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95)
- 2023(20629)
- 2022(17356)
- 2021(16135)
- 2020(13646)
- 2019(31248)
- 2018(30896)
- 2017(59191)
- 2016(32223)
- 2015(36172)
- 2014(35946)
- 2013(35352)
- 2012(32283)
- 2011(28767)
- 2010(28851)
- 2009(26577)
- 2008(26331)
- 2007(23595)
- 2006(20589)
- 2005(18233)
- 学科
- 济(132456)
- 经济(132312)
- 业(111394)
- 管理(105802)
- 企(98907)
- 企业(98907)
- 方法(63115)
- 数学(52409)
- 数学方法(51548)
- 财(38451)
- 农(37965)
- 业经(36909)
- 中国(33477)
- 务(27215)
- 财务(27117)
- 财务管理(27060)
- 技术(26352)
- 农业(26310)
- 理论(26031)
- 企业财务(25659)
- 制(25110)
- 学(25061)
- 地方(24883)
- 贸(22958)
- 贸易(22941)
- 和(22373)
- 易(22162)
- 划(20532)
- 策(19613)
- 银(19092)
- 机构
- 学院(456756)
- 大学(453496)
- 管理(183941)
- 济(179810)
- 经济(175871)
- 理学(158810)
- 理学院(157118)
- 管理学(154052)
- 管理学院(153209)
- 研究(142105)
- 中国(109652)
- 京(96229)
- 科学(88187)
- 财(84891)
- 农(72787)
- 所(70440)
- 江(69274)
- 财经(67813)
- 业大(67388)
- 中心(65921)
- 研究所(63548)
- 经(61685)
- 北京(60453)
- 范(58302)
- 师范(57734)
- 农业(56679)
- 州(55832)
- 经济学(53665)
- 院(52374)
- 技术(50636)
- 基金
- 项目(306654)
- 科学(242226)
- 研究(225584)
- 基金(221851)
- 家(192312)
- 国家(190643)
- 科学基金(165970)
- 社会(141555)
- 社会科(134177)
- 社会科学(134142)
- 省(121424)
- 基金项目(116540)
- 自然(108517)
- 自然科(106105)
- 自然科学(106083)
- 教育(105511)
- 自然科学基金(104213)
- 划(100613)
- 编号(92712)
- 资助(92551)
- 成果(74257)
- 重点(68061)
- 部(67052)
- 创(66150)
- 发(64709)
- 课题(63922)
- 创新(61227)
- 科研(58363)
- 教育部(57964)
- 国家社会(57856)
- 期刊
- 济(198159)
- 经济(198159)
- 研究(130810)
- 中国(89743)
- 管理(72630)
- 学报(69043)
- 财(68907)
- 农(66060)
- 科学(64271)
- 教育(54826)
- 大学(53805)
- 学学(50473)
- 技术(46183)
- 农业(45638)
- 融(38048)
- 金融(38048)
- 业经(34790)
- 财经(33304)
- 经济研究(30848)
- 经(28586)
- 业(26119)
- 问题(25461)
- 技术经济(25045)
- 图书(23705)
- 统计(22478)
- 科技(22424)
- 版(21486)
- 策(21198)
- 商业(21166)
- 现代(21071)
共检索到67367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永林 王贞
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协同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也必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本文以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169家高技术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探索能力对两种企业协同技术创新模式与企业成长方式的中介作用,指出两种协同技术创新模式均与企业的跳跃式突变成长方式呈正相关关系;探索能力与企业的跳跃式突变成长方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企业的探索能力在两种协同技术创新模式与企业的跳跃式突变成长方式之间均有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付敬 朱桂龙 樊霞
本文以金发科技作为典型案例,探索了我国企业合作创新模式与能力之间的协同演化机制。分析表明:我国企业发展生命周期中,其合作创新模式与创新能力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螺旋式交互影响作用,而企业学习则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其对合作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选择,而阶段性学习方式又从知识获取与应用两个方面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演化,从而推动其采用更高级的合作模式。研究凝练出我国企业发展各阶段合作创新模式的关键特征,并发现企业合作创新模式由最初简单合作逐步发展为纵横向一体化的契约型网络协同创新模式的演化路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有合作创新模式与学习方式能有效帮助企业跨越该阶段可能面临的"能力陷阱"。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应该如何选择与其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合作创新与学习方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梁琦
从微观上看,企业技术创新应与企业的竞争环境和自身条件相适应,在不同时期选择具体的创新目标和创新行为;从宏观上看,企业技术创新应与大环境相融合,选择适应国情国力的创新战略与创新方式。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基于1996年全省企业技术创新抽样调查资料(1139个随机样本,包括各种企业规模、各种经济类型、各种行业、各种隶属关系),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作实证分析,提出现阶段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合理范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汪锋
针对目前高职校企合作"学校一头热"问题,运用综合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及其创造力四要素关系和SECI知识螺旋模型,提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应当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核心能力的观点,而且必须依托高端技术及产品开发的本科院校和科研机构,通过"校-企-校"协同育人创新模式,才能真正形成高新技术研发落地、企业产品增加获利空间、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的利益共同体和共生关系链,从根本上扭转高职校企合作难以深化的被动局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翟瑞瑞 陈岩 姜鹏飞
对中国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数据库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内部并存的多元技术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正相关,且不同技术创新模式与企业不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差异化影响;多元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存在的互补关系能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吸收能力在技术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之间扮演着中介变量的作用且作用程度受外在情境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技术创新模式 创新绩效 吸收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志强 赵卫军
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都是复杂、开放的系统,并影响着企业发展。本文运用耗散结构论、熵理论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与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熵变,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协同机理,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的熵变模型,并对苹果公司进行熵变分析。该模型的运用不仅能够明确当前企业创新系统的运行状况,也为企业下一步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丹 杨建君
关于合作关系对合作创新的影响,现有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一的社会网络视角,对网络层次的关系特征如何通过双边层次的关系质量影响技术创新模式的过程欠缺机理性认识。结合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和知识转移理论,分析网络联结强度、企业间信任以及技术创新模式三者间关系。利用327份来自全国多地的制造及高新技术企业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经济型信任,强联结会带来更多情感型信任;情感型信任更有利于渐进式创新,经济型信任更有利于突破式创新;联结强度对渐进式创新的作用是通过情感型信任传递的,而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瑜
中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按照技术创新的实现方式和实现途径可分为原始性创新、引进模仿基础上的再创新、技术集成创新;按技术创新的组成形式分为独立创新和联合创新。中国民营企业创新经济效益普遍较低,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关联度较差。相比较而言,引进模仿再创新企业之创新经济效益优于原始创新企业,联合创新企业之创新经济效益优于独立创新企业。引进和模仿再创新是现实选择,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必然选择,联合创新是中国民营企业创新活力的运行基础。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技术创新 路径选择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宁 潘松挺
网络强弱关系被视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然而学术界对于何种强度的关系更有利于技术创新尚无定论。文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强弱关系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框架,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海正药业50年来的技术创新经验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强弱关系与技术创新模式存在耦合性,弱关系因为低成本和低信息冗余度两个特点能够提供丰富的异质性信息,有利于探索式创新;强关系通过企业间的信任传递复杂知识,有利于利用式创新。并且从动态角度来看,企业网络的强弱关系与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呈现协同演化的特征,关系强度的动态变化会影响技术创新模式,企业选择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也需要网络关系强度进行相应的转变。
关键词:
强关系 弱关系 利用式创新 探索式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韵君
基于专利战略的视角,企业技术创新必须具备创新技术的新颖性、创新技术的创造性、创新技术的实用性三个基本特征。技术创新具有特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反映了技术创新发生过程的普遍规律。将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专利分析、专利创造和专利实施为纽带联结起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技术预测、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的主要环节,形成一种在时间上继起和在空间上并存的关系,构建一个专利战略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PS-TI模型),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指导框架。
关键词:
专利战略 技术创新 专利分析 技术战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倪自银 刘强
首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开放式技术创新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吸收能力和网络能力的内涵及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论证了吸收能力和网络能力是开放创新模式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能力要素。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吸收能力 网络能力 开放式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燕华 霍彬
协同创新已成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基于相关文献,本文整合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研究框架,分析了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技术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讨了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协同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108家科技型企业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回归法发现: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技术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组织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因此,政府应强化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科技型企业应加强与关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燕华 霍彬
协同创新已成为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基于相关文献,本文整合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研究框架,分析了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技术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讨了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协同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108家科技型企业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回归法发现: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技术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组织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因此,政府应强化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科技型企业应加强与关联各方的协同,明确利益分配机制及合作方式,通过资源互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蔡德发 周波
大企业是指各级税务机关根据企业资产、收入和纳税额达到一定规模确定的定点联系企业或直管企业,是税收征管的重中之重。本文探索研究了大企业税收"管查协同"新管理模式,即建立"调查摸底→案头分析→典型剖析→培训企业风险自评自查→审核分析→评估检查→总结建制"的风险管理模式。该模式对选定行业开展风险管理,逐步积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专业化管理经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实现稽查与管理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
风险管理 管查协同 风险点测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符惠明 朱飞 秦永和
创业教育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更是破解大学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难题的重要途径。"抢座位不如造椅子",面对"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就业形势,如何进一步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减缓就业压力,更是引起了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江南大学开阔创业教育视野、拓宽创业教育思路,依托大学科技园和地方科教产业园,形成了基于专业的"三区联动互助型"创业教育的协同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