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99)
2023(13579)
2022(11858)
2021(11063)
2020(9201)
2019(21057)
2018(20786)
2017(39807)
2016(21874)
2015(24612)
2014(24598)
2013(24440)
2012(22276)
2011(20055)
2010(19952)
2009(18381)
2008(18208)
2007(15892)
2006(13897)
2005(12438)
作者
(63745)
(52821)
(52459)
(50064)
(33894)
(25401)
(23793)
(20709)
(20101)
(18986)
(18110)
(17852)
(16886)
(16844)
(16405)
(16170)
(15824)
(15645)
(15145)
(15066)
(13191)
(13080)
(12623)
(11987)
(11821)
(11805)
(11749)
(11669)
(10676)
(10401)
学科
(83975)
经济(83850)
管理(71312)
(64742)
(55990)
企业(55990)
方法(38063)
数学(32507)
数学方法(32084)
(25078)
(22015)
中国(21750)
(20064)
业经(19899)
(19161)
地方(16183)
(16124)
贸易(16112)
(16043)
财务(15963)
财务管理(15930)
(15585)
企业财务(15092)
理论(14599)
农业(14217)
(13979)
(13779)
(13716)
环境(13694)
银行(13670)
机构
大学(313582)
学院(310419)
管理(124731)
(120725)
经济(117975)
理学(108066)
理学院(106876)
管理学(105076)
管理学院(104503)
研究(103177)
中国(75938)
(66945)
科学(64105)
(58676)
(51916)
(49457)
研究所(47138)
业大(47122)
财经(46291)
中心(46250)
(45472)
北京(42451)
(41880)
(40100)
师范(39708)
农业(38709)
(37862)
(36850)
经济学(35580)
财经大学(34396)
基金
项目(214375)
科学(168088)
研究(156839)
基金(155071)
(135209)
国家(134111)
科学基金(115242)
社会(97791)
社会科(92610)
社会科学(92589)
(83766)
基金项目(82237)
自然(75599)
自然科(73808)
自然科学(73794)
自然科学基金(72449)
教育(71890)
(70362)
资助(64221)
编号(63793)
成果(52312)
重点(47598)
(47269)
(44734)
(44473)
课题(44115)
(41734)
创新(41535)
科研(40960)
教育部(40524)
期刊
(132772)
经济(132772)
研究(93209)
中国(59536)
学报(50519)
管理(46693)
(45714)
科学(45690)
(44678)
大学(38383)
学学(36035)
教育(35549)
农业(30863)
技术(26639)
(25805)
金融(25805)
财经(22552)
业经(21816)
经济研究(20990)
(19078)
问题(16906)
图书(15930)
理论(15844)
(15789)
科技(15201)
实践(14568)
(14568)
(14521)
技术经济(14297)
现代(13934)
共检索到454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雄会  陈俊芳  黄培  
制造商通过质量检验或质量认证来控制供应商质量,但是它们的适用条件不同。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这两种质量控制方式进行了比较。制造商采用质量检验控制方式,当质量检验成本足够低、供应商所能选择的高过程质量和低过程质量差距足够小时,供应商存在寻租行为;制造商采用质量认证控制方式,当质量认证的噪声足够大时,供应商存在寻租行为。当供应商进行质量认证的费用低于制造商执行检验质量控制的成本时,制造商将采用质量认证控制方式;在供应商所能选择的高过程质量和低过程质量差距足够小情况下,制造商采用两种质量控制方式时供应商都存在寻租的可能,但随着差距变小,制造商倾向于选择质量认证控制方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永贵  赵春霞  赵宏文  
供应商创新的形成机制问题在理论界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解决。本文以服务外包产业为实证研究背景,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从发包方(顾客创新性)和承包方(供应商依赖)两个视角探讨了供应商创新的形成机制,并剖析了基于两种组织学习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创新性强的顾客往往给供应商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大的创新空间,从而提高供应商的创新水平;另一方面,虽然"依赖"常常使供应商在权力—依赖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但却激发了其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并通过主动和被动两种学习机制切实提升了供应商的创新水平。此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本文还专门从重要性、传导机制和反应时间三个角度论证了相对于顾客创新性而言...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闫国庆  李秋正  
本文对确定需求、无缺货的单一供应商对单一买方的供应链关系,分供应商主导和买方主导供应链两种情形建立了VMI模型,对比分析了VMI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找到了一些重要的临界条件,揭示了VMI在增进供应链协同性、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证明了两种供应链环境下,VMI使供应链库存相关成本获得降低的条件相同,而使供应链利润得到提升的条件是有区别的,从而进一步明确了VMI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条件。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于浩洋  王满  黄波  
与管理会计中关于成本性态的经典线性假设不同,成本粘性表现为成本随业务量上下变动时的非对称性。从成本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的角度看,资本密集度和劳动力密集度均已被证明会加剧成本粘性。而探索采购环节中与供应商关系的集中程度和波动程度是否会对成本粘性产生影响并将其影响效果在不同的内部控制质量下进行比较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公司与供应商关系的集中程度和波动程度既会因信息机制而影响到调整成本,也会通过治理机制影响到代理成本,并最终作用于成本粘性。以成本粘性理论为基础,从2010年至2015年中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中选定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于浩洋  王满  黄波  
与管理会计中关于成本性态的经典线性假设不同,成本粘性表现为成本随业务量上下变动时的非对称性。从成本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的角度看,资本密集度和劳动力密集度均已被证明会加剧成本粘性。而探索采购环节中与供应商关系的集中程度和波动程度是否会对成本粘性产生影响并将其影响效果在不同的内部控制质量下进行比较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公司与供应商关系的集中程度和波动程度既会因信息机制而影响到调整成本,也会通过治理机制影响到代理成本,并最终作用于成本粘性。以成本粘性理论为基础,从2010年至2015年中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中选定6 214个公司-年样本,采用OLS回归对内部控制质量和供应商关系如何影响成本粘性展开研究,并通过若干稳健性检验提高结论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供应商集中程度可以减弱成本粘性,而较大的供应商波动程度却会加剧成本粘性;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显著地缓解供应商波动程度对成本粘性的加剧作用,而其在供应商集中程度与成本粘性之间却并未发挥显著作用。进一步将样本按照产权性质分组后还发现,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供应商集中程度对成本粘性有更大的减弱作用,而供应商波动程度对成本粘性的加剧作用也会有所缓解。公司在采购环节保持的供应商关系同样会对成本粘性产生重要影响,并会因内部控制质量或产权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结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从成本构成要素这一角度对成本粘性的研究,也为中国上市公司实现"去产能、减成本"的目标提供可选择路径。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熊焰  
研究制造商控制机制、供应商单边合作行为与供应商绩效间的关系,揭示控制机制通过影响供应商单边合作行为对提高供应商绩效的作用,利用163份制造商与供应商配对样本,采用多元线形回归法和分离回归法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契约机制对供应商单边合作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关系规范机制对供应商单边合作行为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契约机制与关系规范机制的互补作用对供应商单边合作行为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关系规范控制对供应商单边合作行为在高环境波动下的影响效果要强于低环境波动下的影响效果,而契约控制对关系柔性和信息共享在高环境波动和低环境波动两种情况下并没有不同。供应商单边合作行为对供应商绩效的显著积极影响也得到验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熊焰  
研究制造商信任、控制机制与供应商绩效间的关系,揭示了控制机制作为信任的担保机制对于提高供应商绩效的作用。利用163对制造商与供应商配对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商信任对于供应商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制造商信任对监控、柔性机制以及多元控制机制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监控机制对于供应商绩效有消极的显著影响,柔性机制对于供应商绩效虽然有积极的影响,但影响关系不显著,而多元控制机制积极显著地影响供应商绩效。从理论上扩展了信任与控制机制的互补作用,揭示了控制机制作为信任的担保机制对供应商绩效影响的影响效果和影响路径,为制造商采用合理的控制机制维护制造商信任,维护交易关系、保护自身...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雍爱琳,任桂英,韩秀苓  
作者通过对两组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系列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观察,并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等评价干预效果,试图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探索适合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方案。结果显示,幻灯组在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方面有明显进步,老年人更易接受幻灯教育方式。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艳婷  张翠华  马勇  李春雨  
考虑由两个线下服务商和一个线上平台构成的“线上下单+线下消费”O2O供应链,研究服务质量控制与协调问题。分别构建服务商竞争和供应链集中决策下服务质量控制模型,求解服务商的最优价格、服务质量和线上平台的最优营销努力决策。对比两种情形下的均衡利润,发现服务商竞争加剧了双重边际化。在此基础上,对服务商联盟下服务质量协调策略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服务商联盟始终能够提升线上平台的营销努力,且能够协调供应链成员的收益,但仅当利润分配系数较大时才能够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子健  胡琨  
供应链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问题在生产工艺复杂化、供应链庞大化趋势下,越来越困难。为将追溯模型进行具体化、系统化分析,本文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根据事前预防、事后控制两阶段产品质量控制机制,建立供应链产品质量控制的两阶段契约。研究发现,供应链产品质量控制最终效果取决于供应链各方在产品可追溯体系建立以及通过可追溯体系处理质量事故这两个不同阶段各方所付出的努力程度。第一阶段契约建立存在供应链信息不对称,双方合作的初始收益取决于自身在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实际努力程度;第二阶段制造商根据零售商在第一阶段真实努力水平,对第一阶段建立的契约进行动态调整,重新确定与零售商合作的收益共享契约。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两阶段契约在供应链产品质量控制中所能取得的效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立龙  夏同水  许可  
基于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两级供应链如何制定产品质量控制策略问题。构建了制造商和销售商的期望收益函数模型,制造商存在单边道德风险问题(降低其产品质量水平),此时销售商将支付"信息租金"以减少道德风险。运用最优化原理,求解了制造商的最优价格折扣、产品质量预防水平与销售商的最优外部损失成本分摊比例、质量检验水平,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制造商产品质量预防水平的提高,制造商的质量预防成本将显著减少;随着销售商产品质量检验水平的增加,制造商所分摊的外部损失成本将减少,外部损失成本的分摊比例呈下降趋势,制造商产品质量缺陷概率将降低,制造商的期望收益也将增加,而销售商为激励制...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闫妍  刘晓  万超  
为了研究基于质量控制的供应链计划问题,采用了优化建模的方法,分析了易腐物品生命周期函数的选用及拟合原则,建立起了质量衰减成本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考虑了涉及交通及天气情况的运输风险,最终建立了优化模型,以实现供应链运行总成本最小。最后,提出了动态规划的求解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范定祥  李重莲  
针对网购供应链中频繁出现的假冒伪劣等产品质量问题,考虑了由电商平台、平台销售企业和消费者3个理性群体组成的网购供应链,通过构建三方博弈的混合纳什均衡模型,求出了该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网购供应链中各因素对相关主体行为概率的影响,得到了各主体的期望收益。运用Matlab R2017a软件对模型影响因素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购供应链质量博弈中存在着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且各主体的行为概率与惩罚、伪造、检验成本、收益、平台注册费用、后悔值、庆幸值等因素相关。为使各主体的期望收益同时趋于理想状态,电商企业应增加惩罚值和平台注册费用到区间中值,而消费者须增大后悔值、庆幸值到区间最大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强  苏秦  
综述了近年来供应链各方非合作和合作两种情形下质量控制与协调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质量控制与协调策略的选择和基于产品质量的合同设计等内容。进一步,给出了供应链质量控制与协调研究的分析框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章达友  
MBA教育质量受培养目标和规格、生源选拔、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选用、办学质量评估、校园文化作用等七大因素的影响。美国MBA教育经过一个世纪的改革发展,已形成各要素均衡发展、较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我国MBA教育在效仿美国的过程中,对一些要素,如生源、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的质量控制已做得较好;而像办学质量评估、校园文化等要素的质量控制尚存在较大差距。只有各要素的质量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MBA教育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