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16)
2023(15097)
2022(13087)
2021(12333)
2020(10172)
2019(23386)
2018(23381)
2017(44547)
2016(24440)
2015(27496)
2014(27623)
2013(27409)
2012(25527)
2011(23054)
2010(23042)
2009(20907)
2008(20255)
2007(17750)
2006(15854)
2005(14024)
作者
(71183)
(58838)
(58422)
(55526)
(37747)
(28366)
(26551)
(23096)
(22581)
(21094)
(20367)
(19889)
(18933)
(18561)
(18125)
(17909)
(17580)
(17364)
(16937)
(16780)
(14671)
(14503)
(14151)
(13469)
(13197)
(13183)
(13092)
(13060)
(11840)
(11719)
学科
(102227)
经济(102126)
管理(64227)
(60289)
(47484)
企业(47484)
方法(40326)
数学(33271)
数学方法(32896)
中国(31437)
地方(30502)
(29604)
业经(23988)
(22642)
农业(20370)
(20050)
环境(19173)
理论(17430)
(17099)
(16523)
贸易(16507)
(16259)
(15836)
(15355)
技术(15289)
地方经济(15224)
(14627)
(14610)
金融(14607)
银行(14586)
机构
学院(339783)
大学(338878)
管理(132699)
(129692)
经济(126431)
研究(119676)
理学(113727)
理学院(112282)
管理学(110343)
管理学院(109720)
中国(87977)
科学(76815)
(75145)
(60541)
(58055)
(57430)
研究所(55231)
中心(54495)
(52093)
业大(51973)
(50422)
师范(49978)
北京(48205)
财经(45468)
农业(44970)
(43901)
(43086)
(41185)
师范大学(40574)
(37888)
基金
项目(233483)
科学(182464)
研究(171857)
基金(165705)
(144219)
国家(142911)
科学基金(122272)
社会(106226)
社会科(100352)
社会科学(100325)
(93593)
基金项目(89737)
自然(79453)
(78127)
教育(77746)
自然科(77461)
自然科学(77444)
自然科学基金(75988)
编号(71547)
资助(66999)
成果(57615)
(54076)
重点(52223)
课题(49867)
(49809)
(47871)
创新(44550)
科研(43871)
发展(43094)
项目编号(42416)
期刊
(151933)
经济(151933)
研究(101654)
中国(71107)
学报(53847)
(53505)
科学(51005)
管理(47714)
教育(43077)
(40792)
大学(40150)
农业(37454)
学学(37422)
技术(29574)
(29336)
金融(29336)
业经(26868)
经济研究(22185)
问题(21057)
图书(20750)
财经(20605)
(19454)
资源(18789)
(17562)
科技(17244)
(16438)
理论(16094)
现代(15936)
技术经济(15680)
(15675)
共检索到513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晓东  逯晓芸  侯佩旭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专家征询法和菲—罗模型,对张掖市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张掖市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构成中占据绝对优势且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特别是以丝路文化和裕固族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张掖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文化生态旅游内涵的分析和文化旅游生态化发展的思考,提出张掖市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新才  斯丽娟  
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主要包括以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管理决策、社会文化等以人为中心的非物质形态要素。张掖地处西部干旱区,生态城市建设要结合城市自身特点,本文从培育公民思想意识、构筑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政治环境、以及营造生态城市社会文化氛围等五个层面对张掖生态城市软环境建设进行逐一分析研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唐志强  
本文以张掖市"十一五"期间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为实例来测算旅游产业对张掖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包括旅游业对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经济总量的增长以及社会就业等方面的贡献度,提出了张掖市旅游业今后持续快速发展的相关建议,文章以数据证明了旅游产业是张掖市"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具有持续发展空间的优势产业,也是张掖市实现"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所依靠的产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丽娟  张勃  
通过系统收集2004~2008年甘肃省14个地市的国际旅游客流量及收入数据,利用集中率、地理集中指数和变异系数等模型,对甘肃省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动态差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从地市层次上看,甘肃入境旅游具有较高的空间集中性;新型的、有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增长速度较快。从而对甘肃省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一点建议,即旅游部门应顺应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发生态旅游市场,并相应地在开发建设时注意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石志恒  慕宏杰  晋荣荣  秦来寿  
基于样本区域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户调查数据,利用"R-Q型因子分析"模型,在对样本农户的农业信息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当地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户的农业信息获取渠道和内容选择行为差异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专业大户相对于普通农户,其农业信息选择行为更规律且多元;两类农户获取农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有所差异;传统信息媒介在专业大户信息获取渠道中重要性相对下降;专业大户对"政策信息"具有特殊偏好等研究结论,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静  
佛教旅游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迎合当今的旅游市场需要,有利于推进佛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九华山的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观光体验型、亲身参与型、纪念购物型、健康休闲型。进一步挖掘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内涵,科学合理规划佛教文化旅游的生态发展,实现文化和生态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展示九华山的特色,拓宽传播渠道大力宣传九华山佛教文化生态旅游,才能实现九华山佛教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及展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程文仕  曹春  杜自强  刘学录  徐波  岑国璋  
研究目的:针对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的弊端,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征地补偿标准确定方法。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逻辑推理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按照征地后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确定方法能够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障农民权益,充分体现土地价值,具有可操作性。研究结论:公益性用地采用地价构成法,非公益性用地采用基准地价反算法,从不同角度测算征地补偿标准切实可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钟林生  李萍  
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之间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景区建设初期对旅游开发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有利于防范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对甘肃省阿万仓湿地生态风险源与风险受体的分析,构建了阿万仓湿地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风险评估指数法对其旅游开发已经或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进行分级,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提出管理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开发对阿万仓湿地产生的负面影响中,对当地文化的冲击、植被覆盖率降低、水体污染是最需要重视的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伦  陆迁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政府干预贫困的主要手段,其减贫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检验。文章利用甘肃省张掖市540份农户微观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干旱风险冲击下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对贫困发生率和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干旱冲击是农户致贫的关键因素,农业干旱损失每提高1元,会使农户贫困发生率和未来发生贫困的可能性提高16.6%和4.0%;(2)节水灌溉技术显著降低农户贫困发生率和贫困脆弱性,减贫效应显著。灌溉技术采用意愿每提高1个档次,会使农户当前贫困发生和未来贫困发生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建忠  刘家明  柴达  
古村落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最生态化的记忆,以"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为主要特色的古村落,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但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文化生态失衡的问题。运用文化生态旅游理论分析了后沟古村的文化生态及其旅游开发价值,提出了古村旅游发展要以文化生态为切入点,科学规划,保护性开发;保护文化生态原真性以及重视文化生态理念,深入进行物态化、制度化和意态化"三态"文化的活化利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阿莉  
森林生态旅游是国际上正在兴起的一种有利于保护森林生态的新型旅游产业。本文介绍并使用SWOT方法,对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甘肃省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不断加强社会各界可持续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意识、全方位筹集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可持续的森林旅游人才资源开发方略、加大森林生态旅游产品促销力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锦顺  
本文认为,从茶叶角度对农村经济进行特色研究具有穿透性的类型学意义,开发农村茶乡茶叶文化生态旅游有利于实现农村发展和茶业、茶文化的双赢,并以信阳农村毛尖茶为例,论证了开展农村茶乡茶叶文化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农村茶乡茶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中既要重视茶业和茶文化开发,又要特别注意茶乡茶叶的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秉承“为学生成人成才成业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办学目标,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形成鲜明特色。亮点结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紧跟区域产业振兴调整和升级发展步伐,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大力整合资源,坚持用“一城五县”建设目标统领学校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全域旅游名县建设需求,以县域职业教育现代化赋能农村城镇化,服务农业优先型和文旅赋能型县域经济转型跨越,持续强化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种子生产与经营、电子商务等骨干专业建设,根据专业设置情况研究制订其他专业学生跟岗实习方案,不断提升人才供给能力,为县域优势产业发展储备紧缺人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小军  叶舜赞  董锁成  李岱  
运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基础设施报告(2003)》,《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甘肃省旅游局2004年对国内游客的抽样调查数据(2004),以及对甘肃省主要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28项指标进行的主成分—因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结果,得出主要城市的体系与功能评价,初步探讨甘肃省旅游城市体系,根据结果初步得出,甘肃省旅游城市体系分为,国际旅游城市———敦煌,省内一级旅游中心城市———兰州,省内二级旅游中心城市以及省内三级旅游中心城市和地方旅游中心城镇,并为各个城市的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旅游标识体系,旅游城市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概念性规划。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斐  唐睿  冯学钢  
利用2011—2017年相关数据,基于DEA-BCC模型和面板Tobit方法检验甘肃省平凉市旅游扶贫要素投入对当地贫困减缓的影响。结果发现:西部地区不同维度的旅游扶贫要素投入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差异性影响。个体参与维度结合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可有效促进区域贫困减缓。而政府投入维度的旅游扶贫存在一定程度的投入冗余,延缓了旅游扶贫对贫困减缓的动力输出。市场发展维度的旅游扶贫要素投入受个体参与及政府投入两个维度的影响,在地区减贫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时变性特征。相对于单纯扩大要素投入规模,提高旅游扶贫的瞄准精度对区域贫困减缓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