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06)
- 2023(5683)
- 2022(4835)
- 2021(4379)
- 2020(3801)
- 2019(7534)
- 2018(7143)
- 2017(13101)
- 2016(7511)
- 2015(7861)
- 2014(7378)
- 2013(7320)
- 2012(6609)
- 2011(5940)
- 2010(5777)
- 2009(5361)
- 2008(5095)
- 2007(4274)
- 2006(3556)
- 2005(3030)
- 学科
- 济(25643)
- 经济(25611)
- 业(19713)
- 管理(19627)
- 企(14981)
- 企业(14981)
- 方法(12875)
- 数学(11722)
- 数学方法(11586)
- 学(9277)
- 农(8000)
- 财(7284)
- 贸(6876)
- 贸易(6875)
- 易(6616)
- 中国(6409)
- 业经(5830)
- 农业(5641)
- 技术(4860)
- 环境(4751)
- 务(4535)
- 财务(4532)
- 财务管理(4527)
- 企业财务(4316)
- 制(4310)
- 地方(3985)
- 产业(3900)
- 划(3817)
- 银(3663)
- 银行(3614)
- 机构
- 大学(109213)
- 学院(107513)
- 研究(41445)
- 济(39818)
- 经济(39157)
- 管理(37679)
- 农(35134)
- 理学(34175)
- 理学院(33679)
- 管理学(32815)
- 管理学院(32651)
- 科学(32111)
- 农业(28581)
- 中国(28237)
- 业大(27369)
- 所(23864)
- 研究所(22686)
- 京(22563)
- 农业大学(19528)
- 中心(17740)
- 室(15995)
- 财(15868)
- 江(15516)
- 省(15383)
- 院(15355)
- 实验(15336)
- 业(14910)
- 实验室(14708)
- 重点(13954)
- 科学院(13647)
- 基金
- 项目(85208)
- 科学(64483)
- 基金(62568)
- 家(60603)
- 国家(60129)
- 研究(48997)
- 科学基金(48825)
- 自然(36093)
- 自然科(35316)
- 自然科学(35293)
- 自然科学基金(34712)
- 省(34155)
- 基金项目(33750)
- 社会(31494)
- 社会科(29897)
- 社会科学(29888)
- 划(29706)
- 资助(25073)
- 教育(21674)
- 计划(20949)
- 重点(19840)
- 科技(19807)
- 创(18044)
- 科研(18003)
- 发(17724)
- 业(17653)
- 部(17419)
- 创新(17031)
- 农(16469)
- 编号(16083)
共检索到142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路广金 张冲 周建平 赵亚选 李岩 姚智磊 于明 陈广韬 季相山 陈红菊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lantarum) LP-37与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 PP-23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试验共分为7组: 对照组C0: 投喂基础饲料; L1-L3组: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1.0×10~(6) CFU/g、1.0×10~(7) CFU/g、1.0×10~(8 )CFU/g)植物乳杆菌LP-37; P1-P3组: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1.0×10~(6) CFU/g、1.0×10~(7) CFU/g、1.0×10~(8 )CFU/g)戊糖片球菌PP-23。结果表明: 除L1组外, 其余试验组末均重(123.22~158.60) g较C0组(118.16±4.88) g均显著增高(P<0.05); 除L1组与P1组外, 其余试验组增重率(128.69%~156.20%)较C0组(108.16±0.45)%均显著提高(P<0.05), L3与P2组末均重和增重率极显著地高于C0组(P<0.01)。各试验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尼罗罗非鱼3种消化酶活性, 并且与促生长结果类似, L3和P2组提升的幅度最大, L3组分别为: 蛋白酶(1.39±0.06) U/mg、α-淀粉酶(55.20±3.39) U/dL、碱性磷酸酶(3.28±0.28) U/L; P2组分别为: 蛋白酶(1.40±0.04) U/mg、α-淀粉酶(65.28±11.50) U/dL、碱性磷酸酶(3.50±0.36) U/L。与C0组相比, 各试验组脾脏IL-1β与IFN-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 且L3与P2组下调程度最大; 各试验组头肾IL-1β表达水平也显著下调(P<0.05), 其中L3和P2组下调幅度也最大。在肠道组织形态方面, 各试验组绒毛高度较C0组均显著增加(P<0.05); L3组和P2组隐窝深度、绒隐比和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P<0.05), 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 在饲料中添加1.0×10~(8 )CFU/g的植物乳杆菌LP-37和1.0×10~(7) CFU/g的戊糖片球菌PP-23可显著提高尼罗罗非鱼的生长速度、提高其消化酶活性、改善其肠道组织结构、并改变某些免疫基因的表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孔雨昕 田佳鑫 彭思博 王桂芹
为研究3种乳酸菌对乌鳢生长、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43±0.05) g的乌鳢36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和添加了10~8 CFU/g的乳酸乳球菌L21(L21组)、植物乳杆菌W21(W21组)、粪肠球菌L2(L2组)的实验饲料,8周后,采集乌鳢血清、肝脏、脾脏、肾脏和肠道,以检测相关指标以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的3种乳酸菌均可显著提高乌鳢的平均增重率(AWGR)、特定生长率(SGR)及饲料效率(FER),其中L21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L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W21和L2组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免疫球蛋白M(IgM)活性均不显著。各组织中IL-1β、IL-8、IL-10和TNF-α基因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乳酸菌对肠道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乳酸乳球菌L21对乌鳢的应用效果最好,能够提高乌鳢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免疫基因表达,但对血清抗氧化能力并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乌鳢 乳酸菌 生长 抗氧化 免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玉臻 刘志刚 卢迈新 可小丽 高风英 曹建萌
链球菌病是威胁我国罗非鱼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为研制出免疫效果好、操作简便的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本研究构建重组表达无乳链球菌Sip蛋白的穿梭质粒pNZ8124-Sip,通过酶切和测序验证后电转化乳酸乳球菌NZ9000,获得能够诱导重组表达无乳链球菌Sip蛋白的乳酸菌活菌载体疫苗。采用SPS-PAGE电泳摸索最佳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以获得最大表达量,通过镍柱纯化目的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利用不同浓度的重组乳酸菌活载体疫苗灌胃口服免疫尼罗罗非鱼,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变化,通过人工腹腔注射感染无乳链球菌获得相对免疫保护率。研究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可通过nisin诱导表达大小为48 ku特异性蛋白,与目的蛋白大小一致;PAGE电泳显示,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蛋白和包涵体2种形式存在,其中胞内可溶性蛋白浓度达7.65 mg/mL;诱导表达的最佳条件为100 ng/mL nisin诱导6 h;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诱导蛋白可与鼠抗His标签抗体特异性结合。口服免疫结果显示,中浓度组(2.24×10~(10) CFU/mL)和低浓度组(2.24×10~9 CFU/mL)免疫2次能够显著提高尼罗罗非鱼的血清抗体水平和抗无乳链球菌感染能力,中浓度免疫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最高为41.0%。本研究可为罗非鱼链球菌病口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浩 蔡永祥 刘文斌 边文冀 李红霞 蒋广震
将180尾黄颡鱼随机分成3组,即Ⅰ、Ⅱ、Ⅲ组,每组3重复,Ⅰ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Ⅱ、Ⅲ为试验组,分别在投喂基础日粮中添加0.01%的芽孢杆菌与0.01%低聚糖复合制剂(Ⅱ)和1%中草药免疫增强剂(Ⅲ),连续投喂60天,测定了黄颡鱼增重率,成活率及胃肠消化酶,肝胰,血清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Ⅱ,Ⅲ组均显著提高了黄颡鱼的增重率,成活率(P<0.05)。Ⅱ组胃消化酶,肠蛋白酶和和Ⅲ组胃消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提高显著(P<0.05),但Ⅱ组和Ⅲ组肠淀粉酶活性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肝胰ACP,肝胰AKP,肝胰SOD,血清ACP,血清AKP活性均不同程度提高。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勇 胡彩虹 熊莉 夏枚生
为了对黄霉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将180尾平均质量3.90 g左右的健康尼罗罗非鱼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一组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另一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 mg/kg黄霉素,以研究黄霉素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微生态和免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黄霉素使尼罗罗非鱼日增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11.11%(P<0.05)和5.38%(P0.05);黄霉素使尼罗罗非鱼肠道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对皮肤和鳃细菌数量以及皮肤、鳃和肠道的菌群组成均无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吉米斯 敖日格乐 王纯洁 斯木吉德 高瑞娟 阿日查 超克 张剑
为研究酸马奶中乳酸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tolerans)对大肠杆菌腹泻小鼠生长性能、细胞因子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体重为(20±2) g的6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通过腹腔注射致病性Escherichia coli O_8菌悬液制备小鼠腹泻模型,并用不同浓度的乳酸菌菌悬液和抗生素进行治疗,检测其对腹泻小鼠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免疫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其中4组分别灌胃0.3 mL活菌数为1×10~6、1×10~8、1×10~(10) CFU/mL的LAB菌悬液和0.15 g/kg体重的盐酸环丙沙星;阴性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并不进行治疗;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试验期为7 d。结果表明:灌胃不同剂量LAB对小鼠生长性能具有促进作用(P0.05);乳酸菌可显著提高IL-4、IL-10、TGF-β水平,降低IL-6、IFN-γ水平(P<0.05),LAB高剂量组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CAT、T-AOC、SOD和GSH-Px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高剂量组效果最优。综上,腹泻小鼠灌胃乳酸菌能够促进小鼠免疫器官发育,并能调节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曹振杰 童春 张婧一 杨玲 秦玉广
以初始体重(99.98±2.79)g的尼罗罗非鱼(Oreoe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对其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剂量为0.2%,0.4%,0.6%,0.8%,1.0%的壳聚糖,连续投喂经注射接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尼罗罗非鱼30d后,测定血清中抗体效价,60d后测量其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酸性磷酸酶活性、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用添加量为0.6%壳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罗非鱼,不仅可以提高生长速度,还能提高受免罗非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俊丽 于广丽 刘凯 关建义 聂国兴
以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为试验对象,初始平均体重为(106.16±16.77)g,小麦基础饲料为对照,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05%,0.10%,0.15%),75 d后测定其增重率、内脏指数、肝胰脏指数、肠道指数、表观消化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对照组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为258.24%,0.05%和0.10%组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29%和17.45%(P<0.01)。对照组肠道指数和肝胰脏指数分别为1.90和2.82,0.05%组的肠道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10%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0.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明 仲维玮 田娟 文华 刘波 吴凡 刘伟
【目的】研究经硫酸亚铁和高温脱毒处理后的棉粕,以不同比例替代豆粕时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体组成及血清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酸亚铁和高温2种方法对棉粕进行脱毒处理,以未处理及脱毒处理后的棉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中1/3和2/3豆粕,共配制7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养尼罗罗非鱼幼鱼(初始体质量(7.27±0.25)g)70 d,测定体质量增长率、饲料系数、鱼体营养成分、体内组织游离棉酚含量和血清转氨酶活性等指标。【结果】各组尼罗罗非鱼幼鱼的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经脱毒处理棉粕替代2/3豆粕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彦波 任真真 张岩 傅玲琳
为了筛选能提高水产动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抗病性的益生菌,并研究其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将5种乳酸菌与斑马鱼ZF-4细胞共培养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NFκB、TNF-α和IL-10的表达量,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被嗜水气单胞菌NJ-1攻毒后的细胞凋亡率来筛选对ZF-4细胞保护性最显著的乳酸菌,将其添加至模式生物斑马鱼饲料中饲喂28 d后,用嗜水气单胞菌NJ-1攻毒并检测斑马鱼肠道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情况,并计算斑马鱼被攻毒后的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5种乳酸菌分别与细胞共培养后,芽孢乳酸菌09.712能明显提高ZF-4细胞NFκB、TNF-α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雪娇 易丹 倪学勤 曾东 雷明霞 卞正容
为研究乳酸杆菌和囊素三肽对肉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日粮中添加乳酸杆菌和肌肉注射囊素三肽的方法,将156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4个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囊素三肽组,Ⅲ组为乳酸杆菌组,Ⅳ组为囊素三肽+乳酸杆菌组,试验期为42d。结果显示:1)21日龄,乳酸杆菌和囊素三肽显著增加了肉鸡平均日增重,降低了料重比(P<0.05);2)42日龄,乳酸杆菌和囊素三肽显著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浓度(P<0.05);3)42日龄,乳酸杆菌和囊素三肽显著促进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值转化(P<0.05),囊素三肽的注射显著提高了饲喂添加乳酸杆菌日粮的肉鸡血清总免疫球蛋白G含量(P<0.05)。综上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琳琳 王雅婷 杨欣 周罗雄 王利红 杜恩岐
【目的】从猪新鲜粪便和肠道黏膜中筛选乳酸菌,为猪益生剂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和可靠菌种。【方法】采集陕西八眉猪的粪便和肠道组织,分离纯化乳酸菌,通过体外耐酸、耐胆汁试验以及抑菌试验和黏附试验,筛选特性优良的益生菌,用16S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小鼠安全性检验试验,检测筛选菌株的安全性。【结果】筛选出一株耐受性和抑菌性良好,生长曲线稳定且黏附性较好的乳酸菌,命名为FB027;另一株抑菌性和黏附性良好,生长曲线稳定且耐酸、耐胆盐较好的乳酸菌,命名为SE013。16S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FB027为非解乳糖链球菌(StrEptococcuS AlActolyt...
关键词:
猪 乳酸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珊 王宝杰 刘梅 蒋克勇 宫魁 王雷
以吉富罗非鱼(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GIFT)幼鱼(体质量10.68 g±0.53 g)为研究对象,在实验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20、50 mg/kg重组中国明对虾抗菌肽以及100 mg/kg氟苯尼考,并于实验结束时进行注射攻毒(嗜水气单胞菌)。通过8周的养殖实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免疫指标以及攻毒实验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5~10 mg/kg抗菌肽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的增重率、红细胞总数以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当添加量为5 mg/kg时,特定生长率最高;当添加量为50 mg/kg时,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侯廷龙 刘惠茹 凃彦芳 张佳颖 李春涛 迟庆生 吴家乐
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及血清酶活、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 (23.78±0.68) g]的健康草鱼6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对照组(T0组)只投喂基础饲料,实验组(T1、T2、T3组)分别投喂添加1×10~(7)、1×10~(8)、1×10~(9 )cfu/g 丁酸梭菌的饲料,实验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与T0组相比,T1、T2和T3组草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增加,存活率(SR)无显著差异。与T0组相比,T1、T2和T3组草鱼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活性显著增高,补体C3含量显著增高,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与T0组相比,T1、T2和T3组草鱼的免疫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M(IgM)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投喂益生菌56 d后,用嗜水气单胞菌对草鱼进行攻毒实验,与T0组相比,T1、T2和T3组草鱼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降低。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可以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机体免疫力以及抗病能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慧 林伯全 张力 王恬 杜海江
选取40头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单栏饲喂.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1%L-精氨酸(精氨酸组)、基础日粮+0.1%乳酸菌(乳酸菌组)、基础日粮+1%L-精氨酸+0.1%乳酸菌(混合组),研究L-精氨酸和乳酸菌组合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精氨酸组、乳酸菌组和混和组仔猪的末重、日增重和混合组仔猪的日采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精氨酸组、乳酸菌组和混合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与精氨酸组和乳酸菌组相比,混合组的末重、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但料重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