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64)
- 2023(6131)
- 2022(5238)
- 2021(4624)
- 2020(3919)
- 2019(8580)
- 2018(8210)
- 2017(15246)
- 2016(8605)
- 2015(9039)
- 2014(8706)
- 2013(8570)
- 2012(7741)
- 2011(6941)
- 2010(6640)
- 2009(6186)
- 2008(6182)
- 2007(5250)
- 2006(4387)
- 2005(3759)
- 学科
- 济(30668)
- 经济(30630)
- 管理(23807)
- 业(23655)
- 企(18662)
- 企业(18662)
- 方法(16593)
- 数学(14773)
- 数学方法(14497)
- 学(10715)
- 财(9311)
- 农(8650)
- 贸(7357)
- 贸易(7356)
- 易(7082)
- 中国(6957)
- 业经(6437)
- 务(6405)
- 财务(6395)
- 财务管理(6385)
- 农业(6098)
- 企业财务(6075)
- 技术(5661)
- 环境(5421)
- 制(5066)
- 划(4458)
- 地方(4303)
- 银(4273)
- 银行(4220)
- 和(4138)
- 机构
- 大学(124274)
- 学院(123050)
- 济(45935)
- 研究(45690)
- 管理(45072)
- 经济(45072)
- 理学(40217)
- 理学院(39704)
- 管理学(38640)
- 管理学院(38448)
- 农(35602)
- 科学(34672)
- 中国(32208)
- 农业(28913)
- 业大(28888)
- 京(26312)
- 所(26129)
- 研究所(24529)
- 中心(19976)
- 农业大学(19645)
- 财(18944)
- 江(17809)
- 院(16850)
- 省(16848)
- 室(16471)
- 北京(16054)
- 财经(15966)
- 实验(15618)
- 业(15141)
- 科学院(15105)
- 基金
- 项目(94200)
- 科学(72018)
- 基金(69484)
- 家(66720)
- 国家(66229)
- 研究(55562)
- 科学基金(54324)
- 自然(40045)
- 自然科(39178)
- 自然科学(39160)
- 自然科学基金(38483)
- 基金项目(37052)
- 省(36964)
- 社会(35434)
- 社会科(33695)
- 社会科学(33682)
- 划(32486)
- 资助(28632)
- 教育(24537)
- 计划(22476)
- 重点(21950)
- 科技(20971)
- 科研(19748)
- 创(19561)
- 部(19441)
- 发(19204)
- 编号(18890)
- 创新(18449)
- 业(18229)
- 专项(16988)
共检索到166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姚妙兰 罗国芝 谭洪新 孙大川
为研究两种保存方法处理后的粪便对生物絮团形成过程及絮团组分的影响,分别利用直接4℃保存(新鲜组)和冷冻干燥后保存(冻干组)两种方法处理鳗鲡残饵粪便培养生物絮团。结果表明,在絮团培养过程中,氨氮、亚硝酸和硝酸盐的变化趋势相同,冻干组氨氮平均浓度为(0.86±0.22)mg/L,新鲜组氨氮平均浓度为(0.83±0.42)mg/L,在第6天后,两组亚硝态氮浓度均在0.03 mg/L以下,在第17天,两组硝态氮浓度降为0.04 mg/L以下。营养组分中,两组絮团的粗灰分含量在培养后期均有所降低,含量分别为冻干组6.80%±0.00%,新鲜组5.97%±0.01%,差异显著;粗蛋白含量为冻干组33.44%±7.80%,新鲜组33.65%±3.17%,差异不显著;游离氨基酸种类为冻干组16种,新鲜组23种,且新鲜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冻干组(其中8种差异显著,2种差异不显著);冻干组和新鲜组的脂肪酸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为(0.15±0.10)mg/g和(0.07±0.13)mg/g,差异显著。综上,两种方法处理粪便均能较好地培养絮体,冻干处理原料对絮体脂肪酸有较好的保存作用,直接4℃处理原料则对必需氨基酸有较好的保存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金祥 李佳洋 俞奇力 谭洪新 罗国芝
碳氮比(C/N)调控是生物絮团养殖的核心技术特征,相关研究和实践中C/N中的碳和氮有不同的表征形式,本研究用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表征碳,分别用总氮(total nitrogen, TN)、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总氨氮(total ammonia nitrogen, TAN)表征氮,比较了相同C/N、不同氮素形式条件下生物絮团的氨氮去除能力、基本营养组分、氮代谢相关功能基因及总异养菌数量。实验设置A组DOC/TN为20, B组DOC/DIN为20, C组DOC/TAN为20。各实验组8 h内可将10 mg/L氨氮降低到1 mg/L以下, TAN去除速率分别为(2.11±0.05)mgTAN/gTSS·h、(2.00±0.02)mgTAN/gTSS·h和(2.09±0.02)mgTAN/gTSS·h,A组显著高于B组(P<0.05),C组与A、B组无显著差异。各组絮团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C组絮团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B组和A组(P<0.05)。本研究表明,根据不同的氮素形式添加碳源对生物絮团的氨氮处理效率、功能和营养组分总体上影响在生产可接受范围之内,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建议可根据水体中总氨氮浓度估算需要的碳源添加量。
关键词:
生物絮团 碳氮比 氨氮转化速率 功能基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明 文华 雍文岳 廖朝兴
在(21.5±1.0)℃水温下,以Cr2O3为指示物采用自排法和挤压法分别收集平均体重为65 g草鱼的粪便,测定草鱼对棉籽粕、花生粕、双低菜籽粕、秘鲁鱼粉、菜籽粕、小麦次粉、米糠、大豆粕和肉骨粉9种饲料原料主要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饲料以70%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结果表明:(1)草鱼对肉骨粉、秘鲁鱼粉、棉籽粕、大豆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较高,分别为60.69%、59.07%、61.08%、57.99%;(2)用自排法和挤压法测定草鱼对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时,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有差异,而饲料原料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基本保持一致;(3)草鱼对各种饲料原料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与氨基酸表观...
关键词:
饲料 消化率 粪便收集方法 草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仇宗胜 钱仁东 罗巧华 赵建华 徐奇友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低聚糖对生物絮团形成及生物絮团菌群结构特征的影响。以葡萄糖(GLU)为对照,采用低聚木糖(XOS)、低聚果糖(FOS)、甘露寡糖(MOS)、大豆低聚糖(SBOS)、低聚麦芽糖(MTOS)作为碳源构建生物絮团,氯化铵为氮源,C∶N为15。结果显示,SBOS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提高水中悬浮颗粒物含量及生物絮团体积,其他低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氨氮逐渐下降然后趋于稳定,SBOS组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相比,显著降低了氨氮水平,其中除FOS组外,其他实验组降低氨氮能力均高于对照组。亚硝态氮降解作用均没有显著差异。硝态氮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除XOS组外均可降低硝态氮的积累,其中SBOS组与MTOS组显著降低硝态氮的积累。XOS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生物絮团菌群的丰度与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从门水平上分析,变形菌门在各实验组中均丰度最大,各低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对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FOS组显著提高变形菌门与拟杆菌门的丰度。从属水平上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蛭弧菌比例,其中FOS组与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相比,显著提高unclassified_f__Rhodobacteraceae丰度,显著降低norank_f__Microscillaceae与norank_f__Enterobacteriaceae丰度。研究表明,低聚糖作为碳源构建生物絮团,可改善水质,优化菌群结构,提高有益菌数量,降低有害菌数量。本研究为低聚糖作为碳源应用于生物絮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低聚糖 生物絮团 碳源 菌群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宁 马骥
规模养殖场尚未实现有效处理和利用畜禽粪便的主要原因在于养殖主体对畜禽粪便处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认知不足。从规模养殖主体认知角度出发,以蛋鸡粪便为例,分析了蛋鸡粪便处理对生产经营和环境的影响。力图从养殖主体认知的角度,研究提升养殖环节畜禽粪便处理水平、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畜禽粪便 处理方式 生产经营 环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艾平 张衍林 袁巧霞 何丽红 翟红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厌氧干发酵处理畜禽粪便过程中,发酵温度、发酵原料的C/N比值和操作方法(有无搅拌)3个因素的改变对发酵前后物料的全氮绝对损失率和沼气总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厌氧干发酵处理畜禽粪便过程中速效氮、pH和总固体含量的变化,得到了厌氧干发酵处理的优化工艺条件:发酵温度为55℃,C/N为12.5,有搅拌。
关键词:
厌氧干发酵 畜禽 粪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逸尊 罗国芝 谭洪新
为探究不同浓度硫酸新霉素对于生物絮团处理氨氮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本实验对生物絮团水质及絮团指标、水体中抗生素含量和生物絮团中6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氨氮转化的速率上,初次加药连续监测显示未添加组(A组)、0.5 mg/L硫酸新霉素组(B组)、1 mg/L硫酸新霉素组(C组)和3 mg/L硫酸新霉素组(D组)的氨氮去除速率分别为(3.88±0.02) mg TAN/(g TSS·h)、(2.22±0.03) mg TAN/(g TSS·h)、(2.17±0.04) mg TAN/(g TSS·h)和(1.72±0.02) mg TAN/(g TSS·h),氨氮去除速率A组>B组>C组>D组。而间隔一个休药期(500℃·d)的第二次加药连续监测显示4个组的氨氮去除速率分别为(2.99±0.08) mg TAN/(g TSS·h)、(2.98±0.03) mg TAN/(g TSS·h)、(2.97±0.08) mg TAN/(g TSS·h)和(5.10±0.03) mg TAN/(g TSS·h),氨氮去除速率D组>A组>B组>C组。对水体抗生素检测发现,两次检测都未能测出水体中硫酸新霉素的存在。对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发现硫酸新霉素对于aph(3′)-Ia、aph(3′)-Ⅱa、aac(6′)-Ⅰb、aac(3)-Ⅱ这四种基因具有较大的选择和富集的能力。但B组的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拷贝数均为最低。实验结束后对4个实验组的异养菌菌落数量进行检测,发现了B组的菌群群落数量相较其他3组有明显提升。比较结果表明硫酸新霉素在第一次加药时随着浓度提高,对氨氮转化速率的影响越大。但在第二次加药时,添加的硫酸新霉素浓度对氨氮转化速率无负面影响,而高浓度的硫酸新霉素可以促进生物絮团氨氮的转化,但会显著增加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拷贝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怀霞 张莹莹 任昊 谢雯 陈倩 侯生珍 贾建磊
【目的】探索全舍饲饲养方式取代传统饲养方式后对藏系绵羊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原型藏羊后备母羊12只(1~1.5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进行全舍饲饲养(RS)和自然放牧饲养(RF),试验期60 d。试验期第58~60天,采用全收粪法收集不同饲养方式下藏系绵羊粪便,进行16S rDNA测序。【结果】①不同饲养方式下的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差异显著(P<0.05),在自然放牧饲养方式下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多样性高于全舍饲饲养方式。②在门分类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中的优势菌门,全舍饲组样本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自然放牧组(P<0.05)。③在科分类水平上,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和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为优势菌科,自然放牧组在克里斯滕森菌科(Christensenellaceae)和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的含量显著高于全舍饲组(P<0.05)。④KEGG功能注释表明,2组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功能主要都集中在新陈代谢、基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结论】不同的饲养方式虽然对藏羊粪便微生物菌群结构影响差异显著,但对微生物功能的影响不明显,表明藏系绵羊能够适应全舍饲饲养模式,适合集约化规模化养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锦前 侯路路 蒋梦宇 闫瑞瑞 王亚君 辛晓平 孙海霞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全粪收集法收集放牧牛粪便72份,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结合不同光谱处理和软件分析,建立放牧牛粪便中组分的近红外分析定标模型,分析碳(C)、氮(N)、有机物(OM)、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预测结果,探讨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S)对放牧肉牛粪便组分进行分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C、N、OM、ADF、NDF的建模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0、0.96、0.91、0.23、0.49;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2.45、2.81、1.94、1.00、1.09。说明应用NIRS技术测定粪便中C、N含量可行,后续应用还需扩充模型数据量,提高精确度;对于OM、ADF、NDF则不可行,还需进一步研究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成钢 安玉玲 夏莹 田娟 陈宇婷 崔京珍 高珍珍 赵铭
【目的】本试验明确了蚯蚓粪对不同畜禽粪便除臭效果,以提高蚓粪利用率。【方法】试验采用瓶装腐熟发酵法,在羊粪、牛粪、猪粪和鸡粪4种粪便中分别添加5%、10%、15%的新鲜蚓粪,每个处理重复3瓶,在(20±3)℃条件下,对各瓶中NH_3和H_2S 2种气体分别在1,3,5和7 d进行收集。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和碘量法测定各处理瓶中NH_3和H_2S含量。以添加等量锯末和活性炭为阳性对照,以不添加任何蚓粪的新鲜4类畜禽粪便为空白对照,比较分析蚓粪对4种畜禽粪便中NH_3和H_2S的吸收除臭效果。【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添加不同比例的蚓粪对4种畜禽粪便在不同发酵阶段中的NH_3和H_2S气体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其对NH_3和H_2S气体去除率与阳性对照活性炭和锯末效果相当,且随着蚓粪添加量的增加除臭效果增强;牛粪中添加15%蚓粪后1~5 d,对NH_3的除臭率高于相同处理的羊粪、猪粪和鸡粪;羊粪中添加15%蚓粪后1~7 d,对H_2S的除臭率较其它类型粪便高。【结论】蚓粪对4种粪便中NH_3和H_2S气体均有明显的除臭效果,且牛、羊粪中的NH_(3 )和H_2S气体除臭效果高于鸡粪和猪粪。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炳国 王海英 谢骏 王广军 余德光 李志斐 郁二蒙 龚望宝
为了研究草鱼池生物絮团形成所需的适合C/N,实验分析不同C/N水平对水泥池中生物絮团的形成、水质及草鱼生长的影响。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C/N为10.8∶1),实验组在基础饲料上添加葡萄糖,控制C/N分别为15∶1、20∶1和25∶1。结果显示,当C/N≥15时,形成的生物絮团可以有效的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水平;各组的生物絮团体积指数(FVI)随养殖时间逐步增加,在第14天趋于稳定;随着C/N增高,尽管实验组水体中形成的生物絮团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草鱼 生物絮团 碳氮比(C/N) 水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维炯 倪永珍
为了解决畜禽粪便因恶臭得不到很好利用而且严重影响城乡环境的问题,作者引进研究了日本EM有效做生物技术对畜禽粪便的除臭效果。表明:EM技术能有效地去除畜禽粪便的恶臭,总除氨率为42.12%~69.7%。经EM技术处理的饲料,营养成分显著提高,17种氨基酸总量提高28%;其兼有促进畜禽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产量的作用。应用微生态工程技术净化养殖场环境投资少、设备简单、无任何污染物产生。
关键词:
微生态工程 EM有效微生物 畜禽粪便除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李静 吴志新
不同方法提取两种鱼类病原菌脂多糖的化学成分分析陈昌福李静吴志新(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ANANALYSISONCHEMICALCOMPOSITIONOFEdwardsielafujianensisANDCytophagacolum...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鹏瑶 黄光群 韩鲁佳
对猪、牛和鸡3种主要种类畜禽粪便在以高纯氮气为载气的条件下进行热重-差热(TG-DSC)分析,同时考察不同升温速率(10、20和50℃/min)对鸡粪样品热解过程热解特性和热焓的影响。热重试验样品粒度为0.5mm,所有样品均从室温加热至1 000℃。试验结果表明:畜禽粪便类生物质热解过程主要包括脱水、主要热裂解和炭化3个阶段,3种畜禽粪便样品失重主要集中在126~438℃;不同种类畜禽粪便样品和不同升温速率,鸡粪样品的DTG、DSC曲线差异明显,但各自的DTG和DSC曲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基于Coats-Redfern法应用反应级数模型和扩散模型选择回归系数最高的值表示样品的反应级数和反应机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仇焕广 莫海霞 白军飞 蔡亚庆 王金霞
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生产所导致的畜禽粪便排放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全国5省601个畜禽饲养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对中国畜禽粪便的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还田仍是目前中国畜禽粪便处理的主要途径,但是,过去五年间畜禽粪便的还田比例明显下降,而废弃比例明显上升。环境污染治理政策、饲养规模、人均播种面积、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农户畜禽粪便处理方式。此外,未来随着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人均耕地面积下降,畜禽粪便的废弃比例可能进一步上升,并对环境造成更大压力。
关键词:
农业污染 畜禽粪便 处理方式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