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35)
2023(14376)
2022(12585)
2021(12140)
2020(9847)
2019(22955)
2018(22654)
2017(42362)
2016(23287)
2015(26486)
2014(26413)
2013(26054)
2012(24251)
2011(22028)
2010(22045)
2009(20539)
2008(20329)
2007(17870)
2006(15934)
2005(14150)
作者
(68024)
(57360)
(56266)
(53703)
(36157)
(27535)
(25577)
(22416)
(21675)
(20248)
(19588)
(19210)
(17939)
(17935)
(17587)
(17193)
(17028)
(16596)
(16216)
(15961)
(14141)
(14113)
(13804)
(13164)
(12854)
(12756)
(12658)
(12494)
(11602)
(11418)
学科
(94662)
经济(94548)
(69749)
管理(61572)
(51251)
(48505)
企业(48505)
方法(39017)
农业(34102)
数学(33320)
数学方法(32847)
业经(25680)
中国(25378)
(21766)
(21348)
地方(19647)
(18859)
(16393)
贸易(16384)
(15851)
理论(14988)
(14649)
(14147)
技术(14082)
(14069)
(13768)
(13658)
银行(13612)
环境(13603)
教育(13277)
机构
大学(331431)
学院(330601)
管理(130889)
(128966)
经济(126042)
研究(115526)
理学(113436)
理学院(112161)
管理学(110109)
管理学院(109519)
中国(86902)
(73262)
科学(73000)
(71575)
(58865)
(57029)
业大(56758)
农业(56101)
研究所(53539)
中心(53296)
(49046)
(45576)
师范(45196)
财经(45134)
北京(45059)
(41319)
(41182)
(39653)
师范大学(36347)
经济学(36138)
基金
项目(226902)
科学(177051)
研究(167316)
基金(163394)
(143533)
国家(142005)
科学基金(120340)
社会(103894)
社会科(97721)
社会科学(97692)
(88723)
基金项目(87139)
自然(77797)
自然科(75902)
自然科学(75885)
教育(75220)
自然科学基金(74529)
(74156)
编号(70042)
资助(66327)
成果(57489)
重点(50332)
(49873)
(48414)
课题(47282)
(46303)
创新(43148)
科研(43056)
国家社会(42202)
教育部(41986)
期刊
(150037)
经济(150037)
研究(97320)
(75224)
中国(68779)
学报(58147)
科学(53113)
农业(51369)
大学(44666)
管理(44642)
学学(41987)
(41904)
教育(38941)
(29708)
金融(29708)
业经(28722)
技术(27891)
(24235)
财经(21333)
经济研究(20665)
问题(20191)
(19371)
图书(19049)
(18112)
业大(17007)
科技(16868)
理论(16470)
世界(16032)
技术经济(15798)
资源(15291)
共检索到498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筱红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农村妇女参与村庄治理从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走到当下的村民自治,一路风雨兼程。国家致力于推动农村妇女参与村庄治理的行动,在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两种框架中不断地相互磨砺、相互补充、相互汇通,进行合乎理性的权衡和选择。虽然国家在某些阶段,工具合理性的选择更为优先,但男女平等的终极价值贯穿始终,"初心"始终未变。在两种行动合理性框架中分析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国家支持农村妇女参与村庄治理的行动,可以看到国家在面对和解决现代理性化社会的深刻矛盾时所走的"中国道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海莉娟  
乡村振兴必须发挥妇女的主体性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受父权文化的影响,农村妇女通常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通过对陕南两县8名农村女性经济精英进入村庄权力中心、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进行考察,在"资源-文化"视角下分析她们如何从经济精英转变为治理精英并探讨其参与村庄治理的意义。结果发现:经济地位的提高是引导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冲破传统性别文化束缚、改善不平等性别权力结构的关键。农村女性经济精英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性别优势在村庄治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而推动乡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秋  
女性、民俗和政治,三者并不仅仅是由抽象概念构成的宏大叙事关系,而是在具体时空中彼此嵌入并有着明确指向的研究课题。城镇化进程中,普通农村妇女在民俗生活提供的各种可能渠道中参与村委选举、监督征地利益失衡、培育女性民间社会团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等,实践了一条独特的"村庄政治"参与模式。农村妇女"村庄政治"参与模式实质是城镇化带来的"民俗生活的政治化",女性民俗的社会理性凸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转型农村社区妇女生活"新传统"。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需重视引导"女性民俗"于农村妇女"村庄政治"参与模式的实践功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庞毅  
李斌《村庄视野中的阶级、性别与家庭结构:以1950年代湘北塘村为中心的考察》(以下简称为《塘村妇女》)一书[1],以湘北塘村为个案,通过大量的口述资料和地方文献,质疑和深化了前人关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经典论断(1)。不同于以往革命史叙事下以国家为主体的论述,作者围绕性别、家庭和阶级三个维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庞毅  
李斌《村庄视野中的阶级、性别与家庭结构:以1950年代湘北塘村为中心的考察》(以下简称为《塘村妇女》)一书[1],以湘北塘村为个案,通过大量的口述资料和地方文献,质疑和深化了前人关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经典论断(1)。不同于以往革命史叙事下以国家为主体的论述,作者围绕性别、家庭和阶级三个维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燕舞  
利用一项回顾性质性调查数据分析了1980年至2009年间187例农村妇女自杀状况的基本分布和趋势演变,通过引入出生队列分析,发现了1920年至1939年间出生的"传统代"农村妇女在2000年至2009年间的"老年时期"自杀,而1960—1979年间出生的"现代代"农村妇女则在1980年至1999年间的"青年时期"自杀。由此建构了理解出生队列、家庭结构转型与农村妇女自杀的转型象限理论。通过这一理论分析,家庭结构的权力轴与观念轴的转型不同步是导致两代女性自杀的主要原因,当两者转型同步完成时,农村妇女自杀可能会退潮。最后援引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主要数据对之进行了简要的支撑论证。后两次的数据所揭示的妇女地位提升的增量,实质上都是由新出生队列的妇女进入调查样本序列而贡献的,而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所构建的理论框架的有效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中国农村家庭在转型期形成的代际分工模式对促进妇女就业和提升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代际分工模式将中青年妇女从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缓和了妇女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妇女持续参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代际分工模式建立在亲代对子代厚重的责任伦理和家庭本位的生活逻辑之上,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表明,代际分工模式重塑了妇女与家庭的关系状态,妇女地位的提升不再完全是家庭内部权力斗争和权力博弈的结果,而是家庭功能性整合的产物,从而超越了家庭权力斗争的视野。因此,对妇女地位的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促进妇女权利保障与家庭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妇女地位提升、真正通往美好生活的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中国农村家庭在转型期形成的代际分工模式对促进妇女就业和提升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代际分工模式将中青年妇女从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缓和了妇女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妇女持续参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代际分工模式建立在亲代对子代厚重的责任伦理和家庭本位的生活逻辑之上,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表明,代际分工模式重塑了妇女与家庭的关系状态,妇女地位的提升不再完全是家庭内部权力斗争和权力博弈的结果,而是家庭功能性整合的产物,从而超越了家庭权力斗争的视野。因此,对妇女地位的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促进妇女权利保障与家庭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妇女地位提升、真正通往美好生活的目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邢朝国  郝妩阳  
在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的政策背景下,农村妇女的家庭土地继承问题将愈加突显出来。本文基于三个村庄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妇女继承家庭承包地的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妇女仅仅对夫家的承包地表现出较强的继承意愿,而对娘家承包地的继承意愿相当低,即在家庭承包地的继承意愿上呈现出明显的夫家取向;农村妇女的户籍与其家庭承包地的继承意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娘家的兄弟数量对农村妇女继承娘家承包地的意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丈夫的兄弟数量对农村妇女继承夫家承包地的意愿不具有抑制性;婚后夫家分到新土地均对农村妇女继承夫家承包地的意愿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燕  
乡村振兴关乎国计民生,它的实施对于乡村的发展可谓是锦上添花。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力量,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农村妇女所具有的自身独特性,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无可替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发展,对妇女自身的发展同样也有新的要求。文章主要探讨新时代农村妇女在参与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赋能“她力量”带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妇女如何通过自己的双手,发挥“半边天”的磅礴力量来有效促进乡村的全面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彩芳  
本文通过对婚姻自主权、生育权、家庭事务决策权、财产权等多个体现妇女婚姻家庭地位权利的调查分析,对照法律赋予妇女的权利,提出了农村妇女婚姻家庭权利意识的缺乏是影响其婚姻家庭地位的重要因素的观点,并就如何培养、唤起和维护她们的权利意识进行了思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车伟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生育水平存在着极大的地区间差异。妇女总和生育水平农村远远高于城市。90年代人口控制面临的困难就在于城市妇女的生育水平已非常低,不可能再下降、而农村妇女的生育水平虽还有再降的潜力,但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控已到了事倍功半的程度,仅仅依赖计划生育政策想把农村生育率降到预期水平是不够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生育率居高不下呢?分析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分析为什么我国城、乡妇女生育水平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从生育率的变化可以看到,城、乡间妇女生育差距的拉大开始于60年代中期,而我国严格推行计划生育是70年代以后,这就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对城、乡间生育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本文应用事件史分析方法,讨论了农村妇女初次外出时间与初婚年龄的关系。所用数据来自2000年安徽、四川省4个县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妇女的外出经历及外出时间对她们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婚前曾经外出的妇女初婚年龄较大。婚前外出的流入地为外省或城市的妇女,初婚年龄大于其他婚前外出过的妇女。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流动有助于提高农村年轻妇女的初婚年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振华  
本文所谓“农村妇女婚迁”,是指农村妇女因婚姻关系迁移外省外地落户而形成的人口流动。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管理农村、市郊、城市之间的人口,实行了一整套控制人口流动的户籍管理制度。但农村人口之间因通婚而迁移,政策还是允许的。因此,婚迁现象历来有之。如灾区农村妇女为躲避自然灾害离乡婚配等。近几年,外省农村妇女来浙婚配的人数越来越多,据不完全调查统计,仅1985年以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金和辉  
本文对内蒙、青海、甘肃、宁夏4省区11个贫困县33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1)在偏远落后的贫困地区,女性不仅在期望生育的数量上低于男性而且对生男生女更加无所谓,(2)绝大多数女性在家庭生育决策中并没有实质性发言权,她们关于生育子女数量、生育年龄和生育问隔的愿望,均受到严重忽视;(3)一旦女性在生育决策中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便会有效地降低生育率,特别是对那些生育率很难控制的贫困农户而言,其作用尤为重要,(4)在影响女性生育权的各种因素中,教育和参与生产的程度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和机会,无疑将成为提高贫困地区妇女生育决策地位、从而降低生育率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