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7)
- 2023(2006)
- 2022(1586)
- 2021(1541)
- 2020(1310)
- 2019(2785)
- 2018(2665)
- 2017(4986)
- 2016(2723)
- 2015(3042)
- 2014(2858)
- 2013(2903)
- 2012(2636)
- 2011(2499)
- 2010(2541)
- 2009(2625)
- 2008(2644)
- 2007(2309)
- 2006(1969)
- 2005(1906)
- 学科
- 济(11254)
- 经济(11249)
- 管理(7608)
- 学(7355)
- 业(7091)
- 企(6828)
- 企业(6828)
- 方法(3783)
- 理论(3354)
- 财(3228)
- 教育(3041)
- 经济学(2814)
- 中国(2754)
- 数学(2586)
- 数学方法(2544)
- 务(2536)
- 财务(2536)
- 财务管理(2536)
- 业经(2427)
- 企业财务(2423)
- 和(2157)
- 农(1644)
- 贸(1620)
- 贸易(1619)
- 制(1606)
- 易(1436)
- 图书(1386)
- 思想(1353)
- 环境(1352)
- 书馆(1340)
- 机构
- 大学(42542)
- 学院(40073)
- 济(14623)
- 经济(14308)
- 研究(13861)
- 管理(13479)
- 理学(11455)
- 理学院(11238)
- 管理学(11019)
- 管理学院(10897)
- 中国(9389)
- 京(8955)
- 科学(8785)
- 范(7290)
- 师范(7227)
- 所(7151)
- 财(7058)
- 研究所(6476)
- 江(6271)
- 师范大学(6003)
- 财经(5708)
- 中心(5701)
- 北京(5664)
- 农(5597)
- 业大(5144)
- 经济学(5133)
- 经(5132)
- 州(4971)
- 教育(4908)
- 院(4793)
共检索到62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培友
作为两宋理学的核心话语之一,"孔颜乐处"话语涵蕴牵涉面广,发展历程复杂而涵义多变。由于"孔颜乐处"的理学实践主体与其主题诗歌创作主体具有同一性身份,加之"孔颜乐处"话语具备了情感体验性、审美性等文化品格,因此,"孔颜乐处"话语对彼时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理学家诗人在创作"孔颜乐处"主题诗歌时,对这一话语的理学义蕴有所选择,其诗意组织方式也有独特性。正确认识"孔颜乐处"诗歌主题及其诗意组织方式,以及该话语在理学、诗学、诗歌创作中的不同内容与其表达方式的差异性,有助于提升我们关于两宋时期理学与诗歌关系的认识,也对确立当下文学史的叙述视角和书写立场有所裨益。
关键词:
宋诗 理学 孔颜乐处 诗学 诗歌
[期刊] 求索
[作者]
吴晟
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学,在北宋诗坛独树一帜,影响甚巨。自它形成之日始,特别是自吕本中撰《江西宗派图》提出"江西宗派"之后,便引起了诗评界的高度关注,学者们就其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纷纷发表评论,或褒或贬,见仁见智。这些评论尽管只是局部性的,但无疑已经开启了北宋以降对江西诗学的全面反思,并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唐宋诗之争",为后世的诗学理论建树与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北宋 江西诗学 黄庭坚 反思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屠青松
《宋诗百一钞》版本至少有16种。它以"原本忠爱,温柔敦厚"为选诗宗旨,在题材上强调宋诗的伦理价值和盛世气息,在诗史叙述上具有扬"初"抑"晚"等倾向。这是清代宋诗选本庙堂化的产物,也是乾隆时期盛世文化的反映。沈德潜格调学亦深刻影响了《宋诗百一钞》,选诗主近唐远宋,但另一方面,编者又对宋诗体派流变保持了较大的尊重。《宋诗百一钞》的理学气息并不浓厚,认为它选诗依从理学标准的看法并不准确。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方玉
孔颜之乐是儒家德性幸福的典范,孟子以“君子有三乐”承续发展。周敦颐教诲程颢、程颐“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开创宋明理学的重大课题——寻孔颜乐处。周敦颐不仅明确地将“孔颜之乐”作为儒家德性幸福的核心标识,而且在德性幸福的本原、结构和境界等方面作出诸多新阐发。《太极图说》由“太极”而“立人极”,将宇宙本体论与人生道德论相结合,凸显儒家德性幸福的本原;“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鲜明展示了“内圣外王”式的现实德性幸福,儒家幸福观在德行与事业、本体与工夫的结构平衡中得以巩固;“吟风弄月”“阿童乐趣”带有佛道思想中自然、超然的色彩,升华了孔子所谓“吾与点也”之意,从而使儒家德性幸福越发呈现出一种圣贤气象或精神境界。“寻孔颜乐处”意味着儒家德性幸福的崭新图景,对德性幸福的现代转型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周敦颐 孔颜乐处 太极 诚 圣 德性幸福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友胜
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情调彰显了孔颜之乐的人格魅力。其诗吟咏性情而不累于性情,多表现其安贫乐道的思想与生活状况,是其"道充是贵,身安是富"价值观的生活化与具体实践。与表达孔颜乐处相联系的是,周敦颐诗歌中透露出浓厚的山水林泉之趣。其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体现了思想上儒道释的统合,即将儒家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家的寻仙访胜与禅宗的超尘出世、归隐林泉熔于一炉。其自然山水之趣、泉石之乐不是一般文人简单的所谓逃避现实,排遣忧愤的行为,也不是所谓"思想为儒、生活为道",而是其哲学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的投射与反映。
关键词:
周敦颐 孔颜之乐 林泉之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教育者的心灵诗学》一书基于对教育技术化时代的专业主义、行为主义教师教育理论的反思,针对苏格拉底的“谁是懂得人性和具有心灵美德的教育者”这一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问题进行哲学探寻,通过对教育者心灵完整性的理论化建构,探寻了教育者自我塑造的精神实践,诠释了教育者的心性品质和心灵美德,描绘了教育者的心灵气象和精神气质,建构了教育者的理智德性、情感德性、伦理德性、技艺德性同构互成的教育美德,提出了教育者心性秩序主体化建构的心灵诗学和生命美学,从而回答了“谁是技术时代的真正的教育者”这一教育的本原性问题。
关键词:
教育者 《教育者的心灵诗学》 心灵诗学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勇
童庆炳文化诗学话语的核心理念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种呼吁",其中"审美中心论"既是文化诗学之根,也是其所有诗学活动中的第一存在。"审美中心论"成型于20世纪80年代,是"美学热"的精神遗产,也是童庆炳本人累积而成的思想财富,把它移植至文化诗学,此为继承与发展"旧说"(审美诗学)。同时,在世纪之交以来的学术论争中,童庆炳又挺身而出,对话"文学终结论",批驳"日常生活审美化",反思"文艺学边界",此为与"新说"(文化研究)交战与斗争,其意图之一是要保卫"旧说",强化自己的"新说"(文化诗学)。然而,因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文学
新诗哲学精神的理想愈来愈倾向于探究这个世界背后的神秘,追求宇宙真理。这与传统诗学的"诗言志"、"诗言情"的人间表达区别开来,表现了新诗现代性的最核心要素。在理论上,王国维最先提出这一诗歌理想,以为诗歌与哲学一样,目的是求真理——天下万世之真理。这是现代诗学发生的最核心标志。王国维的首倡之功功不可没。"诗界革命"不曾涉及哲学。李震先生认为《摩罗诗力说》是中国诗学现代转型的开端与标志,是中国现代诗学的真正起点。但《摩罗诗力说》作为诗学著作,哲学性并不是它突出的特色,也不是最根本的要素。
关键词:
王国维 《摩罗诗力说》 现代诗学 哲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付昌玲
文化研究以跨学科为方法论基础,在研究方向上实现了三重转向,分别是文化工业、文化社会学和文化政治学的转向。这三重转向最终形成了文化研究的基本面貌,但也使得文化研究远离了文学文本,给当前文论带来危机。在文化研究转向的理论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文学文本进行细读,恢复文学文本所具有的诗性,回归文学文本的诗学构建,在文化研究和文本研究之间寻找交叉的缝隙,重建文本诗学。这对纠正当前由文化研究所带来的诸种文论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文论危机 本文诗学 路径构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桂芹
竟陵派以“厚”作为诗学审美理想。文章讨论了“厚”的审美内涵,以及“厚”和“灵”、“学”之间的关系,并且认为“厚”是竟陵派用来医治公安末流和自己诗病的药方。
关键词:
厚:竟陵派 审美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小东
女性的自我觉醒首先在文学中得到张扬。中国百年文学中,大量女作家涌现和大量妇女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文学关注,大量两性关系的乡村化都市化和欲望化的多重叙述与多元描写,女性从肉体哲学到灵魂鞭笞,从“拷红”到“审男”乃至于阿Q与吴妈的原初欲念都一一在这种差异中显示着文学的诗学表达,显示着两性文学关系中的深度差异,正在成为文学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
女性书写 诗学 想像 欲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云德
"气"作为中国诗学的基本范畴,从客体方面,启示着一种生命生成的宇宙精神,从主体方面,表现为充满生命动感的人格基质。而它最终的诗学意义,在于超越主客对立,以整体的人格结构,化合宇宙生命,昭示中国诗学的整体精神。
关键词:
诗 元气 生命力 本真 整体人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许琳瑶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作为与传统诗词截然不同的现代诗歌类别,新诗的历史、流派和理论体系,都有着相当高的研究价值。尽管到了当代,诗歌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然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启雯
王昶是清代乾隆时期著名学者,师从沈德潜,是清代格调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清代格调派副将。他在诗文方面颇有成就,其《湖海诗传》所选诗歌可与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相承接。《蒲褐山房诗话》是其诗集中为诗人写的小传的集合,反映了他的诗学思想。概而述之,他的诗学思想大致包括诗歌内容要有风雅之旨,语言要清新典雅,意境要高远恬淡几个方面。
关键词:
王昶 诗学思想 诗歌创作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思梦 黄晓丹
清代嘉道年间著名才女汪端所编纂《明三十家诗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女性作家编纂的男性诗歌总集,诗选中所蕴含的评诗标准,体现了汪端独有的诗学思想。研究诗选的编选动机对于把握清人对明代诗坛的看法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汪端《明三十家诗选》中所蕴含的清真为旨、知人论世、以诗存人诗学思想展开研究,深入论述汪端乃至清代文人对明代诗坛的看法,进一步完善清人编选明诗的体系框架,并将其投射于清代女性文学研究之中。
关键词:
汪端 《明三十家诗选》 诗学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