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0)
- 2023(1752)
- 2022(1532)
- 2021(1352)
- 2020(1218)
- 2019(2615)
- 2018(2590)
- 2017(5004)
- 2016(2817)
- 2015(3111)
- 2014(3203)
- 2013(3569)
- 2012(3537)
- 2011(3273)
- 2010(3885)
- 2009(4172)
- 2008(3048)
- 2007(2480)
- 2006(2151)
- 2005(2114)
- 学科
- 济(13566)
- 经济(13545)
- 业(6696)
- 管理(6463)
- 企(5322)
- 企业(5322)
- 方法(4839)
- 融(4117)
- 金融(4117)
- 数学(3986)
- 数学方法(3915)
- 世界(3396)
- 贸(3247)
- 贸易(3245)
- 中国(3131)
- 学(3121)
- 易(3054)
- 财(2995)
- 地方(2715)
- 银(2580)
- 银行(2565)
- 行(2496)
- 农(2418)
- 制(2412)
- 业经(2194)
- 关系(2034)
- 国际(2031)
- 理论(2026)
- 体(1981)
- 和(1931)
- 机构
- 大学(44863)
- 学院(42558)
- 济(19500)
- 经济(19144)
- 研究(18666)
- 管理(14631)
- 中国(13435)
- 理学(12244)
- 理学院(12026)
- 管理学(11812)
- 管理学院(11710)
- 科学(10356)
- 所(10043)
- 京(10019)
- 研究所(9056)
- 财(8915)
- 中心(7681)
- 农(7161)
- 财经(6869)
- 北京(6736)
- 院(6710)
- 江(6531)
- 范(6412)
- 师范(6335)
- 经济学(6302)
- 经(6231)
- 业大(6036)
- 农业(5748)
- 经济学院(5653)
- 师范大学(5313)
共检索到71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鹤
本次危机爆发之后,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次危机可能延续的时间、可能产生的深远国际影响和我们的对策。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启动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邀请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参加,这些单位都完成了十分出色的分报告,本文是此项研究的总报告。总的看,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危机频繁发生,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其中蔓延最广、破坏力最大的两次,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内生矛盾积累到无法自我调节程度后的集中爆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闫屹 张轶倩 吕改平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迅速蔓延全球,并进一步形成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救援措施,但并没能遏制危机的蔓延,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在继续。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这次危机,本文将这次金融危机与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进行了深层次的比较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三十年代经济危机 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海峰 孙飞
本文通过比较美国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引发的两次银行业危机成本的异同,寻求经济成本最低化和公共成本最优化的处理方案。研究发现,此次银行业危机的经济成本和公共成本都明显高于储贷危机,这一方面说明此次危机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也对我国银行业敲响警钟,在危机处理时应注意把握救助界限,谨防救助成本的不合理激增。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乔磊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超过了人们的估计与想象,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本文将这场危机与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从背景、机理、特征、原因和影响几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这场危机对中国在金融人才引进、创意产业发展和中国企业国际化等方面蕴含的机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比较 机遇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艾
当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已经逐渐脱离人们关注之时,时隔10年,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到全球。2008年,此次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波及数个领域。能源产业也未能逃过此劫。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煤和天然气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同时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也不断提高。当前金融危机对能源企业,尤其是石油行业的影响巨大,对其产量、价格和进出口贸易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石油作为国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储备,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当前经济背景下,我国石油产业如何在"危"中寻找"机",积极开展新一轮的能源国际贸易,对于推进石油产业和整个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能源贸易 中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圆
文章基于结构突变的单位根检验,就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CPI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我国CPI的数据生成过程(DGP)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仍服从单位根过程,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却发生结构突变,服从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其突变点为2008年11月。文章从一个新的实证分析视角,就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CPI不同影响的成因进行了深入考察。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雅菁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席卷世界的第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使整个西方社会遭受了重创,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甚至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原因。美国成功应对了这次危机,之后从英国人手中得到了世界经济主导权,它的政策措施和市场体制也被其他国家不断借鉴。可是历史总会重演,80年后,美国的金融体系又出现了危机,殃及经济发展,乃至全球金融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次危机的原因、经济表现和相关措施,为我国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提供经验,确保经济稳健成长。
关键词:
大萧条 次贷危机 金融衍生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学东
两次危机应对政策的比较虽然欧债危机是次贷危机的延续,但由于2008年底、2009年初全球一致的政策刺激,次贷危机得以迅速缓解,对于宏观经济而言,欧债危机也可以看作独立的危机过程。而且,欧债危机比次贷危机更难于解决。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绍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郦海鹏
2008年以来,受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绍兴市税收收入1增速波动剧烈。经对比分析发现,在两次危机的影响下,税收表现截然不同:前者较为快速且深刻,税收增速急剧下滑甚至出现较大降幅,却又复苏的较快;后者则表现为缓慢、温和,税收增速持续小幅下滑,至今尚无明显回暖迹象。本文从两次危机性质、应对措施以及对经济影响的差异入手,分析比较税收在整体以及重点环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江会 董雯 彭润中
本文运用1997-2012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两次金融危机后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伴随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所形成的财政支出结构在两次危机后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这种差异性与我国居民消费率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呈下降态势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呈上升态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两次金融危机期间我国财政刺激计划的经验证据还显示,提高以社会文教支出为主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同时更加关注民生性财政支出的"公平性",对于当前和今后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财政支出结构 居民消费率 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旭东
2008年下半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及时地进行宏观调控予以应对。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这次宏观调控与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采取的宏观调控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这次调控时面临的外部冲击大小不同,调控的灵活性、预见性不同,调控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力度不同,调控时的经济体制基础不同,调控时中国的经济实力不同。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期能更为有效地拉动内需,走出经济低迷的状况。
关键词:
宏观调控 金融危机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董有德 肖杨希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引人注目,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巨大考验。本文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国际间政策协调三个方面对美国历史上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韦荟 吕斌 孙莉
本文结合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总结了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及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空间演变的4个主要特征:随机分布、港口及铁路周边集中分布、极化分布以及扩散分布,并且分析了经济危机对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空间集聚形态的内在影响,最后提出在"后危机时代"适合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策略。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魏加宁 杨光普
本文聚焦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亲历的两次国际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回顾了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并系统梳理了在两次危机中中国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在这两次危机中的应对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就如何真正走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要使中国经济真正走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必须继续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调整,并辅之以适当的宏观需求管理,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激发经济活力,改善市场预期,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够实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风险防范 危机应对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魏加宁 杨光普
本文聚焦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亲历的两次国际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回顾了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并系统梳理了在两次危机中中国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在这两次危机中的应对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就如何真正走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要使中国经济真正走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必须继续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调整,并辅之以适当的宏观需求管理,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激发经济活力,改善市场预期,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够实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风险防范 危机应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