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33)
- 2023(17801)
- 2022(14812)
- 2021(13686)
- 2020(11678)
- 2019(26484)
- 2018(26050)
- 2017(50591)
- 2016(26797)
- 2015(29815)
- 2014(28773)
- 2013(28501)
- 2012(25747)
- 2011(22834)
- 2010(23175)
- 2009(22115)
- 2008(21401)
- 2007(19161)
- 2006(16750)
- 2005(15269)
- 学科
- 济(114826)
- 经济(114678)
- 业(107751)
- 管理(98188)
- 企(97913)
- 企业(97913)
- 方法(54758)
- 数学(45511)
- 数学方法(45038)
- 财(41272)
- 业经(34690)
- 农(33148)
- 中国(31710)
- 务(30119)
- 财务(30067)
- 财务管理(30015)
- 融(29778)
- 金融(29775)
- 制(29473)
- 企业财务(28672)
- 银(27796)
- 银行(27777)
- 行(26677)
- 农业(23523)
- 技术(22667)
- 地方(21106)
- 体(21073)
- 理论(20179)
- 贸(19015)
- 贸易(18997)
- 机构
- 学院(373227)
- 大学(368682)
- 济(162208)
- 经济(159244)
- 管理(155294)
- 理学(133674)
- 理学院(132529)
- 管理学(130701)
- 管理学院(129990)
- 研究(111322)
- 中国(95910)
- 财(81806)
- 京(74445)
- 财经(64320)
- 科学(60900)
- 经(58499)
- 江(56124)
- 中心(54676)
- 农(53739)
- 所(52298)
- 经济学(50352)
- 业大(49042)
- 财经大学(47870)
- 研究所(46215)
- 北京(46104)
- 经济学院(45608)
- 州(44459)
- 商学(44106)
- 商学院(43732)
- 农业(41602)
- 基金
- 项目(243162)
- 科学(196190)
- 研究(181754)
- 基金(181271)
- 家(153952)
- 国家(152631)
- 科学基金(136242)
- 社会(120216)
- 社会科(114379)
- 社会科学(114351)
- 基金项目(95681)
- 省(95292)
- 自然(86477)
- 自然科(84607)
- 自然科学(84589)
- 教育(83762)
- 自然科学基金(83178)
- 划(77979)
- 资助(73793)
- 编号(71807)
- 成果(56982)
- 创(56033)
- 部(55051)
- 重点(53514)
- 创新(51592)
- 发(51196)
- 制(50658)
- 国家社会(50443)
- 教育部(48944)
- 课题(48793)
- 期刊
- 济(177493)
- 经济(177493)
- 研究(109788)
- 中国(71975)
- 财(69835)
- 管理(64572)
- 融(50494)
- 金融(50494)
- 农(49734)
- 科学(46590)
- 学报(46071)
- 大学(38180)
- 学学(36498)
- 技术(35197)
- 财经(33283)
- 农业(33200)
- 教育(31719)
- 业经(29843)
- 经(28473)
- 经济研究(27860)
- 问题(22755)
- 技术经济(20668)
- 财会(20497)
- 业(20278)
- 统计(18300)
- 会计(18120)
- 现代(18107)
- 贸(18079)
- 策(18006)
- 理论(17808)
共检索到562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孔庆恺 杨蕙馨 付凡
绿色创新是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有力支撑。为考察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首先从绿色创新意愿、绿色创新能力两视角切入,理论分析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其次,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我国2011—2020年各地区两业融合水平,并将其与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匹配,实证检验两者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我国两业融合水平整体偏低,增速平缓,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第二,两业融合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内生性后依旧成立。第三,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多种异质性。在绿色创新异质性方面,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企业异质性方面,两业融合对非重污染行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南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第四,提高技术整合能力、缓解融资约束是两业融合促进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两条主要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两业融合类型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先进制造业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最佳,但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融合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为持续提升制造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韩民春 刘曈
基于全国投入产出数据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匹配得到的制造业企业样本,研究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两业”融合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加成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两业”融合通过促进企业投入要素升级、核心技术升级和产品功能升级三种渠道提升企业加成率;异质性检验表明,“两业”融合明显提升了位于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制造业企业的加成率;拓展分析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环境强化了“两业”融合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促进作用,“两业”融合还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的离散度,优化了资源配置。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两业”融合如何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经验证据,也为进一步助推制造业“质效升级”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靳毓 文雯 何茵
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以2015—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弱化代理冲突、提升成长能力,进而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在非高新技术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银梅 吴泫锡 张馨月
财政权力的合理分配可以激励地方政府和企业绿色创新,提高创新绩效,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增值税分成改革作为我国财政分权改革的重要举措,会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带来一定影响。为了验证其影响效应、剖析其中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应用2012-202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和强度DID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增值税分成改革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绩效;(2)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和企业信贷水平在其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3)制度环境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增值税分成改革对东部地区及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翟胜宝 许浩然 唐玮 高康 曹蕾
本文检验了银行关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关联企业比非银行关联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强。同时,相比于国有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以及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和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银行关联更加有助于提升其创新能力。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银行关联表现为银行持股企业或企业聘请具有银行背景的高管时,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银行关联通过扩大贷款规模、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资金。本文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视角探讨了影响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为理解银行关联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微观机制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监管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企业创新 银行关联 贷款融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龚静 尹忠明 何悦
本文基于2006—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以及万象云专利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程度对制造企业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呈向右上方倾斜的W型波动上升趋势;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程度可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提升;该促进作用在成长期企业、投入研发技术、交通物流、金融保险及商务服务,以及国内投入的服务化上表现更为明显;在作用机制上,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程度可通过增加研发强度来提高企业的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谢卫红 刘瑾 张茜 郭海珍
数字化创新重塑了价值创造逻辑,为企业效率提升注入新动力。基于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在借助Python爬虫技术和文本分析方法测度企业数字化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化创新对制造业企业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化创新有效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效率的提升,价值共创是数字化创新提升企业效率的重要路径;基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价值共创在数字化创新与制造业企业效率之间的中介作用集中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研究结论有助于评估企业数字化创新的经济效应,为企业管理实践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卫星 倪骁然 赵盼 杨亭亭
基于2003—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和手工收集的企业集团信息,本文系统检验了企业集团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产出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企业集团与专利产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这一关系对发明专利更为显著。基于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各地区推出"企业集团促进政策"改革构建工具变量进行检验,上述发现仍然显著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从供给侧看,企业集团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了创新的"融资约束"难题,通过内部知识市场缓解了创新的"信息匮乏"难题;从需求侧看,由于专利产出可以在各成员间灵活地配置和使用,因此,企业集团创新产出的市场回报率更高。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组织形式与创新产出的相关文献,也对推进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水利 陈娜 李雷
数字化已成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制造企业如何挖掘数据价值提升创新效率是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07~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提升,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市场化程度越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创新领域相关研究,而且对优化公司治理,改善企业创新环境,助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祖鹏 刘冰洁
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了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强化技术积累和提升研发效率促进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行业清洁度、行业层次等维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诱发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提出不断壮大生产性服务市场规模,加快培育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祖鹏 刘冰洁
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了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强化技术积累和提升研发效率促进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行业清洁度、行业层次等维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诱发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提出不断壮大生产性服务市场规模,加快培育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民春 刘曈 袁瀚坤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构建了包含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在内的企业生产决策模型,使用2014—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库中的制造业企业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结论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企业加成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高企业生产率提升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不同特征企业的加成率具有非对称影响,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主要提升了非国有、东部及中部地区、成长期及成熟期制造业企业的加成率;调节效应检验表明,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环境强化了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促进作用。本文的政策意蕴是中国应积极推动数字服务贸易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以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在奋力实现制造业总量跨越的同时,力求“质效提升”。
关键词:
数字服务贸易开放 企业加成率 数字化转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志彬 陈卓 欧玲
依据2011-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考量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服务化转型在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企业绩效过程中的调节机制。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绩效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效应,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最适强度”。服务化转型通过收益竞争优势和成本竞争优势对“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绩效”发挥正“U”形调节效应,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绩效的“长效激励”。对非高技术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东部沿海企业而言,服务化转型调节效应更显著。鉴于此,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化转型协同发展,持续提升企业绩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简兆权 黄如意 陈伟宏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和代理理论,从创新投入,未控制投入的创新产出和控制投入的创新产出三个层面研究企业创新绩效,分析CEO过度自信对三个层面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董事会特征在上述关系中起到的调节作用。利用2007~2015年中国A股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和CEO两职兼任增强了上述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占比削弱了上述正相关关系;董事会流动性增强了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CEO过度自信 董事会特征 创新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飞
选取2010—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考虑一系列内生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对于出口企业、民营企业、拥有绿色实用型专利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价值链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正向赋能效应更强。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价值链数字化带来的技术扩散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激活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渠道。动态分解结果显示,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主要归因于资源再配置,且资源再配置是价值链数字化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又一重要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ESG评级分歧与企业绿色创新——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党组织参与治理、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来自我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质量、管理层短视与绿色创新——基于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空气污染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我国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海归高管能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吗——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经验证据
数字金融是否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证据
消费税与绿色创新——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绿色低碳转型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来自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