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1)
2023(11842)
2022(9953)
2021(8904)
2020(7721)
2019(17256)
2018(17079)
2017(33154)
2016(18028)
2015(20064)
2014(19915)
2013(19764)
2012(18055)
2011(15998)
2010(16328)
2009(15573)
2008(15770)
2007(14305)
2006(12922)
2005(12160)
作者
(52338)
(43909)
(43898)
(41569)
(28094)
(20882)
(19793)
(16787)
(16653)
(15743)
(15058)
(14680)
(14326)
(14067)
(13951)
(13337)
(12826)
(12665)
(12583)
(12462)
(10862)
(10843)
(10673)
(10056)
(9864)
(9825)
(9798)
(9712)
(8783)
(8644)
学科
(85269)
(83866)
经济(83742)
(78028)
企业(78028)
管理(74552)
方法(34878)
(29894)
业经(28840)
(27572)
数学(26634)
数学方法(26439)
(21888)
财务(21869)
财务管理(21844)
企业财务(20733)
(20662)
农业(19952)
中国(17844)
技术(17577)
(17191)
环境(15874)
(15844)
地方(15598)
(14994)
(14596)
理论(14013)
体制(13613)
(13315)
贸易(13303)
机构
学院(266457)
大学(260327)
(116421)
经济(114330)
管理(106762)
理学(91261)
理学院(90373)
管理学(89239)
管理学院(88735)
研究(85960)
中国(69157)
(57358)
(54263)
科学(50230)
(48116)
财经(44511)
(43347)
(42244)
(40174)
中心(39390)
业大(39335)
研究所(38639)
农业(37637)
经济学(35321)
北京(33683)
(32534)
财经大学(32495)
经济学院(31970)
(30707)
商学(30280)
基金
项目(171898)
科学(137473)
基金(127306)
研究(125694)
(110546)
国家(109564)
科学基金(95722)
社会(83209)
社会科(78985)
社会科学(78962)
(67831)
基金项目(67583)
自然(61363)
自然科(59872)
自然科学(59855)
自然科学基金(58905)
教育(56157)
(55588)
资助(51458)
编号(48980)
(38789)
(38738)
重点(38654)
成果(38537)
(38444)
(37550)
(37144)
创新(35507)
国家社会(35133)
课题(33603)
期刊
(135666)
经济(135666)
研究(78387)
中国(53553)
(49588)
管理(45230)
(45104)
学报(37563)
科学(37464)
农业(30740)
大学(29542)
学学(28488)
(25152)
金融(25152)
技术(24235)
业经(23419)
财经(23099)
经济研究(20722)
教育(20241)
(19966)
(19029)
问题(17841)
技术经济(15752)
财会(14366)
现代(13801)
世界(13305)
(13292)
会计(12341)
商业(12311)
(12276)
共检索到406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盛丹  张国峰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是中国必须打好的攻坚战。中国在1998年开始施行的两控区政策缓解了空气污染加重的趋势,但该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鲜有学者进行考证。本文基于1995年和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利用"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分析方法,系统地考察了两控区环境管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定量识别了其主导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两控区内企业生产率增长幅度显著低于非两控区,表明两控区政策通过提升生产成本阻碍了生产率增长;(2)两控区内低效率企业淘汰比例更高,意味着两控区政策淘汰了效率较低的高污染企业,从而提升区内平均生产率水平;(3)与生产成本的提高相比,淘汰机制对生产率的作用相对较小,即两控区政策对生产率增长的阻碍作用占主导地位,但忽略淘汰机制会高估生产成本机制的作用;(4)两控区政策对生产率的作用在高研发密集度与高污染行业、政策执行力较强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更显著,地区集聚经济则有助于缓解该政策的生产率负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兵  吴延瑞  颜鹏飞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度了APEC17个国家和地区1980—2004年包含CO2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首先,估计了对CO2的排放没有管制、CO2排放水平保持不变、CO2排放水平减少三种情形下的生产率指数及其成分。其次,对影响环境管制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的结论有:在平均意义上,考虑环境管制后,APEC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提高,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源泉;17个国家和地区中,有7个国家和地区至少移动生产可能性边界1次;人均GDP、工业化水平、技术无效率水平、劳均资本、人均能源使用量和开放度均对环境管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静  彭飞  毛德凤  
运用1998—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测算资本、劳动配置扭曲指数及企业个体、总体扭曲指数,分析企业要素配置扭曲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检验要素配置扭曲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资本配置扭曲指数基本呈上升态势,劳动配置扭曲指数基本保持不变,总体企业扭曲指数略有上升;制造业的要素配置扭曲指数高于其他工业行业,国有、集体企业的要素配置扭曲比其他企业严重,东部地区要素配置扭曲指数高于中西部;如企业能够有效消除要素配置扭曲,则工业企业总体TFP可提高25.56%,东、中、西部地区可分别提高27.3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明  唐东波  
本文运用径向非角度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度了2000~2009年之间我国30个省份的工业部门的环境技术效率值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值,同时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效率改变和规模效应,并对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值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环境规制、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正向作用,而资源禀赋、能源结构、一阶滞后项则起反向作用,所有制结构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不显著。
[期刊] 征信  [作者] 田娜  安明  
基于扩展生产函数模型研究考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下的制造业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发现:1999—2014年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较快,制造业增长方式由资本和劳动投入驱动转变为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驱动;碳排放与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之间呈现负增长关系,减少碳排放将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将制造业分为高能耗行业和低能耗行业比较分析发现,高能耗行业对能源的依赖性较大,低能耗行业减少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启光  
在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各地区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基础上,使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实证研究环境规制(ER)对建筑业TFP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ER对建筑业TFP增长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当ER强度较低时,其产生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挤出效应",推动TFP提升;当ER强度增大并超过临界点后,"挤出效应"大于"创新补偿效应",导致TFP下降。政府应合理控制环境规制强度,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与TFP增长双赢的目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树  翁卫国  
文章采用中国各省1994-2004年的统计数据,定量评估了地方环境管制对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环境规章显著提高了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但地方环境法规对其不具有显著影响。上述发现意味着,中国实施严格的环境管制能够收获环境质量提高和生产率增长的双赢结果,且地方政府主导的环境行政管制的实际效力可能要远远优于地方环境法规。因此,在健全地方环境书面立法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的重构,以提高书面法律的实际执行效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萌  
本文通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污染物及矿难作为"坏"产出纳入到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测算了中国1998-2009年30家大型煤炭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坏"产出约束下大多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负增长,但平均来讲企业的生产技术是显著进步的;在考虑环境污染及安全生产规制的两种不同情形下,分别有14家和16家企业发生过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移动;技改和安全投入、管理效率以及滞后一期的技术无效率等因素与生产率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单位GDP煤炭消耗总量以及资本-劳动比与生产率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生产率指数与人均GDP呈"U"型关系。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俊青  苗二森  
资源错配差异是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构建了资源错配、企业进入退出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微观机制,运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资源错配会形成外生行业壁垒,致使企业之间表现出不同的边际生产力,直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更高的税率和融资成本会进一步加重资源错配的扭曲效应。(2)当存在行业壁垒时,企业选择较低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缓解收入扭曲效应,内生地决定行业进入和退出门槛,进而导致市场承载过多的低效率企业。这不仅抑制了市场机制对企业的正常更迭效应,还挤压了企业的利润份额,影响了企业技术投资,最终致使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更换核心指标测度方法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分样本研究还发现,资源错配的改善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兵  吴延瑞  颜鹏飞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测度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下中国30个省份1998—2007年的环境效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并对影响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主要的结论有:能源的过多使用以及SO2和COD的过度排放是环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环境效率较高的省份均集中在东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高于市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市场全要素生产率还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低于东部地区,资源环境因素对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排名有显著的影响;人均GRP、FDI、结构因素、政府和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公众的环保意识对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彦皓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地级市层面的企业治污投资数据构建了一个2003—2007年的面板,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政企合谋在背后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用企业治污投资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衡量的环境规制强度每上升1%,企业当期的生产率下降约1%。当政企合谋可能性上升时,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在减弱,说明政企合谋带来的监管放松和处罚不力弱化了环境规制对合谋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中央政府应加强环保领域统一执法,破解囚徒困境式的环境规制。同时,本文的发现为环保机构监测监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严兵  
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1999~2006年产业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制造业内外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动态变化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内外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不断提高,由于内资企业增速更快,二者之间的差距开始缩小。进一步的分解表明,前沿技术进步已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1999~2006年前沿技术进步对内外资企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平均约为80%和9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胡务  汤梅梅  刘震  
本文基于"波特假说"理论,在一个标准β条件收敛框架下,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中国工伤保险管制对工业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2011年政府对《工伤保险条例》的修订显著降低了工伤风险高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工伤保险管制对于生产效率没有滞后效应,其中国有企业相对私营和外资所有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受这次修订的影响最大。结果说明:当前工伤保险管制无法达到改善职业安全健康环境与提高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共赢局面,凸显"预防型"管制改革的重要性,这也是工伤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胡务  汤梅梅  刘震  
本文基于"波特假说"理论,在一个标准β条件收敛框架下,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中国工伤保险管制对工业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2011年政府对《工伤保险条例》的修订显著降低了工伤风险高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工伤保险管制对于生产效率没有滞后效应,其中国有企业相对私营和外资所有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受这次修订的影响最大。结果说明:当前工伤保险管制无法达到改善职业安全健康环境与提高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共赢局面,凸显"预防型"管制改革的重要性,这也是工伤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欣欣  于善甫  
我国的经济增长状况与资本、劳动以及生产效率直接相关。现阶段,我国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资本增长率不断下跌,原有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结构优化与经济转型的阶段难以为继,要想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与产业的精细化发展,就必须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在要素收入分配失衡的背景下,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通过分析要素收入分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来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探究其对我国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得出结论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