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32)
- 2023(13324)
- 2022(11037)
- 2021(10161)
- 2020(8635)
- 2019(19187)
- 2018(19085)
- 2017(37298)
- 2016(20294)
- 2015(22627)
- 2014(22491)
- 2013(22419)
- 2012(20693)
- 2011(18608)
- 2010(19293)
- 2009(18539)
- 2008(18733)
- 2007(17142)
- 2006(15694)
- 2005(14435)
- 学科
- 业(96892)
- 济(85326)
- 经济(85189)
- 企(78854)
- 企业(78854)
- 管理(77059)
- 农(47794)
- 农业(31822)
- 财(31480)
- 业经(31467)
- 方法(31199)
- 制(24507)
- 数学(23048)
- 数学方法(22765)
- 中国(22008)
- 务(21718)
- 财务(21685)
- 财务管理(21656)
- 策(20565)
- 企业财务(20540)
- 技术(18393)
- 体(17993)
- 划(16692)
- 地方(15978)
- 贸(15806)
- 贸易(15796)
- 和(15428)
- 易(15317)
- 体制(14356)
- 理论(14279)
- 机构
- 学院(298231)
- 大学(288799)
- 济(129688)
- 经济(127136)
- 管理(120398)
- 理学(102456)
- 理学院(101460)
- 管理学(100133)
- 管理学院(99556)
- 研究(98231)
- 中国(80291)
- 财(64425)
- 农(60956)
- 京(60052)
- 科学(55640)
- 所(49245)
- 江(48930)
- 财经(48928)
- 农业(46303)
- 中心(45864)
- 业大(45359)
- 经(44165)
- 研究所(43500)
- 经济学(37517)
- 州(37403)
- 北京(37393)
- 财经大学(35276)
- 院(35072)
- 范(34413)
- 师范(34135)
- 基金
- 项目(187712)
- 科学(149798)
- 研究(141974)
- 基金(137092)
- 家(117474)
- 国家(116267)
- 科学基金(101487)
- 社会(92312)
- 社会科(87230)
- 社会科学(87205)
- 省(75103)
- 基金项目(72209)
- 自然(63918)
- 教育(63139)
- 自然科(62405)
- 自然科学(62389)
- 自然科学基金(61355)
- 划(60435)
- 编号(58346)
- 资助(55265)
- 成果(47167)
- 部(42178)
- 重点(41714)
- 创(41554)
- 制(41521)
- 发(41470)
- 业(40689)
- 课题(39905)
- 创新(38096)
- 性(37756)
- 期刊
- 济(160123)
- 经济(160123)
- 研究(89748)
- 农(63441)
- 中国(63420)
- 财(53231)
- 管理(48708)
- 农业(42359)
- 科学(41181)
- 学报(40283)
- 融(34809)
- 金融(34809)
- 大学(32907)
- 业经(31788)
- 学学(31686)
- 技术(26256)
- 教育(25517)
- 财经(24720)
- 经济研究(22822)
- 业(22338)
- 经(21174)
- 问题(20920)
- 世界(16612)
- 技术经济(16548)
- 农村(15775)
- 村(15775)
- 现代(15439)
- 贸(15438)
- 版(15175)
- 农业经济(14835)
共检索到469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陶建平 李翠霞
两湖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也是洪涝灾害多发区和重灾区。通过对两湖平原农业生态环境分析 ,探讨两湖平原农业洪涝灾害的基本特征 ,进而提出在洪灾胁迫下调整两湖平原农业种植制度 ;通过发展耐涝农业生产、开发冬季农业、选育早熟或晚熟品种错开洪涝高峰期、推广套种技术、发展精养渔业等途径 ,实现农业避洪减灾。
关键词:
两湖平原 农业减灾 种植制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阳生 李绍清 李达模
洪涝灾害具有突发性、迁移性、群发性和后续性的特征,年际变化大,难以准确预测和防范。作者根据区域特定的生态环境,景观结构,洪涝灾害类型、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学优化原则,针对泛洪区不同地带洪灾危害程度,提出了以避洪农业设计和耐涝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减灾生态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避洪农业和耐涝农业生产技术能显著减轻洪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达到趋利避害,有效地利用资源的目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陆建飞
系统分析了太湖地区种植制度的演变过程 ,即从一年一熟水稻向麦稻两熟演变 ,麦稻两熟制向麦稻及经济作物多熟制发展 ,双季稻的发展和稻田种植多样化的形成 ,归纳出若干对当前种植结构调整有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
种植制度 演变 太湖地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涛
运用SBM超效率DEA模型对2010—2013年20个省份的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得出以下结论:80%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不高,防灾减灾资源未得到高效利用;纯技术效率不高和规模效率不高都是导致大多数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的主要动因;近一半的省份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并未与其农业产值规模同向变动。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不高与我国在农业自然灾害应对中"重防灾减灾数量投入,轻投入结构与质量改进""重投入,轻管理"的策略相关。农业防灾减灾的具体结构优化策略包括:(1)农业防灾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智敏 田小海 鄢圣芝 黄永平
采用了系统工程、生态农业、农业气象、作物栽培、技术经济等原理,通过对江汉平原涝渍地农田生态系统生产性能解析、现有种植制度与新拓高效农业模式分析评价、高效优化机理的探讨,从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有利于农业结构调优,保护资源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出发,筛选归纳了四类适宜的高效种植(养)模式,即“稳粮兴油”增值型;“稳棉机动”增值型;“粮经、粮饲兼顾”饲养型;“种地与养地”结合型。上述高效农业模式具有产品优化功能、结构优化功能、缓和大范围洪涝和自我调控补偿功能,它们既自成体系,各显特色;又互成体系,构成粮、经、饲、肥“四元”种植结构。必须实行有序高效模式自身水旱轮作,高效模式与传统耕作制度之间轮作换...
关键词:
涝渍地 种植制度 高效农业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景保 曾南雁 李敏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 ,农业生产长期遭受水旱灾害的严重威胁。从“山河湖库”全面治理的战略高度上 ,提出了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强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等农业防洪抗旱减灾有效途径 ,以最大限度地削弱湖南水旱致灾能量 ,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产安全环境
关键词:
水旱灾害 山河湖库治理 减灾农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覃红燕 谢永宏 邹冬生
运用Man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简称M-K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湖南省农业洪旱灾受灾面积演变趋势并分析了其原因。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洪灾受灾面积的M-K统计值在1983年后即突破置信区间(P0.05),可见,1980s后湖南省农业洪灾受灾面积持续增长,旱灾受灾面积未能有效遏制。主要原因包括:(1)雨水存在季节性和区域性分布不匀。如1986年后4月、5月和6月的降雨量与1951-1980年均值相比整体偏少,而7月明显偏多。(2)水土流失严重使森林水分涵养功能低下。(3)河湖淤积严重使河湖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世博 张方亮 张镇涛 周丽涛 赵锦 杨晓光
【目的】大豆是主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东北三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气候生产潜力高产稳产性区域分布及其变化特征,明确不同区域限制大豆高产稳产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可为东北三省大豆合理布局、防灾避灾以及高产稳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研究时段划分为1961—1980年(时段Ⅰ)和1981—2019年(时段Ⅱ)两个时段,利用调参验证后的DSSAT-CROPGRO-Soybean模型模拟研究区域大豆潜在种植区各站点气候生产潜力,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大豆气候生产潜力高产稳产性区域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合大豆冷害和干旱指标,明确不同高产稳产性区域冷害和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统计方法,明确限制大豆高产性和稳产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因子。【结果】(1)与1961—1980年(时段Ⅰ)相比,1981—2019年(时段Ⅱ)大豆潜在种植区增加2.81×106 hm2,占研究区域总土地面积的3.57%;(2)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稳产区面积占比减少,其中高产稳产区面积占潜在种植区内总土地面积的比例由17.67%减少到17.11%,高产不稳产区占比由13.54%增加到15.13%,低产稳产区占比由34.98%增加到38.17%,低产不稳产区占比由18.58%减小到18.49%;(3)研究时段内,大豆生长季冷害发生频次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产稳产和高产不稳产区冷害特别是严重冷害发生频次高于低产稳产区以及低产不稳产区;大豆生长季轻旱和中旱发生频次增加,重旱发生频次减小;(4)大豆产量变化与冷害发生频次呈负相关关系,产量变异性的变化与冷害和干旱发生频次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潜在种植区呈北移西扩趋势,可种植面积增加;大豆高产不稳产和低产稳产面积增加,高产稳产区和低产不稳产区面积减少;不同高产稳产性区域内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不同,低产区较高产区总体低温冷害发生频次高,不稳产区较稳产区干旱发生频次高。但在高产稳产性变化区域,冷害发生频次下降,干旱发生频次上升。总体而言冷害是大豆高产性的主要限制因子,冷害和干旱是大豆产量不稳定的主要限制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郁家成 黄小燕 郁阳 陈晓红 王华
在论述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及农业避洪减灾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沿淮地区平均梅汛期、最长梅汛期和农业洪涝危害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夏季农业洪涝易发的原因(夏季梅汛期多暴雨、沿淮地区地势低洼、作物正处生育关键时期、生态失衡人水争地),并且针对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的避洪种植模式(如荞麦大麦种植模式、青玉米大麦种植模式、大白菜大麦种植模式、大蒜苗荞麦种植模式、萝卜洋葱种植模式、大棚秋季西红柿大棚春季西红柿种植模式、大棚芹菜地膜马铃薯等种植模式),以确保8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无汛期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洪涝易发区灾期分析拓...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钱友山 文化
市场经济与种植制度钱友山,文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100081)1农产品消费市场的需求分析据国家统计资料:199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44275.8万吨,全国人口为117171万人,人均占有粮食377.8公斤。从同年全国畜产品推算,年需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爱平
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 ,各种农业灾害分布广泛、发生频繁 ,历来是制约西部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西部农业灾害的特点和自然与人为成因的基础上 ,从维护整个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农业减灾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西部 农业灾害 减灾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智宇
生态减灾是防止和减少自然灾害的一种新型方式,是从过去被动式保护到主动式防护转变的一种体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法律为生态减灾提供了一系列制度保障,但是,这些生态减灾制度存在一系列问题。文章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后,提出应遵循"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和"生态保护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原则",在此基础上完善生态减灾制度。
关键词:
生态保护 防灾减灾 生态减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宁 马骥
为深入研究风险条件下的农户种植制度的选择与调整行为,揭示农户多元化种植制度调整的合理性,从而为指导农户进行种植制度的选择与调整提供依据。利用对北京市蔬菜种植户抽样调查所获得的截面数据,采用MOTAD模型实证分析了蔬菜种植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其在风险条件下种植制度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北京市蔬菜种植户在生产中主要面临价格风险,而且在风险条件下,农户会对其蔬菜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本研究结合效用最大化条件,测算出了适合于当地农户的蔬菜种植制度,即农户在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下可以利用0.41hm2的土地进行多元化的蔬菜种植,并达到预期收益。根据实地调研显示,北京市蔬菜种植户户均耕地面积达0.74hm2,研究结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秉强 张福锁
略论了黄淮海农区开展粮食超高产种植制度研究的战略意义,提出了超高产种植制度实现的产量指标为亩产吨半粮;对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及小麦/玉米三种种植制度的超高产生产特性及主要技术对策进行了分析;展望了粮食超高产种植制度研究注意优先研究协调的理论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向辉 卜风贤
西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日益脆弱,水资源极度缺乏,农业生产受干旱威胁日益加深,发展减灾农业是当务之急。在发展减灾农业的方式上,要突出重点,以抗旱防灾为主,又要根据不同区域灾害特征,探索发展特色减灾模式。文章针对西北地区如何发展减灾农业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减灾农业 发展方式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