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9)
2023(9852)
2022(8637)
2021(8157)
2020(6644)
2019(15681)
2018(15623)
2017(30727)
2016(16634)
2015(18787)
2014(18884)
2013(18789)
2012(16970)
2011(15197)
2010(14964)
2009(13604)
2008(13075)
2007(11381)
2006(9763)
2005(8522)
作者
(48099)
(39681)
(39499)
(37414)
(25379)
(19028)
(17933)
(15652)
(15231)
(14097)
(13803)
(13162)
(12462)
(12427)
(12226)
(11972)
(11821)
(11818)
(11296)
(11197)
(9781)
(9606)
(9473)
(9005)
(8862)
(8779)
(8748)
(8702)
(7972)
(7711)
学科
(66805)
经济(66732)
管理(48151)
(45701)
(38627)
企业(38627)
方法(32867)
数学(28593)
数学方法(28293)
(16951)
中国(16511)
(15797)
(14603)
业经(14550)
地方(13217)
(11934)
贸易(11926)
(11434)
理论(11370)
(11353)
农业(11047)
(10998)
(10472)
财务(10414)
技术(10401)
财务管理(10399)
环境(10228)
(9925)
金融(9921)
企业财务(9881)
机构
大学(238099)
学院(235048)
管理(98837)
(92268)
经济(90185)
理学(86194)
理学院(85282)
管理学(83890)
管理学院(83466)
研究(76670)
中国(56686)
(50655)
科学(47461)
(41397)
(37802)
(35255)
业大(35155)
中心(34521)
研究所(34500)
财经(34029)
(32458)
北京(32144)
(31000)
(30574)
师范(30324)
(27966)
农业(27651)
(27003)
经济学(26829)
财经大学(25583)
基金
项目(165198)
科学(129909)
研究(121451)
基金(120303)
(104182)
国家(103322)
科学基金(89399)
社会(75243)
社会科(71247)
社会科学(71225)
基金项目(64676)
(63690)
自然(59237)
自然科(57857)
自然科学(57846)
自然科学基金(56797)
教育(55200)
(53772)
编号(50060)
资助(49737)
成果(39998)
(36472)
重点(36123)
(34291)
(34289)
课题(33527)
创新(31860)
科研(31623)
教育部(31403)
项目编号(31235)
期刊
(99233)
经济(99233)
研究(69825)
中国(40510)
学报(36367)
管理(35690)
科学(34181)
(31333)
(29885)
大学(27390)
学学(25682)
教育(25280)
农业(22226)
(20199)
金融(20199)
技术(19927)
财经(16400)
业经(16210)
经济研究(15273)
(13784)
理论(13554)
图书(13498)
问题(12816)
实践(12618)
(12618)
科技(11645)
技术经济(11569)
(10987)
现代(10846)
情报(10460)
共检索到334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少岩  
20多年来,两岸之间能够保持接触和沟通,正是由于两岸经济交流起到了巨 大的推动作用。“共同市场”在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参加者必须是主权国家,这就使“共同市场” 概念在政治关系上有了包容性;而“两岸共同市场”在性质上属于中国主体与台湾单独关税区 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两岸共同市场”的政治基础只能是1992年共识“双方各自以口头声明 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这与两岸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并不冲突。台湾产业结构 的调整迫切需要大陆市场,两岸经济交往的主导领域将由制造业向更全面的经济分工转变,对两 岸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机制提出更迫切的需求。台湾目前尚未成功与任何区域内国家或地区签署自 由贸易区协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冠华  
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是今后大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方向,对于两岸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调整和国际贸易主义增强的挑战、促进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动能的创新驱动、化解两岸产业竞合新势态和增强两岸民众获得感、促进两岸携手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有重大意义。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是中长期目标,同时两岸同文同种、经贸互赖、产业互补、经济水平接近,已具备一定的现实条件和经济合作基础。两岸应克服政治干扰,突出两岸特色、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推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建忠  
“两岸共同市场”是基于两岸经贸合作已有的基础、区域一体化中“共同市场”模式的特征和当前海峡政治生态的特殊性相结合而产生的构想或概念性体制方案,它是符合两岸关系发展内在要求的体制构架。实现这一构架的关键在于构建持续、常规化的协调机制,以扩大两岸经贸交流的规模和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实现两岸经济的有效融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叶世明  
两岸文化共同市场是当前实现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与文化融合的最佳形式。本文从两岸文化产业的互补性分析入手,结合区域经济整合理论,探讨建立两岸文化共同市场的可行性、效应,并提出若干设想与策略选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汪威毅  
文章认为,大陆目前可以与台湾建立一体化的形式,但建立“两岸共同市场”的时机并未成熟。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照  高明  
本文从两岸农业产业的互补性分析入手,阐述了两岸农业合作的可行性与潜力,在逐一分析两岸农业共同市场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两岸共同市场的若干设想与实现步骤。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谷永芬  洪娟  
通过对当前海峡两岸经贸形势的分析,无论从理论层面、现实基础还是经济效应来看,"两岸共同市场"都是两岸经贸合作发展的最佳区域整合模式。在全球区域经济整合背景下,推进两岸经贸共同市场的机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志坚  
地方利益的柬缚和改革意识的薄弱,是边界地区商品经济相对落后、市场发育不良的直接原因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各自为政的地方割据,形成了以江河山脉走向为依据的宛延曲折的边界。这些“天高皇帝远”的穷乡僻壤,其经济社会的发展,一般难以进入各级政府的视野之中,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权力的极限所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晓娟  
针对大陆与中国台湾经济波动状况的协同性及传导机制的研究,可知大陆与中国台湾的经济周期的协同性自从1978年以来越来越显著,由共同周期检验得知,两岸从1987年以来就形成了一个共同周期,而且两岸的贸易及投资往来是两岸共同周期生成和传导的重要原因,两岸经济周期的传导可以用锁模这种内部机制来解释。为了促进两岸宏观经济在同步和互动中的良性循环,必须加强两岸经济政策的协调,就财政、货币、汇率、贸易等政策展开磋商,联合采取干预市场的政策行动,共同防范和面对国际经济危机中的冲击,维持和促进两岸经济的稳定增长。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朱青青  孙凤玲  
两岸编目规则的比较研究是两岸进行书目数据交流与合作的基础。通过对《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2版)与"中国编目规则"(第3版)的研究(只涉及图书部分)发现,二者在著录法与标目法方面存在着差异。差异的产生主要是由文化背景、概念理解、民族性与世界性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潘锐  
江泽民主席指出,两岸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提供了新的机遇。不仅如此,两岸加入世贸组织后,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本文试图描述加入世贸组织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分析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探究美国的台湾政策和两岸政策,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就两岸接触商谈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雪雄  蔡承彬  
近年来,两岸产业合作在制度层面逐步走向正常化,具有很强的市场互补性。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环节和沿海地区。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化,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的价值链环节逐渐上升到高端。推进两岸产业深化合作,大陆方面要加快推进涉台制度环境建设、提高产业关联配套水平、构筑"总部—基地"分工模式以及建立产业交流合作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洪岚  
纺织产业是两岸的第一、第二大创汇产业,两岸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两岸同文同种,两岸纺织业的互动与合作既已有良好的基础,又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伍长南  
福建省是台商投资大陆的初始地,吸收台商投资具有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台资已成为福建省利用境外资金的第二大来源,实际利用台资额占全国吸收台资总额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国各省区第3位。闽台两岸产业对接,关键在于把握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机遇,发挥闽台合作优势,明确产业对接重点,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