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07)
- 2023(13669)
- 2022(12051)
- 2021(11306)
- 2020(9704)
- 2019(22197)
- 2018(22141)
- 2017(42497)
- 2016(23465)
- 2015(26335)
- 2014(26122)
- 2013(25932)
- 2012(23714)
- 2011(21500)
- 2010(21346)
- 2009(19823)
- 2008(19265)
- 2007(16990)
- 2006(14971)
- 2005(13485)
- 学科
- 济(87687)
- 经济(87555)
- 管理(70889)
- 业(64529)
- 企(54923)
- 企业(54923)
- 方法(40097)
- 数学(34341)
- 数学方法(33926)
- 财(26345)
- 农(23459)
- 中国(23091)
- 学(21474)
- 制(20898)
- 业经(20209)
- 地方(16811)
- 贸(16180)
- 贸易(16169)
- 务(16133)
- 财务(16063)
- 财务管理(16026)
- 易(15642)
- 理论(15344)
- 农业(15309)
- 企业财务(15205)
- 和(14485)
- 银(14417)
- 体(14401)
- 银行(14354)
- 环境(14335)
- 机构
- 大学(333626)
- 学院(328890)
- 管理(128554)
- 济(127201)
- 经济(124316)
- 研究(113694)
- 理学(111374)
- 理学院(110058)
- 管理学(108032)
- 管理学院(107450)
- 中国(83721)
- 科学(72647)
- 京(72029)
- 财(61328)
- 农(59126)
- 所(58469)
- 研究所(53268)
- 业大(53051)
- 中心(50642)
- 江(48772)
- 财经(48198)
- 农业(46810)
- 北京(45498)
- 经(43769)
- 范(42459)
- 师范(41929)
- 院(41307)
- 州(38948)
- 经济学(37871)
- 财经大学(35916)
- 基金
- 项目(227723)
- 科学(178047)
- 基金(165665)
- 研究(162750)
- 家(146561)
- 国家(145396)
- 科学基金(123513)
- 社会(100846)
- 社会科(95395)
- 社会科学(95368)
- 省(88674)
- 基金项目(88076)
- 自然(82804)
- 自然科(80849)
- 自然科学(80826)
- 自然科学基金(79378)
- 划(75767)
- 教育(74517)
- 资助(68369)
- 编号(65615)
- 成果(53849)
- 重点(51318)
- 部(50162)
- 发(47751)
- 创(47281)
- 课题(45382)
- 创新(44187)
- 科研(44141)
- 制(42997)
- 教育部(42560)
- 期刊
- 济(140745)
- 经济(140745)
- 研究(98029)
- 中国(66042)
- 学报(59151)
- 农(53760)
- 科学(52220)
- 管理(48628)
- 财(47796)
- 大学(43985)
- 学学(41372)
- 农业(36770)
- 教育(36632)
- 融(27961)
- 金融(27961)
- 技术(27122)
- 财经(23854)
- 业经(22160)
- 经济研究(21928)
- 经(20254)
- 业(18956)
- 问题(18137)
- 图书(17298)
- 科技(16571)
- 版(16490)
- 理论(16384)
- 业大(15579)
- 技术经济(15047)
- 实践(14989)
- 践(14989)
共检索到486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贾寒 谢秋宇 李传錡 孙涵 齐宁
制备了一种两亲SiO2纳米颗粒,借助红外光谱及接触角测量证实了相关基团在SiO2纳米颗粒表面的成功接枝,探究了其界面活性和界面扩张流变行为。通过动态界面张力测量及小幅正弦振荡实验发现,两亲SiO2纳米颗粒相比亲水和疏水SiO2纳米颗粒能够更稳定地吸附在界面形成一层吸附膜,降低界面张力,同时由于其扩散交换速度较慢,界面扩张模量大于亲水和疏水SiO2纳米颗粒。进一步的大幅线性压缩实验发现两亲SiO2纳米颗粒在表面比为0.35时其界面吸附量会发生激增,扩张模量迅速增大,其形成的界面膜具有抵抗较大程度形变的能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罗海健 苏闯建 魏熙宇 柯丁宁 孙飞云
压电催化是由压电晶体的应力诱导电效应驱动的催化过程。为进一步提高压电材料的压电催化性能,对制备铁酸铋压电材料Bi2Fe4O9的传统水热法进行了优化改进,并探索了其压电催化降解性能及相关机理。利用XRD、SEM、XPS等表征手段分析了Bi2Fe4O9样品的形貌尺寸和元素分布,利用FPM、压电瞬间电流等测试了其压电性能,以罗丹明B模拟废水考察了基于Bi2Fe4O9压电催化的高级氧化体系。结果表明,通过改进水热法制备的Bi2Fe4O9样品是具有光滑表面、单分散性、平均尺寸为910 nm×82 nm的薄片状形态纳米片结构。XRD及XPS结果表明,Bi2Fe4O9样品纯度高,且Bi、Fe、O元素均匀分布。PFM及压电电流测试发现,Bi2Fe4O9纳米片具有很好的压电催化性能。超声波空化诱导Bi2Fe4O9纳米片压电催化S2O82–体系(US/Bi2Fe4O9/S2O82–)的罗丹明B(Rh B)去除率达97.8%,表明超声活化压电和压电催化多场耦合系统具有显著的协同促进作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亭 刘淑贞 杨涛瑞 陈天银 张志庆
将科研成果"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设计成综合性实验。以氯金酸为原料,利用单宁酸和柠檬酸钠还原法,通过探索和优化反应条件制备出不同粒径的金纳米颗粒(AuNPs),采用紫外光谱等进行表征,系统研究了AuNPs在不同放置时间、温度、盐浓度和pH值的条件下的稳定性能。选用在硼氢化钠(NaBH_4)的存在下,4-硝基苯酚(4-NP)被还原为4-氨基苯酚(4-AP)作为反应模型评价了AuNPs的催化活性等。该实验可帮助学生掌握纳米材料制备原理、掌握大型仪器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孙亚男 顾修全
采用水热法制备分层次结构F-TiO_2微粒,并通过原位沉淀方法对这些微粒进行Ag_3PO_4负载以增强其可见光响应,研究F-TiO_2微粒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光降解罗丹明B溶液的速率),并研究了复合物中Ag_3PO_4的加入量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TiO_2微粒的光催化活性在负载Ag_3PO_4以后显著高于纯Ag_3PO_4的活性,当Ag_3PO_4与F-TiO_2的质量比为1∶1.67时,其可见光催化活性最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文刚
以荧光染料(联吡啶钌配合物)为核,二氧化硅为外壳制备了荧光纳米颗粒.电镜检测结果显示,合成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粒径为(20±3)nm,分布均匀,形态规则.对荧光纳米颗粒进行生物修饰得到荧光探针,以DNA碱基配对原则为基础建立检测DNA的方法,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玻片上的荧光信号和荧光强度.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定量检测到4.4×10-8 mol/L的目标DNA3,而且可定性检测目标DNA3、单碱基错配DNA4及随机序列DNA5,为发展DNA检测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荧光纳米颗粒 核酸探针 DNA检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冰 周蓓 孙怡 叶红 曾晓雄
利用分子自组装原理制备包封有儿茶素的壳聚糖纳米胶囊,探讨了pH值和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TPP)质量比对纳米颗粒形成及其性质的影响.通过控制壳聚糖与TPP质量比为1.3~3.0,可制备形态规则、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10~50 nm的球形纳米颗粒.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儿茶素的包封率为30.54%~50.46%.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制壳聚糖-功能蛋白芯-壳复合纳米颗粒及纳米营养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儿茶素 纳米胶囊 纳米营养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冉 王力 李荣华 张增强 梁文 黄辉 蒋顺成
【目的】制备铁矿渣磁性纳米颗粒,研究其对Pb(Ⅱ)和Cd(Ⅱ)的吸附性能,促进富含铁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方法】以铁矿尾矿渣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制备改性磁铁纳米颗粒3NH_2-SiO_2@Fe_3O_4,对其进行表征,以批处理法探讨了不同pH、Cd(Ⅱ)和Pb(Ⅱ)平衡质量浓度和吸附时间下3NH_2-SiO_2@Fe_3O_4对水体中Cd(Ⅱ)和Pb(Ⅱ)的吸附潜力,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对吸附Pb(Ⅱ)和Cd(Ⅱ)前后3NH_2-SiO_2@Fe_3O_4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制备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黄涛 李晓娜 杨则恒
通过简单的热分解前驱化合物的方法制备了多孔氧化镍纳米颗粒,产物由具有多孔的纳米颗粒组成.通过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技术表征了多孔氧化镍纳米颗粒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多孔氧化镍纳米颗粒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高的比容量、循环性能以及倍率性能.500mA/g电流密度下循环120圈,其比容量能保持在835 mA h/g.多孔结构的引入增加了电极和电解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提供空间来缓解循环过程中引起的体积膨胀效应,从而提高了电化学性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睿 郑立飞 王力 李忠宏 李荣华 张增强 杨亚提
【目的】分析介质pH及离子强度对纳米SiO_2(nSiO_2)颗粒分散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散试验分析了不同介质pH和nanO_3浓度对10nm nSiO_2颗粒分散度的影响,并通过多组分表面电荷调控模型理论及泊松-玻尔兹曼方程对影响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nSiO_2颗粒分散度随着nanO_3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随着介质pH的升高而增加,并在pH 7.39以后逐渐趋于稳定;随着介质pH的增大,nSiO_2颗粒的表面电荷密度(σ)增加,但增加介质的离子强度及nSiO_2颗粒的粒径会逐渐降低σ。nSiO_2颗粒粒径的变化会导致其表面H+的分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σ的变化。双电层结构的拟合结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奇 蒋康 夏余平 彭博 刘克非 吴庆定
以杨木粉末为基材、纳米刚玉粉为增强因子,采用温压成形技术制备纳米颗粒增强木质滑动轴承,研究了纳米刚玉粉含量对木质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磨耗量和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并对试件摩擦磨损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刚玉粉对木质滑动轴承的摩擦磨损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当纳米刚玉粉含量为6%时效果最佳;含6%纳米刚玉粉的木质滑动轴承的磨合期短(~7 min)、摩擦系数小(~0.11)、极限PV值高(161.7 MPa·m·min~(-1)),可望在一定工况下替代烧结青铜用于轻纺机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超 袁光明
先对纳米SiO2进行改性分散,得到稳定的悬浮液,利用双真空法,直接浸渍杉木,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来筛选较为优化的实验参数,再通过正交法进一步确定优化实验参数。实验表明:当真空度为0.095MPa,保真空时间为100 min,杉木含水率10%,浸渍次数为2次时,杉木增重率最大,达5.1%,耐磨性能提高20.63%。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文木 张慧君 江泰坤 胡星宇 杨文斌 张欣向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以氨水为催化剂,制得含有SiO_2粒子的碱催化SiO_2溶胶;向碱催化SiO_2溶胶中加入前驱体钛酸丁酯(TBOT)和酸催化剂盐酸,得到以SiO_2粒子为核和以TiO_2为壳的"核—壳"SiO_2-TiO_2纳米材料.结果表明:SiO_2核的粒径约为13.5 nm;随着钛酸丁酯添加量的增加,SiO_2核表面不断有TiO_2壳形成,其粒径从13.5 nm增大至24.4 nm.XRD测定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500℃时,锐钛矿TiO_2的特征衍射峰明显增强.该温度下"核—壳"SiO_2-TiO_2复合粉末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从21.99%提高到94.86%.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巧玲 黄国芳
为开发高效的光催化材料,以利用太阳能来分解有机污染物,采用化学水浴沉积法制备Bi2S3纳米光催化材料,并分析其形貌、结构和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i2S3为表面粗糙的纳米颗粒;Bi2S3纳米颗粒对亚甲基蓝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添加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有助于Bi2S3纳米颗粒尺寸减小,增大颗粒比表面积,促进光生电子与空穴的有效分离,进一步增强其光催化活性。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子轩 江海龙
钯(Pd)催化的碳-碳键偶联反应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其通常需要较为苛刻的条件。本文报道了利用一种金属有机框架(MOF),ZIF-8,来负载钯纳米颗粒用于界面调控的光催化铃木偶联(Suzuki coupling)反应。两种合成的Pd/MOFs催化剂分别命名为Pd PVP/ZIF-8和Pd/ZIF-8,它们具有相似的钯纳米颗粒的尺寸和载量,区别在于前者有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表面活性剂。通过一氧化碳吸附的傅里叶变换漫反射红外光谱(CO-DRIFT),可以证明Pd/ZIF-8比Pd PVP/ZIF-8的钯纳米颗粒具有更负的电子态。在光催化碘苯和苯硼酸的铃木偶联反应中,Pd/ZIF-8具有更高的活性(产率99.1%),优于Pd PVP/ZIF-8 (产率57.9%),此外,Pd/ZIF-8展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很好的底物适用范围。Pd/ZIF-8更高的活性可以通过MOF和钯纳米颗粒在没有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更好的电子传递解释。本工作将光催化和界面电子转移结合,为钯催化的碳-碳键偶联反应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熊福全
木质素是一种由苯丙烷单元组成的芳香烃聚合物,是继纤维素之后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自然资源。然而,由于木质素的复杂结构导致其没有被广泛应用。将可再生的木质素资源开发为微纳米材料,是实现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的一种新途径。此外,木质素的化学修饰能结合木质素和修饰基团的优势,使其用途更为广泛。因此,利用木质素在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特性,制备微纳米木质素并对其进行化学修饰和应用探讨,能为木质素利用开拓新途径,对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木质素的微纳米化开发为目标,选用酶解木质素为原料,成功制备了实心木质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