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3)
2023(2447)
2022(2134)
2021(2157)
2020(1922)
2019(4206)
2018(4370)
2017(7878)
2016(4854)
2015(5493)
2014(5561)
2013(5435)
2012(5433)
2011(4778)
2010(4800)
2009(4761)
2008(4888)
2007(4690)
2006(4073)
2005(3761)
作者
(16464)
(14121)
(13906)
(13186)
(9091)
(6938)
(6356)
(5478)
(5379)
(5201)
(4817)
(4789)
(4736)
(4624)
(4566)
(4340)
(4290)
(4204)
(4169)
(4119)
(3671)
(3591)
(3481)
(3207)
(3204)
(3102)
(3101)
(3040)
(3033)
(2938)
学科
(17028)
经济(17005)
管理(11368)
(10892)
(9534)
企业(9534)
方法(8266)
(7069)
数学(7010)
数学方法(6795)
(4526)
中国(4210)
(3965)
理论(3651)
(3508)
(3396)
贸易(3392)
(3194)
业经(2839)
(2795)
金融(2794)
(2781)
银行(2734)
教育(2716)
(2600)
(2515)
农业(2472)
(2467)
财务(2459)
(2458)
机构
大学(72061)
学院(69573)
研究(28020)
(22774)
经济(22132)
科学(20943)
管理(20817)
中国(20810)
(19130)
理学(17450)
理学院(17180)
(16626)
(16612)
管理学(16373)
管理学院(16261)
农业(15323)
业大(15241)
研究所(15229)
中心(12627)
(12154)
(11080)
(10814)
北京(10572)
(10248)
农业大学(10145)
技术(9746)
(9339)
(9326)
(9302)
师范(9140)
基金
项目(45716)
科学(33179)
基金(31854)
(30486)
国家(30246)
研究(27518)
科学基金(23704)
(18077)
自然(17602)
自然科(17227)
自然科学(17216)
自然科学基金(16906)
基金项目(16134)
(15587)
社会(15268)
资助(15064)
社会科(14262)
社会科学(14257)
教育(13119)
重点(10675)
计划(10673)
科技(10415)
编号(10412)
成果(9720)
科研(9376)
(9290)
(8897)
(8444)
大学(8242)
专项(8170)
期刊
(26966)
经济(26966)
学报(20913)
研究(19502)
(17768)
中国(16205)
科学(15790)
大学(15135)
学学(14461)
农业(11775)
(9018)
教育(8758)
管理(8616)
业大(6770)
(6338)
金融(6338)
(6263)
林业(5802)
技术(5648)
(5589)
农业大学(5354)
财经(4566)
图书(4491)
统计(4219)
经济研究(4042)
(3972)
科技(3903)
自然(3552)
(3445)
(3443)
共检索到112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辉  邹向宇  刘国良  姜杰  金钦汉  
用敞口和密闭两种微波萃取装置,对满山红叶中有效成分总黄酮进行了微波萃取的比较研究.在乙醇体积分数为80%,敞口微波辐射时间为10 min,温度为90℃,液固比为40∶1时,萃取效率为115.6%;密闭微波辐射时间为20 min,压力为600 kPa,液固比为20∶1的条件下萃取效率为114.0%.与传统的回流提取法相比较,两种微波萃取法萃取效率都高于回流提取法,敞口微波萃取效果则更好一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于春梅  李远  韩丽辉  
采用两种固相萃取柱对水溶液中的挥发性脂肪酸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两种萃取柱均能够实现对水溶液中碳原子数较大的挥发性脂肪酸的定性测定,而对碳原子数小于4的脂肪酸定性效果较差;采用中性萃取柱萃取戊酸及庚酸的回收率分别为90.2%和90.3%,明显高于酸性萃取柱55.7%和68.0%的回收率,因此前者更加适合样品的定量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萍  倪德江  郭大勇  舒思美  
以茶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微波萃取茶叶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组合为料液比1∶20、微波萃取时间3min、微波萃取次数2次。微波萃取茶叶有效成分具有萃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少,产品提取率高的优点,为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有效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迪  赵铭钦  姬小明  段宾宾  张晓蕴  刘乐  
对超声波辅助萃取杭白菊挥发油的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探讨超声波辅助萃取杭白菊精油的最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温度为50℃、超声提取功率为70 W、超声提取时间为25 min、提取次数为2次时提取效果最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晓霞  李建科  张研宇  
【目的】研究蚕蛹油(silkworm pupa oil)超声波辅助萃取的最佳工艺、蚕蛹油的理化性质、影响蚕蛹油氧化的因子和不同抗氧化剂及几种天然多酚类提取物对蚕蛹油的抗氧化效果。【方法】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建立超声波辅助萃取蚕蛹油的数学模型,获得最佳萃取工艺;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蚕蛹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不同因子和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及几种天然多酚提取物对蚕蛹油抗氧化稳定性影响。【结果】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响应曲面分析得出超声波辅助萃取蚕蛹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02W,超声时间20min;超声温度40℃[0],在此...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德彬  方飞雄  
采用超声波辅助连续萃取的方法,以120#汽油和苯的混合物作为萃取液,萃取聚氨酯涂料甲组分中的游离二异氰酸酯(TDI)。并用响应面法建立回归方程对萃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功率为200W、萃取温度为85℃、萃取时间为54min、萃取液用量为4.8∶1的条件下,萃取后涂料中游离TDI的含量为0.503%,比相同工艺条件下无超声波辅助萃取的降低了0.443%。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清  郑小严  黄红霞  李斌  陈镇方  陈绍军  
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乌饭树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18 MPa,萃取时间1.5 h,萃取温度50℃,夹带剂乙醇浓度75%,CO2流量20 kg.h-1,夹带剂添加量5 mL.g-1.验证试验表明,乌饭树叶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73.10%(n=3,RSD=3.58%),证明该条件确为最佳提取条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道平  甘秀海  梁志远  杨小生  
为探讨2种提取方法快速分析定性茶叶香气的可行性,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茶叶香气成分,用气质联用仪进行测定,结合Nist2008和Wiley275谱库鉴定各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利用2种提取方法共从茶叶中鉴别出74个化合物,其中固相微萃取法得到了41个化合物,而同时蒸馏萃取法得到了39个化合物,但共有的化合物为8个。结论: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茶叶香气成分有明显差异,其香气特征成分主要集中在固相微萃取法所富集部分;将2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得到对产品的挥发性物质的综合评价。但采用快速、高效、低成本、低污染的SPME-GC/MS法已能够完成对呈香物质的判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石统帅  吴小杰  钟明旭  赵海桃  邱隽蒙  符群  
【目的】为高效制备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提高其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获得与传统提取方式相比更加环保且活性优良的提取方法。【方法】以黑果腺肋花楸果为原料,以ABTS~+·和OH·清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双水相法萃取黑果腺肋花楸抗氧化成分的工艺,以V_C为阳性对照,分别测定了黑果腺肋花楸提取物对OH·、ABTS~+·和DPPH·清除率的IC_(50)值,并分析提取物中多酚、黄酮、花青素与抗氧化的相关性。【结果】黑果腺肋花楸抗氧化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1 g/mL,硫酸铵质量浓度0.31 g/mL,乙醇体积分数43%,超声功率510 W,超声时间50 min;此时提取物对2种自由基平均清除率为(59.36±0.80)%,其中OH·清除率为(51.77±0.97)%,ABTS+·清除率为(65.20±1.43)%,较单一双水相法和常规醇提法均有显著提升。在此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提取物得率为(12.67±0.43)%。提取物中多酚、黄酮、花青素含量分别达到了(128.75±0.85)、(47.70±0.74)、(19.95±0.67)mg/g。提取物对ABTS~+·、OH·和DPPH·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0.614、2.273、0.386 mg/mL。【结论】超声辅助双水相法较超声辅助醇提法的ABTS~+·清除率提高了8.24%(P <0.01)。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法能高效制备黑果腺肋花楸中活性成分,并保持其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卿  张鑫  朱俊宇  袁巧霞  
为充分利用黑水虻油脂资源,以及优化微波-超声波协同萃取提取黑水虻幼虫油脂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萃取溶剂、萃取时间、超声波功率、固液比对黑水虻油脂得率的影响。分别以油脂得率与能量转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微波-超声波协同溶剂提取黑水虻幼虫油脂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微波-超声波提取黑水虻油脂的理想溶剂为石油醚,微波功率为100 W、温度为40℃、超声功率为100 W、萃取时间为10 min;通过正交优化试验获得最佳组合工艺为提取时间25 min,固液比(g/mL)1∶25,超声功率150 W,此时油脂得率为41.43%,能量转化率为56.79%。在试验因素范围内不同工艺参数对油脂的热稳定性和官能团组成未产生明显影响;水虻幼虫油脂中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19.03%)、油酸(16.66%)、月桂酸(14.92%)和棕榈酸(11.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丽华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在东北山樱桃核总黄酮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并确定最佳萃取条件。【方法】采取单因素试验,分析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硫酸铵质量比、pH、温度对东北山樱桃核总黄酮成分得率的影响,对双水相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并对筛选出的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最佳体系分离纯化东北山樱桃核总黄酮成分的效果进行检验。【结果】在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为400、m(聚乙二醇):m(硫酸铵)=1:1.5、pH为5.6、温度为50℃的条件下,东北山樱桃核总黄酮成分的得率最高,两相间平均分配系数为130.66,东北山樱桃核总黄酮的平均得率为99.95%。【结论】在最佳双水相萃取条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湘洲  张炎强  张金玲  罗正  
建立姜黄油及姜黄色素的超临界-微波联合提取工艺,在超临界CO2萃取姜黄油前处理工序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微波法提取姜黄色素过程中各操作参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比较组合工艺与其他工艺在提取条件、产品得率、纯度等方面的差异。优化后得到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45℃,料液比1∶11,乙醇体积分数80%,时间2min,姜黄色素得率达到3.22%。超临界-微波联合提取工艺完成了姜黄油和姜黄色素的分步提取,而且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姜黄油和姜黄色素的提取、分离同时实现的效果,更有利于后期精制。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锡昌  陈俊卿  
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样品分析预处理的新方法,该技术集采样、萃取、浓缩和进样于一体,简便、快速、经济安全、无溶剂、选择性好、且灵敏度高。文章介绍了固相微萃取的装置、原理、操作及萃取方法,着重论述了其工作条件选择,包括不同涂层的萃取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搅拌方法、萃取方式、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效率的影响,此外文章还指出固相微萃取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医药、环境、食品等生活领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敬科  赵思明  熊善柏  张声华  
分别采用PA、CAR/PDMS和DVB/CAR/PDMS 3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熟鲢鱼肉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比较3种萃取头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差别,确定适宜的萃取头,3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PA提取熟鲢鱼肉链长为C14~C23高沸点的物质较多;CAR/PDMS提取链长为C2~C8低沸点的物质较多;DVB/CAR/PDMS提取链长为C2~C23的物质较多。采用不同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可以全面提取熟鲢鱼肉挥发性成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玉杰  张孝羲  翟保平  
简要介绍了固相微量萃取法在棉铃虫性信息素研究中的技术要点。初步比较了单个腺体提取法与固相微量萃取法在分析棉铃虫性信息素时的差异。气相色谱分析表明 ,固相微量萃取法收集的性信息素各组分的含量明显低于单个腺体提取法提取的性信息素各组分的含量 ,而且出现了一个保留时间较迟的含量较大的一个组分。各组分间的相对比例较高。统计分析表明 ,两种方法收集的性信息素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和比例差异极显著 (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