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0)
- 2023(12057)
- 2022(9229)
- 2021(8261)
- 2020(6315)
- 2019(13928)
- 2018(13496)
- 2017(24819)
- 2016(13622)
- 2015(14706)
- 2014(14562)
- 2013(13981)
- 2012(12456)
- 2011(11074)
- 2010(10835)
- 2009(10150)
- 2008(9612)
- 2007(8322)
- 2006(7413)
- 2005(6650)
- 学科
- 济(56794)
- 经济(56726)
- 业(34513)
- 管理(34151)
- 企(24402)
- 企业(24402)
- 农(23117)
- 中国(20593)
- 方法(20208)
- 数学(17638)
- 数学方法(17473)
- 业经(16485)
- 农业(16326)
- 地方(14393)
- 财(12832)
- 学(12179)
- 贸(10578)
- 贸易(10573)
- 发(10459)
- 制(10213)
- 易(10150)
- 环境(9032)
- 产业(8754)
- 发展(8683)
- 展(8672)
- 银(8590)
- 银行(8542)
- 融(8479)
- 金融(8476)
- 行(8158)
- 机构
- 学院(191447)
- 大学(189935)
- 济(75831)
- 经济(74307)
- 研究(70428)
- 管理(68951)
- 理学(60107)
- 理学院(59311)
- 管理学(58042)
- 管理学院(57713)
- 中国(51665)
- 科学(46202)
- 农(42759)
- 京(40910)
- 所(36660)
- 业大(34401)
- 研究所(33783)
- 农业(33521)
- 财(32922)
- 中心(32135)
- 江(29269)
- 财经(26698)
- 范(26377)
- 师范(26012)
- 院(25580)
- 北京(25239)
- 经(24386)
- 经济学(23639)
- 省(23534)
- 州(23240)
- 基金
- 项目(138329)
- 科学(108349)
- 基金(100229)
- 研究(95671)
- 家(90956)
- 国家(90145)
- 科学基金(75739)
- 社会(63071)
- 社会科(59617)
- 社会科学(59599)
- 省(54224)
- 基金项目(53440)
- 自然(49435)
- 自然科(48303)
- 自然科学(48285)
- 自然科学基金(47394)
- 划(46856)
- 教育(42386)
- 资助(38479)
- 编号(37199)
- 重点(31958)
- 发(31398)
- 部(28895)
- 创(28867)
- 成果(28201)
- 计划(26989)
- 创新(26982)
- 国家社会(26908)
- 课题(26629)
- 科研(26625)
共检索到281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葆旺,王卫,邹德传,米清奎
根据重庆市十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分析 ,对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城乡统计口径变化 ,从统计口径的概念、范围和实证的角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两次普查城乡口径基本一致 ,两次普查的城镇化率在口径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城乡划分更具科学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善余
The statistical standard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amount of the urban population.The Article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change of the statistical standard in China.Then,the article analyses its effects on the data of the 5 th population census.
关键词:
城镇人口 统计口径 修正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卫东 高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志刚
一、引言 近年来,关于我国城乡划分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问题一直是人口学、地理学等有关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一致认为用我国现行的市镇人口和市镇非农业人口两项统计口径来衡量我国的城镇化水平,都下够理想;我国现行的城乡划分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必须尽快改变。在这种背景下,1991年我国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对市镇人口的统计采用了新的口径。目前,对第四次人口普查市镇人口划分口径的探讨和市镇人口比重的宏观评价已有较深入的研究 [1] 、 [2] ,人们普遍认为第四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一星 于海波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乔晓春,李景武
一、问题的提出 市镇人口的统计口径一直是近年来学术界不断探讨和争论的热点之一。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以是否吃商品粮作为市镇人口的划分标准,而应该以人口所居住的地域范围作为划分市镇人口的口径。1982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我国市镇总人口比重在急剧上升。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市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20.6%,而到1989年同样口径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叶青 叶跃 徐琼
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有着重大影响,当前尤其表现在对城镇化及房价的影响重大而紧迫,有必要重点关注。本文主要遵循有关人口理论,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及有关资料,分析湖北人口结构变化特征、变迁趋势及对城镇化和房价的强、中、弱势影响程度,并提出如何重视和调整人口结构性相关问题,推进人口与城镇化和房价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口结构 城镇化 房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丁金宏
80年代,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快、规模大。同期关于中国城镇化问题的学术探讨也成为热点。然而,过去这类研究常常受到数据的限制,或因资料来源不同而纠缠于概念,或因统计口径相殊而各执己见。以致到目前为止,对于中国市、镇、乡“三层楼”中各装多少人、城镇化的人口“流量”构成、区域分异状况如何等重要问题,学术界仍未有清晰、一致的答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果庆 吴雪萍
城镇化是一个空间现象。如何揭示与测度城镇化的空间动力机制,是经济地理学的一大难题。本文利用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2869个区县域单元(县,区,市)城镇化率数据,通过构造空间动态计量模型揭示我国城镇化的空间动力机制。结果显示,以城市人口、人口迁入、工业化、地理位置为控制变量,我国城镇化具有稳健的二阶空间滞后动力机制。这表明,城镇化形成空间动力系统,一个县域单元的城镇化受周边两县域单元城镇化的促进。在城镇化空间动力效应作用下,我国已形成北部与东南部两个高城镇化区域,大西南区域的城镇化水平仍较低。因此,我国要加大力度促进"南方丝绸之路"城市群建设,重塑城镇化经济地理,促进城镇化的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向建 吴江
城乡统筹发展本质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其实现有赖于推进城镇化。传统粗放式、速度型城镇化不可持续,新型集约式、质量型城镇化呼之欲出。新型城镇化是有别于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新模式,已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强力的助推器,如何选择推进路径便显得尤为重要。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需要结合区域实际,分清推进的优劣势,坚持"一个统领,五个重点"原则,运用协调路径、高效路径、多样路径三条路径组合推进,最终实现重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协调 高效 多样 路径 重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鹏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本身也在不断的更替,新进入老年人口的队列逐渐取代了原有的老年人口。因此,即使在两个不同时期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并未改变,甚至老年人口数也一样的情况下,都不能避免老年人口自身的更替。由于这种更替的存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都会有所变化,这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以往未被广泛认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口的更替情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春霞
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成为一种趋势,大城市近郊区的小城镇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作为联系城乡的纽带,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以上海市"一城九镇"的规划建设经验为参照,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寻求一种适合自身特色的重庆市近郊区小城镇开发建设模式。
关键词:
城乡统筹 重庆市 小城镇 规划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查瑞传 段成荣 刘秀花
人是城市的核心主体,城市人口的数量及其变动,是搞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一切城市工作的基本前提和依据。及时掌握城市特别是如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的人口现状及其变动规律,十分重要。查瑞传、段成荣、刘秀花等人撰写的《两次普查间北京市人口的数量变动及人口控制效果评估》,运用翔实的资料,客观全面地分析了北京市的人口状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201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在直系家庭生活的比例第一次降至50%以下,表明老年人与已婚子女同居共爨已不占多数,但城乡老年人居住家庭类型存在差异。老年人独居、与已婚子女共同生活是目前两种并存的方式,表现出"传统"和"现代"居制交织的特征。但无论城乡,老年人独居均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老年人口中,高龄、丧偶和无生活自理能力者与已婚子女同住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不过独居也较2000年之前明显提升。老年人居住家庭类型选择与养老保障方式有很大关系,并成为城乡老年人居住家庭类型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提高,城乡老年人在三代及以上直系家庭生活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其中农村老年群体对小家庭的提升作用明显。文章认为,老年人独居增多对社会养老服务建设和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年人与子孙的亲情沟通不能忽视。
关键词:
老年人 家庭类型 人口普查 居住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