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78)
2023(2618)
2022(2180)
2021(2062)
2020(1786)
2019(3929)
2018(3890)
2017(6993)
2016(4185)
2015(4714)
2014(4526)
2013(4601)
2012(4438)
2011(4171)
2010(4298)
2009(3847)
2008(4123)
2007(3619)
2006(3235)
2005(2914)
作者
(14898)
(12892)
(12724)
(12105)
(8297)
(6219)
(5576)
(4902)
(4898)
(4668)
(4621)
(4490)
(4422)
(4253)
(4122)
(3898)
(3890)
(3776)
(3762)
(3637)
(3457)
(3313)
(3242)
(3001)
(2998)
(2894)
(2827)
(2826)
(2734)
(2652)
学科
(14546)
经济(14526)
管理(8493)
(8477)
(7854)
(6536)
企业(6536)
方法(6014)
数学(4996)
数学方法(4864)
(4607)
中国(3673)
(3374)
(3203)
业经(3016)
税收(2959)
(2927)
农业(2918)
地方(2816)
(2736)
理论(2708)
(2679)
(2598)
贸易(2597)
环境(2379)
(2361)
(2341)
金融(2340)
(2291)
银行(2271)
机构
大学(66299)
学院(64011)
研究(28313)
科学(21210)
(20937)
经济(20416)
管理(19866)
中国(19596)
(17988)
理学(17148)
理学院(16796)
(16728)
管理学(16173)
管理学院(16061)
研究所(15719)
(15066)
农业(14635)
业大(13249)
中心(11968)
(10814)
(10495)
师范(10324)
(10215)
(10196)
(9901)
(9546)
农业大学(9332)
北京(9284)
科学院(9205)
实验(9170)
基金
项目(46370)
科学(35722)
基金(34088)
(32868)
国家(32656)
研究(28495)
科学基金(25894)
自然(19196)
自然科(18726)
自然科学(18718)
自然科学基金(18389)
基金项目(18151)
(17632)
社会(16745)
(16494)
社会科(15699)
社会科学(15692)
资助(13927)
教育(13098)
重点(11824)
计划(11140)
编号(10324)
科技(10104)
(10008)
(9938)
科研(9631)
成果(9183)
(9170)
专项(8856)
创新(8718)
期刊
(23054)
经济(23054)
学报(17853)
研究(17627)
(15975)
科学(15117)
中国(12403)
大学(12138)
学学(11642)
农业(10976)
(6912)
管理(6446)
教育(6390)
(6006)
业大(5451)
(4855)
资源(4597)
农业大学(4439)
(4212)
金融(4212)
林业(4086)
财经(3770)
技术(3663)
自然(3501)
科技(3418)
经济研究(3347)
(3197)
问题(3080)
中国农业(3064)
业经(3046)
共检索到95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凯华  吴锁龙  柯杰瀚  王艳  
两栖蔊菜(Rorippa amphibia)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入侵植物,主要出现在草坪中,并有不断向各种生境扩张的趋势,往往会成为其入侵群落中的优势种,因此研究其种群和群落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对于更好地了解其入侵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调查了不同小生境中受到两栖蔊菜入侵的草坪群落,采用扩散系数(C)、负二项参数(K)、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标(I)、聚块性指标(PI)、Cassie指标(CA)和Green指数(GI) 7个指标对两栖蔊菜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并分析两栖蔊菜的种群密度、盖度等特征。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探讨了群落类型的差异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条件下两栖蔊菜种群均呈聚集分布。无遮阴和半遮阴条件下,两栖蔊菜的种群密度分别为全遮阴条件的2.93倍和2.73倍,盖度分别为4.52倍和4.79倍,高度分别为1.57倍和2.37倍。即在全遮阴条件下两栖蔊菜种群的密度、高度、盖度均最低,且与无遮阴生境种群间差异显著(P 0.05)。聚类分析将所调查的群落样方分成3个群丛类型,分别是两栖蔊菜+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群丛、两栖蔊菜+水田碎米荠(Cardamine lyrate)群丛、阴地堇菜(Viola yezoensis)+草地早熟禾群丛,两栖蔊菜在其中两个群丛类型中都是优势种。PCA分析表明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两栖蔊菜所在群落类型的较为重要的生态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恒恒  李斌  栾晓峰  
两栖动物是环境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吴波等,2006),两栖动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Jones et al.,2010)。许多国外学者对两栖、爬行动物与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利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Roloff et al.,2011;Steen et al.,2010),目前我国对该领域研究较少。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结果显示,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hm2,持续居世界首位。福建省人工林保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书荣  周曦杰  崔潇  章守宇  王凯  
本研究于枸杞岛西北部贻贝筏式养殖区海藻生长繁盛时期采集11种大型海藻,并对每种海藻及其藻栖钩虾、麦秆虫生物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海藻上钩虾种群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海藻上麦秆虫种群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钩虾最高种群密度和最大个体均出现在厚网藻上;麦秆虫最高种群密度出现在殖丝藻上,最大个体则出现在缢基蜈蚣藻上。同时,对于生物量较小的海藻,其藻栖钩虾、麦秆虫种群密度均更高,钩虾体型无显著变化,但麦秆虫体型更小;另外,比表面积值更高的海藻,其钩虾种群密度更高,个体也更大,但麦秆虫种群密度和个体均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贻贝筏式养殖生境中不同种类的海藻在藻栖端足目种群特征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的功能角色存在一定差异,而海藻自身多样化的生物特征则可能是该差异形成的内在影响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亮  桂富荣  李隽  李正跃  万方浩  许来春  
紫茎泽兰是一种世界性恶性入侵杂草,严重威胁入侵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了明确不同入侵程度紫茎泽兰群落的根系分布特征,本文对紫茎泽兰轻度、中度和重度入侵群落根系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比较,结果显示:紫茎泽兰的平均根长密度(RLD)值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增大,轻度入侵区域的紫茎泽兰根系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壤中,约占总根量的75.9%,其根系系统发达程度显著低于中度和重度入侵区域,轻度入侵区域的平均根长密度值显著小于中度和重度入侵群落(P<0.01)。3种入侵区域的紫茎泽兰根长密度在水平分布上均由内到外逐渐变小,不同根系范围间的根系含量差异显著(P<0.01)。在根系的垂直分布上,紫茎泽兰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光伟  
近年来,随着对农村和大城市适应能力的逐渐弱化,很多农民工选择了在农村老家的县城(或中心乡镇)另置房产,其生存方式也由原来的"两栖"向"三栖"转变。在"两栖"状态下,农民工"打工在城市,家在农村",而在"三栖"状态下,农民工则是"打工在城市,老家在农村,新家在县城(或中心乡镇)"。对于农民工而言,"三栖"生存代表着有资产、有家和贡献县城,具有不同于"两栖"生存的特殊意义。不仅如此,农民工的"三栖"生存,对于中国农村的家庭、社区乃至区域社会结构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冲击,其社会意义更加深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贲  张伟  束潇潇  莫英敏  裴恩乐  袁晓  王天厚  
上海郊区农田,林地,湿地(池塘)三类典型生境是两栖类最主要的栖息地,生境的差异以及两栖类生态特征的不同造成了两栖类在分布上的差异。2014年和2016年5~8月对上海郊区三类典型生境的30个研究样点两栖类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类生境的两栖类群落结构进行比较,通过层次聚类法分析不同生境的两栖类组成相似性。结果显示:(1)两年间共记录到上海郊区两栖类动物1目4科4属5种5 397只,其中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为优势种。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为常见种。这5种两栖类都为广型分布种。(2)三类生境的两栖类物种丰富度无显著性差异,而两栖类多度差异显著。(3)泽陆蛙,饰纹姬蛙的种群密度在三类生境中差异显著,且在农田生境中最高。黑斑侧褶蛙,金线侧褶蛙的种群密度在三类生境中差异显著且在池塘生境中最高。中华蟾蜍在三类生境中的种群密度无显著性差异。(4)聚类结果为30个研究样点中林地生境与池塘生境被聚为一类,农田生境被单独聚为一类。建议通过对不同生境的保护与恢复达到对上海郊区两栖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南倩茹  张晴  张劲  陈红兵  李兆华  赵丽娅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一种外来多年生杂草,其入侵给我国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为有效观测与评估撂荒地喜旱莲子草入侵的危害程度,以江汉平原湖区不同撂荒年限的喜旱莲子草入侵群落为研究对象,在江汉平原湖区设置60个1 m×1 m样方(撂荒1年、撂荒3年、撂荒5年各20个),采用χ~2检验、联结系数、匹配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与Gordon M稳定性测度法分别对其种间联结性与群落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撂荒1年群落物种数共32科57属62种,撂荒3年群落物种数共26科54属61种,撂荒5年群落物种数共23科45属49种,三类群落均以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Asteraceae)植物为主,喜旱莲子草与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的优势度占据主体地位,且与撂荒1年相比,撂荒3年和撂荒5年群落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优势度分别增长3.031%和8.408%。(2)从VR值来看,撂荒1年喜旱莲子草入侵群落呈不显著负关联,撂荒3年和5年群落均呈显著正关联。χ~2检验和AC值显示,喜旱莲子草、稗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对环境条件有相似的适应性,其余物种对喜旱莲子草入侵的抵抗力较弱。(3)χ~2检验与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三类喜旱莲子草入侵群落的种对间联结松散,种间相对独立。群落稳定性结果显示,撂荒1年、撂荒3年和撂荒5年群落的交点坐标分别为(32.52,67.48)、(32.93,67.07)和(32.09,67.91),三者均离理想稳定点坐标(20,80)有一定距离,表明种群间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综上,建议在撂荒地修复治理过程中采用替代控制法,以稗、狗牙根等禾本科植物作为替代物种,对撂荒地喜旱莲子草进行综合治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昊  
纬度和季节是影响生物入侵的重要环境因子。以往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研究多集中于秋季入侵旺盛期,较少关注其春季的入侵表现(入侵态势、生物入侵-物种多样性关系等)。在中国22°30°N范围内(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共设置15个入侵样地与15个对照样地,探讨了春季陆生空心莲子草入侵群落沿纬度的变化特征及入侵对群落多样性(α物种多样性指数)、稳定性(Godron坐标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春季空心莲子草入侵态势随纬度上升而加剧;入侵群落的Simpson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纯森  陈孝煊  
鄂西南位于北纬29°24'~31°06'、东经108°30'~111°36',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该区有两栖动物42种(含亚种),隶属于2目10科14属。动物地理区系复杂,含较多的古老物种,与周围各界、区有广泛联系,显示出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过渡特点。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朱光磊  陈娟  
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成员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阶层分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特有的“两栖人”现象。本文指出了在改革初期和世纪之交两个阶段分别出现的“两栖人”现象的实质,以及这种现象对社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霍荟阁  姜广辉  李睿涛  
"两栖"占地不容忽视"两栖"占地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过程中,在城镇工作生活占用了城镇建设用地,在农村又不退出宅基地所形成的双重占地现象。这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由于进城农民无法享有和城镇居民同样的教育、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无法完全融入城镇生活,因而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素  
在市场经济体制、城市化和交通便捷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乡两栖老人大量出现,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普遍注目的群体。城乡两栖老人经常往返城市、乡村两地,人户经常分离,对其进行管理不便,给起社会保障权益的维护带来很大难题。应当全面考量多种制约因素,结合城乡两栖老人的实际情况与需求,科学划定社会保障责权、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注重法律治理、人文关怀,努力充分保障城乡两栖老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保机制的社会认同感、支持度,有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保海  
农户城乡"两栖占地"造成了城乡建设用地的严重浪费。"两栖占地"农户退地存在着制度障碍,必须在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建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