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22)
2023(2629)
2022(2322)
2021(2201)
2020(1993)
2019(4300)
2018(4277)
2017(7305)
2016(4788)
2015(5274)
2014(5175)
2013(5163)
2012(5107)
2011(4644)
2010(4698)
2009(4429)
2008(4625)
2007(4112)
2006(3664)
2005(3325)
作者
(19056)
(16266)
(16232)
(15199)
(10940)
(8056)
(7189)
(6400)
(6278)
(5987)
(5834)
(5724)
(5665)
(5629)
(5347)
(5183)
(4996)
(4926)
(4871)
(4836)
(4500)
(4410)
(4245)
(3833)
(3747)
(3727)
(3653)
(3625)
(3581)
(3556)
学科
(13309)
经济(13290)
(9893)
(9016)
管理(8148)
(7151)
企业(7151)
方法(5756)
数学(4698)
数学方法(4543)
(4186)
中国(3340)
水产(3143)
理论(3043)
(2876)
农业(2864)
及其(2858)
(2827)
生物(2776)
(2772)
业经(2739)
地方(2518)
(2474)
贸易(2473)
(2456)
(2431)
(2354)
金融(2349)
动物(2329)
环境(2321)
机构
大学(75218)
学院(72642)
研究(34522)
科学(28828)
(28653)
农业(23364)
中国(21991)
(21826)
研究所(20700)
(20220)
业大(19767)
经济(19658)
管理(18691)
(16999)
理学(16162)
理学院(15756)
管理学(15024)
(14989)
农业大学(14987)
管理学院(14913)
实验(14146)
中心(13944)
(13791)
实验室(13690)
重点(12976)
(12943)
(12628)
(12126)
科学院(11999)
技术(11212)
基金
项目(54289)
科学(39481)
(38589)
国家(38342)
基金(38326)
研究(29338)
科学基金(29135)
自然(23057)
(22645)
自然科(22502)
自然科学(22480)
自然科学基金(22079)
(20233)
基金项目(19870)
资助(16510)
社会(15552)
科技(15299)
计划(15238)
社会科(14507)
社会科学(14500)
重点(13757)
教育(13531)
专项(12019)
(11917)
(11833)
科研(11632)
(11050)
(10976)
(10816)
创新(10524)
期刊
学报(29020)
(26268)
(22350)
经济(22350)
科学(21148)
大学(19396)
学学(18873)
农业(17813)
研究(16977)
中国(15209)
业大(9945)
(9287)
农业大学(8466)
(7261)
(6599)
林业(6519)
管理(6478)
教育(6374)
自然(5663)
中国农业(5332)
科技(5058)
自然科(4981)
自然科学(4981)
(4385)
金融(4385)
农林(4237)
(4237)
技术(3981)
科技大(3910)
科技大学(3910)
共检索到106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衣尧  郑兰红  陈世建  盛军  孙谧  
对5株海洋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离心后,收集上清液,采用饱和正丁醇萃取制备海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采用MTT活性跟踪法,以BEL-7402、RKO、A549、U251和MCF-7等细胞系为模型,对代谢产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菌株S-1和N16代谢产物的活性组分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菌株S-1对MCF-7、U251和BEL-7402三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4、102和82μg/ml;菌株N16对MCF-7和BEL-7402两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84、133μg/ml。对菌株S-1和N16进行了16S r RNA序列分析、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显示,菌株S-1为短芽孢...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召稳  李元晓  梁含  王占彬  李旺  
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反刍动物最主要的粗饲料蛋白来源,可通过青贮保持其最佳的饲用价值。本研究旨在分析苜蓿青贮的主要微生物组成,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到苜蓿青贮的主要菌种,研发适合苜蓿青贮的微生物添加剂。首先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天然半干苜蓿青贮中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利用MRS、NA、LB、PDA以及麦氏培养基,采用有氧和厌氧两种培养方式从天然苜蓿青贮饲料中筛选微生物菌种;对筛选到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确定其种属。结果表明,苜蓿青贮中的主要微生物群落(鉴定到属的水平)为海洋杆菌属(Oceanobacill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i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is),分别占到24.9%、14.3%、13.9%。在37℃有氧和厌氧条件下以不同培养基共分离出30株菌株。经过形态学和保守序列比对确定,其中15株为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8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2株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rmis);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阿氏芽孢杆菌(B. aryabhattai)、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各1株。所筛选菌株和鉴定结果与宏基因组测序的分析结果相一致,表明所筛选的菌种可靠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涛  谭涛  刘天行  辛志宏  
对1株红树林来源的海洋真菌PJX-41发酵产物中的抗肿瘤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得到6个喹唑啉酮生物碱类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手段(核磁共振、有机质谱、X-Ray单晶衍射等)鉴定了单体化合物分别为quinadoline B、glyantrypine、lapatin A、tryptoquivaline、deoxytryptoquivaline和deoxynortryptoquivaline。以磺酰罗丹明B(SRB)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lapatin A对A-549和Hela细胞具有中等抗肿瘤活性,tryptoq...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小龙  孙焕良  谢达平  孟桂元  
为了克服传统沤麻工艺的不足,提高沤麻的效率,以亚麻原茎为菌种筛选的来源,通过初筛、复筛得到了1株产果胶酶和木聚糖酶活性较高,不产纤维素酶的脱胶菌株A6.摇瓶脱胶试验表明,A6菌能24h完成亚麻脱胶,脱胶后,纤维残胶率为20.63%,胶质脱除率达38.80%,比天然水脱胶高出11%.初步鉴定并命名为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circulans)A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洪亮  杨建  解修超  陈绍兴  林丽飞  
利用一种基于96孔板的快速筛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美蓝—酶标仪检测法对从广西山口、防城、北海三个地点红树林分离的498株细菌,299株真菌进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157株细菌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占总分离细菌数的31.5%,88株真菌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占总分离真菌数的29.4%。且抗白色念珠菌活性菌株的比例与样品来源密切相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郑鸿飞  孙谧  王跃军  郝建华  高强  
通过以三丁酸甘油酯和α-乙酸萘酯为底物,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酯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并从样品中分离到1株产酯酶活力和稳定性较高的菌株EB-1,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模式菌株的同源性高达99.79%;又根据其产黑色素这一特性,最终将其确定为Bacillus subtilis var.niger,其16S rDNA序列在GenBank的注册号为EU016526。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田晓清  张衡  马丽艳  樊成奇  苑丽东  杨桥  
利用东海水产研究所开展的2012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Trachurus murphyi)渔场生态环境调查,对该海域75个站点进行了海洋微生物样品的采集;通过菌株的16S rRNA测序及Gen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了从所采样品中分离获得的海洋微生物菌株的物种多样性;通过菌株发酵、代谢产物提取及其抗菌滤纸扩散分析,对其发酵代谢产物粗提物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通过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路中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crtB)及脱氢酶(crtI)基因分析,对筛选到的抗菌活性菌株进行了基因筛选。结果表明,累计分离获得可培养海洋微生物菌株628株,其隶属12个属,其中的优势菌属包括亚硫酸盐杆菌属(Sulfitob...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琇  吴发兴  孙谧  王清印  王跃军  杨向科  
【目的】初步研究海洋微生物溶菌酶S-12-86(MMLS)体外抑菌与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法(MBC)测定MMLS对部分模式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通过细胞病变抑制实验法(CPE),研究MMLS在猪肾细胞(PK-15)中对伪狂犬病毒(PRV)的抑制作用。【结果】MMLS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作用的浓度范围在0.25~4.00mg·ml-1之间,杀菌作用的浓度范围一般在0.25~8.00mg·ml-1之间。在电镜下,可见MMLS能够使大部分白色念珠球菌的细胞壁出现严重变形,细胞质出现不均匀,细菌胞质中的空腔增多。MMLS的TC50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丽萍  龙建友  姬志勤  
Ⅰ10菌株是从渤海海水中分离得到的1株放线菌。为了测定Ⅰ10菌珠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以13种病原真菌、3种病原细菌为供试菌,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双层平板法,对Ⅰ10菌株发酵液进行了室内杀菌活性测定和盆栽试验,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Ⅰ10菌株发酵液对13种供试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在80%以上的占到76.92%,对3种供试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8 mm以上;Ⅰ10菌株发酵液原液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分别为99.57%和75.53%。稳定性研究发现,Ⅰ10菌株连续转接10代,其培养特征和产生活性物质性能均表现稳定,第10代菌株发酵液的杀菌活性与出发菌株无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全富  缪锦来  李光友  侯艳华  王国栋  
从南极获得的260株低温细菌中筛选到107株具有蛋白酶活性菌株,其中5株菌所产蛋白酶的活性高于45U/mL。对其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株NJ276、NJ59、NJ1670、NJ345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NJ341属于科尔韦尔氏属(Colwellia)。对其中NJ276、NJ341、NJ1670、NJ345这4株产蛋白酶南极嗜冷菌的生长及分泌蛋白酶的部分酶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株菌最适生长、产酶温度均为10℃左右;培养2~5d,嗜冷菌生长、产酶量一直处于较高的状态。(2)4株南极嗜冷菌分泌的蛋白酶的酶活反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祁宏伟  仲伟光  王玉婷  赵玉民  
牛的瘤胃中富含各种微生物,微生物与瘤胃之间互生互利,对于牛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牛瘤胃中常见的微生物菌群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综述,对影响牛瘤胃中微生物菌群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牛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控和质量安全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杨向科  邹艳丽  孙谧  郑家声  
以一些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对海洋微生物溶菌酶的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微生物溶菌酶对受试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尤其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及养殖致病菌效果显著。海洋微生物溶菌酶对试验菌株的生长繁殖和代谢均有影响,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指数期初期。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海洋微生物溶菌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效果不同,推测其作用机理与二者细胞壁结构不同有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胡进玲  古丽君  曹师  成凤花  李彦忠  
本研究采用PDA平板暴露法对草类植物微生物实验室的无菌间和常规操作间进行微生物收集与检测,并对主要菌种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比较酒精喷雾、超净台擦拭等操作前后无菌间杂菌菌落数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本实验室共检测到11种主要杂菌,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海迪茨氏菌(Dietzia maris)、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等8种细菌和青霉(Penicilliumsp.)、壳皮盘菌(Peziza ostracoderma)、枝孢样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3种真菌。其中,优势菌种依次为玫瑰色库克菌(Kocuria rosea)、球形节杆菌、海迪茨氏菌,菌落总数分别为28、28、23个。研究还发现,本实验室无菌间的杂菌种类远多于常规操作间,且包含了常规操作间所有杂菌种类,说明常规操作间的杂菌可能来源于无菌间,而检测到的杂菌种类主要为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病原菌,与报道的空气中常见微生物种类差异较大,说明无菌间的杂菌可能是微生物研究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对无菌间进行除菌操作后,超净台内部杂菌种类减少了64%,超净台外部杂菌种类减少9%。因此,彻底擦拭超净工作台的内外、喷洒酒精等操作可有效减少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从杂菌来源来看,规范试验操作,减少实验室内外空气流动也十分必要。本研究为实验室微生物污染物的检测、预防及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飞  孙军德  
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分离出22株絮凝剂产生菌,以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出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Y2,初步鉴定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该菌产絮凝剂与菌体生长量呈正相关,在生长的稳定期后,达到最高的絮凝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碳源,NaNO3作氮源,Y2产絮凝剂的最适生长条件为:pH值7.0,温度30℃,摇床转速160r.min-1,培养60h可达最高絮凝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琪  张宏  黄春萍  张晓喻  刘刚  
研究枇杷花[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抗肿瘤生物活性,本文运用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枇杷花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MTT法进行体外抗菌、抗肿瘤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熊果酸(3)、3β,19α-二羟基-4-醛基-乌索-12-烯-28-酸(4)、β-胡萝卜苷(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2α-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