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3)
2023(11543)
2022(10079)
2021(9214)
2020(7655)
2019(17902)
2018(17555)
2017(33007)
2016(18063)
2015(20768)
2014(21224)
2013(21430)
2012(20839)
2011(19285)
2010(19818)
2009(18599)
2008(18583)
2007(16732)
2006(15016)
2005(14219)
作者
(55765)
(46907)
(46761)
(44601)
(30033)
(22547)
(21514)
(18192)
(17813)
(16843)
(16151)
(15750)
(15227)
(15194)
(14854)
(14604)
(13973)
(13876)
(13599)
(13464)
(12083)
(11716)
(11458)
(10879)
(10675)
(10579)
(10438)
(10400)
(9623)
(9395)
学科
(100585)
经济(100500)
管理(45565)
(44863)
方法(34923)
(33194)
企业(33194)
数学(30571)
数学方法(30323)
中国(27967)
地方(27541)
(24844)
(19910)
业经(19664)
(18451)
农业(16998)
(16842)
贸易(16831)
地方经济(16558)
(16124)
(15768)
(15381)
金融(15379)
(14751)
银行(14720)
(14286)
(13589)
环境(13387)
(13274)
理论(11434)
机构
大学(274435)
学院(273715)
(124379)
经济(121847)
研究(105871)
管理(97948)
理学(82087)
理学院(80980)
中国(80382)
管理学(79701)
管理学院(79145)
科学(63160)
(60090)
(56050)
(55316)
研究所(50400)
(49665)
中心(46933)
(43636)
财经(42697)
业大(39360)
北京(39198)
经济学(39073)
农业(38824)
(38396)
(38392)
师范(38012)
(36976)
经济学院(34900)
(34768)
基金
项目(168433)
科学(130788)
研究(124150)
基金(119383)
(103998)
国家(103074)
科学基金(85965)
社会(78848)
社会科(74642)
社会科学(74621)
(66387)
基金项目(62330)
教育(56073)
(55950)
自然(52740)
自然科(51421)
自然科学(51405)
编号(50507)
自然科学基金(50470)
资助(49816)
(42978)
成果(42641)
重点(38767)
(37431)
课题(36140)
发展(34949)
(34407)
(34194)
国家社会(32455)
创新(32140)
期刊
(151545)
经济(151545)
研究(90624)
中国(61539)
(46534)
学报(42931)
(42427)
科学(39331)
管理(36568)
大学(31830)
农业(31508)
教育(30372)
学学(29673)
(29466)
金融(29466)
经济研究(24915)
技术(24635)
业经(23413)
财经(21912)
问题(19815)
(19031)
(17096)
(16759)
技术经济(15686)
国际(15355)
世界(15317)
统计(14175)
图书(13662)
商业(13650)
理论(12883)
共检索到444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日东  
一、两种发展:起飞的发展和准备起飞的发展现代经济学把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现代化经济归结为两个互相联结的过程:一是经济增长;二是工业化。现代化经济学还把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现代化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1) 初始积累阶段,它是“为起飞创造先决条件”的阶段,社会的经济增长以“外延——粗放”为主导,集中指向生产的广度扩散,形成生产的初级后劲,积累起飞的基础力量;(2) 优化要素——结构阶段,它是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加速进行的阶段,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江帆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是顺应世界产业结构发展潮流的需要,也是我国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本文拟通过对广东和广西第三产业的现状、发展特点、问题、发展前景与对策和分析,为两广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一、两广第三产业现状比较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两广第三产业都有了程度不同的发展。1990年广东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占劳动力的24.7%(同期第一、二产业产值比重为26.1%、39.9%;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缪来顺  覃合  
通过构建一个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并展开分析,据此得出结论:广西应根据区域之间的互补性、可达性等条件确定广东作为区域合作对象,并应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两广合作的预期收益,使区域间的合作持续进行下去,以期带动广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清勇  鲁宁  夏浩  
研究目的: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字资料和访谈记录,全面、细致地描述和总结20世纪80年代中国土地经济学复苏、发展与繁荣的过程与成就。研究方法:资料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经济学术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复苏之后,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繁荣期,主要表现在:各高校陆续开设土地经济学课程,一大批学者专门从事土地经济学研究,相关论文出现在各大期刊上,专门的土地经济学研究机构、地区性及全国性土地经济研究会陆续创设,一批土地经济学教材正式出版,专门的土地经济期刊开始刊行,并翻译、影印出版了国外土地经济学名著。研究结论:20世纪80年代土地经济学者的开拓和探索奠定了土地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坚实基础,新一代研究者应继承前辈的创新精神,在完善研究机构、振兴学术团体、打造学术期刊交流平台、编写高水平教材等方面多做努力,续写土地经济研究的新篇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殷晓  
本文对80年代财政经济的实证描述和分析从三个方面展开:(1)财政收支总量变化的特征是:收支同步增长,但它以可比赤字的增加为代价;收支起伏过大;收支占GNP比重趋降;财政状况显现出恶化的迹象。(2)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各种工商税收。我国流转税偏高;企业所得税严重依赖国营企业。(3)财政支出结构变动表明:我国财政经济建设支出虚高实低且结构安排不合理;“吃饭”比重日增且难以压缩。将收支项目变化结合起来考察,我们会得到两点重要结论:一是可比赤字在客观上将继续存在;二是目前财政本身已基本丧失积累功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竞华  
1980年到1989年10年中,江苏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两个绝然不同的阶段,即持续稳定增长的前五年,驼峰起伏运行的后五年。这一运行轨迹,可由国民生产总值年递增率的升降显示出来。 从江苏经济自转运行轨迹来看,在波动幅度上存在“四小”、“四大”的特征:(1)前期波幅小,后期波幅大。前五年为6.4%,后五年为18.3%。(2)消费波幅小,积累波幅大。在后四年中(暂缺1989年的数字)的国民收入使用额中,消费基金波幅为42.9%,积累基金波幅为58.9%。(3)农业波幅小,工业波幅大。在后五年的社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波幅为6.8%,工业总产值波幅为38.0%。(4)轻工业波幅小,重工业波幅大。在后五年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波幅为34.8%,重工业产值波幅为40.6%。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江时学  
进入90年代后,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以下显著特点:国民经济实现了复苏;国内市场越来越开放;私有化成为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手段;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外资流入量大大增加;宏观经济形势日趋稳定,通货膨胀得到遏制;区域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兆德  虞孝感  谢红彬  
长江流域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之一。以统计数字为基础,分析了90年代长江流域经济发展速度、上中下游发展的差别、产业结构转换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过程。研究表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增长方式以粗放方式为主,一方面是依赖于大量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是依赖于消耗大量资源,并以牺牲部分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上中下游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深层次问题不容忽视,入世后产业发展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外向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外向度水平仍然较低,区域差异明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卿前龙  孔云龙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出口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和世界平均水平及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弱势。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促进服务出口的增长,提高我国的服务出口竞争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垣  汪应洛  
一、引言关于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在竞争均衡的条件下,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需求变化和部门间的资源流动被认为是相对不重要的,因为所有部门的劳动力和资本都能带来同样的边际收益。第二种更为广泛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受生产结构转变的影响,生产结构的变化应适应需求的变化,应能更有效地对技术加以利用。在预见力不足和要素流动有限制的既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一心  
科技体制改革给上海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必须而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已影响着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近10年来科技体制改革,无论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上,还是在科技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效益上都有新的发展,形成了上海科技发展进程中新的轨迹。本文拟对80年代上海科技发展的轨迹和运行状态作一简要回顾;对90年代上海科技发展的前景作些描述,以期对今后上海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些探索。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冯立天  
80年代是中国社会经济进入全面改革开放的年代,这种变化不能不对中国育龄妇女生育率产生深刻的影响,其影响首先表现在人口学因素的变化上。 本文主要利用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对80年代中国生育率的变动,进行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分析对象为总和生育率。该项调查是在1988年年中进行的,分析年度截止1987年。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伍晓玲,饶克勤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社会综合发展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随着社会环境以及疾病谱诸因素的改变,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卫生服务供给和利用也随之变化。我国卫生资源自80年代以来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发展速度较快。但卫生资源配置也存在诸多问题:(1)卫生人力资源总量增长过快,医生工作负荷减少;(2)病床已趋饱和,部分大型医用设备增长过快;(3)政府卫生投入相对减少,卫生机构业务(事业)收入比例提高;(4)卫生资源不足和浪费并存。解决的策略是:(1)卫生资源配置应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相适应。(2)合理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布局和结构。(3)提高现有卫生资源利用效率。(4)规范卫生机构资金补偿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