培养的带全胚乳胚 92 0 %可萌发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本美 孙运涛 李锐丽 郭琛 田宝 孔令水
对山楂、圆柏、蔷薇属、秤锤树、膀胱果、棱角山矾、大果冬青、大叶冬青、银钟花、青钱柳、长柄双花木10个种并1个属“二年种子”进行研究,对比分析破除“二年种子”的机械休眠和生理休眠的方法,总结生产中酸蚀和裂口处理种壳的操作程序,明确控制层积处理时间和条件的重要性。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重点展开对“二年种子”中濒危树种特性的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二年种子”的萌发性状既是其延续种性的一种遗传表现,也是在现今世界环境条件下,导致植物濒危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结果表明,“二年种子”经酸蚀—裂口处理种壳后,层积时间可以由二冬一夏转为经一冬(4个月左右)层积后在春天正常萌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邢露 李铁华 何功秀 郭淑芸 张艺博
【目的】探究紫楠种子休眠原因,确定其休眠类型,找到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和适合紫楠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条件,为其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测定紫楠种皮的透水性、透气性、种子内含萌发抑制物,探究种子休眠的原因,通过低温层积处理研究打破紫楠种子休眠的方法,通过设置15℃、20℃、25℃、30℃、35℃恒温、日30℃夜20℃、日25℃夜15℃变温共7个温度处理研究适宜种子萌发的温度。【结果】1)新鲜种皮对种子具有明显的吸水障碍和呼吸障碍,去皮种子的吸水率是完整种子的1.92倍,去皮种子的呼吸速率是完整种子的2.24倍,对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2)紫楠种子的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能显著抑制大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由此可以说明紫楠种子具有水溶性和醇溶性的内源抑制物;3)低温层积能够打破紫楠种子的休眠,随着低温层积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提早,发芽速度加快,发芽率提高,低温层积100 d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达98.89%。GA3浸种对解除种子休眠的效果不理想;4)温度对紫楠种子的发芽率的影响较大,25℃的恒温条件下种子萌发的能力高于其他的温度处理。【结论】紫楠种子种皮造成的透水性透气性不良和种子含有的内源抑制物是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属于综合休眠类型。低温层积是解除种子休眠和提高其发芽率的有效方式,紫楠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
关键词:
紫楠种子 休眠 萌发 内源抑制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雪峰 韩庆功 郑爱武 柳东阳 李珊珊 袁香丽 胡萌 杜家洋 丁丹霞
【目的】对甲酚纳米乳消毒剂进行质量评价和消毒功效研究。【方法】分别利用肉眼观察和离心法检测甲酚纳米乳消毒剂的外观性状和物理稳定性,染色法和稀释法鉴别其结构类型,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大小,加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最后通过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物体表面现场消毒试验研究甲酚纳米乳消毒剂的消毒功效。【结果】甲酚纳米乳消毒剂外观澄明、均一,离心不分层,为水包油型纳米乳,乳滴呈规则的球形,平均粒径为(34.89±3.56)nm,粒径呈正态分布;在37℃贮存90d,主药甲酚的平均含量下降了9.62%,稳定性良好。体积分数0.5%和1.0%的甲酚纳米乳消毒剂分别作用3和1min以上时,对...
关键词:
甲酚 纳米乳 消毒剂 中和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国安 张亚红 李鹏 耿晓玲
【目的】本文研究了高温对葡萄芽自然休眠解除的影响。【方法】以5个葡萄品种(红地球、美人指、圣诞玫瑰、奥古斯特、玫瑰香)的休眠枝条作为试验材料,设定40、50、60、70℃4个梯度高温且水浴1 h,记录其各处理芽的膨大率、露绿率、展叶率,并计算其需热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4个高温处理对美人指和圣诞玫瑰葡萄芽的膨大有正调控效应,仅40℃对红地球葡萄的膨大有正调控效应,60、70℃对奥古斯特葡萄的膨大有为正调控效应,而高温处理对玫瑰香枝条芽的膨大有负调控效应; 4个高温处理对玫瑰香葡萄的露绿有正调控效应,40℃对美人指葡萄的露绿具有正调控效应,40、50℃对圣诞玫瑰葡萄的露绿有正调控效应,4个高温处理对红地球、奥古斯特的葡萄的露绿率有负调控效应; 4个高温处理对玫瑰香葡萄的展叶率有正调控效应,50、70℃对红地球葡萄的展叶率有正调控效应,50℃对美人指葡萄的展叶率具有正调控效应,4个高温处理对圣诞玫瑰、奥古斯特的葡萄的展叶率有负调控作用; 4个高温处理对红地球、美人指、奥古斯特葡萄的需热量具有正调控效应,40、50℃对圣诞玫瑰葡萄的需热量具有负调控效应,4个高温处理对玫瑰香葡萄的需热量有负调控效应。【结论】高温对葡萄芽休眠解除作用因品种不同而异,不同高温对同一品种葡萄芽休眠的解除作用也不同。
关键词:
高温 膨大率 露绿率 展叶率 需热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绍龙 祁桥伟 刘杰 翟丙年 麻进仓 杜成印
【目的】分析氯氧消毒剂对设施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以明确氯氧消毒剂的作用机理,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点、多作物比较试验,以西安、渭南2个市9个试验点种植年限10~15年大棚的设施土壤为研究对象,以不进行任何消毒处理的土壤为空白对照,分析氯氧消毒剂处理(DT)对设施番茄、黄瓜、甜瓜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细菌与真菌数量比值(B/F值)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由各试验点作物产量的平均值可知,氯氧消毒剂处理作物的产量较空白对照均增加,其中番茄和甜瓜产量明显增加,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黄瓜产量虽有所增加,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与空白对照相比,氯氧消毒剂处理总体均降低了设施黄瓜、番茄、甜瓜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数量,提升土壤中B/F值,优化了微生物菌群结构;但是放线菌数量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与空白对照相比,氯氧消毒剂处理可有效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对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较小。【结论】氯氧消毒剂处理对土壤细菌、真菌灭菌效果较明显,对放线菌灭菌效果不强,能有效调节和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可减缓设施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速率,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从而促进作物产量增加,对设施土壤起到很好的消毒灭菌作用,从而可防止设施栽培的土壤连作障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