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58)
2023(4211)
2022(3452)
2021(3344)
2020(2836)
2019(6211)
2018(6213)
2017(12539)
2016(7002)
2015(7752)
2014(7616)
2013(7812)
2012(7305)
2011(6767)
2010(6908)
2009(6507)
2008(6555)
2007(6107)
2006(5454)
2005(4843)
作者
(19974)
(17446)
(16824)
(16083)
(10693)
(8588)
(7664)
(6747)
(6534)
(5977)
(5912)
(5827)
(5410)
(5406)
(5212)
(5108)
(5088)
(4984)
(4810)
(4749)
(4398)
(4349)
(4275)
(4169)
(4013)
(3964)
(3951)
(3703)
(3595)
(3552)
学科
(43613)
(33698)
经济(33663)
农业(29021)
(27580)
业经(11845)
管理(11283)
方法(10438)
农业经济(9664)
数学(9572)
数学方法(9494)
(8832)
农村(8828)
中国(8432)
地方(7873)
(7854)
(7432)
(7031)
企业(7031)
土地(6915)
人口(6907)
(6804)
劳动(6802)
发展(6775)
(6771)
收入(6746)
农业劳动(6360)
(6001)
动力(5909)
劳动力(5845)
机构
学院(103462)
大学(99373)
(48063)
经济(47276)
(42443)
管理(39851)
研究(37100)
理学(35041)
理学院(34681)
管理学(34212)
管理学院(34020)
农业(32274)
中国(29219)
业大(24024)
科学(22128)
(20230)
农业大学(19620)
(19582)
中心(18295)
(18018)
研究所(17706)
(16184)
(15491)
经济管理(14978)
财经(14348)
经济学(13671)
(13537)
(13410)
师范(13402)
(13230)
基金
项目(69324)
科学(54679)
研究(52851)
基金(50498)
(43984)
国家(43459)
科学基金(36711)
社会(35027)
社会科(32681)
社会科学(32673)
(28183)
基金项目(27168)
(26446)
编号(22871)
(22275)
教育(22262)
自然(21966)
自然科(21448)
自然科学(21446)
自然科学基金(21063)
资助(19998)
成果(17858)
(16678)
(16391)
(15144)
重点(15058)
国家社会(14683)
课题(14403)
(14118)
(14009)
期刊
(59208)
经济(59208)
(49613)
农业(33688)
研究(28455)
中国(22357)
学报(17310)
业经(16806)
科学(16497)
(14862)
大学(13974)
学学(13551)
(13133)
金融(13133)
农业经济(13097)
农村(12838)
(12838)
(11105)
问题(9448)
世界(8771)
农村经济(8638)
管理(8636)
(7708)
经济问题(7553)
教育(7473)
技术(7133)
社会(6905)
业大(6402)
经济研究(6337)
财经(6294)
共检索到155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可  王厚俊  
文章利用在广州市十区二市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比分析了两代农民工的特征及流动动因和择业期望。研究结果表明,两代农民工的流动观念、流动动因、流动行为和未来工作预期等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将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瑜  梁潇杰  于桂兰  
基于劳动关系视角,以苏州某经济开发区50家企业为例,对新老两代农民工的劳动关系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老一代农民工对劳动关系满意度中的"劳动报酬"较不满意,而新生代农民工对"劳动报酬""劳动负荷""组织关系"与"个人成长"均不满意;"劳动报酬"最能影响老一代农民工总体的劳动关系满意度,而"劳动负荷"与"个人成长"最能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总体的劳动关系满意度。因此,应关注农民工群体的权益诉求及代际差异,转变企业用工观念,进一步完善企业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瑜  梁潇杰  于桂兰  
基于劳动关系视角,以苏州某经济开发区50家企业为例,对新老两代农民工的劳动关系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老一代农民工对劳动关系满意度中的"劳动报酬"较不满意,而新生代农民工对"劳动报酬""劳动负荷""组织关系"与"个人成长"均不满意;"劳动报酬"最能影响老一代农民工总体的劳动关系满意度,而"劳动负荷"与"个人成长"最能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总体的劳动关系满意度。因此,应关注农民工群体的权益诉求及代际差异,转变企业用工观念,进一步完善企业激励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旭峰  田志锋  钱民辉  
随着第二代农民工群体规模的越来越庞大,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差异越来越凸显。两代农民工在参加教育培训的现状、作用、教育培训需求、希望获得的教育培训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时,必须加大教育培训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发挥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的共同作用,充分考虑到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差异,更加有效的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柳建平  魏雷  
利用对甘肃10个村庄外出务工农民工的调查资料,基于代际差异视角,在统计分析其特征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泊松回归模型分别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进一步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分离出造成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两代农民工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且各种因素对职业流动的影响结果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个体特征差异是导致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家庭储蓄率低、未婚比例高、家庭劳动力多等因素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提高受教育水平、拓宽就业分布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柳建平  魏雷  
利用对甘肃10个村庄外出务工农民工的调查资料,基于代际差异视角,在统计分析其特征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泊松回归模型分别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进一步运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分离出造成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两代农民工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且各种因素对职业流动的影响结果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个体特征差异是导致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频次差异的主要原因,家庭储蓄率低、未婚比例高、家庭劳动力多等因素提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提高受教育水平、拓宽就业分布有利于两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芳  
本研究对西安市新老两代农民工心理契约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老两代农民工对心理契约的认知存在显著的差异:老一代农民工比较注重组织义务责任和员工义务责任,而新生代农民工除注重组织和员工义务责任外,还强调组织和员工人际责任与组织和员工发展责任的实现;新生代农民的需求层次已经从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向高层次的人际需求和发展需求转变。最后本文提出改善我国当前面临的新生代农民工管理问题的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卓玛草  孔祥利  
针对农民工代际间职业流动,利用2016年全国31个省份农民工实地问卷调研数据,构建农民工代际职业流动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代际职业继承指数与流动性指数等多维流动性指标,测度分析了农民工代际职业流动呈现代际差异与代际传递双重嵌套的特征事实。结论为:(1)农民工代际间职业分布存在代际差异,但在职业流动的代际差异中嵌套着职业代际传递与继承的共性;(2)农民工内部不同职业阶层存在大小不同的职业代际传递效应,形成结构性职业流动格局;(3)农民工代际间职业流动范围存在明显的分割性,表现为农民工非精英群体与农民工精英阶层之间存在着职业"潘篱"。因此,促进机会平等推动代际职业流动,对熨平中国社会不平等、促进新生代...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安明  朱红根  康兰媛  
基于549份新生代农民工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新生代农民工择业需求优先序进行考察,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择业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最关注工资收入情况,其次对个人发展、医疗保险、工作环境和权益保护的需求也较大;第二,新生代农民工择业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不同个体特征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需求存在差异,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需求也存在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亚辉  
近年来,珠三角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在今后一段时期,政府和企业将面临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务工群体。本文以珠三角地区1726个农民工的调查为基础,对新老两代农民工的行为方式和主要需求展开比较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在行为和需求方面已经具备与第一代农民工差异性极大的独立社会群体特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柳军  谭根梅  
基于4个城市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媛媛  
由于成长背景、家庭负担、教育水平以及思想差异等因素的不同,一代农民工和二代农民工在对待非农工作的态度上存在差异。前者更看重丰厚的收入养家糊口,后者更想融入城市生活,他们更看重工作的体面性、发展空间、舒适度,不再看重单纯工资收入。因此通过频繁的工作流动,一代和二代农民工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我们采用2008年珠三角地区农民工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了职业流动对这两代农民工收入的不同影响,实证发现职业流动对一代农民工收入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对二代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却不显著。在校正了遗漏变量和样本选择性偏误可能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结论仍然成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东,秦伟  
利用实际调查数据 ,对农民工群体中的代际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在流动动机和目的、收入、消费、对城市的适应性、对家乡的回归性等几个方面存在着年龄、初次流动年代、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 ,本文认为 ,在农民工群体中确已发生了代际的分化。代际分化的主要特征在于 :年龄、初次流动年代、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超恩  符平  敬志勇  
新生代农民工相比第一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更加频繁,表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被部分学者概括为"三高一低"特征,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但工作耐受能力低。本文利用全国性的农民工调查数据,通过对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代际差异的Oaxaca-Blinder分解发现,"三高一低"特征不足以解释两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代际差异,新生代农民工相比第一代农民工职业流动更加频繁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群体未婚比例高,子女数量少,家庭负担小,且更加注重职业的发展空间,希望通过职业的向上流动实现自我提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玉侠  陈瑞伞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返回家乡。新、老两代农民工由于所处年代不同,经历不同,他们之间有着较明显的差异。为了比较新、老两代回流农民工之间的代际差异,基于课题组对安徽、贵州、浙江三个省份28个村庄的广泛调研和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发现新、老两代回流农民工在回流动因、思想观念、技能水平、职业选择、政治参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通过对两类群体差异的比较分析,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回流农民工进行政策指引,发挥新生代回流农民工优势,鼓励其创业、参与乡村治理等;引导老一代回流农民工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型农民转变,同时重视解决老一代回流农民工关注的社会保障问题,这些将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