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96)
2023(6630)
2022(5850)
2021(5388)
2020(4865)
2019(11650)
2018(11483)
2017(22212)
2016(12509)
2015(14163)
2014(14510)
2013(14763)
2012(13948)
2011(12834)
2010(12922)
2009(12280)
2008(12562)
2007(11578)
2006(9944)
2005(8878)
作者
(39332)
(33184)
(32916)
(31492)
(20946)
(15980)
(15282)
(12954)
(12424)
(11895)
(11190)
(11168)
(10577)
(10559)
(10437)
(10401)
(10306)
(9709)
(9666)
(9660)
(8335)
(8244)
(8020)
(7481)
(7464)
(7360)
(7348)
(7332)
(6866)
(6712)
学科
(53705)
经济(53655)
管理(35946)
(34324)
方法(27636)
(26151)
企业(26151)
数学(24727)
数学方法(24472)
(16520)
(14034)
中国(13092)
(12670)
农业(11210)
地方(10974)
(10107)
贸易(10106)
业经(10081)
(9698)
(9670)
(9549)
(8876)
财务(8851)
财务管理(8825)
环境(8695)
企业财务(8333)
资源(8019)
(7626)
银行(7596)
理论(7507)
机构
大学(188868)
学院(186504)
(75948)
经济(74254)
管理(71391)
研究(64920)
理学(61217)
理学院(60521)
管理学(59405)
管理学院(59050)
中国(49358)
科学(42280)
(40481)
(38237)
(35005)
(34525)
研究所(31972)
业大(31369)
中心(30917)
农业(30329)
(29698)
财经(27590)
北京(25650)
(24899)
(24882)
师范(24652)
经济学(23392)
(23299)
(23031)
经济学院(21380)
基金
项目(124424)
科学(95822)
基金(88785)
研究(88154)
(78741)
国家(78092)
科学基金(65012)
社会(54365)
社会科(51444)
社会科学(51421)
(49174)
基金项目(47292)
自然(42767)
(41626)
自然科(41583)
自然科学(41564)
自然科学基金(40835)
教育(40619)
资助(37343)
编号(36361)
成果(29947)
重点(28420)
(28047)
(27013)
(24972)
科研(24772)
课题(24765)
计划(23819)
创新(23472)
教育部(23190)
期刊
(80571)
经济(80571)
研究(50807)
中国(36779)
学报(34444)
(33322)
科学(29674)
(27775)
大学(24492)
学学(22931)
管理(22672)
农业(22090)
教育(17908)
技术(15827)
(15624)
金融(15624)
财经(13643)
业经(13259)
经济研究(12446)
(12330)
(11678)
问题(11339)
图书(11280)
资源(10859)
统计(10189)
技术经济(10023)
(9953)
理论(9158)
(8973)
(8544)
共检索到275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尊雷  杨林林  袁兴伟  严利平  张辉  程家骅  
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是开展渔业资源状况评价、物种保护和管理等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当调查方式发生变化时,维持数据的时间一致性至关重要。因此,原位试验获取不同调查方式的捕捞效率校正因子(fishing power correction, FPC)成为资源状况评价的先决条件。本研究通过平行拖网对比试验分析了科学调查船“中渔科211”(试验船,下同)和生产性渔船“浙嵊渔10201-10243”(标准船,下同)在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时对不同种类或类群的渔获率差异。结果表明,试验船和标准船平均渔获率分别为(138.98±92.14) kg/nmile~(2)和(392.68±474.76) kg/nmile~(2)。标准船主要种类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平均渔获率分别为(195.44±299.66) kg/nmile~(2)和(40.83±145.17) kg/nmile~(2);试验船主要种类为鳀(Engraulis japonicas)和黄鮟鱇(Lophius litulon),平均渔获率分别为(29.21±73.81) kg/nmile~(2)和(23.34±33.85) kg/nmile~(2)。2种调查方式对不同种类的渔获率随深度变化而出现分化,其中总渔获率、鱼类、银鲳(Pampus argenteus)等8个类别表现为相似的变化趋势;甲壳类、鳀、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等5个类别变化趋势相反;头足类、小黄鱼、龙头鱼在各深度变化具有异质性特征。这种变化与网口垂直扩张和所在水层位置有关。均值比和Kappenman方法估计的总渔获率FPC分别为0.35(95%置信区间为0.24?0.61)和0.43(95%置信区间为0.27~0.70),各种类渔获率均值比结果显示,FPC变化范围在0.03~2.61,其中总渔获率、鱼类、头足类、小黄鱼和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达到显著水平,建议对上述种类的资源丰度指标年际变化趋势分析时进行数据校正。标准船以近底层种类为调查对象,尤其在捕获经济种类方面表现出优良性能,但对完整生态系统代表性较弱。试验船适合浅水区调查,在深水区由于网口垂直扩张不足,且网位存在上浮现象,难以反映近底层生态系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水美  苏新红  郑奕  肖方森  
根据2002年福建闽南地区双船底拖网和单船底拖网的生产调查及全省渔业统计,结合相关的渔捞记录,应用DEA法,分析了福建各地、市底拖网的捕捞能力和闽南地区不同作业方式捕捞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计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福建各地、市实际拥有底拖网的渔船数量、功率和吨位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的"能力利用度"差异悬殊,1999年和2001年最低的仅为19.4%、19.9%;全省底拖网平均"能力利用度"偏低,1999年和2001年分别为64.3%、67.5%,全省底拖网作业仍然存在渔船的投入数量过多、功率和吨位偏大的问题;因捕捞方式不同,影响捕捞能力的因子有所不同,但投入功率和作业天数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志强  许柳雄  唐浩  王腾  周成  贾明秀  
为了解南极磷虾(EuphausiasuperbaDana)拖网作业中捕捞效果及影响因素,根据2017年12月—2018年6月随"龙腾"轮在南极海域生产时收集的作业参数、网具深度和声学数据等信息,利用声学方法获取磷虾集群质量中心深度与期望入网渔获量,结合网位变化和渔捞统计情况量化捕捞效率;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不同拖速和曳纲长度下,网位与磷虾集群质量中心的偏离程度,研究其对网具捕捞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磷虾集群质量中心水深为(37.29±9.72) m,拖网稳定拖曳期间网位深度为(30.72±10.41) m,网位调整幅度为(11.52±7.09) m。网位与磷虾集群质量中心深度偏离(6.33±3.58) m。(2)网次渔获量为(16.25±6.77) t,拖曳过程中网口始终对准磷虾集群质量中心进入网口的磷虾总量为(27.06±10.19) t,捕捞效率为(63±19)%。(3)网位与磷虾集群质量中心深度差值对捕捞效率影响极显著(P<0.001),两者吻合较好时捕捞效率高;拖速与捕捞效率呈显著相关关系(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汪三平  
本文分析了二片式对拖网设计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渔获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本软件设计先进、科学,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精确性、高度灵活性和快速简便性等优点;利用本软件设计的网具,具有良好的渔获效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德芳  王民诚  
鳀(Engraulie japonieus)广泛分布于黄、东海,从五十年代起在我国进行过灯光围网、舷提网、中层拖网等的捕捞试验。由于对资源数量、洄游分布缺乏系统调查和鱼群探测手段落后等原因,都未获成功。1984年10月挪威王国政府赠给我国的“北斗”号渔业资源调查船到达后,对黄、东海中上层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评估结果认为鳀资源最高达300万吨,年可捕量约50万吨。越冬期间鱼群相对集中,渔场稳定。因此开展鳀变水层拖网试验研究,促进商业性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黄海水产研究所从1986年开始承担这一课题,在变水层拖网设计、作业网位控制、渔场探测和瞄准捕捞技术等方面,研究解决了一些技木难点,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孟新翔  王晶  张崇良  薛莹  徐宾铎  任一平  
为查明采样强度对多种类渔业调查中资源量指数估计的影响,实验根据2013年8月、10月和2014年2月、5月黄河口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选取短吻红舌鳎、方氏云鳚、矛尾虾虎鱼、枪乌贼、口虾蛄、日本蟳和小型鳀鲱鱼类为调查目标,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以相对估计误差(REE)、相对偏差(RB)、变异系数(CV)和准确度变化率(ACR)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调查样本量对不同种类资源量指数估计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种类资源量指数估计的REE、CV和ACR随断面数增加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除在断面数3减到1时,日本蟳、口虾蛄和方氏云鳚等个别种类RB绝对值增大外,其他RB不存在一致性的增大或减小趋势。研究表明,由于不同种类的分布存在时空差异,不同种类需要的调查断面数不同;当目标种类数量空间分布变异较小时,减少调查断面数对采样精确度影响较小,反之则需要更多调查断面数。对于多种类渔业资源调查,需要综合权衡各目标种类来确定最适调查断面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水美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吝  
北海鳕和黑线鳕资源正在下降,丹麦和瑞典渔民正在寻找、捕捞深水鱼,斯卡格拉克深水区的底栖突吻鳕正是渔民寻找的一个品种,几个国家的渔民都在考虑使用渔具捕捞这一鱼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新红  沈长春  洪明进  叶泉土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福建省选择29个拖网作业单位(样品)、11个作业因素(变量),用对应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判断福建拖网捕捞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了解作业单位(作业船)之间和作业单位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前影响福建拖网作业的主导因素是网具结构,其次是渔船的主机功率和作业天数。据此,建议从适当增大网口网目尺寸和网口周长、增加船舶主机功率和延长作业天数等方面入手,提高拖网作业单位捕捞效率。本文还通过分析平面变量与样品聚点图,将福建拖网作业分成4个类群,通过分析各类群与各作业生产因素的亲疏关系,进一步了解各类群的特点,可对生产单位和管理者调整拖网作业、优化生产资源配置等提供理论...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广栋  张新军  汤天堂  
鳀鱼俗称离水烂等,属暖水性中上层小型鱼类。其渔业生物学特点是:适温广,7~22℃;食物链短,以浮游甲壳类为主;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自然死亡率高,资源更新快,1龄鱼即达性成熟,最高为4龄,叉长60~165毫米,体重1.8~23.0克,优势组为2龄鱼,叉长110~140毫米,体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胜茂  杨胜龙  戴阳  樊伟  黄华文  
传统的捕捞努力量统计耗时费力,并且存在延时,不能及时了解宏观的捕捞强度,本研究以象山港拖网渔船为研究对象,选择安装北斗终端的1 508艘渔船,对北斗卫星船位监控系统所获取的渔船船位、航向、航速等信息进行分析挖掘,获得捕捞强度。根据航速统计获得每艘渔船处于捕捞状态的航速阈值,如拖网船300791捕捞状态船位点阈值的航向差最小和最大分别是-50和52°,航速最小和最大分别是0.9和2.0 m/s,两者结合判断捕捞状态点,再采用过滤窗修正,在各渔区格网计算一段时间内渔船捕捞状态点的累计捕捞时间,其值与渔船功率的乘积获得捕捞努力量,物理单位为kW·h,并制作累计捕捞kW·h的格点图和插值图。该方法具有...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邱盛尧  葛允聪  蔡文仙  
海洋捕捞渔船机动化,网具、渔捞技术革新,助渔导航设备改善,以及改革开放后市场观念和水产品价格提高,极大地刺激着我国海洋捕捞力量迅猛发展。但是,投产渔船的日益增加,给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已远远超过资源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使我国大多数传统渔业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单位捕捞努力产量下降,渔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肖祎  蒋日进  印瑞  王静  陈峰  钱卫国  周永东  
为了解休闲渔船体验式拖网标准化改造对乐清湾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2016年网具改造前和2017年网具改造后的春、夏季于乐清湾海域进行游泳动物底拖网调查。结合相对重要性指数、种类更替率、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网具标准化改造前后渔获物中游泳动物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网具标准化改造前后游泳动物群落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年春季共有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夏季共有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小黄鱼、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和刀鲚(Coilia nasus)。网具标准化改造后:春季渔获物中游泳动物的平均丰度由5.91×10~4 ind./km~2降低至2.72×10~4 ind./km~2,夏季平均丰度由9.76×10~4 ind./km~2降低到3.45×10~4 ind./km~2;春季平均生物量由310.87 kg/km~2提高至356.07 kg/km~2,夏季由444.90 kg/km~2提高到515.90 kg/km~2;渔获物中的小黄鱼、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和刀鲚等重要经济种的平均体长显著大于改造前,部分站位的三疣梭子蟹的甲宽和小黄鱼的体长显著增大;重要经济种的幼体比例降低,小型饵料生物种类的优势度有所下降。综上所述,休闲渔船体验式拖网标准化改造对重要经济种类的幼体和饵料生物有一定的保护效果,有利于对乐清湾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境保护,但渔获物中幼体数量仍占有较高的比例,说明网具规格需要进一步改进。该结果可为休闲渔船的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宋利明  杨嘉樑  胡振新  吕凯凯  
研究延绳钓钓具的有效捕捞努力量和捕捞效率,有助于提高CPUE标准化的精度、减少非目标鱼种的兼捕。2009年10月-12月,在基里巴斯吉尔伯特群岛海域进行了调查。调查中使用传统钓具和试验钓具。根据各深度段内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渔获率(CPUE)估计其栖息地偏好指数,利用"确定性栖息地模型"估计捕捞大眼金枪鱼的有效努力量,应用T检验分析该海域延绳钓试验钓具和传统钓具的捕捞效率,对钓具的改进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试验钓具的名义CPUE大于传统钓具的名义CPUE,两种钓具的有效捕捞努力量明显小于各自对应的名义捕捞努力量,且存在显著差异;(2)试验钓具大眼金枪鱼的捕捞效率高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思思  宋金明  李学刚  袁华茂  李宁  张英  
本文运用调查数据与Ecopath生态通道模型,定量揭示了近50年来渤海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渔业捕捞对其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渤海生态系统最关键的功能组已由20世纪50年代末的高营养级游泳动物食性鱼类,转变为20世纪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等营养级的底栖大型甲壳类;近50年来渤海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波动中显著下降;渤海生态系统的规模、成熟度、总能流量、费恩循环指数、生态网络的聚合度等属性指标均波动剧烈,表明渤海生态系统目前并不成熟,尚处于不稳定期。渔业捕捞是渤海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应降低渤海渔业捕捞的强度,防止发生持续大强度捕捞导致的渤海渔业资源衰退和生态系统崩溃,以实现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