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84)
2023(15773)
2022(13419)
2021(12295)
2020(10535)
2019(23944)
2018(23630)
2017(45882)
2016(24843)
2015(27876)
2014(27414)
2013(27524)
2012(25356)
2011(22515)
2010(22428)
2009(20828)
2008(20880)
2007(18558)
2006(16422)
2005(14768)
作者
(72867)
(60543)
(60203)
(57228)
(38963)
(29023)
(27227)
(23672)
(23062)
(21868)
(20741)
(20563)
(19487)
(19329)
(18699)
(18609)
(18081)
(17752)
(17494)
(17457)
(15120)
(14917)
(14710)
(13797)
(13582)
(13504)
(13411)
(13394)
(12183)
(12032)
学科
(111393)
经济(111277)
(98223)
(88794)
企业(88794)
管理(87423)
方法(52880)
数学(43049)
数学方法(42647)
业经(32955)
(32824)
(31545)
中国(25163)
(24218)
财务(24153)
财务管理(24124)
技术(23247)
企业财务(22928)
农业(22484)
(20505)
地方(19878)
理论(19611)
(19608)
(18829)
(18704)
贸易(18696)
(18072)
(18018)
(16985)
环境(15929)
机构
学院(363713)
大学(361806)
(150613)
管理(149770)
经济(147595)
理学(129758)
理学院(128469)
管理学(126545)
管理学院(125876)
研究(116308)
中国(87540)
(76026)
科学(71318)
(68889)
(60089)
(58349)
财经(55936)
业大(54774)
(53692)
研究所(52818)
中心(52220)
(51012)
北京(47746)
农业(47194)
经济学(45116)
(44082)
师范(43652)
(42836)
(42355)
财经大学(41630)
基金
项目(246521)
科学(195082)
基金(180572)
研究(179954)
(156835)
国家(155504)
科学基金(135324)
社会(114725)
社会科(108876)
社会科学(108849)
(96248)
基金项目(95976)
自然(88502)
自然科(86515)
自然科学(86495)
自然科学基金(85009)
教育(81807)
(79832)
资助(74765)
编号(72154)
成果(56824)
重点(54533)
(54505)
(53354)
(51989)
创新(49231)
课题(49069)
国家社会(47456)
(47257)
科研(46999)
期刊
(165337)
经济(165337)
研究(106597)
中国(64567)
管理(59392)
学报(55717)
(55053)
(54485)
科学(52352)
大学(42650)
学学(40594)
农业(38083)
教育(35363)
技术(34664)
(30286)
金融(30286)
业经(28358)
财经(28232)
经济研究(26464)
(24230)
(22083)
问题(21383)
技术经济(21366)
科技(18171)
现代(17710)
理论(17076)
商业(16839)
图书(16315)
(16088)
(16087)
共检索到530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平芳  李磊  
本文根据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的实际情况,借助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研究了技术贸易和FDI两种主要的技术引进方式的直接效应。通过对1998—2003年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一个随机样本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检验和分析,得到几点主要结论:第一,三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比内资企业高,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随FDI转移的无形技术和其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但是三资企业内部转移的有形技术对其技术水平的提高没有显著的贡献。第二,国有企业的有形技术购买对其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都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且促进作用强烈依赖于企业的科技人力资源。第三,我们没有发现其他内资企业引进的技术对其生...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磊  
本文利用1998-2003年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一个面板数据(PanelData)样本,研究了技术引进与R&D之间的关联机制。从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所有制类型两个层面考察,实证结果都显示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明显更倾向于引进技术;反之,企业的技术引进行为对其R&D投入规模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引进与研发活动之间有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外资企业和非国有其它内资企业中,技术引进与R&D的结合提高了企业的TFP水平,不过促进作用不是很大。国有企业中,技术引进与R&D没有表现出类似的互补关系。在港澳台资企业中,两者结合的技术提升效应不是很稳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文涛  
采用向量自回归方法,建立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产出与国内、国外技术引进之间关系的VAR实证模型,并进一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探索影响系数大小和时期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产出对国内、国外技术引进的冲击反映十分敏感;各变量影响系数在短期和长期存在差异;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协整检验发现他们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最后,总结并提出促进我国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产出之路的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平  
本文运用DEA思想将中国32个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生产率增长进行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自主R&D、国外技术引进的产出和生产率回报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尽管高R&D投资行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增长,但R&D投资并不是造成增长的原因;如果各R&D投资的产出回报率为负值,R&D投资强度太大和预算软约束等则是主要的原因。同时,研究还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只对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自主R&D和国内技术购买的生产率回报率较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洪涛  
本文将DEA方法应用于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用C2R模型和C2GS2模型分别对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进行了评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平芳  徐伟民  
本文从动态角度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中的随机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上海市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自筹的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本文认为 ,政府的科技拨款资助和税收减免这两个政策工具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自筹的R&D投入都具有积极效果 ,并且政府的拨款资助越稳定效果越好 ;政府拨款资助和税收减免互为补充 ,提高一个的强度也会增加另一个的效果 ,但这个效应以政府税收减免为主。不同来源的R&D支出和不同等级的人力资源对专利产出的影响是不同的 ,自筹的R&D支出对专利产出有着显著的正面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东林  金余泉  
在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背景下,为探究示范区内企业R&D效率,利用企业相关数据和DEA模型,对皖江城市带各市和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上海市相比,皖江城市带大中型工业企业R&D整体效率水平较低,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其中只有滁州、马鞍山和池州三市DEA有效。进一步分析的结论认为,投入要素的配置和规模不合理是造成R&D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为提高效率,企业必须合理配置各项投入要素,同时加强政府引导扶持,促进产学研交流与合作。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邢莉  袁志强  
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有多种方法,单项指标只能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状况,而根据不同的生产环节、不同角度的指标来评价的企业经济效益,有时会得到不完全一致的结论。常规的综合评价方法和多元统计方法是实用性较强的两种综合评价方法,但是也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因此在使用时要权衡每一种方法的优劣,以对宏观经济效益有全面客观的评价。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冒佩华  周亚虹  黄鑫  夏正青  
文章以上海市20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1998-2003年的抽样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一般泊松回归分析和面板泊松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不同的企业专利产出实证模型。与以往文献不同的是,在分析研发经费投入的同时,文章强调从事研发活动人员比例(用来反映人力资本)对企业专利授权的边际贡献。研究发现,企业R&D投入对专利产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企业研发人员比例对专利产出同样具有显著的作用,其弹性高达2.573%。因此,文章认为研发人员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应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伟  黎园  
利用中国2000~2012年间30个省级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文章实证分析公共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总体和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来看,政府公共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积极影响。同时结果也显示企业自筹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也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产出,并且高于公共科技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对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因此政府应提升公共科技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份额,通过公共科技投入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同时政府应在企业的科技人才配置与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上起到组织协调与服务的引导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永平  
文章以重庆大中型工业企业2000-2011年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细分技术源和政府补贴的创新绩效影响。结果表明:内部R&D、技术改造和国内技术购买均可提升创新绩效,其中技术改造的创新绩效正影响最大;国外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显著为负,但国外技术引进与技术改造和国内技术购买存在显著的正向互动关系,说明国外技术引进需与技术改造和国内技术购买结合才能提升创新绩效;政府补贴可刺激企业扩大内部R&D和技术改造而提升创新绩效,但难以影响企业国内外技术引进的决策。因此,技术改造对提升创新绩效最有效。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玮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能力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其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对产出的影响是反映研发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利用 Cobb- Douglas生产函数对其作实证分析 ,检验当年以及滞后几年的研发投入对企业产出产生的影响 ,分析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费用的投入对企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任善根  
1991年9月召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以后,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搞好上海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总体设想,即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方针,保证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服从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浦东开发的有利条件,深化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改革。目前,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条途径: 一、以转换经营机制为核心的配套改革试点。一是实行“转换机制、放开经营”的改革试点。试点的做法是企业在不改变全民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将政府给予“合资”企业的部分优惠政策同样赋予国营大中型企业,使他们在基本平等的条件下与其他类型企业进行竞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绍祥  
中国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引擎和最具潜力的部门。本文首先从内源和外源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路径,进而以我国国有大中型民营工业企业为例实证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特征以及不同路径对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了我国现阶段促进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最佳选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上官敬芝  
本文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1990~2001年的有关统计资料,对其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了总体情况分析,对均量指标通过建立科技投入产出模型并运用Eviews3.1软件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