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
2023(121)
2022(128)
2021(107)
2020(94)
2019(192)
2018(203)
2017(304)
2016(201)
2015(255)
2014(213)
2013(229)
2012(255)
2011(224)
2010(207)
2009(217)
2008(199)
2007(193)
2006(157)
2005(158)
作者
(1083)
(1029)
(927)
(868)
(590)
(490)
(465)
(396)
(384)
(359)
(358)
(335)
(334)
(333)
(324)
(313)
(313)
(288)
(264)
(261)
(260)
(255)
(254)
(231)
(225)
(221)
(217)
(217)
(213)
(212)
学科
(403)
(381)
经济(378)
(321)
管理(313)
(262)
(258)
(245)
企业(245)
虫害(233)
病虫(219)
病虫害(219)
水产(198)
(190)
(188)
生物(187)
及其(175)
(170)
防治(170)
(164)
(163)
方法(155)
理学(132)
(128)
动物(127)
数学(127)
数学方法(124)
(118)
(118)
(113)
机构
大学(3584)
学院(3458)
(2052)
研究(1826)
科学(1792)
农业(1610)
业大(1379)
(1278)
研究所(1217)
农业大学(1082)
中国(1044)
(1005)
实验(977)
(949)
实验室(943)
重点(878)
(877)
(836)
技术(723)
(681)
中心(667)
(638)
生物(631)
科技(626)
科学院(625)
经济(622)
(614)
研究院(602)
(594)
管理(584)
基金
项目(2905)
(2027)
国家(2015)
基金(1835)
科学(1806)
科学基金(1380)
(1339)
自然(1235)
自然科(1202)
自然科学(1201)
自然科学基金(1172)
科技(1169)
(1154)
研究(1127)
计划(1029)
基金项目(962)
资助(844)
(793)
重点(758)
专项(733)
(697)
科研(669)
(626)
农业(622)
(613)
技术(608)
创新(606)
教育(508)
大学(481)
(479)
期刊
学报(2171)
(1968)
大学(1529)
学学(1515)
科学(1431)
农业(1301)
业大(854)
中国(768)
(739)
经济(739)
农业大学(736)
研究(685)
(617)
(589)
自然(541)
自然科(537)
自然科学(537)
林业(536)
农林(436)
(436)
科技(412)
科技大(375)
科技大学(375)
中国农业(354)
(305)
西北(278)
(267)
西南(263)
水产(243)
管理(242)
共检索到4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大川  祁金玉  邓玉侠  高国平  都慧  陈方正  邓勋  
为探究代森锰锌和多菌灵两种杀菌剂对引起苗木立枯病的一类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J.G.Kühn)的抑菌机理,采用菌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方法,研究代森锰锌和多菌灵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测定两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的毒力作用,分析抑菌率进而计算出对于该菌的抑菌中浓度(EC_(50)),并从菌株生长和生理代谢两个侧面探讨立枯丝核菌对杀菌剂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的抑菌效果要好于多菌灵,其平均抑菌率最大可以达到90%,根据抑菌回归方程求得代森锰锌EC_(50)浓度为10.23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振宇  王燕  艾启俊  
【目的】探讨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果实接菌的方法测定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鹿蹄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观测接上鹿蹄草素和桃褐腐病菌对桃果实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诱导情况;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MIC为0.032mg·ml-1,MFC为0.156mg·ml-1;桃果实接上鹿蹄草素+病原菌后,PPO、POD和PAL活性开始升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俊烺  吴卓慧  程东美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混合法,分别测试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uzirum)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对印度橡胶榕(Ficuselastica)白绢病致病菌齐整小核菌的抑制作用;分析8种杀菌剂(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啶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多菌灵)与木霉的相容性以及对白绢病菌的毒力,测试木霉与啶氧菌酯联用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2种木霉处理后72h,对峙法抑菌率分别为56.72%和58.01%,混合法抑菌率最高分别为64.52%和60.4%;50%醚菌酯与2种木霉的相容性较高;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和吡唑醚菌酯对橡胶榕白绢病菌毒力较强,EC_(50)分别为0.07、0.07、0.10mg/mL;哈茨木霉与啶氧菌酯联用,混合法处理的EC_(50)为0.03mg/m L。木霉与啶氧菌酯联用的抑菌效果比单用药剂或菌剂效果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俊烺  吴卓慧  程东美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混合法,分别测试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uzirum)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对印度橡胶榕(Ficuselastica)白绢病致病菌齐整小核菌的抑制作用;分析8种杀菌剂(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啶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多菌灵)与木霉的相容性以及对白绢病菌的毒力,测试木霉与啶氧菌酯联用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2种木霉处理后72h,对峙法抑菌率分别为56.72%和58.01%,混合法抑菌率最高分别为64.52%和60.4%;50%醚菌酯与2种木霉的相容性较高;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和吡唑醚菌酯对橡胶榕白绢病菌毒力较强,EC_(50)分别为0.07、0.07、0.10mg/mL;哈茨木霉与啶氧菌酯联用,混合法处理的EC_(50)为0.03mg/m L。木霉与啶氧菌酯联用的抑菌效果比单用药剂或菌剂效果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包华  李康  钟睦琪  郝智慧  
为证明胡椒碱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揭示胡椒碱对番茄灰霉病菌抑菌机理,观察不同质量浓度胡椒碱处理下番茄灰霉病菌的菌落直径、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以及胡椒碱处理后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变化、番茄灰霉病菌可溶性蛋白含量、酶活性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胡椒碱对番茄灰霉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胡椒碱质量浓度为200mg/L时,抑菌率可达80.6%,对番茄灰霉病菌产孢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88.5%和88.8%,对菌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抑制率分别为82.7%、69.1%和70.4%,对琥珀酸脱氢酶(SDH)和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抑制率分别为89.5%和94.9%;胡椒碱处理后番茄灰霉病菌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细胞膜透性增强,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变细、节间拉长、干瘪并坍塌。综上,胡椒碱可以有效抑制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研究结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开发及番茄灰霉病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衍荣  王小菁  张晓云  文锋  
观察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豇豆枯萎病病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感病品种挑战接种后幼苗发病率、-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于2.0 mmol/L的SA溶液都能显著地抑制豇豆枯萎病病菌孢子的萌发;在1.0~10.0 mmol/L范围内,SA浓度越大对菌丝的抑制作用越强;在不影响豇豆感病品种幼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以5.0 mmol/L的SA最为有效,幼苗发病率仅为23.2%;感病品种经SA处理后引起了-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升高,挑战接种后的酶活性变化比未经SA处理的上升早且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彩鸽  刘伟成  刘霆  董丹  张涛涛  刘德文  
【目的】明确生防利迪链霉菌A01菌株的活性代谢产物纳他霉素对甘蓝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为其下一步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带毒平皿法和凹玻片法测定活性产物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采用电导率法和美蓝染色法分别测定其对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存活性的影响,借助电镜观察其对菌丝超微形态和结构的影响。【结果】纳他霉素对甘蓝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小于或等于31.92和41.04μg.mL-1,抑制中浓度分别为8.69和3.06μg.mL-1;30μg.mL-1以上浓度的纳他霉素处理90 min后可使菌丝悬浮液电导率明显升高,其作用强度与纳他霉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瑞清  冀瑞卿  
该文研究了鳞柄白鹅膏、毒蝇鹅膏菌、细鳞环柄菇及绒白乳菇 4种毒蘑菇菌株及毒素对杨树烂皮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 ,结果表明 :鳞柄白鹅膏和细鳞环柄菇对杨树烂皮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鳞柄白鹅膏拮抗效果最好 ,在室内对峙培养试验中 ,杨树烂皮病菌菌株对鳞柄白鹅膏菌株的生长不但没有抑制作用 ,反而促进其生长 ,促生长效果在 74h达最高 ,而此时杨树烂皮病菌菌株被鳞柄白鹅膏菌株的抑制也达最高 ;绒白乳菇菌株对杨树烂皮病菌菌株的生长不但没有拮抗作用 ,反而促进其生长 .4个毒蘑菇菌株的毒素粗提液对病原菌株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 10 0 % ,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 93 36 %~ 97 2 9% ...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萍华  
研究了 5种杀菌剂对灵芝菌丝及绿色木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种类杀菌剂和同一杀菌剂不同使用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可杀得在使用质量浓度为0 538~ 0 359g·L- 1 时 ,既能抑制绿色木霉的生长 ,又对灵芝菌丝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可望在灵芝栽培中应用。表 4参 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学忠  张莉芬  杨翠花  张静  
研究了4种杀菌剂对金针菇菌丝及绿色木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杀菌剂和同一杀菌剂不同使用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多菌灵对绿色木霉及金针菇菌丝生长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0.833 g/L即可完全抑制2种菌丝生长;福美双、氢氧化铜在使用浓度分别为0.375~0.188 g/L和0.963~0.481 g/L时,既能抑制绿色木霉的生长,又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可望在金针菇栽培中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泽鑫   郎丰亭   于川   刘博   郝智慧  
为探明肉桂精油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机理,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熏蒸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肉桂精油处理下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菌落直径,测定肉桂精油对苹果腐烂病和番茄灰霉病的活体组织抑制效果,探究肉桂精油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体的形态变化、细胞膜通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得肉桂精油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抑菌率分别为98.31%和99.06%;熏蒸法测得肉桂精油质量浓度为8 000 mg/L时,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抑菌率分别为50.57%和58.79%。2)当肉桂精油质量浓度为5 000 mg/L时,对苹果腐烂病和番茄灰霉病活体抑制效果分别为54.30%和64.10%。3)经肉桂精油处理后的苹果腐烂病菌菌丝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干瘪、坍塌,表面有分叉,菌液电导率上升,菌体SOD酶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下降,最终扰乱菌体各项生理生化反应,进而达到抑菌效果。本研究可为开发防治苹果腐烂病和番茄灰霉病的植物源农药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海宾  康丽华  江业根  郑翠梅  
采用纸碟法和液体比浊法研究了联合固氮菌对桉树青枯病菌茄拉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E.F.Smith)Yabuuchi)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株联合固氮菌1和固氮菌2及其培养物上清液对青枯菌R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上清液抑制效果好于菌悬液抑制效果,混合菌株的抑制作用高于单一菌株的抑制作用。温室接种结果表明,接种固氮菌1和同时接种固氮菌1及青枯菌Ra的处理比不接种对照(CK)桉树苗高增加33.19%和31.09%;单接种固氮菌1的桉树苗地上干质量比对照(CK)增加123.23%,同时接种固氮菌1及青枯菌Ra的桉树苗比对照(CK)地上干质量增加93.22%;接种固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素清  吴斌  秦蓁  刘光珍  邓丽  邓先明  
从四川棉区采集棉花立枯病标样,分离得到699个分离物,从中鉴定出414个丝核菌(Rhizotoniaspp)菌株,经Giemsa核相染色,鉴定出409个菌株属多核丝核菌(MultinucleateRhizoctoniaspp),占丝核菌总数的98.8%。另5个菌株属双核丝核菌,占总数的1.2%。用载片定位融合法,以生越明(1992)提供的国际标准菌测定,409个多核丝核菌分属三个菌丝融合群,即AG-1、AG-2和AG-4,其中AG-4出现比率占多核丝核菌总数的79%,是四川棉苗立枯丝核菌的代表菌。室内、外致病力测定结果,以AG-4融合群对棉花的致病力最强,AG-1融合群居中,AG-2融合群最弱...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尹晓东  魏松红  刘冰  何智勇  白莹莹  胡莎  
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苗期药效试验,测定了大蒜提取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用乙酸乙酯做萃取剂制备的大蒜提取液抑菌效果最佳,处理浓度为100μL.mL-1大蒜提取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显著,抑菌率达99.99%,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7.3%;处理浓度为10μL·mL-1的大蒜提取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孢子和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校正抑制率分别为95.53%和94.90%;处理浓度为10μL·mL-1大蒜提取液对番茄灰霉与叶霉病害防治效果分别为94.10%和93.0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栾庆书  
本实验采用琼脂平板测定法测定了包衣处理中的粘着剂、包衣材料和驱鸟鼠剂对四种外生菌根菌的抑制作用,同时采用常规发芽试验测试了这些试剂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筛选出了一些对菌根菌无抑制作用,对种子发芽无影响的试剂,这些试剂可与外生菌根菌一同包衣林木种子用于飞播造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