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17)
- 2023(4901)
- 2022(4468)
- 2021(4089)
- 2020(3757)
- 2019(9000)
- 2018(8872)
- 2017(17375)
- 2016(9995)
- 2015(11441)
- 2014(11861)
- 2013(12104)
- 2012(11535)
- 2011(10584)
- 2010(10720)
- 2009(10168)
- 2008(10358)
- 2007(9593)
- 2006(8100)
- 2005(7307)
- 学科
- 济(43273)
- 经济(43235)
- 业(25428)
- 管理(25048)
- 方法(23277)
- 数学(21003)
- 数学方法(20794)
- 企(19524)
- 企业(19524)
- 农(12210)
- 学(11444)
- 财(10968)
- 中国(9823)
- 贸(8696)
- 贸易(8696)
- 地方(8489)
- 易(8332)
- 农业(7934)
- 业经(7483)
- 制(7406)
- 和(6829)
- 务(6604)
- 财务(6588)
- 财务管理(6565)
- 企业财务(6156)
- 银(5967)
- 银行(5929)
- 理论(5885)
- 环境(5811)
- 融(5781)
- 机构
- 大学(153712)
- 学院(151765)
- 济(60427)
- 经济(59062)
- 管理(54866)
- 研究(54719)
- 理学(47193)
- 理学院(46629)
- 管理学(45588)
- 管理学院(45315)
- 中国(40043)
- 科学(37434)
- 农(35060)
- 京(32732)
- 所(30780)
- 研究所(28355)
- 农业(28293)
- 业大(28086)
- 财(26969)
- 中心(24926)
- 江(24256)
- 财经(21563)
- 北京(20553)
- 范(19478)
- 经(19411)
- 院(19332)
- 师范(19155)
- 经济学(18790)
- 州(18750)
- 农业大学(18401)
- 基金
- 项目(100596)
- 科学(76109)
- 基金(70857)
- 研究(68326)
- 家(64199)
- 国家(63702)
- 科学基金(51724)
- 社会(40689)
- 省(40376)
- 社会科(38410)
- 社会科学(38393)
- 基金项目(37687)
- 自然(35206)
- 划(34506)
- 自然科(34332)
- 自然科学(34311)
- 自然科学基金(33675)
- 教育(31741)
- 资助(30534)
- 编号(27731)
- 重点(23514)
- 成果(23020)
- 部(22159)
- 发(21805)
- 计划(21063)
- 科研(20429)
- 创(20156)
- 课题(19514)
- 科技(19467)
- 创新(18974)
共检索到220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魏宝成 刘兴国 曾宪磊 陆诗敏 高美云
为比较团头鲂在分隔式和序批式两种复合式池塘养殖中的氮磷收支情况,于2016年8—11月分别选取分隔式、序批式和传统团头鲂养殖池塘进行采样分析。结果显示,饲料是池塘养殖团头鲂氮磷的主要来源,饲料氮输入比例分别为传统池塘(68. 53%)传统池塘(52. 20%)>序批式池塘(43. 38%)。结果表明,复合式养殖池塘中的氮磷沉积和水体排放所占支出比例低于传统池塘,通过构建复合式养殖池塘可以减少氮磷沉积与排放,提高氮磷利用率,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尤其是序批式池塘用于团头鲂养殖有较高的物质利用效率。
关键词:
团头鲂 分隔式池塘 序批式池塘 氮磷收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屈文俊 陈万光 祖恩普
团头鲂池塘养殖高产技术屈文俊,陈万光,祖恩普(河南省洛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471000)团头鲂是一种优良淡水养殖品种。在传统的养殖结构中,一般被搭配利用,生长潜力没有充分发挥,产量和效益也没有体现出来。1995年,洛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打破四头鲂传统养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孟顺龙 徐跑 李丹丹 裘丽萍 胡庚东 范立民 宋超 吴伟 郑尧 陈家长
为研究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阐明其生态学机理,试验以团头鲂为养殖品种,设置高、低两个养殖密度,采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评价了系统中6个试验分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各试验区共鉴定出藻类5门92种,其中绿藻46种、蓝藻15种、裸藻15种、硅藻10种、隐藻5种、甲藻1种。浮游植物种类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绿藻丰度、绿藻比例均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循回区>低密度养殖区>高密度养殖区>排水区;浮游植物总丰度、蓝藻丰度、蓝藻比例均表现为进水区、净化区、循环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齐振雄 李德尚 张曼平 董双林
用六个面积25m2,不同对虾放养水平:52000、60000、75200尾/hm2的池塘围隔进行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投放的饵料、肥料分别占氮总输入的49.7%~54.5%和47.5%~50.1%;占磷总输入的30.0%~34.7%和65.1%~69.9%。在支出项目中,收获对虾占氮磷总输入百分比分别为9.06%~11.5%和3.02%~3.94%。沉积氮磷量为其主要支出项目,分别占总输入的19.4%~64.6%和21.7%~95.9%。底泥中氮磷的渗漏只占其支出的很小部分,分别占其输入的5.0%和0.5%左右。
关键词:
氮磷收支,对虾养殖池塘,围隔实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温蓉 田明礼 安玥琦 温利 陈浩 肖淑婷 阮秋凤 刘茹 熊善柏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培育的体系新品种“华海1号”团头鲂的品质差异,本研究以不同养殖模式(池塘组及大湖组)的“华海1号”团头鲂为对象,采用色差仪、质构仪对其表观及质地进行测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对营养特性和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大湖养殖团头鲂空壳率以及其肉质的亮度、白度、弹性、咀嚼性、回复性均显著高于池塘养组,且大湖组肌肉水分含量更高,粗脂肪含量更低。池塘组和大湖组鱼肉EAA/TAA及EAA/NEAA比值分别为0.41、0.82以及0.38、0.72均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必需氨基酸构成。池塘组必需氨基酸指数虽高于大湖组,但其必需氨基酸中仅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大湖组,而大湖组鱼肉中非必需氨基酸及半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池塘组的1.05倍及1.01倍,且大湖组总脂肪酸含量下降21.09%,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比提升4.00%,EPA和DHA含量为池塘组的14.20倍和7.51倍,故大湖组鱼肉营养更为均衡。池塘组鱼肉谷氨酸及丙氨酸TAV值均大于1,大湖组赖氨酸TAV值大于1,但大湖组鱼肉中鲜味及甜味氨基酸总占比更高,苦味氨基酸总占比更低,且大湖组呈鲜味的AMP及IMP含量为池塘组的1.24倍及1.54倍,而呈苦味的Hx及HxR仅为池塘组的62.74%及44.53%,结合感官评价可知,呈味物质的相互作用使熟制后大湖组鱼肉呈现鲜甜味。大湖组鱼肉中对气味呈负面影响的(Z)-4-庚烯醛、1-己醇等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及ROAV值更低,气味品质更佳。大湖组感官评价中质地、色泽、滋味、气味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池塘养殖,与上述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大湖养殖模式团头鲂的质地品质及营养品质均优于池塘养殖模式,且熟制后鱼肉风味更适口,可作为一种更优的养殖模式进行推广,本研究为选取合适的养殖模式以提升“华海1号”团头鲂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旭斌 王广军 郁二蒙 龚望宝 余德光 谢骏
本试验研究了珠海市之山水产养殖基地的3个浅水池塘(1.3±0.1)m和3个深水池塘(2.2±0.1)m中的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群落结构特点以及理化指标的变化,以探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的水质和浮游藻类多样性之间的差异,为传统池塘挖深改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浮游藻类密度、藻类组成及藻类优势种群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深水池塘的藻类密度、丰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浅水池塘(P<0.05)。总磷(TP)和总氮(TN)浓度在两种不同深度池塘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深水池塘中的总磷(TP)和总氮(TN)浓度显著高于浅水池塘(P<0.05)。深水池塘中的藻类密度与TN和T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聃 刘梅 房伟平 倪蒙 邹松保 原居林
为揭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sis)-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池塘内套养不同密度的大规格罗氏沼虾(M.rosenbergii)的氮磷收支变化及养殖效果,评价其生态和经济效益,确定最佳套养密度,本研究在中华绒螯蟹(10kg/667 m~2)-日本沼虾(15kg/667 m~2)套养池塘内每667 m~2分别投放规格为75~80只/kg的罗氏沼虾5kg(T1)、15kg(T2)和25 kg(T3),并定期监测罗氏沼虾生长情况,计算池塘氮磷收支,分析成本和收益。结果显示:T1罗氏沼虾生长速度要快于T2和T3;饲料为池塘氮、磷输入的主要来源,分别占T1、T2和T3氮输入的(81.99±2.14)%、(81.94±2.20)%和(81.91±2.21)%,磷输入的(85.16±2.33)%、(84.99±2.31)%和(84.85±2.40)%;水生植物是主要支出方式,分别占T1、T2和T3氮支出的(61.21±1.93)%、(56.99±2.03)%和(52.05±1.89)%,磷支出的(38.90±1.34)%、(37.72±1.36)%和(33.75±1.33)%;T1和T2的氮、磷相对和绝对利用率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T3;T1和T2的氮、磷排污系数差异不大,均显著低于T3;T2的单位面积效益要高于T1和T3。结果表明,T2密度套养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佳套养密度为每667 m~2投放中华绒螯蟹10 kg,日本沼虾15 kg和罗氏沼虾15 kg。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姚延丹 李谷 陶玲 李晓莉 张世羊 赵巧玲 林玉良
于2008年6至10月逐月调查研究了新型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各塘水体理化和微生物分子特征。通过提取水样中细菌总DNA,扩增其16SrDNA基因V3区,再经DGGE分析获得图谱,选择其中主要的13条特征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研究结果表现为,随水流方向(P1→P5),各循环塘溶氧(DO)和透明度(SD)依次呈明显下降趋势,而NH4+-N、TP和CODMn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对照塘相比,循环塘DO和SD升高,CODMn和营养盐水平降低。DGGE图谱分析显示,各养殖塘微生物种类丰富,循环塘与对照塘的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主要表现在较弱的条带上;13条特征条带的测序结果表明,池塘优势菌群分属4个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道印 欧阳敏
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域中的团头鲂种质资源久已被沿湖诸县水产养殖界开发利用,并随鱼苗市场的发育,其养殖范围不断扩大。本文就我们在1995年和1996年进行的池塘主养和混养鄱阳湖团头鲂的试验情况作一总结。1养殖时间1996年3月20日至12月1日,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文枝 范玉顶 江南 赵建青 周勇 曾令兵
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湖北荆州池塘养殖患病泥鳅的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患病泥鳅的脾脏、肾脏、心脏及肠道组织中观察到大量球形和杆状两种形态的病毒颗粒。球形病毒颗粒无囊膜,直径约50~75 nm;杆状病毒颗粒有囊膜,形态多样,大小约为(50~100)nm×(300~500)nm;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结果显示,球状病毒可在鲫鱼脑组织细胞系(Gi CB)中增殖,可导致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PE,cytopathic effect),但没有观察到Gi CB细胞中杆状病毒的增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责茗 崔桢 高俊峰 李国柱 黄佳聪
太湖流域平原区河网密集、渔业发达,其中池塘养殖是渔业的主要模式,而养殖池塘的污水排放是其周边河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精细化估算流域养殖池塘的氮磷污染负荷,对区域氮磷污染来源的精准解析与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太湖流域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译2019年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养殖池塘的空间分布,同时发展了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区分养殖池塘类型的方法,估算了两种类型养殖池塘(鱼塘和虾蟹塘)的面积与分布;采用氮磷污染排放系数法,估算了养殖池塘的氮磷污染负荷,分析其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太湖流域养殖池塘总面积为1 308.6 km~2,其中鱼塘872.6 km~2,虾蟹塘436.0 km~2,养殖池塘氮排放量为11 013.5 t,磷排放量为1 626.8 t。养殖池塘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和养殖池塘规模分布比较一致,太湖南部的湖州市辖区、吴江市和德清县是养殖池塘氮磷污染较为严重地区,其氮污染负荷分别为1 214.8、1 004.4和792.2 t,磷污染负荷分别为179.7、146.3和117.7 t,主要原因是当地池塘养殖业发达,并且氮磷污染负荷系数大于虾蟹塘的鱼塘比例较高。
关键词:
池塘 营养盐 归一化植被指数 虾蟹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会民 姜巨峰 李春艳 蔡超 张韦 刘肖莲 白晓慧 冯守明
研究了养殖泥鳅、翘嘴红鲌和青虾池塘的水质变化特点,并用VIKOR算法比较了三种养殖品种的池塘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三种养殖品种池塘的水质变化特点基本相同,但是三种池塘中,青虾养殖池塘水质最优,泥鳅池塘次之,翘嘴红鲌池塘最差。
关键词:
养殖品种 池塘 水质 VIKOR算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