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5)
- 2023(10723)
- 2022(9702)
- 2021(9188)
- 2020(7939)
- 2019(18373)
- 2018(18423)
- 2017(35546)
- 2016(19881)
- 2015(22346)
- 2014(22360)
- 2013(22133)
- 2012(20380)
- 2011(18281)
- 2010(18134)
- 2009(16544)
- 2008(15987)
- 2007(13768)
- 2006(11764)
- 2005(10189)
- 学科
- 济(77090)
- 经济(77012)
- 管理(53069)
- 业(50634)
- 企(42851)
- 企业(42851)
- 方法(40118)
- 数学(35064)
- 数学方法(34482)
- 学(19872)
- 农(18709)
- 中国(17889)
- 财(17098)
- 业经(15863)
- 地方(15065)
- 理论(13667)
- 贸(13403)
- 贸易(13396)
- 易(12897)
- 和(12774)
- 农业(12487)
- 技术(11778)
- 制(11687)
- 环境(11470)
- 务(10964)
- 财务(10896)
- 财务管理(10876)
- 划(10549)
- 企业财务(10307)
- 教育(10084)
- 机构
- 大学(280463)
- 学院(278000)
- 管理(109883)
- 济(103056)
- 经济(100739)
- 理学(96448)
- 研究(96232)
- 理学院(95302)
- 管理学(93113)
- 管理学院(92636)
- 中国(67353)
- 科学(65601)
- 京(60277)
- 农(53777)
- 所(50875)
- 业大(49093)
- 研究所(47079)
- 财(44434)
- 农业(42947)
- 中心(42649)
- 江(39062)
- 北京(38060)
- 财经(36551)
- 范(36268)
- 师范(35812)
- 院(34883)
- 经(33238)
- 州(32268)
- 技术(31829)
- 经济学(29354)
- 基金
- 项目(200036)
- 科学(155146)
- 基金(144156)
- 研究(138737)
- 家(128687)
- 国家(127675)
- 科学基金(107896)
- 社会(83259)
- 省(79843)
- 社会科(78753)
- 社会科学(78730)
- 基金项目(76883)
- 自然(74887)
- 自然科(73163)
- 自然科学(73147)
- 自然科学基金(71751)
- 划(67662)
- 教育(63944)
- 资助(60972)
- 编号(55648)
- 重点(45148)
- 成果(44912)
- 部(42766)
- 发(41938)
- 创(41578)
- 计划(39580)
- 科研(39315)
- 课题(38925)
- 创新(38770)
- 大学(36474)
- 期刊
- 济(106929)
- 经济(106929)
- 研究(76157)
- 学报(53972)
- 中国(48692)
- 农(48692)
- 科学(46743)
- 管理(39733)
- 大学(38746)
- 学学(36788)
- 农业(33999)
- 财(31179)
- 教育(29874)
- 技术(23756)
- 融(18788)
- 金融(18788)
- 业(17972)
- 业经(17158)
- 经济研究(17007)
- 财经(16479)
- 科技(15225)
- 图书(15183)
- 业大(15138)
- 版(14050)
- 经(13896)
- 问题(13807)
- 理论(13778)
- 林业(13545)
- 技术经济(13537)
- 统计(12985)
共检索到390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洪文 宋凤斌
以郑单958和农大364两个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大田条件下玉米苞叶水势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苞叶水势和饱和亏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基因型玉米苞叶水势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抛物线型;郑单958的苞叶水势日均值和日变幅高于农大364;苞叶水势和相对水分含量均随着玉米生育期推进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饱和亏缺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郑单958的苞叶饱和亏缺数值低于农大364,相对水分含量高于后者;苞叶水势和饱和亏缺之间呈线性关系:Y=A+BX。郑单958常数项值比农大364大,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郑单958饱和亏缺值较低,相对含水量较高,因此抗旱性强于农大364。
关键词:
玉米 苞叶 水势 相对含水量 水分亏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秀玲 赵明 王启现 李连禄 王美云
为了探讨玉米不同基因型和杂种优势在气孔及蒸腾上的特征,对3个高产杂交种(农大108、农大103和中原单32)及其所有亲本进行了气孔形态、气孔频率和叶温差的观察与测量。结果表明,3个玉米杂交种在气孔特征及叶温上都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其中农大108和农大103的杂交种气孔长度都表现正向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10.55%和9.30%,但气孔频率为负向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39.25%和20.43%);中原单32的杂交种在气孔长度和气孔频率都表现正向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9.47%和16.48%;但从3个杂交种组合均值看,气孔长度为正向超亲,气孔频率为负向超亲。3个玉米杂交种的叶温差都表现正向超亲。...
关键词:
玉米 气孔特征 叶温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少昆 赵明 王树安 曹连莆 郭小强
对40个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和22个不同类型玉米材料测定的结果表明,玉米基因型间呼吸速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可做为基因型分析的重要生理指标。40个自交系呼吸速率平均值为(CO2)6.64mgdm-2h-1,变异系数为22.03%。不同玉米类型间呼吸速率高低依次是普通杂交组合、妹妹系、自交系、糯质玉米和甜质玉米,与类型间光合速率高低的排列是一致的。杂交种呼吸速率呈明显的正优势,超中亲率平均为24.58%,范围为-1.81%~44.11%,并且F1与母本的相关关系比父本更密切。呼吸速率低的基本型一般叶面积更大,植株更繁茂,于物质的积累也较多。不同自交系间呼吸速率与净光合速率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r=8.7...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型 呼吸速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同科 曹云者 马丽敏 孙祖琰 王运华
选择 4 9个全国主产区玉米基因型 ,在水培条件下进行缺锌胁迫适应性研究 ,计算其缺锌和正常供锌水平下生物产量的比值 ,即为玉米锌效率系数。提出该系数≤ 0 5为锌低效 ,即对缺锌敏感基因型 ;0 5~ 0 9之间为锌效率中等 ,即对缺锌中度敏感基因型 ;≥ 0 9为锌高效 ,即对缺锌不敏感基因型。这一概念可以较好地反映生产实际。研究发现 ,缺锌时玉米的根生长几乎不受影响 ,表现为根 /冠值高于锌供应正常时根 /冠值。同时 ,锌敏感基因型缺锌时根 /冠值高于锌不敏感基因型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型 锌胁迫 适应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强 赵久然 陈国平 滕海涛
通过对京郊 5个夏播玉米品种氮肥效应研究 ,明确了各个品种对化肥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 ,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唐抗 5号是一个对化肥不敏感型品种 ,在中低肥力水平上稳产性能较好 ,但在高肥力条件下 ,获得更高的产量却比较困难。为了获得玉米的高产高效率 ,选用对化肥比较敏感的品种较为适宜 ,对京郊现有的夏播玉米品种进行更新换代势在必行通过对京郊 5个夏播玉米品种氮肥效应研究 ,明确了各个品种对化肥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 ,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唐抗 5号是一个对化肥不敏感型品种 ,在中低肥力水平上稳产性能较好 ,但在高肥力条件下 ,获得更高的产量却比较困难。为了获得玉米的高产高效率 ,选用对化肥比较敏感的品种...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化肥效应玉米 品种 化肥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丽梅 贺立源 李建生 徐尚忠
采用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耐低磷特性的5个玉米自交系在生长过程中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和吐丝期的磷营养特性。结果表明,在玉米苗期和拔节期,磷吸收效率是决定耐低磷特性的主要变异来源,低磷胁迫下,耐低磷自交系99180和99239植株相对吸磷量均显著高于敏感自交系99152。孕穗期,玉米自交系耐低磷特性主要体现在上部叶磷累积量较高,能保证玉米后期正常生长发育。吐丝期,耐低磷自交系99180和99239即使在低磷胁迫下,磷吸收效率和再分配效率仍明显高于敏感自交系99152。不同耐低磷自交系的磷营养特征也存在差异,99239主要表现为吸收效率较高,而99180则表现出更强的再分配能力。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型 耐低磷 营养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德华 贺立源 李建生 刘武定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 ,研究了对酸性土壤反应不同的玉米基因型根系对铝毒胁迫反应的差异。耐铝基因型具有苏木精着色程度较低、种子根相对伸长率和TTC相对还原强度以及根系相对生物量较高的共同特点。种子根相对伸长率、苏木精染色指数及根系TTC相对还原强度与植株的耐铝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
玉米 铝胁迫 根系反应 基因型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琳 李建生 杨小红
为探讨不同基因型的玉米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的情况,利用由7个优良自交系组配的FAPW/BN490A、BN490A/BN486A、PHZ51/H33和MT-1/H32等4个单倍体群体研究玉米单倍体的花药外露与花粉育性。结果表明:FAPW/BN490A群体位于雄穗分枝的花药外露概率高于位于雄穗主轴的花药外露概率;在所研究的4个单倍体群体中,FAPW/BN490A群体的花药外露率和可育花粉率均为最高,平均值分别为35.7%和72.2%;其次为BN490A/BN486A群体(13.0%,53.8%)与PHZ51/H33群体(13.0%,48.7%),MT-1/H32群体的最低,分别为12.0%和47.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祁志云 杨华 邱正高 张亚勤 袁亮 蔡治荣 王楠 金川 李淑君
利用引进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RWS、Stock6、高诱1号以及用其杂交改良选育的诱导系,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单倍体诱导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诱导系Stock6为父本时,材料2005的诱导率最高为2.85%;以诱导系RWS、Stock6、高诱1号以及他们杂交改良选育的诱导系为诱导父本时,不同基因型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差异明显,诱导系2061、2062、2058和2059诱导率相对较高,可以重点利用;选择诱导材料时要根据育种的目的组建不同的母本基础材料。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诱导系 诱导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硕 彭正萍 沙晓晴 王艳群
【目的】揭示玉米杂交种对缺磷反应的生理机制,为高产高效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蠡玉16、冀单28和宽诚10杂交玉米为供试作物,通过供磷和缺磷营养液培养研究缺磷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长发育,根系形态、活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比较基因型间差异。【结果】与供磷比,缺磷的3个品种株高、地上部和整株干重及磷增长量均降低,根干重和根冠比均增加;根长依次增加61%、62%和18%,根半径降低19%、29%和4%,根表面积增加31%、18%和13%;总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降低;pH降低1.3、0.8和0.7个单位;吸收H2PO4?和耐低磷能力提高;根组织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缺磷 生理机制 基因型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红 谢树章 林清 雷开荣 邱正高 张亚勤 王楠 周幼昆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的玉米幼胚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实验,从49份玉米自交系材料中筛选出了5个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的自交系,其中,K6-64,K6-39,DL283-1诱导出的Ⅱ型胚性愈伤,具有很强的长期继代能力和再生能力,适宜作为转化受体材料进行遗传转化研究。对玉米幼胚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1.5~2.0 mg/L 2,4-D能够较好的诱导玉米幼胚产生胚性愈伤组织。一定浓度的6-BA和KT都能够较好的促进玉米愈伤组织分化。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幼胚 胚性愈伤组织 再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燕 谭登峰 李建 潘光堂
以9份北方选系和8份南方选系,按NCII设计组配72个杂交种,分别在北京和雅安两个日照长度环境下进行田间试验,比较分析我国南、北方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的单株产量以及各系单株产量配合力在两种日照条件下的表现。结果表明,两种日照条件下均有部分杂交种表现出较高的单株产量水平和对照杂种优势,"北方系×南方系"这一组配模式不仅可在南方玉米区利用,也可利用于北方玉米区玉米育种。多数自交系的产量配合力在两种日照长度环境下表现不一致,具有不稳定性;YA8210、18-599、7922等自交系有较高的、稳定的单株产量配合力表现;YA8201为具有新颖种质的热带种质自交系,有较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日照长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旭 李心平 高连兴 刘明国
脱粒是玉米种子加工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种子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尽量减少脱粒过程中的机械损伤是研制玉米种子脱粒机的关键指标。通过两种脱粒滚筒的脱粒对比试验表明:改变脱粒部件的机械作用力能有效地降低籽粒损伤,为改进脱粒方法及新型玉米种子脱粒机的研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籽粒 脱粒滚筒 脱粒损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浩然 徐涛 贺伟 李建 张敖 阮燕晔 张立军 贺岩 崔震海 宋波
为确定玉米5大杂优群苞叶表型可塑性在异地引种的稳定性和敏感性,收集了我国玉米5大杂优群50份自交系,2014年在海南省三亚市、2015年在北京市和2017年在辽宁省铁岭市3种环境下测定各杂优群的自交系在不同环境的苞叶性状,计算苞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分析杂优群间苞叶长度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length, PHL)、宽度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width, PHW)和层数可塑性(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husk layer number, PHN)的差异和杂优群内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环境和生长时期各气象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苞叶性状受环境影响显著;在全部测定群体、旅大红骨和唐四平头群中PHL与PHW呈显著正相关,在瑞德群中PHL与PHN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血缘玉米种质的苞叶表型可塑性存在明显差异,PHL与PHW表现出协同调控的特点;旅大红骨群的苞叶长度和PB群的苞叶长度、宽度对环境不敏感,这2个性状异地引种时会保持稳定;兰卡斯特群PHL较大,且符合苞叶性状南长北短的要求,这类育种材料适合南北方异地引种;气象因子中平均温度和湿度在玉米生长前期差异较大,日照时间在玉米生长的前、中和后期都有一个差异较大的时段。因此,高温区适时早播,低温区适时晚播,有利于减少环境间的苞叶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