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0)
- 2023(11466)
- 2022(9331)
- 2021(8580)
- 2020(7129)
- 2019(16252)
- 2018(16184)
- 2017(30573)
- 2016(16624)
- 2015(19094)
- 2014(19444)
- 2013(18975)
- 2012(17948)
- 2011(16554)
- 2010(17194)
- 2009(16515)
- 2008(16545)
- 2007(15142)
- 2006(13817)
- 2005(12952)
- 学科
- 济(84621)
- 经济(84511)
- 管理(53308)
- 业(44353)
- 企(38949)
- 企业(38949)
- 方法(27521)
- 数学(22292)
- 数学方法(21934)
- 学(20902)
- 中国(20569)
- 地方(19438)
- 财(19275)
- 制(18842)
- 业经(18166)
- 农(17051)
- 理论(14951)
- 体(13864)
- 地方经济(13183)
- 融(12955)
- 金融(12950)
- 银(12933)
- 银行(12899)
- 行(12355)
- 和(12041)
- 贸(11671)
- 贸易(11660)
- 环境(11560)
- 易(11142)
- 务(10978)
- 机构
- 大学(256160)
- 学院(253467)
- 济(107493)
- 经济(105083)
- 研究(90210)
- 管理(90144)
- 理学(75636)
- 理学院(74713)
- 管理学(73274)
- 管理学院(72799)
- 中国(68970)
- 京(54473)
- 科学(53606)
- 财(53333)
- 所(46571)
- 研究所(41514)
- 江(41154)
- 财经(40771)
- 中心(39980)
- 农(38712)
- 经(36569)
- 北京(34842)
- 范(34748)
- 经济学(34573)
- 师范(34379)
- 业大(33921)
- 院(32477)
- 州(32204)
- 经济学院(30436)
- 农业(29961)
- 基金
- 项目(155648)
- 科学(121181)
- 研究(114855)
- 基金(111325)
- 家(96993)
- 国家(96196)
- 科学基金(81289)
- 社会(73717)
- 社会科(69658)
- 社会科学(69637)
- 省(60698)
- 基金项目(57103)
- 教育(53873)
- 划(50426)
- 自然(50209)
- 自然科(48991)
- 自然科学(48975)
- 自然科学基金(48082)
- 资助(46406)
- 编号(45933)
- 成果(40408)
- 重点(35859)
- 部(34513)
- 发(33614)
- 课题(33524)
- 制(32353)
- 创(31685)
- 国家社会(30777)
- 教育部(29864)
- 创新(29801)
- 期刊
- 济(134992)
- 经济(134992)
- 研究(83313)
- 中国(56829)
- 财(43777)
- 学报(41169)
- 管理(38203)
- 科学(37017)
- 农(36305)
- 教育(32186)
- 大学(31810)
- 学学(29793)
- 融(25342)
- 金融(25342)
- 农业(23767)
- 技术(23356)
- 财经(22457)
- 经济研究(21730)
- 经(19552)
- 业经(18770)
- 问题(16680)
- 贸(13350)
- 技术经济(13214)
- 版(12550)
- 业(12146)
- 世界(12063)
- 图书(11968)
- 统计(11830)
- 国际(11551)
- 现代(11289)
共检索到408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凤仪
作为制度经济学的两种范式,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功能、意识形态的根源与变迁、意识形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整体来看,马克思的分析框架迄今仍是最有说服力的。这些分歧的根源是方法论: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制度个体主义和建构理性主义,马克思的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制度整体主义与制度个体主义的统一、演进理性主义与建构理性主义的统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凤仪
作为制度经济学的两种范式的代表人物,诺思明显受到了马克思的影响,两人的意识形态理论存在着多方面的共识。尽管如此,二者在意识形态的根源与变迁、意识形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意识形态的未来归宿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马克思“生产——产权——意识形态”的分析框架迄今仍是最有说服力的。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改革与重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显未
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及其经济功能的有界性为意识形态理论提供了起始空间,意识形态不仅在非正式规则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且对正式规则承担着支持和塑造的角色,意识形态存在着两种变迁的方式,由于意识形态的刚性特征,使得其在变迁过程中容易表现出与其他制度安排不同的恶性路径依赖,意识形态可通过减少"摩擦费用",克服"搭便车"倾向,避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提高制度运行的经济效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卢现祥 罗小芳
本文从制度范式的整体观、综合观、历史观、有效的制度范式应该具有动态性、制度范式中的制度不完全论以及制度范式的方法六个方面比较分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范式和马克思的制度范式异同点,并分析了制度范式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制度范式 新制度经济学 马克思的制度范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玉琳
马克思的"价值论范式"和萨缪尔森的"供求论范式"(或"财富论范式"),这两种不同的经济理论范式,在实证研究层面上可以相容和互补,而在规范研究和决策研究层面上却存在评价标准和制度选择的根本不同,前者是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理论体系,后者是为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理论体系。资本主义社会尚未创造出对这两种理论范式进行综合集成的制度基础,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创造了这种制度基础,才可能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揭示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济学理论范式。
关键词:
价值论范式 供求论范式 融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章华 金雪军
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是制度演化分析的两种范式,本文在分别对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在制度演化方面的现有研究做出概要性的述评的基础上,对两者做了详细的比较。在制度研究方面,尽管两种范式从前提假设、研究方法、分析框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为了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制度演化,本文提出发展一个包括两者在内的“新范式”。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凤仪
整体上看,中国的意识形态为改革演进起到了新制度经济学所说的良好的社会动员、社会整合和激励作用,确保了改革的成功。但主流意识形态在理论和现实的挑战与冲突中趋于弱化,也是不争的事实。建构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把个人精神生活、一般思想理论与国家意识形态适当分离,在个人观念的竞争中实现接合;应提炼现实、接轨世界、转型话语,以社会公正与和谐为中心进行价值重组,积极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赢得接合中的主导权;应继续保证政治统治的"绩效合法性"。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意识形态 挑战 建构 接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金成晓
两种“范式”之争与中国经济学的构建●金成晓樊纲博士和崔之元博士分别对“苏联范式”与“西方范式”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己的“范式危机”论,由此引发了两种“范式”的争论。虽然表面看来,两种“范式”之争仅涉及两种经济体系的价值判断,但其实质却在于中国经济学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显未
意识形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派的重要理论工具,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及其经济功能的有界性为意识形态理论提供了起始空间。在制度环境中承载着重要角色的意识形态,存在着两种变迁的方式,并且在其变迁过程中极易表现出与其他制度安排不同的路径依赖。从对意识形态理论的探讨中,可以发现意识形态对社会成员的经济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林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 ,尽管两个“新制度经济学 (neoinstitutionaleconomics和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都将制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但其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截然不同。国内热衷于对新古典传统的制度经济学的研究 ,过于冷落了凡勃伦传统的制度经济学 ,从而导致对后者的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看法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新古典制度经济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景华 许彦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前提问题上迥然有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社会人"与"经济人"人性的不同假设成为两大范式的分水岭,这涉及人性与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要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来考虑人性假设问题,提出一个具有更强解释力的经济学人性假定,演绎出一个能反映个人与社会现实互动关系的理论框架,促进经济学的发展。
关键词:
经济人 社会人 范式 假设前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魏崇辉
新自由主义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价值支撑。新制度经济学充当了新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代言人。作为一种新自由主义思潮,新制度经济学缘起之意识形态归因主要有:凯恩斯主义的失效与福利国家的"破产"、自由主义思潮在经济领域的修正发展、经济全球化大肆渲染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竞争与对立等。对新制度经济学缘起之意识形态归因的透析有助于深刻认识其本质。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新制度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石晶莹 梁静娴 孙静
近年来,在理论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中,流行并推崇一种可量化的"客观性"以及价值无涉的"中立性"的实证主义倾向,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识形态"因素采取了排斥与否定的态度,并认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已经摆脱了"价值判断"等主观意识形态色彩,具备了客观性和中立性的科学品质。其实,可量化的"客观性"和价值无涉的"中立性"并不是衡量经济理论"科学性"的标准,任何经济理论都具备有主观"意识形态"这一本质特征。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性的认识,更应该认清现代西方经济学所具有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这一本质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伍装 张薰华
本文从评价西方经济学的“实证———规范” 两分法入手, 认为不论是 “实证”还是 “规范”都不能摆脱价值判断,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终极性价值判断和现世性价值判断的理论, 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上是以终极性价值判断为导向的理论体系, 而西方经济学总体上是以现世性价值判断为基础的经济学。本文最后一部分对 “层次论” 和 “角度论” 提出质疑, 并将两种价值判断理论作为方法论, 提出中国经济学将建立在理论外部大综合的基础上, 其两大主题是公平和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罗仲平 蒋琳
本文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框架,并在此框架下,运用聚类分析等最新统计分析方法,对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状况以及相应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用以寻找应对加入WTO后商业银行竞争的战略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