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6)
2023(11711)
2022(9457)
2021(8575)
2020(7061)
2019(15806)
2018(15691)
2017(29211)
2016(15665)
2015(18539)
2014(18597)
2013(18272)
2012(16568)
2011(15244)
2010(15238)
2009(14340)
2008(13880)
2007(12445)
2006(11546)
2005(10842)
作者
(46775)
(39058)
(38686)
(37177)
(24927)
(18327)
(17512)
(15167)
(14839)
(13716)
(13478)
(12838)
(12744)
(12673)
(12349)
(12087)
(11585)
(11263)
(11075)
(10723)
(10164)
(9554)
(9451)
(9007)
(8740)
(8738)
(8454)
(8244)
(7867)
(7844)
学科
(89305)
经济(89225)
管理(40908)
(33272)
方法(27774)
中国(27735)
(25559)
企业(25559)
数学(24565)
数学方法(24374)
地方(21482)
(20071)
业经(18074)
(17302)
(14852)
(14798)
贸易(14787)
(14396)
(14367)
地方经济(13457)
农业(12718)
(12619)
金融(12612)
(12587)
(12407)
银行(12383)
(12097)
(12058)
环境(11682)
理论(10378)
机构
大学(233917)
学院(233102)
(110837)
经济(108932)
研究(91744)
管理(81002)
中国(70283)
理学(68173)
理学院(67323)
管理学(66158)
管理学院(65728)
科学(52279)
(51500)
(48411)
(46694)
研究所(42275)
中心(39326)
(38360)
财经(37997)
经济学(36597)
(35001)
(34586)
北京(33589)
(32715)
经济学院(32653)
(31174)
业大(30909)
师范(30842)
农业(29853)
财经大学(27912)
基金
项目(147897)
科学(116666)
研究(109296)
基金(108490)
(95140)
国家(94439)
科学基金(79511)
社会(72503)
社会科(68778)
社会科学(68761)
基金项目(55243)
(55177)
教育(49195)
自然(47747)
(46923)
自然科(46652)
自然科学(46637)
自然科学基金(45779)
资助(44862)
编号(41628)
成果(35209)
(34228)
重点(34194)
(33375)
国家社会(31827)
课题(31098)
中国(30153)
(29702)
教育部(28691)
发展(28459)
期刊
(131394)
经济(131394)
研究(78413)
中国(52591)
学报(36751)
(36612)
(35595)
科学(34275)
管理(32999)
大学(28370)
学学(26513)
教育(25035)
农业(24712)
技术(23880)
经济研究(23660)
(23242)
金融(23242)
财经(20501)
业经(18428)
(18028)
问题(17372)
(16051)
世界(14968)
国际(14638)
(14015)
技术经济(12545)
统计(11846)
经济问题(10696)
(10354)
(10185)
共检索到375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郭爱君  
物流畅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崛起的关键。中国西北段是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黄金段,而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银川、西宁作为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对于西北段物流畅通至关重要。从国家的宏观定位来看,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全国性节点城市,西宁、银川为区域性节点城市;从现状来看,西北地区已经形成了铁路为主、公路和航运为辅的物流系统,以铁路物流为主的格局依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从各自的自然人文禀赋和发展水平差异来看,五个节点城市应当各有分工,将兰州作为西部物流中心和大陆物流几何中心,西安作为西部物流商贸中心和大型出版物流基地,乌鲁木齐作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西宁作为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物流中心,银川作为区域性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冉泽泽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2012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18个核心节点城市表征经济发展水平的11项综合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借助工具性软件SPSS、Arc GIS和Geo Da,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18个核心节点城市经济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指数Moran's I=0.2745,各核心节点城市经济实力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即全局性较显著的相似城市之间的空间集聚。而在局部空间自相关的分析中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具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两端和欠发达的中段在空间上分别趋于集聚的空间异质性,即经济空间差异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哑铃状"分布格局。最后,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冉泽泽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2012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18个核心节点城市表征经济发展水平的11项综合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借助工具性软件SPSS、Arc GIS和Geo Da,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18个核心节点城市经济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指数Moran's I=0.2745,各核心节点城市经济实力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即全局性较显著的相似城市之间的空间集聚。而在局部空间自相关的分析中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任保平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本思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就是要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促进中亚经济一体化,进而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就是要在东亚及其周边国家之间,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一体化目标就是把新丝绸之路建设成为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的纽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战略思路是加强亚洲国家经济、贸易、交通、能源、文化和实业界联系,建立开放、平等和互利基础上的地区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战略内容包括空间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战略重点在于推进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和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地区安全局势不稳定、地区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贡生  庞智强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共同构成经济新常态下的三大战略。该经济带建设既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也是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新高地。其核心区包括西北五省(市、区)和四川、重庆。它主要承担着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等功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应重点从战略合作、建立立体交通网络、加快经济区和城镇群建设,通过产业链的形式在国内形成"树干—树根"式的关联关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仲俊涛  米文宝  米楠  张娟娟  宋永永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经济带城市等级及城市类型进行科学定位迫在眉睫。以丝绸之路经济带陆路西北段为例,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生态经济位模型对研究区1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和城市生态经济位进行测度,并将二者综合,划分城市体系和城市开放性类型。结果显示:研究区城市流强度介于3.80亿~1 158.92亿元,城市流强度不仅与城市规模息息相关,城市类型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城市生态经济位介于0.020~0.231,超过半数城市位于系统底部,主要限制性因素为经济滞后;结合城市流强度和城市生态经济位,将城市划分为4级,西安为核心城市,乌鲁木齐和兰州为副核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5个,一般...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煜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中,我国与中亚各国在产业联系与合作中存在规模偏低、结构单一、区域失衡、方式低端等突出问题。导致当前我国与中亚各国产业联系与合作初级化、低端化的原因在于,推进我国与中亚各国产业联系与合作深化与升级存在诸多障碍,包括既有产业分工格局导致区域产业发展指向分离化,集聚优势缺失导致新型区域产业分工基础弱化,交易费用高昂导致产业一体化成本攀升等。因此,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持续推动我国与中亚各国产业联系与合作的深化与升级,并最终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产业一体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涂永红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开篇布局和实质性进展,人民币国际化必将获得重大机遇,在亚洲区域使用、大宗商品计价结算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在其沿线的中东和中亚是东亚和西欧经济圈之间极具发展潜力的洼地,也是全球能源基地和现代经济巨头的必争之地。2014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豫新  孙培蕾  
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区域198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分析FDI、经济增长与就业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FDI是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格兰杰原因,但经济增长不是FDI的格兰杰原因;FDI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经济增长未明显带动FDI流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区域应牢牢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机遇,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引资策略,优化投资环境以吸引跨国公司进驻该区域,并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的投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师博  王勤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创造了崭新空间,而能源合作是双方经济合作的基础和关键。能源产业链一体化合作符合中国与中亚五国在能源供需与进出口方面的现实需求,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并且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多产业链条的联动发展,对于推行"中国制造"及落实"走出去"战略、转移过剩产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意义重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锁成  黄永斌  李泽红  石广义  毛琦梁  李俊  于会录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战略大通道,对促进亚欧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经济带区情特色和地缘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模式,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存在两端高中间低的格局,东亚、欧洲经济发展势头较好,而中亚、中东地区经济增长相对缓慢;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分工协作不合理,但发展互补性强;"沿路、沿海、沿河"的城市化空间格局特征明显,大陆桥已成为沿线城镇发展的空间主轴。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提出核心-边缘合作共赢模式、交通经济带模式和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模式,优化欧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广斌  龙文  
文章采用集对分析法对2011-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为了对实证结果进行更深入地分析,按2014年城区人口将各个城市进行排序后平均分成两个子样本,并分别进行与总样本相同的回归估计。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不断提升,但是各个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仍比较低。对总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政府财力和基础设施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而产业结构升级、科技进步、教育水平对资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子先  孙文娟  何伦志  
上海合作组织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本文通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和表现形式的分析总结,结合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阶段目标,提出了"点带片、片溢面"的一体化路径选择,以及实现一体化的策略,这将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推进提供有益的启示,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武强  孙荣庭  刘徳智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在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具备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先天优势,但受运输距离长、流通环节多、信息交流不畅等因素影响,运作成本较高,质量难以控制,农产品贸易发展受阻。供应链一体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不过受需求多样化、企业能力及专业化运作等因素影响,单一的纵向或横向一体化模式难以适用。鉴于此,应基于信息共享与物流整合,综合考虑采购环节的采购内容、产品质量、市场供需等,物流环节的物流供给、存储特征、成本等,销售环节的农产品类型、企业资源等相关因素,灵活选择一体化方式,从企业发展、通关便利性、农产品检验、物流优化、文化交流等方面着手,保障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产品贸易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小伟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政府致力推进的一项重大对外战略。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定量评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即中国与中亚五国)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发现推进新丝绸之路能为沿线国家带来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福利改善效果,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战略。新丝绸之路经济战略实施,能减少或消除各参与国间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往来。量化评估中国与中亚五国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在产业方面,较为突出的是纺织业、纤维作物、皮革及其制品、木材制品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会给各参与国带来显著的行业分布差异,长期看会引致产业结构改变。有关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