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90)
2023(4046)
2022(3507)
2021(3257)
2020(2721)
2019(5645)
2018(5710)
2017(10652)
2016(5664)
2015(5966)
2014(5248)
2013(4828)
2012(3963)
2011(3589)
2010(3656)
2009(3756)
2008(3223)
2007(2713)
2006(2289)
2005(1993)
作者
(13158)
(11066)
(10774)
(10311)
(6943)
(5216)
(4925)
(4185)
(4089)
(3833)
(3601)
(3576)
(3342)
(3337)
(3325)
(3274)
(3258)
(3253)
(3160)
(3082)
(2647)
(2640)
(2559)
(2498)
(2450)
(2444)
(2410)
(2364)
(2174)
(2159)
学科
管理(16570)
(16131)
经济(16113)
(15917)
(14124)
企业(14124)
(6434)
方法(6404)
(5568)
数学(5372)
数学方法(5281)
(5077)
(4885)
财务(4875)
财务管理(4871)
中国(4642)
企业财务(4637)
业经(4396)
(3981)
(3866)
贸易(3864)
(3643)
农业(3531)
体制(3436)
(3407)
理论(3213)
环境(2894)
地方(2876)
(2689)
(2603)
机构
学院(68729)
大学(65739)
管理(25645)
(24191)
经济(23630)
理学(22292)
理学院(22082)
管理学(21585)
管理学院(21455)
研究(19572)
中国(14939)
(12511)
(12363)
科学(11855)
(9992)
(9836)
财经(9823)
中心(9416)
业大(9331)
(9226)
(8894)
(8857)
师范(8807)
(8352)
研究所(8176)
技术(8023)
农业(7675)
北京(7353)
(7328)
财经大学(7253)
基金
项目(46432)
科学(36691)
研究(35752)
基金(33127)
(28320)
国家(28066)
科学基金(24598)
社会(22549)
社会科(21338)
社会科学(21334)
(19351)
基金项目(17242)
教育(16999)
编号(15916)
(15663)
自然(15545)
自然科(15210)
自然科学(15207)
自然科学基金(14924)
资助(13091)
成果(12604)
课题(10488)
重点(10328)
(10228)
项目编号(10002)
(9804)
(9791)
(9717)
创新(9462)
(9457)
期刊
(28457)
经济(28457)
研究(18189)
中国(12831)
(10805)
(10124)
学报(9710)
管理(9578)
教育(8925)
科学(8869)
大学(7322)
农业(7026)
学学(6945)
业经(6844)
(5716)
金融(5716)
技术(5219)
经济研究(5021)
财经(4570)
(3913)
财会(3872)
商业(3689)
(3653)
职业(3338)
图书(3303)
会计(3284)
(3246)
问题(3124)
科技(3024)
(3016)
共检索到98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林雁  曹春方  
本文以2001-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公司聘任异地独立董事的影响。研究发现:(1)两权分离度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聘任异地独立董事,该结论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2)聘任异地独立董事的后果在于:两权分离度越高,公司聘任的异地独立董事越多,其对公司价值的损害也越大;(3)异地独立董事是大股东直接控制董事会的替代选择,在大股东委派董事会重要职位的公司中,两权分离对异地独立董事的影响相对更弱;进一步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对两权分离增加而增加聘任异地独董的效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本文的结论表明聘请异地独董是大股东实现掏空的重要机制,以此拓展和丰富了两权分离如何影响董事会治理的研究,也为优化独立董事履职机制提供了参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刚  胡文龙  
通过在两个独立董事的完全且完美信息静态博弈中引入外部对其监督与否的奖惩变量t,探讨独立董事聘任和薪酬机制下,独立董事监督职能能否有效发挥及其发挥的程度。针对我国目前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提出成立受证监会指导的独立董事协会,建立健全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培育考核制度,建立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等建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彭斐  苏子豪  段云  
中国上市公司中存在明显的捆绑聘任现象,即在同一公司任职过的独董会捆绑地进入另一公司担任独董。独立董事轮换制度并不禁止独董捆绑聘任,但独董捆绑聘任很可能影响独董的独立性,探讨独董捆绑聘任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海外背景有利于内部董事将海外公司治理经验应用到国内,具有海外背景的内部董事在履行职责时也不易被关系掣肘。采用2008年至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内部董事海外背景能否抑制独董捆绑聘任,分别探讨产权性质和市场化程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进一步讨论独董捆绑聘任在内部董事海外背景影响公司绩效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董事会内部权力制衡对内部董事海外背景治理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部董事海外背景能够缓解独董捆绑聘任,在国有企业中,内部董事海外背景对独董捆绑聘任的抑制作用更强。市场化程度越高,内部董事海外背景对独董捆绑聘任的抑制作用越强。以上结果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差分模型检验和替换海外背景测量方法等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拓展分析发现,独董捆绑聘任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资产报酬率,内部董事海外背景通过缓解独董捆绑聘任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报酬率;在独董聘任决策中,内部董事海外背景主要通过普通董事产生治理效应,董事长海外背景和权力会影响普通董事海外背景治理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内部董事海外背景对中国公司治理中的关系产生的制约作用,具有海外背景的内部董事影响独董聘任决策离不开有效、丰富的独董人力资源市场。由于董事内部权力的平衡影响具有海外经历的内部董事的公司治理效应,完善和维护董事会制度是提高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磊   陈镜西   苏春   李先洪  
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超额聘任独立董事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超额聘任独立董事对企业环保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验证了超额聘任独立董事属于一种“监督机制”;超额聘任独立董事通过抑制管理层短视和大股东掏空行为来促进企业进行环保投资;在重污染行业、两职合一以及独立董事薪酬较低的企业中,超额聘任独立董事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高垚  
为了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保护市场小股东的利益不受侵犯,证监会于2001、2002年分别颁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下称《准则》),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韩雅洁  
本文以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研究作为理论基础,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女性董事对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影响机制,并检验了两权分离度对女性董事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董事的存在对控股股东代理成本并无显著性影响,但女性独立董事、具有政府背景(曾任或现任政府职务)女性董事、学术研究背景女性董事、女性监督董事会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起到约束作用。进一步研究显示,在非政府控制上市公司中,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增加,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通过"隧道挖掘"方式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并且随着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增加,政府背景女性董事以及女性监督董事对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为上市公司通过董事会治理结构影响控股股东代理成本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证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亮  刘春  
本文从监督和咨询两大职能分析和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中广泛存在的异地独董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研究发现,异地独董的存在同时属于公司主动弱化监督和强化咨询的产物,并且民企因强化咨询而聘请异地独董的需求更大,而居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公司因弱化监督而聘请异地独董的动机则更强。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异地独董确实为公司带来了更高的代理成本,更高的异地经营效率,也获得了显著高于本地独董的报酬。研究结论表明,适当发挥异地独董的咨询功能将有助于公司突破我国商品市场的地区分割,提升异地经营的效率,但监管机构也应对代理冲突较大的公司选聘异地独董的行为给予恰当监管,以扬异地独董咨询功能之长而避其监督弱化之短。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全怡  李四海  梁上坤  
以沪、深两市2002年至2013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对异地上市公司聘请北京独立董事的动机与经济后果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1)出于获取政治资源的动机,总部与北京距离较远以及总部所在地制度环境较差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聘请北京异地独立董事;(2)相比较北京当地上市公司,异地上市公司聘请的北京独立董事中任职于政府部门的比例显著更高;(3)聘请北京独立董事的确有助于异地上市公司的政治资源获取,表现为有助于企业股权再融资、进入高壁垒行业以及降低企业违规处罚风险。同时,北京异地独立董事也获取了更高的薪酬。本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理想  姚小涛  
具有多重兼任的独立董事由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声誉成为企业争相聘请的对象,但是鲜有研究创业型IPO企业如何才能聘请到这些优秀的独董、他们又为何接受具有较高不确定性的企业提供的职位。文章在整合信号理论和独董任职动机的基础上,利用创业板IPO企业的数据,对创业型IPO企业选聘独董的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首先,IPO企业的企业声誉、社会关系和提供给独董的薪酬可以作为传递企业合法性和任职利益的信号,能够激发独董任职的声誉动机、关系动机和经济动机,从而帮助企业吸引到具有多重兼任的独董。其次,IPO企业具有的多个信号或独董的多个动机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声誉、关系和薪酬对独董的吸引和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替代的。最后,随着上市日期的临近,IPO企业想要聘请到具有多重兼任的独董会越发困难;而且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企业的各种信号对独董的吸引和激励作用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春  李善民  孙亮  
本文以我国财政分权下的地方保护主义为制度背景,以2002~2010年间由我国A股上市公司所发起的异地非关联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异地独董在异地并购中的咨询功能。研究发现,当主并公司拥有来自目标公司所在地的异地独董时,异地并购的效率显著更高,且目标公司所处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程度越严重,异地独董对异地并购效率的提升作用越明显,但该效应只在主并公司为民企的情况下存在。研究还表明,本地关系网络是现阶段异地独董发挥咨询功能的主要途径,而主并公司所在地的政府干预和国企自身的代理问题是异地独董在国企中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本文揭示了异地独董运用其社会资本帮助主并公司突破异地并购障碍方面存在中国式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晓  
本文以我国2009~2012年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作为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独立董事占比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职兼任与绩效呈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占比与经营现金流占比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两职兼任与独立董事未能有效提升个股的市场回报率。分析结论为完善董事会制度提供了经验支持,据此,本文建议推行两职分离,并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政辉  
独立董事兼任在现实中时为常见,但独立董事在同业公司中的兼任具有合法性疑义,对此可从独立性与竞业禁止两条路径展开。独立性所规范的是独立董事与公司之间的直线关系,无法规制同业兼任;竞业禁止则可适用于同业兼任,并对公司董事、经理与独立董事的兼任持否定态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洋  林树  
考察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与会计专长特征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具有高校及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事务所和企业背景的会计专业人士担任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有政府背景的会计专业人士不仅没有抑制盈余管理,反而提高了盈余管理水平;会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越多,公司聘请"十五大"或"四大"事务所的概率就越高;具有会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任期若满6年,其独立性则较低。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庄德林   李楠   王琼   聂晓欣  
独立董事的尽责履职对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独立董事履职的视角,对异地独立董事如何影响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考察了高铁通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异地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高铁通车则有效缓解了这一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异地独立董事因为监督、咨询和决策无效而不利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高铁通车则主要通过改善监督和咨询职能的发挥,缓解上述不利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通车后不同背景特征的异地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存在差异化影响。具体而言,高铁开通后,具有行业专长、学术背景、海外背景的异地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显著正相关;而不论高铁是否开通,具有法律、财务背景的异地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显著负相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洪亮  
《社会科学报》1991年8月22日发表了谭文贤同志《“两权”只能相对分离不能彻底分离》的文章.文中认为:“在现阶段实行两权彻底分离是不现实的.根据我国目前的生产力状况,国家所有制作为一种公有制形式有其存在的内在根源,所有权、经营权只能相对分离,不可能也不允许通过完全独立的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去实现经济的发展.”文中还指出:“作为完全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必须具有完全的所有权,而这只能导致国家所有制的瓦解,并且还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等等.《经济日报》1992年3月6日也发表了郭福兴同志题为“企业只是相对独立”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