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18)
- 2023(9904)
- 2022(8521)
- 2021(7567)
- 2020(6683)
- 2019(15591)
- 2018(15256)
- 2017(30227)
- 2016(15707)
- 2015(18260)
- 2014(18274)
- 2013(18507)
- 2012(17744)
- 2011(16404)
- 2010(16685)
- 2009(15800)
- 2008(15698)
- 2007(14324)
- 2006(12609)
- 2005(11503)
- 学科
- 济(98248)
- 经济(98178)
- 管理(45487)
- 业(43244)
- 方法(41799)
- 数学(37021)
- 数学方法(36813)
- 企(35499)
- 企业(35499)
- 贸(23063)
- 贸易(23051)
- 易(22284)
- 地方(21632)
- 中国(19508)
- 财(18901)
- 农(18756)
- 业经(16789)
- 学(16403)
- 地方经济(13822)
- 制(13643)
- 农业(12354)
- 和(11949)
- 融(11766)
- 金融(11764)
- 环境(11574)
- 务(11488)
- 财务(11473)
- 财务管理(11440)
- 关系(11220)
- 银(11039)
- 机构
- 大学(249422)
- 学院(248230)
- 济(121602)
- 经济(119499)
- 管理(94379)
- 研究(86248)
- 理学(81369)
- 理学院(80499)
- 管理学(79420)
- 管理学院(78944)
- 中国(64511)
- 财(52039)
- 京(50679)
- 科学(48722)
- 所(43649)
- 财经(42215)
- 经济学(39843)
- 研究所(39323)
- 中心(38576)
- 农(38494)
- 经(38246)
- 江(36948)
- 经济学院(36011)
- 业大(33452)
- 北京(31922)
- 财经大学(31134)
- 院(30516)
- 农业(30341)
- 范(29998)
- 师范(29738)
- 基金
- 项目(157500)
- 科学(124221)
- 基金(116340)
- 研究(114789)
- 家(100240)
- 国家(99491)
- 科学基金(85119)
- 社会(76020)
- 社会科(72385)
- 社会科学(72366)
- 基金项目(60885)
- 省(59886)
- 自然(52951)
- 教育(52214)
- 自然科(51744)
- 自然科学(51728)
- 自然科学基金(50838)
- 划(49961)
- 资助(49072)
- 编号(45034)
- 成果(36503)
- 部(36428)
- 重点(35528)
- 发(35027)
- 国家社会(32288)
- 创(32171)
- 教育部(31805)
- 课题(30921)
- 人文(30881)
- 科研(30339)
- 期刊
- 济(135137)
- 经济(135137)
- 研究(75826)
- 中国(41989)
- 财(40172)
- 学报(35683)
- 管理(34184)
- 农(33682)
- 科学(32752)
- 大学(27155)
- 学学(25956)
- 经济研究(23939)
- 融(23429)
- 金融(23429)
- 财经(22539)
- 农业(22415)
- 技术(21193)
- 贸(20039)
- 经(19492)
- 业经(19402)
- 问题(18961)
- 教育(17406)
- 国际(17030)
- 技术经济(15142)
- 统计(14127)
- 世界(13644)
- 商业(13346)
- 业(12447)
- 策(12337)
- 理论(11763)
共检索到372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殷琪
文章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四省区,陕西、新疆、青海和甘肃的出口商品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测算2003—2012年四省区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研究发现:新疆、青海和甘肃三省区的出口商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陕西则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四省区在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较强;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新疆、青海和甘肃三省区处于比较劣势,贸易竞争力弱,陕西则出现由劣势转为优势的趋向,贸易竞争力较强。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应注重后发优势的培养,尽快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殷琪
陕西、新疆、青海、宁夏和甘肃西北五省是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地区,但是贸易竞争力却处于较低水平,是哪些因素影响五省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呢?本文在对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2002~2011年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新疆、宁夏、青海和甘肃西北五省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经济人口、财政政策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对五省贸易竞争力影响表现各不相同,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晓雷
中国西北地区及其毗邻的中亚国家所在之地共处亚欧大陆腹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路段,而陆港作为重要的物流节点在区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本文选取西北陆港和中国—中亚五国区际贸易量为研究样本,基于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陆港建设与区际贸易的关联关系,并依托研究结论提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强化西北陆港建设的政策建议,有效促进区域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小宁 周晓唯 张夺
文章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方法考察了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以及国际贸易对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效应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都显著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明显高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国际贸易显著地抑制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且国际贸易对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促进作用较强。技术创新明显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小宁 周晓唯 张夺
文章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方法考察了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以及国际贸易对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效应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都显著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明显高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国际贸易显著地抑制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且国际贸易对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促进作用较强。技术创新明显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外商直接投资不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的惯性特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婧 张静 付云鹏
根据中蒙两国2007-2014年相关贸易数据,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Lafay指数,从出口、进口方向对中蒙双边贸易潜力的固定效应和非效率因素进行测度,从商品类别的角度对中蒙双边贸易的潜力和互补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蒙双边贸易存在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且中国对亚洲的进出口效率损失最小,对大洋洲的进出口效率损失最大,中蒙两国在商品进出口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龚新蜀 乔姗姗 胡志高
本文在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的基础上,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贸易潜力、贸易非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体现在不同贸易领域,差异较大;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空间分布不均,并在金融危机后缓慢回升;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贸易潜力较大,拓展区次之,重要区潜力较小;自由的经济制度环境、不断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高效的通讯及互联网接入对降低贸易非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曹晓晴 杨军 孙江明
本文在描述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分析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在2001年后快速增长,但是,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间农产品贸易面临贸易产品结构单一、农产品互补性不断降低等风险。因此,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发展契机,强化双边农业经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对于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稳定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刁莉 罗培 胡娟
本文基于对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19个国家2002—2015年的相关数据,构建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研究我国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潜力和出口效率,并分析了导致贸易非效率的制度性影响因素。模型的回归结果说明,贸易潜力的决定因素有进出口国家的人均GDP、人口总量、地理距离、共同边界以及进口国是否为内陆国家。对贸易非效率的研究表明,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良好的基础设施、较高的贸易自由度和较高的货币自由度四个因素都能显著降低贸易非效率、促进出口增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刚 吴天博 张滨
采用2006~2015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并利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潜力。研究表明:两国的经济规模、人均森林资源禀赋差异、同为APEC成员国对双边贸易额有正向影响。两国之间的人口规模、空间距离对双边贸易有负面影响。名义汇率和共同边界没有显著性影响。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大部分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潜力较大。基于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为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的良性发展提出启示,在继续稳定重点市场的同时,加强对中亚及欧洲木质林产品市场的开拓。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贸易潜力 引力模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亚斌 马莉莉
文章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恒定市场份额模型、拓展引力模型等多种方法,实证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性、紧密程度、增长源泉、影响因素及其发展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各国出口比较优势呈现梯级分布态势,双边贸易强度差异显著,需要提升产品竞争力效应以促进贸易增长;两国GDP、共同边界、WTO贸易安排等因素对双边贸易流量有正向促进作用;两国人均GDP差额与空间距离等对贸易流量有显著阻碍作用;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贸易发展属于潜力巨大型,塔吉克斯坦属于潜力开拓型,土库曼斯坦属于潜力再造型。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文章为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友才 汤凯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竞争力最大化链条对实现丝绸之路构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6个维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三条线路70个样本节点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竞争力水平整体偏低;三大线路间、各节点城市间差距明显;各条线路、各个城市都存在明显的"短板效应"。为顺利实现丝绸之路构想,必须努力消除竞争力短板,打造竞争力最大化链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际大通道;积极推进丝绸之路构想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全面提升沿线城市经济实力和对外开放程度;加强国际间政治文化交流合作,构筑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强科技创新与企业合作,提升科技创新和企业竞争能力。就中国而言,...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城市竞争力 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金鹤 郭东升 俞止漂
合理评价环境竞争力,对改善新疆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及Geoda/GIS定量方法,从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环境、人文基础环境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新疆各地州市环境竞争力、空间相关性及空间格局。研究表明:(1)新疆各地州市环境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整体不高,相对差距较大,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2)人文基础、自然资源、经济社会3个维度环境竞争力得分整体呈优劣互补、协同发展的态势;(3)从空间角度看,新疆各地州市环境竞争力溢出效应较弱,具有"大连片、带状区、微散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呈现"由北及南"的梯度发展态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军 李扬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提出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值(ISDV)的概念,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的辐射效应更加显著;两国产业结构差异程度越大,越不利于两国产业合作及贸易持续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失衡导致中亚国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相似度不高,从而引起经济和贸易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军 李扬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提出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值(ISDV)的概念,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的辐射效应更加显著;两国产业结构差异程度越大,越不利于两国产业合作及贸易持续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失衡导致中亚国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相似度不高,从而引起经济和贸易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