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6)
- 2023(5686)
- 2022(4696)
- 2021(4085)
- 2020(3317)
- 2019(7314)
- 2018(7081)
- 2017(13350)
- 2016(6626)
- 2015(7365)
- 2014(6903)
- 2013(7049)
- 2012(6793)
- 2011(6512)
- 2010(6737)
- 2009(6174)
- 2008(5830)
- 2007(5226)
- 2006(4938)
- 2005(4619)
- 学科
- 济(56329)
- 经济(56301)
- 地方(16045)
- 管理(15380)
- 方法(14121)
- 数学(12728)
- 数学方法(12672)
- 地方经济(12132)
- 业(11672)
- 学(11122)
- 中国(10159)
- 企(8554)
- 企业(8554)
- 业经(8524)
- 农(7801)
- 环境(6892)
- 经济学(6866)
- 关系(6100)
- 发(5928)
- 财(5804)
- 农业(5642)
- 融(5602)
- 金融(5602)
- 制(5540)
- 产业(5421)
- 和(5308)
- 资源(5229)
- 贸(5160)
- 贸易(5156)
- 体(5060)
- 机构
- 学院(105514)
- 大学(105503)
- 济(56315)
- 经济(55406)
- 研究(44624)
- 管理(35344)
- 中国(32824)
- 理学(30073)
- 理学院(29582)
- 管理学(29106)
- 管理学院(28899)
- 科学(26498)
- 所(23012)
- 财(22661)
- 京(21830)
- 研究所(21034)
- 经济学(19224)
- 中心(18983)
- 财经(18172)
- 经济学院(16945)
- 经(16430)
- 院(16164)
- 江(15985)
- 农(15939)
- 范(14681)
- 师范(14566)
- 科学院(14370)
- 北京(13962)
- 业大(13404)
- 财经大学(13259)
- 基金
- 项目(68767)
- 科学(55021)
- 基金(51956)
- 研究(47785)
- 家(46352)
- 国家(46069)
- 科学基金(38872)
- 社会(33640)
- 社会科(32063)
- 社会科学(32054)
- 基金项目(27492)
- 省(25568)
- 自然(24113)
- 自然科(23533)
- 自然科学(23530)
- 自然科学基金(23079)
- 划(21701)
- 资助(20415)
- 教育(20119)
- 发(16928)
- 编号(16858)
- 重点(16536)
- 国家社会(15149)
- 部(14928)
- 济(13987)
- 经济(13865)
- 发展(13797)
- 展(13610)
- 创(13344)
- 中国(13266)
共检索到166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胡艳兴 董晓峰
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标准进行辨识的基础上,分析了1990—2013年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及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呈现出"均衡—不均衡—逐步均衡"的演变特征。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发达经济阶段三大发展阶段所含国家数量分布由"金字塔"型结构转变为"纺锤体"结构。区域经济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非均衡发展格局,极化效应不明显,空间关联效应不显著。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区域空间差异持续扩大,不同时期区域差异变异的随机成份表现不同,空间相关所导致的结构化分异态势趋于增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启发我们对丝绸之路进行重新审视。从战略价值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远远高于丝绸之路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丝绸之路的升华,体现了我国战略方面的全新思维,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部署,是经济领域事关我国世界地位的重要战略考虑,可以形成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前沿,是影响未来世界的一件大事,探讨并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和发展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然而,如果没有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作用,任何地区的发展和对外沟通都会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必须物流先行,要下大力气进行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为更好地奠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我们必须注重物流"桥头堡"的建设;注重当...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 物流先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媛 沈绿筠 郝丽莎
推进能源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称"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和战略突破口。鉴于现有研究对经济带内的石油资源储、产、消、贸情况少有系统分析,文章采用箱线图分析法,探讨经济带内主要产油国的相对供给位序及其在世界石油供给格局中的地位与演变,并结合各国石油供需平衡状况的变化,提出我国与带内主要国家开展石油合作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经济带无论是在石油储量、产量、储采比还是出口量上,均居世界前列,是世界石油供给增长的主源地;2)经济带内以大中型以上石油供给国居多,且呈高度集聚态势,形成波斯湾沿岸供给极核和环里海"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供给金三角,特别是环里海地区增长势头强劲,与波斯湾地区的供给...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展妍男
"丝路带"与"欧亚盟"在战略定位、合作模式、开放程度、政治内涵等方面存在深层次差异。"欧亚盟"力求实现特定区域的一体化,"丝路带"则着眼于更广范围的跨区域经济合作,二者得以错位发展,避免冲突。"欧亚盟"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丝路带"则灵活多元,二者形成互补。"丝路带"更为开放,能兼容和提升"欧亚盟"。"欧亚盟"有鲜明的地缘政治色彩,"丝路带"则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二者能够相互协调。准确和充分把握二者的深层次差异,才能深化共识,为二者的对接寻求更广阔的空间、更切实可行的路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展妍男
"丝路带"与"欧亚盟"在战略定位、合作模式、开放程度、政治内涵等方面存在深层次差异。"欧亚盟"力求实现特定区域的一体化,"丝路带"则着眼于更广范围的跨区域经济合作,二者得以错位发展,避免冲突。"欧亚盟"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丝路带"则灵活多元,二者形成互补。"丝路带"更为开放,能兼容和提升"欧亚盟"。"欧亚盟"有鲜明的地缘政治色彩,"丝路带"则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二者能够相互协调。准确和充分把握二者的深层次差异,才能深化共识,为二者的对接寻求更广阔的空间、更切实可行的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庆华 刘晗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开放陆上战略的核心部分,战略实施上宜把推进国内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作为先行关键点。近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主要涉及的重庆、陕西、新疆等9省(区、市)对外贸易保持顺差,出口集聚优势显现,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然而,9省(区、市)仍然存在外贸发展速度趋缓、省域间外贸水平差距较大、贸易产品层次偏低等问题。为此,9省(区、市)未来外贸发展在总体战略原则上应深化对外经济开放,制定贸易专项规划;具体措施取向上应坚持引导贸易与投资相结合,强化省域间贸易与产业合作,培育贸易与产业竞争优势,在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畅通中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泽红 王卷乐 赵中平 董锁成 李宇 诸云强 程昊
弘扬古丝路文明先进文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生态文明,是协调丝路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的基础上,总结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提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跨国共建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土壤、植被等重要生态要素存在明显的地带性梯度变化规律,生态背景总体较为脆弱,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存在跨界传输的通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实施,沿线地区人类活动将明显加剧,工业化、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将明显增强,部分地区脆弱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不容忽视,需要各国积极行动,共同构建丝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庆华 刘晗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开放陆上战略的核心部分,战略实施上宜把推进国内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作为先行关键点。近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主要涉及的重庆、陕西、新疆等9省(区、市)对外贸易保持顺差,出口集聚优势显现,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然而,9省(区、市)仍然存在外贸发展速度趋缓、省域间外贸水平差距较大、贸易产品层次偏低等问题。为此,9省(区、市)未来外贸发展在总体战略原则上应深化对外经济开放,制定贸易专项规划;具体措施取向上应坚持引导贸易与投资相结合,强化省域间贸易与产业合作,培育贸易与产业竞争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程广斌 王永静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与欧亚各国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并在随后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上重申了这一战略构想,从而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和共同繁荣提供了创新思路,为解决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期刊] 改革
[作者]
石莹 何爱平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资源能源丰富,但生态环境先天脆弱。能源产业具有环境污染特性,区域能源合作将进一步强化和放大环境污染效应,蕴含较高的环境风险。这将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设想的实施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诱发能源合作环境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以能源为代表的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因此借鉴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通过利益矛盾—行为方式—制度安排—激励机制的分析框架,深入剖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中环境风险的发生机理,从完善区域对话协商机制、构建区域环境规制机制、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防范与应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环境风险的路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贵浩 张建伦
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与我国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发展水平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可以带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化解我国产能过剩矛盾、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本文对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双方的资源和产业现状提出了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汪晓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贯穿欧亚的广阔经济带,同时也是跨国、跨区域的合作平台,被誉为当今世界里程最长、途经国家最多、辐射区域最广的陆路经济"大动脉"。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陆上通道将重新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交通线,从而提高欧亚内陆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打破海洋垄断的传统经济格局,形成平衡制约、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新局面。在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意义,并阐明产业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带内各区域的产业优势,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利华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近来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构想,试图沿着古丝绸之路大力打造中国联接欧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区。文章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才能顺畅运行,应构建正式的多层级合作机制、完善跨界运输法律机制、促进域内经贸立法及法律实施、建立次区域框架下的争端解决机制及安全预警机制。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次区域合作 法律保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师晓华
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探讨了经济带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基础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鹤祥
围绕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外汇管理体系、政策体系创新,努力构建全方位的金融开放新格局,助推西北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深入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以来,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个省区)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主动发挥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