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62)
- 2023(6416)
- 2022(5755)
- 2021(5259)
- 2020(4816)
- 2019(11337)
- 2018(11154)
- 2017(21319)
- 2016(12293)
- 2015(14157)
- 2014(14381)
- 2013(14664)
- 2012(14004)
- 2011(12923)
- 2010(13123)
- 2009(12364)
- 2008(12480)
- 2007(11542)
- 2006(9900)
- 2005(8938)
- 学科
- 济(50426)
- 经济(50374)
- 管理(30638)
- 业(30269)
- 方法(25866)
- 企(23682)
- 企业(23682)
- 数学(23100)
- 数学方法(22874)
- 学(15546)
- 农(14212)
- 财(13033)
- 中国(12291)
- 贸(9911)
- 贸易(9910)
- 地方(9791)
- 易(9520)
- 制(9358)
- 农业(9251)
- 业经(9139)
- 和(7918)
- 务(7806)
- 财务(7791)
- 财务管理(7764)
- 银(7366)
- 企业财务(7321)
- 银行(7296)
- 融(7218)
- 金融(7213)
- 理论(7110)
- 机构
- 大学(189999)
- 学院(186609)
- 研究(71766)
- 济(71528)
- 经济(69832)
- 管理(63737)
- 理学(54671)
- 理学院(53920)
- 管理学(52662)
- 管理学院(52346)
- 中国(51395)
- 科学(50726)
- 农(49402)
- 京(41377)
- 所(41166)
- 农业(40040)
- 研究所(37891)
- 业大(37539)
- 中心(32138)
- 财(32011)
- 江(30289)
- 农业大学(25870)
- 北京(25792)
- 省(25453)
- 财经(25307)
- 院(25128)
- 范(23414)
- 州(23223)
- 师范(22923)
- 经(22865)
- 基金
- 项目(125876)
- 科学(94296)
- 基金(88801)
- 家(82173)
- 国家(81531)
- 研究(81280)
- 科学基金(65486)
- 省(50870)
- 社会(47645)
- 基金项目(46727)
- 自然(46466)
- 自然科(45322)
- 自然科学(45291)
- 社会科(44887)
- 社会科学(44866)
- 自然科学基金(44488)
- 划(43980)
- 资助(38400)
- 教育(37779)
- 编号(31787)
- 重点(29861)
- 计划(28365)
- 发(27489)
- 部(27248)
- 成果(26470)
- 科技(26462)
- 科研(25700)
- 创(25366)
- 创新(23939)
- 业(23312)
共检索到276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毛芝娟 毛甬州 汪建萍
为探明史氏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并为生产中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本实验自患病鱼分离到2株细菌SX01和SX02,对2分离株开展了人工感染实验、形态学和理化特性检测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用PCR法检测了部分耐药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异育银鲫具有一定的致病力,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1.02×109cells/mL;革兰氏染色阴性,球杆状,氧化酶实验、动力阴性,接触酶阳性,形态学和理化特性符合不动杆菌属的特征;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已发表的琼氏不动杆菌完全同源,RNA聚合酶β亚单位编码基因rpoB序列与琼氏不动杆菌相应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确认2分离株为琼氏不动杆菌;自分离株中检测到...
关键词:
琼氏不动杆菌 致病性 鉴定 耐药基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丁戈野 李纯 徐杨 陈晓颖 张秋实 胡亮 邓新兰 刘小燕 冯兴浪 李军华
为探明2023年3月初引起中国重庆市渝北区某牛蛙养殖场暴发疾病的原因,本实验从患病美国牛蛙蝌蚪肝脏和肠道中分离优势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和rpoB基因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学分析进行鉴定。为确定该菌株的致病机理,对该菌株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组织病理学观察、毒力基因检测、生长特性研究及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在患病濒死美国牛蛙蝌蚪的肝脏和肠道中分离得到的其中一株优势菌命名为LT202303,经鉴定为约氏不动杆菌。该菌株携带OmpA、Omp34和OmpTsx等3种毒力基因,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和在广泛的pH范围内生存的能力,对美国牛蛙蝌蚪的半数致死浓度为6.8×10~6CFU/mL,发病临床症状为肝脏红肿并伴有大量白色结节,肠道透明发黄。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该菌株可引起美国牛蛙蝌蚪肝脏和肠道的明显炎症反应和病灶性坏死。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LT202303是一种产β-内酰胺酶的多重耐药细菌。本研究表明,约氏不动杆菌对牛蛙蝌蚪具有高致病力,可引起肝脏和肠道等多器官组织的病理损伤最终引发机体的损伤甚至死亡。本研究首次报道约氏不动杆菌感染引起的美国牛蛙蝌蚪传染病的暴发,为该疾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晨 王思月 嵇少泽 李雪嵩 张喜庆 田佳琪 马红霞 高云航
为研究醋酸钙不动杆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控措施,对疑似患有醋酸钙不动杆菌的病死牛肺脏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得到了1株优势菌命名为9-1。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对试验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经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确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头孢噻肟、头孢氨苄、阿奇霉素耐药,对其余8种测试药物敏感。经β-内酰胺类(TEM、DHA、OXA-23、OXA-58)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阴性。为醋酸钙不动杆菌引起的疾病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其耐药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毛烁君 斯广杰 任晓金 石婷婷 章烨 王卓瑞 章晓栋
从患典型鳃腺炎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肝脏和腹水处进行细菌接种,分离获得一株细菌。综合菌落形态,16 S rRNA序列进化分析和API细菌生化鉴定系统判定,所得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SX43)。动物回归实验显示,分离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6.5CFU,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从实验幼鳖体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常用药物的抗菌敏感性测定显示,菌株SX43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氯霉素高度敏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忽占利 李军星 胡松华 王一成 袁秀芳 徐丽华
为了解浙江省规模化猪场患病猪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采用K-B琼脂法对73株HPS浙江株进行了18种临床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同时应用PCR技术对11个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和比对分析。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磺胺类耐药的分离株比例高达86.30%,对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和氯霉素类耐药的比例分别为65.75%,60.27%,50.68%,50.68%,46.58%,对大环内酯类耐药仅为28.77%。PCR分析显示:97.26%的菌株中检测到耐药基因,多重耐药的占84.93%。其中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1b的检出率为76.71%,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的检出率为...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双燕 韦冬冬 刘明珠 黄静 余庆 蒙兰丽 李鹏飞
为探明2022年5月引起广西南宁某养殖基地牛蛙暴发疾病的原因。本研究从患病牛蛙肝脏、脾脏、肾脏和肠道中分离优势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学分析进行鉴定。为确定该菌株的致病机理,对该菌株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组织病理学观察、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性实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在患病濒死牛蛙的肝脏、脾脏、肾脏、肠道均分离到单一的优势菌株,将从肠道分离得到的一株优势菌命名为NFCF-02,经鉴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该菌株携带viaB、ompX、ureE、ureD、ureG、ureF这6种毒力基因,对牛蛙的半数致死浓度为3.12×10~(6) CFU/mL,发病临床症状为肝脏变黄、花肝、肝脏坏死;肾脏充血发红、胃表面有血丝以及肠道呈红色和血脓充塞肠道的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其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索排列紊乱;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严重区域肾小管崩解、坏死;脾脏中央静脉扩张淤血,含铁血黄素、色素细胞增多;肠黏膜脱落,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杯状细胞坏死。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NFCF-02对新霉素、多粘菌素B、头孢拉定、多西环素4种抗菌药物敏感,对林可霉素等14种抗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携带gyrA、Sul1等7种耐药基因。研究表明,弗氏柠檬酸杆菌对牛蛙具有高致病力,可引起肝脏和肠道等多器官组织的病理损伤最终引发机体的损伤甚至死亡。本研究首次从组织病理学分析和毒力因子携带情况角度确定弗氏柠檬酸杆菌对牛蛙的致病力,可为养殖牛蛙弗氏柠檬酸杆菌病的诊断和药物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斌
从发病马口鱼脑组织中分离出致病菌株ObB210709B1,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分离菌株为鮰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此菌株可引起健康马口鱼发病死亡,并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对3种β-内酰胺类、5种氨基糖苷类、5种喹诺酮类、2种四环素类、1种氯霉素类、1种多粘菌素类等1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5种药物耐药.对健康对照组、自然发病组和病原菌回归感染120 h组进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感染鮰爱德华氏菌的马口鱼病理表现为:鳃丝崩解、肝空泡坏死、脾出血且坏死、肾小球出血与肾小管破裂,多组织器官均有细菌团块的聚集,肠道尤为严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谭妙英 常彦磊 张璜 谢会 李丽丽 石磊
为了解芽孢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情况,本研究选择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作为样品分离芽孢杆菌科细菌,鉴定种属后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确定菌株对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值(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检测耐药相关基因后通过接合转移实验分析耐药基因的转移情况。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共分离出59株芽孢杆菌科细菌,经鉴定可分为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 sp.)、假芽孢杆菌属(Falsibacillus sp.)、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数目最多,为44株。药敏实验确定耐药菌株共33株,12株对甲砜霉素药物不敏感,菌株基因检测中共检出21种耐药基因和2种转移元件基因。接合转移实验结果表明,在含甲砜霉素药物的环境中耐药基因可以在芽孢杆菌或类芽孢杆菌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之间转移,并且耐药表型可传代传播。实验揭示了细菌间甲砜霉素耐药表型传播的高风险,对养殖药物的使用及细菌监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蓓 李旭林 郭丽娟 龙梅 郭放 何雪梅 罗燕 邹立扣
本实验分离大熊猫粪便样品中大肠杆菌,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进行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从抗生素大类来比较,耐药率依次为:四环素类(55.6%)>青霉素类(26.7%)>磺胺类(18.9%)>喹诺酮类(10%)>头孢类(7.8%)>氨基糖苷类(1.1%)>单环内酰胺类(0)、碳青霉烯类(0)。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达到55.6%;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曲南、亚胺配能及美罗配能等敏感,耐药率为0。其它抗菌药物耐药率依次是:阿莫西林(26.7%)>磺胺复合物(18.9%)>氨苄西林/舒巴坦(17.8%)>复方新诺明(11...
关键词:
大熊猫 大肠杆菌 分离 耐药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孙娜 王腾腾 韩慧宗 张明亮 王斐 姜海滨
为获取具有益生特性的芽孢杆菌(Bacillus)应用于养殖生产,从野生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肠道内分离筛选出两株芽孢杆菌,分别命名为YB1和YH2,其革兰氏染色均呈阳性,基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YB1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YB1),YH2为壁芽孢杆菌(Bacillus muralis YH2)。分析了温度、pH和NaCl含量(w/v%)对YB1和YH2生长的影响,选取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特性培养基检测了YB1和YH2的产酶特性,并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测定了YB1和YH2对许氏平鲉和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安全性。结果显示:YB1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15~35℃、pH 5~9、NaCl含量0~2%,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5℃、pH 7、NaCl含量0;YH2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15~45℃、pH 5~9、NaCl含量1%~3%,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0℃、pH 5、NaCl含量2%;YB1和YH2均具有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特性;YB1在浓度≤1×10~8 cfu·mL~(-1)时对大菱鲆和许氏平鲉均是相对安全的,YH2在浓度≤1×10~8 cfu·mL~(-1)时对大菱鲆是相对安全的。研究表明:YB1和YH2具有作为有益菌应用于海水鱼养殖的潜力,可作为候选菌株开发为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文仪 肖家伟 雷连成 张付贤
为查明南京市某赛鸽公棚赛鸽出现腹泻、死亡的致病病原,本研究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分析致病菌的血清型、生物被膜表型、毒力基因、耐药菌谱,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研究表明:1)从患病鸽组织、拭子和粪便中分离出的细菌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O157;分离菌株在NA平板上长出白色、光滑的圆形菌落,在CT-SMAC平板上长出紫红色菌落。2)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大肠杆菌的相似性达98%~99%,命名为E.c.86246。3)血清学试验表明分离菌株为大肠杆菌O157:非H7菌株,动力试验进一步证实其为动力株。4)分离菌株携带tccp1014、eaeA和hly毒力基因,可导致雏鸡胃肠道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损伤,甚至导致死亡;其半数致死量为2.0×10~5 CFU/mL,具有较强的致病性。5)分离菌株携带tetA、tetM、sul2、aadA1和bla_(TEM) 5种耐药基因,具有较弱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严重耐药,对阿莫西林、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敏感。综上,本研究分离的鸽源大肠杆菌O157:非H7菌株,具有动力性,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一定的耐药性,为大肠杆菌O157的流行病学调查、致病机理分析和抗菌药物的精准施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南海辰 底丽娜 夏利宁
【目的】了解新疆不同动物源喹诺酮类耐药大肠杆菌携带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因子(plasmid 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的流行现状,及其与主要的β-内酰胺酶基因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共存情况。【方法】通过PCR方法对猪源(79株)、牛源(8株)和羊源(96株)喹诺酮类(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大肠杆菌进行PMQR(qnrA,qnrB,qnrC,qnrD,qnrS,qepA,oqxA,oqxB,aac(6’)-Ib-cr)、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CTX-M,blaSHV,blaKPC,blaCMY-2,blaLAP-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彤 何剑斌 李鹏 龙淼 张燚 郑伟萍 姜丽莹 杨淑华
为获得鹿源肠道菌群中的芽孢杆菌并研究其益生作用,对梅花鹿肠道分泌物85℃水浴处理15min以筛选芽孢杆菌。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结果进行鉴定,通过抑菌试验、耐酸、耐胆盐试验及产纤维素酶试验等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出4株芽孢杆菌,分别编号为XF-1、XF-2、XF-3、XF-4,对其中的两株进行鉴定,最终确定XF-1为地衣芽孢杆菌,XF-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采用牛津杯法研究两株芽孢杆菌对4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发现XF-1对大肠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
关键词:
芽孢杆菌 鹿源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艳华 李凤娟 刘建华 胡功政 莫娟 余军军
为探讨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采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建立鸡大肠杆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用液体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了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菌、浮游菌和脱膜菌对克拉霉素、环丙沙星、磷霉素等13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检测了细菌生物被膜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浮游菌和脱膜菌对同种药物的敏感性几乎相同,而生物被膜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性比后两者显著增强,并且2株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浮游菌在形成生物被膜后产生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由此说明,生物被膜菌的耐药性主要是由于生物被膜这种特殊结构造成的,同时,由于生物被膜的存在,促使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恒安 秦磊 成志恒 赵国屏
在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细菌STRB ,该菌可以在SFM、LB、EMB、PDA、MM、MacC等多种培养基上生长 ,革兰氏染色为阴性 ,电镜观察无鞭毛。生化指标检测显示 ,该菌株对多数糖类不能发酵 ,经bioMerieuxVitek公司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检测试验卡 (GNI)鉴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设计 2对简并引物对其 16SrRNA进行PCR扩增 ,16SrRNA序列及其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 ,该菌为约翰逊不动杆菌。
关键词:
约翰逊不动杆菌 鉴定 16SrRN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