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1)
2023(6089)
2022(5129)
2021(4627)
2020(3918)
2019(8354)
2018(8084)
2017(14635)
2016(8529)
2015(9020)
2014(8504)
2013(8221)
2012(7558)
2011(6764)
2010(6417)
2009(5867)
2008(5817)
2007(4951)
2006(4061)
2005(3365)
作者
(30120)
(25144)
(25125)
(23511)
(15973)
(12541)
(11051)
(10163)
(9439)
(8763)
(8544)
(8542)
(8197)
(8190)
(8093)
(7700)
(7560)
(7498)
(7211)
(7156)
(6831)
(6341)
(5883)
(5881)
(5648)
(5614)
(5565)
(5459)
(5367)
(5239)
学科
(28173)
经济(28138)
管理(22371)
(21549)
(16698)
企业(16698)
方法(14279)
数学(12852)
数学方法(12756)
(9824)
(8448)
(8347)
(7037)
贸易(7036)
(6883)
中国(6620)
环境(6538)
业经(6264)
农业(5866)
(5595)
财务(5592)
财务管理(5587)
企业财务(5344)
技术(5052)
(4905)
(4537)
地方(4231)
及其(4188)
产业(4097)
(4029)
机构
大学(120329)
学院(119817)
研究(45720)
(43153)
经济(42373)
(41607)
管理(41026)
理学(37087)
理学院(36555)
科学(36239)
管理学(35715)
管理学院(35553)
农业(34178)
业大(30895)
中国(30350)
(26819)
研究所(25503)
(24853)
农业大学(22853)
中心(20015)
(18982)
(18469)
实验(18219)
(17733)
实验室(17581)
(17442)
(16812)
科学院(16766)
重点(16628)
(15617)
基金
项目(94617)
科学(72067)
基金(69952)
(67407)
国家(66894)
科学基金(54507)
研究(54156)
自然(40658)
自然科(39766)
自然科学(39739)
自然科学基金(39052)
(38912)
基金项目(38084)
社会(34162)
(33564)
社会科(32452)
社会科学(32442)
资助(27320)
计划(24052)
教育(23802)
科技(22521)
重点(22083)
(20515)
(20212)
(19973)
科研(19918)
创新(19391)
(19227)
(18977)
专项(18329)
期刊
学报(38922)
(38718)
经济(38718)
(37491)
科学(28536)
大学(25922)
学学(25545)
农业(25176)
研究(24710)
中国(21103)
(13659)
(12926)
业大(12759)
管理(12339)
农业大学(11351)
(9726)
中国农业(8324)
科技(8014)
自然(7390)
经济研究(7333)
业经(7026)
(6854)
金融(6854)
财经(6844)
林业(6646)
自然科(6539)
自然科学(6539)
技术(6271)
(5778)
问题(5549)
共检索到156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文  李吉崇  郭玉海  董学会  
为明确外源Bt基因的导入对玉米抗病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转Bt基因玉米株系和其受体亲本郑58为材料,比较了接种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Kühn)Clint.)后转Bt基因玉米防御酶系统、激素水平及次生代谢的变化情况,探讨了转Bt基因玉米对病害抗性的相关生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丝黑穗病菌后,转Bt基因玉米在吐丝期的发病率达到24%,单穗总粒重较对照下降18%,百粒重下降12%,而郑58发病率为15%,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转Bt基因玉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防御酶活性比郑58玉米在抵御病害侵染时表现的较弱,丙二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建中  孙毅  郝曜山  刘俊玲  
采用花粉介导方法将质粒pGL II_RC_1导入玉米自交系海92_1中,获得了T0种子128粒,种子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抗潮霉素植株16株。对抗性植株分离的统计分析表明,多数情况下几丁质酶基因以单拷贝形式导入转基因植株,后代分离比约为3∶1。抗性苗移栽到大田后,5~6叶期取样进行PCR扩增、PCR Southern blot杂交分析,对T1的分析结果表明,几丁质酶基因已导入转基因植物细胞中。对T2,T3植株的检测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植株基因组中并可随植株世代稳定遗传。田间抗病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及后代的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明显比对照降低。根据分子检测及田间抗病鉴定结果,得到GH0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骥如飞  周瑜  杨璞  王鹏科  高金锋  高小丽  冯佰利  
为明确糜子对黑穗病的抗性生理机制,在大田条件下,以不同抗性水平的10个糜子品种为材料,采用种子饱和接种法人工接种黑粉菌,测定了三叶期不同糜子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人工接种黑粉菌后不同抗性水平糜子品种叶片SOD、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有所提高,最大增幅分别达92%、16%和31%;MDA含量有所增加,最大增幅达20%;POD活性呈不同变化。人工接种条件下抗性水平较高品种的保护酶系统酶活性以及病程相关蛋白活性提升幅度较大,MDA含量增加幅度较小。各生理指标与抗病性的相关分析表明,SO...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温典  田兰  张晓玉  巩校东  张运峰  谷守芹  范永山  
以前期研究中筛选得到的强毒菌株和弱毒菌株为试材,旨在探讨不同毒性玉米大斑病菌侵染对寄主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影响。在确定了检测玉米PPO活性的最佳反应体系及最佳酶活测定时间的基础上,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PPO活性的方法;探讨了玉米大斑病菌强毒菌株YC和弱毒菌株01-23T侵染对寄主PPO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优化的最佳试验条件下,弱毒菌株01-23T侵染对寄主防御酶PPO的影响与强毒菌株YC有很大不同,前者比后者更容易引发寄主防御反应,使寄主防御酶活性升高、抵抗力得以维持。为深入探讨玉米大斑病菌与玉米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苗洪芹  路银贵  田兰芝  邸垫平  
The disease caused by Maize rough dwarf fijivirus (MRDV)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in corn production in North China.Severe dwarfing,distortion of the plants bearing the small malformed ears with few or no kernels,and enations on the underside of the leaves are the typical symptoms of th...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剑秋  李玥莹  朱凯  王艳秋  
【目的】筛选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的分子标记,从而实现实验室内对抗丝黑穗病的选择,免去在育种中对抗丝黑穗病的田间鉴定。【方法】本研究采用SSR技术,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分别利用恢复系分离群体(2381R/矮四)和保持系分离群体(Tx622B/7050B),筛选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的分子标记。【结果】试验得出结果如下,高粱对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属于质量性状遗传,抗性表现为显性,只要亲本之一抗病,F1代即表现抗病;发现了2个在抗病品系中稳定出现、可作为高粱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标记应用的SSR标记:Xtxp13和Xtxp145。Xtxp13位于B染色体上,Xtxp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春红  翟彩霞  王立安  陈霞  郭秀林  崔四平  李广敏  
以1对同核异质的玉米C103为试材,进行了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来提高玉米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经预处理叶片的病斑面积为(0.3±0.05)~(0.9±0.5)mm2,而对照为(23.1±8.7)mm2,差异极显著。同时还测定了与提高抗病性有关酶的变化,经0~96h的动态检测,以1∶50的处理效果为最好,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64.2%,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41.2%,有害物质丙二醛(MDA)的含量比对照平均降低了29.7%。从而说明低浓度培养滤液本身能够成功地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钰  徐秀德  刘志恒  董怀玉  赵姝华  
对采自中国9省(市)不同地理来源和不同品种的玉米丝黑穗病菌[Sporisorium reilianum(Kühn)Langdon&Fullerton]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il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22个不同地区菌株的DNA进行扩增,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供试菌株基本分成5组。来自不同地区相同品种上的菌株和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的菌株的DNA多态性存在差异;同一组内的DNA多态性亦有差异,即玉米丝黑穗病菌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态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春平  田双梅  周苗苗  叶雪玲  陈华保  龚国淑  张敏  
本文采用人工接种方式鉴定了西南地区常用90个玉米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水平,并通过测定3个不同抗性等级的6个玉米品种在接菌环境和正常环境下的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变化情况,对其抗性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0%以上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有较好的抗性,且不同抗性水平的玉米品种与其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程度密切相关,表现为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升高程度越高及POD活性下降程度越大,玉米品种抗性水平越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新  王振华  汪红  
对 1998~ 2 0 0 0年 4月中下旬 (春播 )和 6月上旬 (夏播 )种植的 16 0 7份玉米早代系进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表明 :播期对玉米早代系田间抗病性具有很大的影响。玉米早代自交系大斑病和粗缩病以春播发生较重 ,而小斑病和茎基腐病以夏播发病较充分。因此 ,在鉴定玉米早代系田间抗性时应根据鉴定病害对象安排在不同播期进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玥莹  王天舒  邹剑秋  李南珠  
为了筛选高粱丝黑穗病抗病基因的SSR标记,以高粱抗病亲本(7050B、2381R)和感病亲本(Tx622B、矮四),及其杂交组合后代为材料,用CTAB法从叶片中提取高粱基因组DNA,通过SSR技术对高粱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表明:供试109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且稳定的引物94对。其中1个SSR位点Xtxp80与高粱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抗病基因相关。采用Mapmarker软件,对2381R×矮四组合的98个F2单株的SSR扩增结果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高粱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与SSR位点Xtxp80连锁,距离为8.3c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洁  刘玉瑛  邵艳军  张玲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我国日趋严重 ,其主要病原菌为弯孢菌 ,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生产上常用的 2 7个杂交种和 4 6个自交系进行抗病性测定 ,结果表明 ,弯孢菌各菌株间存在着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不同玉米品种间抗病性存在着显著差异 ,但没有发现免疫的品种和自交系 ,当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大多为感病类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兆昊  郭兴茹  张乐欢  何永睿  陈善春  姚利晓  
【目的】明确csi-miR399响应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Xcc)侵染的表达模式,筛选其靶基因,进而分析csi-miR399与寄主Xcc抗性的相关性,为柑橘溃疡病抗性种质的创制打下基础。【方法】分别以柑橘溃疡病抗性品种四季橘(Citrus microcarpa)和感病品种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为试材,通过茎环qPCR方法分析csi-miR399在叶片离体注射Xcc 1、3和5 d时的表达量变化,明确抗/感品种中csi-miR399响应Xcc侵染的表达模式;利用在线软件psRNATarget预测csi-miR399的靶基因,并通过qPCR分析候选靶基因在接种Xcc柑橘叶片和瞬时表达csi-miR399叶片中表达量的变化;克隆csi-miR399前体基因序列,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病毒表达载体pCLBV202-MIR399,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真空浸润法接种尤力克柠檬(Citrus limon),通过qPCR分析csi-miR399表达量;进而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接种Xcc,观察发病症状,统计病情指数,分析csi-miR399过表达对Xcc抗性的影响。【结果】接种Xcc后,csi-miR399在抗病品种四季橘中的表达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在感病品种纽荷尔脐橙中的表达呈持续下降趋势。接种Xcc 5 d时,csi-miR399在四季橘与纽荷尔脐橙中的表达量分别是健康对照的4.64倍和7.61%,初步表明csi-miR399与柑橘的溃疡病抗性相关。从13个预测靶基因中筛选鉴定了csi-miR399的3个靶基因Cs2g06030、Cs7g03830、Cs8g18800,分别编码泛素偶联酶PHO2、未知蛋白和漆酶。利用构建的病毒表达载体pCLBV202-MIR399获得过表达csi-miR399的柠檬植株(Y37、Y41和Y57),与空载体对照pCLBV202接种植株(L35)相比,Y37、Y41和Y57中csi-miR399表达量显著增加,接种Xcc后的溃疡病病斑面积显著减小,病情指数显著降低(P<0.01),表明csi-miR399过表达显著提高了柠檬的溃疡病抗性。【结论】csi-miR399与柑橘的溃疡病抗性密切相关,过表达csi-miR399显著提高柑橘对溃疡病的抗性,可应用于柑橘抗溃疡病的分子育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慧勇  赵文博  王花云  张福耀  
【目的】对高粱的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进行定位分析,筛选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抗丝黑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对高粱丝黑穗病菌1、2、3、4号生理小种均表现免疫的材料961541为母本,以对1、2、3号生理小种免疫、对4号生理小种感病的材料V4B及高感材料PI550607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F2群体。采用菌土法在播种时进行田间接种,抽穗后对抗/感亲本、F1及F2群体材料进行发病率调查。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SSR)和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961541/V4B的F2群体进行抗病基因的定位分析。【结果】961541/V4B组合中,抗病亲本961541发病率为0,感病亲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军科  罗世杏  李小伟  王跃进  
【目的】探明葡萄白粉病侵染过程中病原与植物互作的关键时期。【方法】以抗白粉病的中国野生葡萄白河-35-1、感病欧洲葡萄品种佳丽酿及其F1代抗病株系6-12-4和感病株系6-12-2为材料,通过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和解剖观察统计叶片的自然带菌率。采集田间白粉病发病葡萄叶片,人工接种试验叶片,于接种后0,1,3,5和7d分别采集接种叶片,制片后显微观察,研究白粉菌在葡萄叶片表面的生长和侵染过程。【结果】田间自然条件下和田间人工套袋隔离2周后,葡萄抗、感白粉病植株的新稍叶片均存在自然带菌现象,但抗病植株带菌率较低。人工压片接种后,菌丝和分生孢子成功附着在感病和抗病植株的叶片表面。随着接种后时间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