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67)
2023(7950)
2022(6877)
2021(6621)
2020(5703)
2019(13175)
2018(13450)
2017(25263)
2016(14211)
2015(16288)
2014(16477)
2013(15727)
2012(14469)
2011(13209)
2010(13683)
2009(12963)
2008(12881)
2007(11900)
2006(10608)
2005(9629)
作者
(42887)
(35601)
(35540)
(33725)
(22775)
(17149)
(16145)
(14009)
(13655)
(13007)
(12249)
(12107)
(11656)
(11564)
(11172)
(10884)
(10596)
(10488)
(10269)
(10160)
(9215)
(8856)
(8779)
(8395)
(8028)
(7989)
(7949)
(7869)
(7405)
(7186)
学科
(55399)
经济(55329)
管理(40754)
(35635)
(31228)
企业(31228)
方法(25642)
数学(21417)
数学方法(20801)
中国(15284)
(14911)
(14412)
理论(14398)
(12648)
业经(12276)
(12227)
地方(9887)
(9767)
(9696)
贸易(9686)
教育(9298)
(9274)
(9244)
(9193)
银行(9168)
(8836)
金融(8828)
(8785)
教学(8762)
农业(8647)
机构
大学(207585)
学院(205557)
管理(75989)
(74382)
经济(72433)
研究(69116)
理学(64311)
理学院(63532)
管理学(61782)
管理学院(61406)
中国(51910)
(45462)
科学(45118)
(36219)
(36032)
(35900)
(33308)
研究所(32762)
中心(31763)
业大(31438)
(29830)
师范(29477)
北京(28648)
农业(28152)
财经(27908)
(26724)
技术(25158)
(25055)
(24468)
师范大学(23306)
基金
项目(132357)
科学(103227)
研究(95441)
基金(94165)
(83313)
国家(82610)
科学基金(70198)
社会(57724)
社会科(54434)
社会科学(54416)
(53239)
基金项目(48459)
自然(46737)
教育(46446)
自然科(45788)
自然科学(45776)
(44954)
自然科学基金(44920)
资助(40060)
编号(39768)
成果(34267)
重点(30248)
课题(28696)
(28428)
(27310)
(27309)
创新(25391)
科研(25000)
计划(24718)
大学(24479)
期刊
(87643)
经济(87643)
研究(60668)
中国(46941)
学报(37446)
(33157)
教育(32488)
科学(32313)
管理(30610)
(29244)
大学(28041)
学学(25966)
农业(21991)
技术(21080)
(16999)
金融(16999)
财经(15040)
业经(14154)
图书(13733)
经济研究(13197)
(13045)
(11944)
统计(11897)
(11554)
问题(11211)
(10673)
技术经济(10280)
科技(10013)
书馆(9706)
图书馆(9706)
共检索到318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俊  霍良安  
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平台,通过构建交互演化模型来刻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动态过程,分析微博环境中两个舆论场之间相互影响机理,探讨在不同的参数条件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趋势,提出了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祁晓霞  
网络舆论是互联网上唤起、形成的,一定时期内大多数网民对某一问题、现象所持的总体看法和观点。当前,网络舆论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较以前更加明显,但客观分析网络舆论的功用,还必须把它放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里加以考察,关注其形成过程中技术、个人、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复杂互动。在一个网络社会,如果要想实现更多群体性事件由"危"到"机"的转变,决不能忽略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深入分析。网上舆论应当被视作社会民意系统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体现了特定时期社会发展的某些重要问题。但网络舆论并不等同于民意,网络媒体提供了一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克  刘海燕  
随着社会矛盾的凸显,由此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呈现了高发的态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网络舆论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能否有效进行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已成为能否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是辩证的,社会治理必须遵循网络舆论的特点及网络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机制,从科研、立法、政府网站的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网络舆情的治理力度,才能稳妥处理群体性事件,实现社会和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于蓉  
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高校学生利用网络平台集聚,在现实中爆发并对高校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群体行为事件。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主要由大学生利益受损和社会问题引发。群际偏见和群体认同是推动群体性事件演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不同,群际偏见和群体认同会以不同的作用方式推动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以不同的模式演化。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德海  韩呈军  
近年来全国各地频发的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考虑化工企业立项决策与周边居民抗议行动的斯塔克伯格博弈,构建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的扩展式演化博弈模型。由于扩展式演化博弈均衡求解的困难,考虑参与者的心智模型后简化了求解过程。比较怀特流形演化解和心智模型演化解,研究发现,两种演化解均反映博弈双方在稳定状态下的策略选择,但是心智模型演化解更贴近于实际情况。最后,结合大连福佳大化PX事件案例,比较了怀特流形演化解和心智模型演化解的均衡求解结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贾留战  马红宇  
群体性事件是部分群众与行政当局或强势社会集团的对抗性冲突,为一种典型的集群行为。介绍了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抗争模型,通过相对剥夺、群体认同和集体效能来解释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阐述了相对剥夺中的个体相对剥夺和群体相对剥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群体认同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和集体效能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最后指出社会抗争模型需要对模型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界定,并将其他重要因素如群际情绪、政治信任等因素包含到模型中。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侯俊东  肖人彬  
在虚实交互的现实背景下,网络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加大了政府的应对难度,进而诱致政府公信力水平的变化。然而,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信力为什么会变化、其内在的演进变化机理是什么等关键性问题还缺乏深度的研究。本文基于事件(过程)—感知(心理)—行动(公众)的整合框架,借助多案例分析方法,揭示网络群体性事件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的变化机理。研究发现:触发情境、社会认知、群体结构、群体效能、响应恢复与心理能量6个主范畴对政府公信力变化存在显著影响,但作用方式和路径并不一致。基于此,结合政府公信力变化的动态过程,本研究探索性地构建了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信力的演变机理模型,即情境—感知—行为整合模型。这些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维持、重建和提升公信力提供有效的依据,并为引导政府创新和发展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理论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借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侯俊东  肖人彬  
在虚实交互的现实背景下,网络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加大了政府的应对难度,进而诱致政府公信力水平的变化。然而,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信力为什么会变化、其内在的演进变化机理是什么等关键性问题还缺乏深度的研究。本文基于事件(过程)—感知(心理)—行动(公众)的整合框架,借助多案例分析方法,揭示网络群体性事件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的变化机理。研究发现:触发情境、社会认知、群体结构、群体效能、响应恢复与心理能量6个主范畴对政府公信力变化存在显著影响,但作用方式和路径并不一致。基于此,结合政府公信力变化的动态过程,本研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炜  程宝生  杨青  
将本体论和语义计算的相关技术引入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题发现研究中,并通过构建食品安全领域本体进行实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获取主题信息,有助于实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题发现。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彭小兵  邹晓韵  
[目的/意义]互联网情境下的邻避效应容易发酵、激荡而失序,研究网络舆情演化机制有助于应对环境集体抗争可能引发的暴力冲突事态。[方法/过程]基于经典的SIR传染病模型,构建"宁波镇海反PX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的双阶段传染病模型,对环境集体抗争两阶段的信息传播机理加以对比分析。[结果/结论]政府处置不当、衍生议题的引入以及微博、意见领袖与网民的非理性介入,促使以居民环境利益诉求为动因的邻避效应,转化为包含有多元主体与官民冲突议题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环境群体抗争的治理,应针对不同阶段的信息传播机理,通过线上线下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皇平平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新时代社会治安治理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种公共危机事件。区别于现实社会的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一个普通人就可能做到"一呼百万应",短时间内便可造成严重的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因虽然来源于传统社会冲突,但表现为瞬间爆发性,参与者也具有匿名性和自发性的特点,加上现实社会的弱控制力及其他种种触发因素,致使网络群体性事件恶性发展和蔓延。因此,如何妥善、公正地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新时代社会治安治理创新化和法治化研究必须认真对待的命题。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应理性对待网络群体性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并通过搭建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合理有效地疏导、规制和监管,进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社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网络社会治理法治的思想。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0901016)项日负责人:刘德海博士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结构复杂性、信息匮乏或过剩、矛盾对抗性、难以预测的高度突发性、事态发展不确定性和决策时间紧迫等高度复杂性的非常规边界特征。"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理过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金全  魏玉嫔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各种类型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根据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的阈值特征和类型特征,运用KermacK-mcKendricK传染病模型,构建了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模型,分析了信息传播(尤其是谣言传播)的特征,以及政府采取信息控制措施如何影响事态演化规律,最后,结合"杞人忧钴"事件进行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演化过程的算例分析。研究表明,在谣言的自身传播过程中,谣言传播者的人数先单调增加,达到一个最大值,然后单调减少并趋于零;地方政府对谣言传播施加有效的控制措施,能够降低谣言传播的最大阈值,促使事态尽快收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福廷  
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是影响校园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其应急管理考量着高校乃至政府机关危机管理的水平。置身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其突发群体性事件也必然与网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信息传播的聚合效应,对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另一方面讲,网络也有利于高校管理者更及时地获取校园舆情动态,在突发事件萌芽期进行预警处置,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立华  程诚  刘宏福  
在互联网不断普及和公民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攀升,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威胁。通过对发生在2006-2013年间的50个典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比较分析发现:1.政府回应显著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效果;2.政府回应的主动性、速度、透明度、公正性、方式的现代性与多样性以及政府与其他主体的互动性等要素与事件的有效解决密切相关,其中政府回应的公正性、信息的透明度和回应的主动性最为重要;3.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热度作为调节变量影响了政府回应对事件解决的效果。面对网络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