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1)
- 2023(661)
- 2022(570)
- 2021(567)
- 2020(493)
- 2019(1105)
- 2018(1075)
- 2017(1833)
- 2016(1294)
- 2015(1399)
- 2014(1419)
- 2013(1440)
- 2012(1436)
- 2011(1405)
- 2010(1428)
- 2009(1312)
- 2008(1317)
- 2007(1207)
- 2006(1026)
- 2005(986)
- 学科
- 济(3350)
- 经济(3347)
- 学(3197)
- 业(2004)
- 管理(1891)
- 企(1545)
- 企业(1545)
- 方法(1516)
- 数学(1260)
- 害(1243)
- 虫(1220)
- 数学方法(1203)
- 及其(1120)
- 农(1000)
- 虫害(995)
- 水产(993)
- 防(959)
- 中国(923)
- 物(917)
- 防治(896)
- 治(893)
- 财(892)
- 病虫(876)
- 病虫害(876)
- 植(809)
- 植物(794)
- 动物(790)
- 制(728)
- 地方(713)
- 农业(691)
- 机构
- 大学(20130)
- 学院(19246)
- 研究(10543)
- 科学(9022)
- 农(8991)
- 所(7293)
- 农业(7259)
- 研究所(6851)
- 中国(6520)
- 业大(6084)
- 室(4950)
- 省(4878)
- 京(4807)
- 实验(4716)
- 济(4714)
- 农业大学(4550)
- 经济(4549)
- 实验室(4546)
- 重点(4328)
- 管理(4226)
- 业(4119)
- 院(4015)
- 中心(3970)
- 江(3733)
- 科学院(3599)
- 理学(3496)
- 技术(3474)
- 理学院(3402)
- 研究院(3399)
- 管理学(3181)
共检索到30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郑俊斌 张凤英 马凌波 陆亚男 马春艳
米氏凯伦藻与环状异帽藻为日本海域流入我国的两种外来入侵赤潮藻。利用核糖体ITS区分别设计出针对该两种藻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prmier5.0软件设计多对引物,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以筛选目标藻的特异性引物,并以链状亚历山大藻、立玛原甲藻、牟氏角毛藻、赤潮异弯藻作为阴性对照,做进一步PCR验证。筛选到米氏凯伦藻最佳引物Ki1F3/Ki1B3和环状异帽藻最佳引物YiF3a/YiB3a。两对特异性引物成功鉴定了两种外来入侵藻,而对其它藻种则是阴性反应,可为赤潮的预测预报提供分子鉴定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凯歌 益浩 雷仲仁 相君成 廉振民
【目的】通过对海南地区2种生态位极其相似的外来入侵斑潜蝇,即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与三叶斑潜蝇(L.trifolii)种群动态的连续调查与分析,以了解2种斑潜蝇的竞争取代过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连续8年在海南地区对美洲斑潜蝇与三叶斑潜蝇的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归纳分析,并结合抗药性测定、温度及生殖干扰等研究,对海南地区2种斑潜蝇的种群更替机制进行探讨。【结果】三叶斑潜蝇的寄主植物种类广于美洲斑潜蝇。三叶斑潜蝇的分布已从2006年的4个地区扩展到海南全省。从2006年三叶斑潜蝇在海南省三亚地区被发现至今,其种群比例逐年递增。2012和2013年调查数据表明,三叶斑潜蝇已成...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三叶斑潜蝇 竞争 取代 调查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石彦红 张凤英 马凌波
以环状异帽藻(Heterocapsa circularisquama)ITS1区为靶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运用Real-time PCR方法,对环状异帽藻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以其他9种赤潮微藻为对照验证其特异性。结果表明,仅含环状异帽藻DNA模板的样品有扩增,其他藻没有检测到扩增信号。以超声波破碎得到的藻液为标准品,所得标准曲线具有高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为0.989,并且可以在30个循环内检测到0.5个细胞。对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获得的环状异帽藻DNA样品进行检测,都能获得扩增信号。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对初步模拟现场样品进行定量检测,与显微镜计数结果基本一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闪英 吴小刚
为建立快速、准确的鉴定和定量检测赤潮生物的方法,以圆海链藻为例,以其18S rDNA序列为寻找种特异性引物的靶区域,通过分析18S rDNA序列,设计出适合用于RFQ-PCR的引物与探针,并通过引物PCR验证确定其特异性,进而以圆海链藻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PrimerThalassiosira rotula和Taqman Thalassiosira rotula),建立了定量检测圆海链藻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RFQ-PCR)。与传统的显微镜计数方法比较,两者所获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从而为我国沿海水域赤潮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检测途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谭志军 颜天 周名江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ffects of harmful algae on fish based on the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rmful algae can affect the survival, enzyme, cell, tissue and behavior of fish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lso the phycotoxin can be accumulated in the tissue and organ of fish, an...
关键词:
有害赤潮藻 藻毒素 鱼类 影响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春雷 石晓勇 韩秀荣 陆茸 王修林
2003年5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长江口外花鸟山海域(122°40.77′E,29°21.16′N)利用现场赤潮海水进行了一次添加营养盐的围隔实验。结果表明,水体中氮、磷比值越接近Redfield值越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氮、磷比值在10~16且不存在氮、磷限制时,浮游植物生长状态最好,此时体内氮、磷比和水体中的氮、磷比基本一致。实验期间最大细胞密度可达107cells/L,东海原甲藻是优势藻种,占生物量的80%以上,本次实验浮游植物以硝酸盐为主要的氮源,由于浮游植物对磷的“储存”功能使得其生长要滞后于对磷酸盐的吸收。
关键词:
围隔 营养盐 东海 浮游植物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石彦红 张凤英 马凌波
采用超声波法、煮沸法和微波法3种方法分别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环状异帽藻和角毛藻进行细胞破碎及快速制备基因组DNA的研究。通过细胞计数和DNA浓度测定的手段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以选择适合不同藻种的细胞破碎方法。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和环状异帽藻用超声波法破碎效果较好;角毛藻用微波法较好。对用该三种方法制备的基因组DNA做了PCR扩增,电泳检测表明,与CTAB法扩增效果一样。本文建立的微藻DNA快速制备方法有望应用在赤潮藻类的快速分子鉴定方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颖颖 周文静 郭赣林 浦寅芳 苏振霞
采用溶剂浸提、液液萃取、硅胶柱层析和硅胶薄层层析等分离方法以及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技术,初次从龙须菜中纯化得到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邻苯二丙酸、gossonorol、7,10-epoxy-ar-bisabol-11-ol和对羟基苯乙醇,并进一步分析了此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对强壮前沟藻、赤潮异弯藻、米氏凯伦藻、球形棕囊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对以上6种赤潮微藻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其中,邻苯二丙酸、gossonorol和对羟基苯乙醇表现出更为广泛的抑藻活性。比较此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和重铬酸钾对赤潮微藻生长的半抑制效应浓度EC50-96 h,发现邻苯二丙酸对强壮前沟藻、赤潮异弯藻和球形棕囊藻,gossonorol和羟基苯乙醇对赤潮异弯藻和球形棕囊藻,7,10-epoxy-ar-bisabol-11-ol对赤潮异弯藻和米氏凯伦藻在生长抑制方面比重铬酸钾更具有优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侯建军 赖红艳 雷红灵 黄邦钦
集中使用寡核苷酸、肽核酸和细胞凝素3类探针对来自东海和厦门海域的现场赤潮样品进行了检测,尝试鉴定识别自然水样中有害的赤潮原因种塔玛亚历山大藻,微小原甲藻和纤小裸甲藻,建立和优化了这些探针的检测方法和样品处理程序。结果表明,在东海和厦门海域的赤潮样品中均成功地检出了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分布情况,各探针的检测效率为DBA>Tama28S>Tama5S;在东海和厦门海域的赤潮样品中,也成功地检测出了微小原甲藻,各探针的检测效率为:ConA>PM18S02>PM28S02;在厦门海域的赤潮水样中检出了纤小裸甲藻,各探针的检测效率为:WGA>PNATP28S01>TP18S02>TP28S01。各探针检测结...
关键词:
赤潮 寡核苷酸 肽核酸 细胞凝集素 探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颖颖 刘筱潇 阎斌伦 王长海
研究条斑紫菜水溶性抽提液对前沟藻、中肋骨条藻、米氏凯伦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等4种赤潮微藻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甲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浸泡条斑紫菜干粉,经抑藻圈方法检测条斑紫菜水溶性抽提液的抑藻活性。通过测定藻细胞密度和细胞体积,观察藻细胞形态,分析藻细胞内叶绿素、蛋白质和多糖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对抑藻活性最大的提取物对前沟藻、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进行分析,并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为提取溶剂,采用液液分离法对此提取物做了进一步分离。结果表明,当条斑紫菜水溶性抽提液浓度超过16g/L时能显著抑制4种赤潮微藻的生长,尤其是对...
关键词:
条斑紫菜 赤潮微藻 生长抑制作用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宋娴丽 孙耀 张前前 梁忠秀 陈碧鹃 马志敏
就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藻液及各组分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及敏感性时期作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原肠期前的发育卵和初孵仔鱼对赤潮异弯藻较其他发育阶段更为敏感。在同等条件下藻液对牙鲆早期发育各阶段的毒性最大,其次是藻细胞碎片和藻细胞内容物,去藻过滤液的毒性最小。暴露在高浓度80 000 cells/ml藻液中,96 h后仔鱼的存活率为47 .6%;而在同浓度的去藻过滤液中, 96 h后仔鱼的存活率为90%。藻液对牙鲆仔鱼96 hLC50为35 042 cells/ml。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梁忠秀 孙耀 张秀梅 陈碧鹃
The effects of cells and cells different fractions of Heterosigma akashiwo o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Engraulis japonicus were studied.The sensitive to algle toxin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Engraulis japonicus was discussed too.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ertilized eggs before blastula and yo...
关键词:
~~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贾睿 吴敏 蔡春尔 霍元子 何培民
研究了浒苔对赤潮微藻——赤潮异湾藻生长的克生效应。结果表明,浒苔新鲜组织对赤潮异湾藻的生长具有强烈的克生效应;一次性添加浒苔培养过滤液对赤潮异湾藻生长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半连续添加浒苔培养过滤液对赤潮异湾藻生长具有显著的克生作用;浒苔干粉末和甲醇抽提液均对赤潮异湾藻的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赤潮异湾藻生长的物质很可能更多地存在于浒苔组织内,向环境中分泌的克生物质较少。因而,克生物质的连续分泌是有效克制赤潮异湾藻生长的关键。同时,克生作用存在着明显的浓度效应,当抑制物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才表现出明显的克生作用,在阈值之上浓度越高克生作用越强。
关键词:
浒苔 赤潮异湾藻 克生 绿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侯建军 黄辉 雷红灵 赖红艳 黄邦钦
对近年来发生在厦门海域的裸甲藻(Gymnodinuum)和原甲藻(Prorocentrum)赤潮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采用了采样、分离、单种培养、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r、DNA序列分析等系列监测、分离培养和赤潮生物鉴定技术,重点观察并确证了厦门海域存在的赤潮原因种为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赤潮发生海域存在着许多原甲藻和裸甲藻种类,但不能进一步确认到种。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根据微小原甲藻体表规则的花纹等特征,根据Takayama pulche...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颖颖 董晓柯 李光成 阎斌伦 王长海
采用液液萃取法和硅胶柱层析法对抑藻物质EPME(methanol extracts of Enteromorpha prolifera)进行分离,通过监测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细胞数量,观察藻细胞形态,分析分离组分的抑藻活性。结果表明,EPME经液液萃取法分离,获得4个组分Ⅰ、Ⅱ、Ⅲ和Ⅳ,得率分别为29.0%、19.0%、12.7%和5.45%。其中,仅组分Ⅱ具有明显的抑藻活性。当浓度为1.0 g/L时,组分Ⅱ对米氏凯伦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3.4%、44.9%和54.3%。组分Ⅱ经硅胶柱层析法分离,获得5种组分,组分Ⅱ-A、Ⅱ-B、Ⅱ-C、Ⅱ-D...
关键词:
浒苔 赤潮微藻 抑藻物质 抑藻活性 分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