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12)
- 2023(12614)
- 2022(10774)
- 2021(10230)
- 2020(8692)
- 2019(20270)
- 2018(20186)
- 2017(38780)
- 2016(21093)
- 2015(24037)
- 2014(23674)
- 2013(23266)
- 2012(21252)
- 2011(19323)
- 2010(19303)
- 2009(18303)
- 2008(18285)
- 2007(15816)
- 2006(13878)
- 2005(12740)
- 学科
- 济(87016)
- 经济(86853)
- 管理(64209)
- 业(58978)
- 企(50595)
- 企业(50595)
- 方法(41007)
- 数学(36677)
- 数学方法(36044)
- 财(25227)
- 中国(23759)
- 农(21265)
- 制(20515)
- 业经(18241)
- 贸(17613)
- 贸易(17600)
- 易(17117)
- 学(16604)
- 务(16128)
- 财务(16081)
- 财务管理(16051)
- 企业财务(15275)
- 体(14553)
- 地方(14207)
- 银(13638)
- 银行(13613)
- 农业(13554)
- 融(13507)
- 金融(13503)
- 环境(13324)
- 机构
- 大学(300701)
- 学院(297735)
- 济(127283)
- 经济(124868)
- 管理(113923)
- 研究(102161)
- 理学(98394)
- 理学院(97296)
- 管理学(95463)
- 管理学院(94887)
- 中国(79535)
- 京(64286)
- 财(60946)
- 科学(60003)
- 所(51103)
- 财经(48249)
- 研究所(46141)
- 中心(45934)
- 农(45454)
- 经(43955)
- 江(43268)
- 业大(41834)
- 北京(41077)
- 经济学(40269)
- 范(37613)
- 院(37252)
- 师范(37240)
- 经济学院(36106)
- 财经大学(36005)
- 农业(35536)
- 基金
- 项目(198378)
- 科学(157327)
- 基金(146805)
- 研究(144302)
- 家(128447)
- 国家(127470)
- 科学基金(109527)
- 社会(93588)
- 社会科(88789)
- 社会科学(88768)
- 基金项目(76533)
- 省(74688)
- 自然(70783)
- 自然科(69199)
- 自然科学(69183)
- 自然科学基金(67963)
- 教育(67266)
- 划(63817)
- 资助(62074)
- 编号(56725)
- 成果(46816)
- 部(45509)
- 重点(44883)
- 发(41388)
- 创(41326)
- 制(39978)
- 课题(39833)
- 国家社会(39639)
- 教育部(39474)
- 创新(38781)
共检索到445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刚
价值中国网赠送博客股权与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以未分配收益转增员工股本方式,对促进股权动态化上具有相同点,而在分配动态化、岗位动态化及股权类属设置上,两者也表现出了差异性。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以人力资本价值量作为参与分配基础,且建立起了对人力资源调配和使用的即时响应机制,有效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益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刚
动态股权激励动态模型是在静态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环境的动态变化,重点考虑了企业人员的增减变动、企业高管和其他人员的特殊奖励政策、企业内部的分层分级、奖励股份实施流程等因素变化对模型使用的影响而提出的。该模型能更好地适用于企业实务,为企业与员工价值的双赢做出贡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刚
当前,为众多企业所广泛采用的股权激励方法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按股分配与员工个人工作业绩脱节,长此下去必然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动态股权制的产生虽是一个有力的创新,但是也未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从此目标出发,文章在建立动态股权激励静态模型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围绕模型的设计目标、业绩利润值区间对分配的影响、静态模型对团队行为的影响、静态模型的适用范围、优点及待研究的问题等展开了较深入探讨,认为:动态股权激励静态模型能有效将按资分配与按绩分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激励方式融合在一起,兼顾企业对员工的短期和长期激励,更好地实现企业股权结构和员工分配方式的动态化,因此,该模型对于解决传统股权激励机制缺陷的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玉刚 汤幼平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是继动态股权制后一种新的实现股权和分配动态化的激励体系,实现了按资分配与按绩分配的无缝衔接,不仅短期激励效果强,而且通过当年未分配利润的转增能自动使股权份额随业绩增减发生相应变化,有利于形成对员工的长期激励。此外,该模型能广泛应用于各类型组织的绩效考核和分配,适用于各个管理层级和岗位,以及其他任何存在分配性行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真正能够在实务当中无限制使用的新型激励体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玉刚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在设计上具有多元化和动态化两个特点,这使它比用一般数学模型来进行分配计算更有优势。在捐款激励型新型互助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可使用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作为个人所应承担的爱心互助捐款及所能相应享受的爱心保额的分配,更能发挥激励效果。
关键词: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 互助保障 爱心激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玉刚 蔡根女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存在有其广泛意义,它不仅适用于股份制等大公司,还可用于合伙企业、个体企业等传统意义的小公司;不仅对经理人的考核分配可以用,对其他如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也同样适用。另外,它还可用于行政、事业等单位附属企业转制,甚至虚拟股份制,在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中也有广阔空间。本文提出的动态模型是在初始股权的基础上,按员工负责的项目给公司带来贡献,套入公式进行计算,是一种按资与按绩分配相统筹的方法,能有效弥补传统分配方式的不足。
关键词:
股权 收入分配 动态股权 激励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晓芳 顾少波 黄欣
股权激励是完善企业长期激励机制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自 90年代开始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在国内开始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时至今日 ,在激励方式和效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践中 ,股权激励的具体方式非常繁多 ,容易引起混淆。因此 ,本文对股权激励中的员工持股计划、经理层持股及股票期权三种主要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研究 ,为股权激励的具体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群华
股权激励机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机制。当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股权激励机制的最终建立与完善取决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
股权分置 股权激励 资本市场 公司治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玉刚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原用于对传统股份制单纯按股分配方式缺陷的修正,但式中股权比例可以虚拟股权的方式衍生为其他比例结构,故可广泛应用于其他收入分配的计算。本文以员工岗位分配为视角,比较了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与其他几种主要薪酬模式下员工岗位薪酬的计算,供企业人事工作者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振鹏 杨洁 陈琳
高技术产业的激励机制以按劳计酬和按绩取酬相结合为基础,对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辅之以股权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机制包括股票期权、股权和分红权。本文从企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股权激励机制本质、特点和对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提出了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期权 股权 分红权 激励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周昌仕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是西方企业缓解代理冲突的重要的风险激励机制,但我国对管理层股权激励的作用还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对中外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已从单纯的福利制度安排向激励制度安排过渡。基于此,公司应尊重内生性,以长效考核机制为基础推行适度的股权激励计划,但要注意降低股权激励过程中新的代理成本和防止股权激励后的"内部人交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邦贵
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并防止他们的机会主义倾向,这是设计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根本目的,不同的机制会有不同的结果。
关键词:
委托-代理问题 股权激励机制 股票期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